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上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上人汉传佛教对于出家人的一种敬称,通常用于当成长老上座之称号,类似于和尚喇嘛高僧大德尊者真人上师大师等。指内有智德、外有胜行的僧人,比如出类拔萃,在人之上,因此有了这个称谓。

概论

上人本义是指人上之人,与一般人相较,更为出众而杰出的人[1][2][3][4]。后被当成是一种敬称[5],如在《十诵律》中记载,阿阇世王在未登基为王前,称调达为上人[6],《维摩诘经》中,文殊师利菩萨维摩诘为上人[7]。唐朝时,中国习惯以上人来作为僧人的敬称。

日本的日莲宗净土真宗中,上人是个敬称,位阶低于圣人。日本平安时代,于864年(贞观6年),设立了法桥上人这个僧位。在室町时代之后,天皇降旨,提及著名僧侣时,多称其为上人。此后,民间习惯以上人来称呼著名的僧人。

注释

  1. ^ 贾谊《新书》〈修政语〉上:周成王曰:“寡人闻之:有上人者,有下人者;有贤人者,有不肖人者;有智人者,有愚人者。敢问上下之人,何以为异?”
  2. ^ 《十诵律》卷49:有四种人,一者麤人,二者浊人,三者中间人,四者上上人。……若僧断事人,有羞善义善文句者,是名上人。
  3. ^ 《增壹阿含经》卷39:夫人处世,有过能自改者,斯名上人。
  4. ^ 鸠摩罗什译《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17:“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为上人、不为下人。……若菩萨摩诃萨一心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散乱,是名上人。以是行、类、相貌,当知是名阿惟越致相。”
  5. ^ 《释氏要览》卷1:“古师云:内有智德,外有胜行,在人之上,名上人。”
  6. ^ 《十诵律》卷36:尔时佛语阿难:“汝将从行比丘,入王舍城巷陌市肆多人住处唱言:‘调达所作事,若身作口作,莫谓是佛事法事僧事。此是调达及弟子所作事。’”阿难受教,即将从行比丘诣王舍城,巷陌市肆多人住处唱言:“调达身作口作事,莫谓是佛事法事僧事,此调达及弟子所作事。”如是唱已,阿阇世太子内宫大官,闻是语作是念:“沙门瞿昙妒瞋调达故,令作是唱:‘是上人调达,身口可作恶邪。’”
  7. ^ 《维摩诘所说经》卷中:尔时佛告文殊师利:“汝行诣维摩诘问疾。”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彼上人者,难为酬对。”

相关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