中华民国的名称
中华民国的称号随着国家政局的转变而有不同。中华民国自1912年成立以来曾一度盛行“中国”或“华”之通称及简称,直到1971年退出联合国,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别,对“中国”或“华”的使用逐渐减少。当今中华民国因实际管辖领土仅限于台澎金马,因而常以“台湾”做为国家通称,国家简称方面,政府多使用代表台湾的“台”[1],有时也使用“华”[2]。在参与国际活动或组织时,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影响力而无法使用正式国号,中华民国的称号被迫改为使用“中华台北”、“台澎金马个别关税领域”等权宜名称。[3][4][5]
由来
1905年,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中国同盟会盟书》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将未来推翻满清后的中国命名为“中华民国”[6][注 1]。其中,“中华”代表中华民族,“民”代表主权在于全体国民[7]。
1911年成立民国时,革命党公开五项声明中明确指出,把中国实施共和制的政体命名为“中华民国”[8]。
各式称号
中国
自清朝起,官方对外正式文书上有时以“中国”做为国家的称号,至清末为甚。辛亥革命后,新成立的中华民国自清朝传承中国法统,曾一度盛行“中国”或“华”之通称及简称,使“中国”这一称谓首次具有了现代法律意义[9][10]。
中华民国政府于1949年迁往台湾以来,国际社会在1950年代至1960年代称呼为“国府中国”、“自由中国”或“民主中国”[11],以与被称为“红色中国”、“共产中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别[12]。虽然中华民国政府继续拥有在联合国的中国席位,但因1971年通过《联合国大会2758号决议》而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取代[13];自此“中国”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11],台湾则被部分国家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份[14]。
支那共和国
自晚清开始,支持军国主义的大日本帝国逐渐拒绝使用中国一词来称呼中国,转而使用支那(在日本社会具有贬意),自民国建立以后,则开始使用“支那共和国”的名称,直至日本战败跨台,二战结束为止。
台湾
1990年代中华民族主义解构、台湾主体意识增强,台湾本土化运动、台湾正名运动与台湾独立运动主流化,更多台湾人认为战后接管的中华民国政府是外来政权,对中华民国的合理性持有异议[15],而开始以“台湾”做为中华民国的通称[16][17]。
2005年8月2日,时任中华民国总统陈水扁提出“中华民国四阶段论”,形容中华民国国家政权的变迁:中华民国在大陆,中华民国到台湾,中华民国在台湾,中华民国是台湾[18]。2016年蔡英文政府上台后,将“中华民国”与“台湾”两词整合为具有权衡用法的“中华民国台湾”,以表今日的中华民国已与台湾合而为一。
中华民国(台湾)
中华民国(台湾)是自2005年7月30日至2008年5月19日,在陈水扁担任中华民国总统期间,在总统府、外交部、行政院新闻局等政府部门的官方网站上使用的非法定称谓[19]。2008年5月20日马英九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后,陆续去除这些网站上的括号“台湾”加注,但仍保留英文国名后面的“Taiwan”字样[20]。
中华民国台湾
中华民国台湾,是中华民国总统蔡英文在2019年提出的概念,被认为是两国论的延伸。这个概念,将台湾认同和中华民国认同,两者视为同一认同。台湾就是中华民国、中华民国就是台湾,延伸出:“中华民国是主权独立国家”和“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两者可以相互转换和运用于内政与外交场合,所发布的官方正式谈话、新闻以及文件上。[21]
中华台北
在1979年之前,中华民国奥林匹克运动会代表团曾先后以“中国”、“福尔摩沙-中国”、或“中华民国”参加国际比赛[22][23][24]。1981年通过一系列的申述与规则调整,[25][26][27]1984年以后,中华民国的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代表团开始以“中华台北”作为其代表名称[28][29]。
中华台北也是中华民国参加不限定以主权国家身份为会员的国际组织时所采用的官方名称,例如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会议(APEC)、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世界卫生大会(WHA)、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O)等。[30]
中华民国于世界贸易组织(WTO)之正式名称为“台湾、澎湖、金门及马祖个别关税领域”,在WTO中简称“中华台北”[31]。
中国台北
中国台湾
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中华民国实际统治的台湾地区视为其领土的一部分,将国府迁台后的中华民国称为“中国台湾”或“台湾地区”[32][33][34]。在台湾,除了统派人士以外,“中国台湾”这个称呼被认为矮化中华民国主权、带有贬义而不被使用,支持中华民国第二共和(华独)、和主张台湾独立运动(台独)的支持者更是极力反对和抵制。
联合国官方自1971年起不再承认现今在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并以“中国台湾省”或“中国台湾”来称呼中华民国实际统治的台湾地区[35][36][37]。
参见
注释
- ^ 孙中山《建国方略》:“前此虽身当百难之冲,为举世所非笑唾骂,一败再败,而犹冒险猛进者,仍未敢望革命排满事业能及吾身而成者也。其所以百折不回者,不过欲有以振起既死之人心,昭苏将尽之国魂,期有继我而起者成之耳。及乙已之秋,集合全国之英俊而成立革命同盟会于东京之日,吾始信革命大业可及身而成矣。于是乃敢定立中华民国之名称而公布于党员,使之各回本省,鼓吹革命主义,而传布中华民国之思想焉。”
参考文献
- ^ 毛揆:感謝美國商會對強化臺美經貿關係的關切與協助 - 即時新聞 - 行政院全球資訊網 2015.07.08. [2016-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4).
- ^ 「聯合國學者專家訪華團」一行8人應邀訪華 - 新聞稿及聲明 - 中華民國外交部「參與國際組織」主題網站 2015.02.16. [2016-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3).
- ^ 林义钧. 第三章、国际因素对台湾认同的影响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国立政治大学. 2003年 [2016年2月24日] (繁体中文).
- ^ 潘俊钟. 第四章 台湾民众族群认同、国家认同与统独态度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国立政治大学. 2003年 [2016年2月24日] (繁体中文).
- ^ 行政院研究发展考核委员会. 《政府開放政策對兩岸關係發展之影響與展望》. 台湾: 威秀代理. 2009-07-01: 第114页至第115页 (英语).
- ^ 李云汉. 中国同盟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华百科全书》. [2015年12月13日] (繁体中文).
- ^ 黎民. 歷史追蹤:中華民國國號的來由和意義. [2016-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3).
民国是以四万万人为主。
- ^ “称中国为中华民国”,张难先 《湖北革命知之录》,1946年5月,上海出版社;《辛亥革命在湖北史料选辑 》武汉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室,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49页
- ^ 魏根深. Chinese History: A Manual, Revised and Enlarged. 美国剑桥: 哈佛大学亚洲中心. 2000-03-01: 第32页 [2014-02-23]. ISBN 978-067400249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07) (英语).
- ^ Olympic Games Official Report Los Angeles 193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LA84基金会. 1998年1月 [2014年2月23日] (英文).
- ^ 11.0 11.1 洪健昭. Taiwan, Taipei — What’s in a nam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英文中国邮报》. 2009年10月15日 [2014年2月23日] (英文).
- ^ 汪园斐. 台湾是中国一省吗?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黄花岗杂志》. [2014年2月23日] (繁体中文).
- ^ 中华民国外交部. The Birth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行政院新闻局. 2009年4月30日 [2014年2月23日] (英文).
- ^ 陈祎璠. 潘基文对中国台湾省地震表示关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联合国. 2016年2月9日 [2016年2月14日] (简体中文).
- ^ 陈祎璠. 台湾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傅柯权力/知识的观点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东海大学. [2016年2月14日] (繁体中文).
- ^ 林朝亿. 马提台湾是国家 小英:欢迎跟进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天空传媒. 2011年12月3日 [2014年2月23日] (繁体中文).
- ^ 柳嘉峰. 2011 国情调查记者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台湾智库. [2013年10月17日] (繁体中文).
- ^ 扁︰中華民國就是台灣 - 自由時報 2005.08.03. [2016-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14).
- ^ 论坛:台总统府网页加注"台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英国广播公司新闻网. 2005年8月29日 [2016年8月15日] (繁体中文).
- ^ 总统府网站又见“中华民国”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联合报,2008-05-21,李明贤
- ^ 柳金财. 從「中華民國到台灣」、「中華民國在台灣」,到融為一體的「中華民國台灣」. The News Lens 关键评论. 2020-03-23 [2021-0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4).
- ^ 申办奥运 我有权利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自由时报, 2005/7/12
- ^ 京奥政治味浓大打民族狂潮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新台湾新闻周刊, 2008/08/07
- ^ Formosa-China Team. 1956.[永久失效链接]
- ^ 赵丽云. 「中華臺北」會籍名稱使用事略. 财团法人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 2001-11-02 [2010-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4) (中文(台湾)).
- ^ 廖清海、郭信聪. 臺灣參加國際運動賽會使用名稱問題探討 (PDF). 高苑技术学院. 2009-10-0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3-01) (中文(台湾)).
- ^ 奧運知識庫. 中华奥林匹克委员会. [2010-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31) (中文(台湾)).
- ^ CHINESE TAIPEI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2014年2月28日] (英文).
- ^ Katie Reid. Taiwan hopes WHO assembly will help boost its profil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路透社. 2009年5月18日 [2014年2月23日] (英文).
- ^ 林全:中華台北就是中華民國. 台北市: 中央通讯社. 2016-06-07 [2016-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9) (中文).
- ^ 卓慧苑. 论台澎金马个别关税领域WTO代表团地位 (PDF). [2016-09-0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8-29).
-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关于正确使用涉台宣传用语的意见》. 中国北京: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2002年11月1日 (简体中文).
- ^ 2004年4月27日外交部发言人孔泉在记者招待会上答记者问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挪威王国大使馆. 2004年5月17日 [2013年10月17日] (简体中文).
- ^ 组织体系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行政院大陆委员会 [2013年10月17日] (繁体中文).
- ^ 潘基文对中国台湾省地震表示关切. 联合国. 2016-02-09 [2016-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20).
- ^ 中国台湾林义杰为联合国跑越撒哈拉.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2006-11-28 [2016-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1).
- ^ 联合国报告:东亚与南亚的经济增长将小幅提高 (PDF). 联合国新闻部. [2016-09-0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5-19).
去年中国台湾省以及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受困于出口不振。在 2016-2017 年,预计出口回升以及稳定 的个人消费会导致这两个经济体的增长温和复苏。缅甸和越南是东亚经济在 2015 的亮点,而其中的 支撑因素,包括新投资以及稳健的个人消费,都预期会持续存在。
Module:Navbar第58行Lua错误:页面不存在 <span class="flagicon"> </span>中华民国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