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維基百科討論:用戶查核方針/存檔01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在加入討論之前…

方針討論

幫忙想想,有沒有什麼需要為zhwiki訂定的規則?

方針有一個讓我很頭痛的是身份確認這個程序。雖然知道要在m:RFP去提,但確認這個程序是基金會要求一定要走的,但我一直找不到要怎麼走,也不清楚要向基金會提供什麼資訊。我有寫信問過負責這件事的Cary Bass(wikimedia:User:Bastique)但到目前為止一直都沒有收到回信--Alex S.H. Lin 2007年8月7日 (二) 20:18 (UTC)

Cary Bass是專門負責這件事情的。選出checkuser後,可以直接提交到m:RFP,請求那邊幫助身份的核查--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7年8月8日 (三) 14:05 (UTC)
了解…不過從Flickr的照片來看Cary好像還在台北到處玩的樣子,今天還有看到他傳照片上來--Alex S.H. Lin 2007年8月9日 (四) 11:13 (UTC)
(!)意見:基金會只要求提供「年滿18歲」的證明,這是美國法律的要求。基金會並未要求提供其他的「身份背景」資料,英文版沒有政治迫害的憂慮,中文版的情況不同,海峽兩岸CU當選人所提供的「身份背景」的証明可信度極低,尤其是在當選人是領政府網管單位薪俸的情況下。你要如何避免選出代表網管單位「年滿18歲」的CU?—SEEDER 2007年8月11日 (六) 02:29 (UTC)
我並不認為這需要在規定上寫得死死的。訂死的話這個方針就有失中立性(以後就能規定說表明住哪個地方的管理員不能參選CU...Orz)。我認為這個問題要用社群每個成員手上的那張票來過濾。怎麼說咧?你如果覺得他是某國網管的話,把他過去的編輯記錄挖出來,連結寫上去。充分的話大家的反對票就擋得住他了。--Alex S.H. Lin 2007年8月13日 (一) 17:41 (UTC)
(!)意見: 你有些誤解我的意思,「規定說表明住哪個地方的管理員不能參選」這種規定是毫無意義的。「你如果覺得他是某國網管的話,把他過去的編輯記錄挖出來,連結寫上去。」是不可取的自由心證,既不可靠又易製造爭議,網管也不會公開聲明自己是網管,同時你還需要考慮「潛水」的網管。「用社群每個成員手上的那張票來過濾」,中文維基選出不少不稱職的管理員就是可能得到的結果。CU造成的問題不是用「回退」可以善後的,去看看師濤黃琦蔣世華劉荻杜導斌鄭貽春 等人的例子。—SEEDER 2007年8月13日 (一) 19:05 (UTC)

申請查核用戶的流程

目前想到的流程會跟申請管理員有點像,即用inputbox做提交(User:Alexsh/test),然後載入範本跟說明({{RfCU instructions}}和{{RfCU}})。

不過英文版的我可能需要常跑那邊的朋友幫忙,因為我找不到他們關於投票資格、投票門檻之類的資訊。所以目前的規劃是看日文版過來的(覺得他們訂得算很僅慎)。

日文版的投票資格是:用戶第一次編輯至提出申請的時間點要滿一個月,且標準條目空間編輯過50次以上。而查核請求成立的門檻是:沒有總票數限制,只要24小時內達到75%的投票數贊成,沒有任何反對票就算成立。投票可投贊成、中立跟反對。

這部份我比較有意見的是:24小時會不會太短?會這樣想是考量到目前zhwiki的活躍人數跟日文版比少很多(當然我的眼睛沒辦法看得完全,所以我看到的也不一定正確)。--Alex S.H. Lin 2007年8月7日 (二) 20:18 (UTC)

個人覺得 24 小時沒有什麼可能吧...中文維基的人數實在不可比較丫...個人覺得 3 / 7 日應該可以有效地令維基人知悉,討論並投票...—妙詩人 Happy Musician(來聊聊天~) 2007年8月7日 (二) 21:16 (UTC)
喔對了,我忘了說一件事,他們會設24小時是因為:Checkuser能查得到的記錄只有最近更改的一星期以內。之後的記錄查不到,一定要向基金會要(而且不一定要得到)--Alex S.H. Lin 2007年8月8日 (三) 01:27 (UTC)
對不起,上面是我小白了,以為是 CU 的權限用戶投票...至於而查核請求成立的門檻方面,我只想到一個極端例子: 沒有總票數限制, 只有要求者投下一票贊成,應否處理。—妙詩人 Happy Musician(來聊聊天~) 2007年8月10日 (五) 17:29 (UTC)

(!)意見英文版的申請查核用戶的流程「在這裏」與這裏,是個值得參考的流程,即使在目前沒有CU的情況下也可以在中文維基實行,結果可以由管理員送交元維基處理。英文版與元維基都沒有申請查核、投票資格與投票門檻的限制。限制申請查核、投票資格與門檻沒有實際的意義,IP User 永遠都是資格不夠的維基人,而設立投票門檻會延誤查核時機。申請人提供基本證據應該是申請查核的唯一要求。元維基甚至不經投票而直接查核。 —SEEDER 2007年8月12日 (日) 02:15 (UTC)

英文版的申請查核用戶流程(參考)

SEEDER 2007年8月12日 (日) 06:42 (UTC)

私隱權認知和疑慮

在中國或台灣等中文語系國家,雖然也早開創了私隱權的政策,但是普遍性都只是一種形式上的用途,真正對私隱權的認知,個人持保留的看法。不可否認華人中普遍性的破壞者並不少,Check User早就應該要有了。但是在彼此根本無法能信任的狀況之下,很難讓人能夠找出至少兩位能夠使人信服的人。尤其看看中文維基的管理員政策,至今都還無法有效的作出不適任者的質疑與罷免方針,甚至現有的許多爭議皆由此而起,試問如何能讓人不對這Check User質疑?同時,IP不是一個最有效的偵測方式,有太多方式根本不能特定出某人。先不說利用破網去當跳板,中國封鎖用戶進入維基,導致多人都需要使用所謂的破網軟件進來,那些又要如何去特定?再來,一個擁有Check User的使用權,必須是全公開,甚至包含個人資訊,我認為不但此人的資訊之外,也應該包括他的常用IP是否屬於確認範圍,例如固定使用的個人IP,或是有效可以在時段中特定某人的IP。不過如此一來,誰去做檢查?同時使用代理的人就先決的否定了可以信任的條件,他們會願意接受嗎?有利有弊,還請大家三思。→ 囉唆的阿佳 2007年8月7日 (二) 23:07 (UTC)

Check User並沒有要求公開個人資訊,只是要求年滿18周歲,並且將可以確認真實身份的證明交給基金會備案。而基金會是不會透露這些個人資料的--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7年8月8日 (三) 14:05 (UTC)
(!)意見:基金會只要求提供「年滿18歲」的證明,並未要求證明其他的「身份背景」資料,英文版沒有政治迫害的憂慮,中文版的情況不同,海峽兩岸CU當選人所提供的「身份背景」的証明可信度極低,尤其是在當選人是領政府網管單位薪俸的情況下。—SEEDER 2007年8月11日 (六) 02:21 (UTC)
善意推定,連流程、選舉都還沒開始這要懷疑誰呢(笑)。--RalfX2007年8月11日 (六) 06:43 (UTC)
(!)意見,「善意推定」不應引用於與安全查核有關的事務上。流程、候選人資格、推薦人資格、附議人數、選舉等規定應有極高的門檻,否則又搞個類似中文維基管理員政策的死衚衕(笑不出來)。—SEEDER 2007年8月11日 (六) 23:22 (UTC)
(!)意見是的,或許我們應該信任基金會,但是如果是信任基金會,請問那該如何由每位維基人去選出?是不是由基金會直接指派才對?如果要選出,在選出之前又如何先認定每位滿十八歲的人都一定能信任?身分要造假在某些地區,甚至某些國家或地區的資源下就可以很簡單辦到,網絡IP更是不能代表什麼,試問如何信任?同時我也認為這絕對與「善意推定」不能相提並論,如果要以善意來推定,那即使是某位曾經是破壞者的人來申請也要以善意來對他支持?→ 囉唆的阿佳 2007年8月12日 (日) 02:07 (UTC)
以高度標準完善規章、流程、審慎選舉作業是必要的,基金會也會查核CU身分,如果能夠做到的最大努力都不能信任,所有的CU都不會產生了。--RalfX2007年8月14日 (二) 08:01 (UTC)
絕對同意以高度標準完善規章、流程、審慎選舉作業,不過請按部就班,目前針對管理員不信任問題在中文維基都還沒有有效的對策與方案的情況之下,我很難信任CU的產生會有什麼好處?當然,這或許可能只是我個人的想法,不過我相信不否認有其他多數人都會有一樣的疑慮,尤其是針對只能使用代理來的群組。這絕對不是針對他們,但是這絕對是最大的隱憂。我自己就有把握能做到在同時段甚至是同時間以不同的代理IP進入維基百科,所以我深信有更多人都可以。→ 囉唆的阿佳 2007年8月15日 (三) 17:09 (UTC)
  • 中文版要討論出「高度標準完善規章、流程、審慎選舉作業」的困難度恐怕會比台灣當年解散萬年國會還難。如果大家都有雄心大志提高中文版的管理素質,不彷如同→ 囉唆的阿佳 說的「按部就班」,先將管理員的任免規章、選舉流程、與管理員考核作業搞完善以後再談CU。目前可以先仿照英語版開個「申請查核用戶的頁面」,有問題的個案可以在那提出,討論的結論送交元維基的CU代為查核。—SEEDER 2007年8月16日 (四) 00:00 (UTC)
(!)意見有關「需年滿十八歲以上方得以持有用戶查核者權限,並向維基媒體基金會證明身份。」一事,對不瞭解美國法律的維基人來說可能有些誤解。基金會只查核CU是否滿18歲,CU只需提供滿18歲的證明,基金會不管CU的身分背景。美國法律規定18歲以下是兒童,滿18歲以後是成年人要對自己的錯誤負法律責任,CU犯錯不是可以簡單的「回退」然後走人,犯錯的CU要對造成的損害負法律責任(如果受害人追索),基金會要求CU要滿18歲,說明白些就是當出紕漏時要找得到讓法院打板子的屁股。美國法律對私隱的保護很嚴,與中港台的標準有很大的差異。—SEEDER 2007年8月16日 (四) 00:00 (UTC)

方針

這個方針是所有計劃共同遵守的方針,不應該是「一項提議有關維基百科的方針、指引或流程」吧?我們目前提議的應該是中文版選出checkuser的辦法--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7年8月8日 (三) 14:05 (UTC)

所以我在最上面就問啦。「需不需要再針對中文維基增加規則?」目前我對方針內容的着眼點在這裏,基金會的鐵則當然是不動,但要想想看有沒有針對中文維基的現況而增加規定的必要性(這真的得想想)--Alex S.H. Lin 2007年8月9日 (四) 12:55 (UTC)
不然把中文版的方針再潤一下字句好了…有些好像是機器翻還是直譯,怪怪的--Alex S.H. Lin 2007年8月9日 (四) 15:11 (UTC)
請問一下在討論選法前是否該先討論是否須設立,個人反對設立,能解決的事太少,但衍生的問題...Meeow 2007年8月10日 (五) 12:15 (UTC)
是否需要設立CU這個問題之前在互助已經討論過好幾回了。在Wikipedia talk:Checkuser裏有存檔。而且,離真的要「選」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咧。方針沒討論,申請流程(當CU跟請求CU)沒出來,現在就選的話會很Happy的XD。目前在做的就是這些該走的東西。--Alex S.H. Lin 2007年8月10日 (五) 16:49 (UTC)
(!)意見; 英文版選出checkuser須25-30人支持,支持率70-80%,既然這樣是否須設立checkuser也該至少有類似標準,如果不是更嚴。Meeow 2007年8月10日 (五) 18:25 (UTC)
(!)意見,英文版沒有政治迫害的憂慮,中文版的CU一旦出問題就可能會造成某些維基人吃長期免費皇糧,甚至家破人亡都有可能。還有需要注意的是 CU 的工作日誌是不公開的(僅對其他的CU公開),幾乎是沒有人能監察其行為,濫權違規都很難被發現。目前中文維基連對一般管理員都還沒有能力議定出一套良好的考核任免系統,考慮開放設立CU這個問題應小心謹慎從長計議。—SEEDER 2007年8月11日 (六) 01:50 (UTC)
多慮了吧?以目前大陸當局對wikipedia的封鎖,上wikipedia的大陸人都是用加密代理或者tor等工具,真實IP根本查不到。 --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7年8月11日 (六) 07:49 (UTC)
(!)意見:
  1. 事前多慮總比事後遺憾來的好吧?
  2. 如果真如你說的「上wikipedia的大陸人都是用加密代理或者tor等工具,真實IP根本查不到。」那還需要CU做什麼?
  3. 用加密代理或者跳牆等工具仍舊是有方法查出真實IP,只是比較麻煩些。—SEEDER 2007年8月11日 (六) 23:50 (UTC)
  • 在選出人選之前,先藉由一系列的討論讓社群了解基金會制定這個方針的目的為何,還有未來有什麼情況下會使用。也許使用加密代理等方式是查不到真實IP的,但至少可以得知用戶是使用代理的ip,還有誰曾經在同一段時間內使用相同的ip,這就是查核的功能之一。
  • 我認為必須先設想CU可能使用的情況,例如SEEDER提到的政治迫害,為什麼會有政治迫害的憂慮呢?請把意見陳述清楚,讓社群了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疑問,那麼應該有什麼方式避免。
  • 例如某些破壞行為、嚴重的人身攻擊,有一方向當地的警察局報案,而受理報案的單位轉而向維基百科要求提供一些資訊,那麼CU的過程要怎麼進行呢?基金會的方針允許提供這些資訊嗎?
  • 英文版選出checkuser須25-30人支持,支持率70-80%。但中文的社群規模比英文版小很多,可以討論調整門檻。--Jasonzhuocn...臺灣維基社群Blog 2007年8月15日 (三) 16:00 (UTC)
  • (!)意見
  1. 維基並不反對使用魁儡編輯或是參與討論,唯有在投票時禁止使用魁儡,現時中文版的某些人似乎將CU真正的運用方向搞反了,以中文版的破壞與魁儡使用歷史案例來看,絕大多數是不需要CU就可以判定的。同時目前封ip的策略是鋸箭法,根本無法解決問題,真正受害的是使用浮動IP的正常用戶(中文版恐怕沒有幾位是使用固定IP)。在同一段時間內使用不相同的ip出現是非常簡單的技巧,甚至可以在同一分鐘內使用十幾個完全不相干的IP同時出現,不要以為這是鮮有人知的深奧的技巧,網絡101都還談不上基本知識。
  2. 不太瞭解「為什麼會有政治迫害的憂慮呢?」這句話,你覺得中國的用戶在維基編輯完全沒有被政治迫害的憂慮嗎?去看看師濤黃琦蔣世華劉荻杜導斌鄭貽春 等人的例子。會造成政治迫害的不限於中國的CU,台灣CU也一樣有可能因藍綠紅的立場對立造成問題。
  3. 以我的瞭解,警察局是沒有資格向維基要求資訊,要等案子進入法院,有法院傳票才行。台灣或中國的法院要透過外交管道經美國司法程序由美國法院提出資料要求,美國法院向維基要任何的資料維基都必須照辦。這方面的問題沒有必要在中文版浪費時間討論,這是元維基與基金會的管轄範圍,中文版CU連過問的資格都沒有。有興趣這方面的問題可以與User:Aphaia直接討論。
  4. 中文版投票時的人情票佔大多數,即使不贊同也因礙於情面而以不投票代替投反對票,去看看每次的管理員投票不難明白為什麼會「管理員數量雖然不少,但只有不到一半的管理員有空積極的執行站務的維護。-Jasonzhuocn 2007年8月12日12:34 (UTC)」(現在剛好有個管理員投票在進行中),很多的問題不是不知道只是沒有勇氣去面對。同時目前開放中文CU受影嚮最大的中國使用者絕大多數都因網禁的原因無法投票,中文的社群規模不比英文版小,調整門檻只有加高而不是降低。—SEEDER 2007年8月15日 (三) 22:30 (UTC)
  • 有點偏題了,不過還是要回:
    • 討論的用意是經由相關議題討論的過程,讓社群藉由閱讀討論而一步步了解何謂用戶查核方針,能不能提供資訊也是要經由討論讓社群知道能不能呀。像我就不清楚為什麼師濤、黃琦、蔣世華、劉荻、杜導斌、鄭貽春跟維基百科的CU有關,疑慮在哪裏?
    • 管理員投票的事情,候選人能不能通過門檻,我相信這是社群的信任投票,大部分的人都在投票的時候附帶了自己的意見,他有經營、他有付出、他有在協助站務、跟社群通暢的交流,這是有目共睹的,我相信大家心中都有經過思考才投下自己的一票,我相信SEEDER也是忠於自己的想法而投下反對票,也不是人情票,投贊成票的你去一個一個問,誰有礙於情面的,請他們不要客氣忠於自己的意願去投票;相對的,我第一次投反對票的是投給阿儒,儘管我跟他認識,聚會的時候我還當面跟他討論這件事,聽聽他的想法,他說請我維持反對票,他也沒有當面向我關說。我必須說人情票可能存在,但是說投票時佔大多數,我認為這樣的說法不太妥當。
    • 社群規模要看每個月參與編輯5次以上的總人數,http://stats.wikimedia.org/ZH/TablesWikipediansEditsGt5.htm 中文維基為1713人,而英文版最後的數據在2006年,當時參與每月5次以上就達到4萬3千人,以2006年同期比較,中文維基的規模是英文版的二十分之一。也就是說,英文版設計CU人選門檻時,是要在4萬人的社群當中,至少有二十多人認可一個人的制度。—Jasonzhuocn 2007年8月16日 (四) 02:23 (UTC)
    • (!)意見,應該沒偏題吧?如果你真覺得偏題,可以SKYPE、EMAIL討論或是就此打住。
      • 師濤、黃琦、蔣世華、劉荻、杜導斌、鄭貽春跟維基百科的CU當然沒有關係,只不過舉例子,不要誤解。雖然那都是別的商業網站CU的傑作,維基百科的CU出錯的時候也是同樣的後果,而且以中文維基的選舉機制,中文CU出問題的概率會比商業網站高的多,既沒有被炒魷魚喪失薪水袋的危險也不需考慮重選連任的問題,你是台灣維基人,萬年國會應該不會陌生,管理員如有任期需要重選,會有多少人能保住坐席是個很有意思而值得探討的問題。人情票是有些離題,就此打住。社群規模不只是看每個月參與編輯5次以上的有多少,還需要參考總註冊人數有多少,你是否考慮過中文維基每個月參與編輯5次以上的總人數與總註冊人數不成比例是因為不良的管理階層與管理機制?1713人中只要拿20票就可以當選的選舉設計基本上就大有問題,20票就能代表是1713人社群的信任投票離政治笑話沒多大距離。如果繼續以這種選舉機制來建立管理階層,中文維基每個月參與編輯5次以上的總人數能有多大幅度的成長也是很有意思而值得觀察的。不過當中國使用者知道中文維基CU只要拿20票就可以當選後還有多少人對中文維基管理階層繼續保有信心?現在網絡信息傳播迅速,也許可以在維基以外的商業網站上先宣傳宣傳看看會有怎樣的反應。—SEEDER 2007年8月16日 (四) 04:04 (UTC)

雖看不太出來CU議案卡在哪裏,但針對以下兩個問題,我個人的看法是:
①選舉流程:比照管理員選舉辦理,差異只在資格與當選門檻不同,所以這個不是問題。
②政治迫害:只要提高候選資格並嚴格限制CU調查權的行使時機,要利用CU做政治迫害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例如規定CU的候選資格為必須已在維基活動2年以上、CU只能在社群通過CU請求時才能執行調查,任何未經社群同意而擅自使用CU調查工具的行為皆視為重大違規,立即撤銷CU權限,並永久封禁。所以這個也不是問題。
--百楽兎 2007年8月16日 (四) 07:57 (UTC)

  • 不動聲色在維基活動2年以上的網管數量不算少,用心觀察一段時間就明白。還有需要注意的是 CU 的工作日誌是不公開的,你要如何發現CU私下執行違規調查?況且還可以利用合法掩護非法來達到目的,比方說,金盾小組想要知道 XXX 到底住哪裏,他們可以利用新帳號先製造一連串的破壞與人身攻擊的編輯,然後故意留下一些看起來似乎與 XXX 有關的蛛絲馬跡,提報時一定會有人要求對 XXX 做交叉核對,由於有故意留下疑點,投票時 XXX 被剔除的概率很低,同時 XXX 為了避嫌也不會反對(XXX反對的話就剛好中獎),CU此時就可正式依社群通過的請求執行調查,當調查結果證明 XXX 是無辜的同時,金盾小組透過有網管背景的CU拿也到 XXX 的資料。百楽兎你說這個是不是問題?去分析一下最近的魁儡破壞,你會發現不少有趣事。—SEEDER 2007年8月16日 (四) 09:19 (UTC)
①若有在維基活動2年以上的「不算少」網管的話請一一點名,大可光明磊落,他們也奈何不了你。基本上「不動聲色」混了兩年而又想當CU的網管,在高當選門檻的設計下必遭否決,因為不會被信任。
②CU的工作日誌雖不公開,但我們將會有兩個CU,若仍有懷疑,我們還有廉政委員會
③如果真要搞,我也可以大膽假設金盾小組早就培養了一個或一批人才進入維基核心,哪裏還需要等中文維基社群決定是否設置CU?這樣子結論是不是變成「上維基很危險」呢?並不是有人會殺警奪槍,所以結論就是警察不帶槍或不設警察,同理,金盾小組計劃如何滲透也和中文維基要不要設CU沒有關係。因為需要,所以設立,僅此考量。
--百楽兎 2007年8月16日 (四) 11:08 (UTC)
看不出設立CU的必要在那,封掉一堆代理也不能怎樣,而且觀察這個月的查封日誌,shizhao就封了一堆編輯次數為零的IP,看來即使沒有CU管理員還是有辦法查到IP吧,可能只是麻煩點。個人不認為有必要再擴張管理員權限了。Meeow 2007年8月19日 (日) 07:41 (UTC)
請注意一下我說的是「編輯次數為零」,既然編輯次數為零對方又是犯了什麼須要被封?Meeow 2007年8月19日 (日) 11:36 (UTC)
編輯被刪除次數當然為零,書生都有標記封禁原因,你沒看到嗎?—SEEDER 2007年8月19日 (日) 12:35 (UTC)
被刪除的頁面會沒有編輯紀錄,IP用戶專建立搗亂的頁面,待頁面被刪除之後,便沒有任何次數留下來了。—Jasonzhuocn 2007年8月19日 (日) 12:59 (UTC)
原來如此,是我疏忽了,真對不起,多謝指教。回原題,設立CU大量封禁IP的結果可能就是大量代理被封,這應該不是使用代理的維基人所樂見的吧?Meeow 2007年8月19日 (日) 23:12 (UTC)
不對,CU的功能是為了查核帳號是否為傀儡,或查核是否故意登出並使用IP破壞,即CU僅為情報單位,與執行封禁的行政單位沒有直接關連。--百楽兎 2007年8月20日 (一) 04:26 (UTC)
  • 設立CU的目的並不是要大量封禁IP,目前的管理員就可以封禁IP。CU 有其他的工作,例如在投票時以阻止魁儡的破壞出現。CU 不需要有條目寫的好,對人和藹可親的特質。CU是個幕後被動的工作,不牽涉到編輯也沒有與其他使用者互動的必要,但是需要有網絡安全與資料分析的的經驗才能將工作做好。不過中文CU的最大問題是在敏感的使用者私隱資料,利用CU手中的資料可以經由ISP查出使用者的真實姓名與住家地址,台灣前些時候有名的槍擊要犯張錫銘、中國的新聞記者師濤都是經由類似的手法逮捕的。CU對台灣的使用者影響不大,但是對中國的使用者就完全不同。CU還有個與管理員不同之處,CU要對自己的錯誤負法律責任(例如師濤與雅虎的案子),CU需滿18歲的要求是因應法律的規定而出的。—SEEDER 2007年8月20日 (一) 05:37 (UTC)
原來如此,所以身兼管理員的CU不會利用自己權限所得的資訊將IP封禁,也不會將IP交給其他管理員封禁,設立cu似乎僅對一般非IP用戶有嚇阻作用,對於代理非IP用戶則完全無效?考慮到登出再以IP破壞,應該沒什麼人這樣幹吧,不然自己IP不就被封了,至於登出再另一帳號登入破壞,之前聽說好像目前管理員就可做出判斷,因而無須CU,設立CU似乎不會對中文維基運作做成什麼改善,除了造成一些人的安全疑慮,和干擾到一些不希望自己IP為人所知的人,例如我。Meeow 2007年8月20日 (一) 06:15 (UTC)
①原則上CU的報告不會明確透露用戶的IP,只會有是不是同一IP、同一網段之類的說明,所以不用擔心IP被洩露。
②管理員無法得知用戶的IP,否則CU權限有何用處?
③登出進行攻擊的案例:這裏。--百楽兎 2007年8月20日 (一) 06:45 (UTC)
  • CU 最好是獨立不具管理員身份,甚至應該是不做任何條目與討論編輯,這樣執行工作時容易保持中立的觀點。CU 所產生的效果完全視該CU對網絡安全與資料分析的的經驗多寡而定,分析處理使用代理用戶需要更上一層的技術與經驗,任何方式上線都有辦法追到底,串連數個代理上線的病毒散播者都抓的出來。CU的報告不會明確透露用戶的IP,不過CU怎樣運用不公開的那部份資料是值得研究的問題,比方說是否會私下與「他人分享」。商業網站選聘CU的條件要比維基嚴苛的多,CU出問題都還經常會發生。至於CU會不會對中文維基運作做成什麼改善,有經驗的CU搭配完善的考核制度是會帶給中文維基很大的改善,如果以類似目前管理員的薦選方式選出的CU,對中文維基使用者產生的利恐怕不會比弊多。CU 的作業有些類似情治單位,工作日誌是不公開的,所以如何對CU做到完善的監查考核也是個很困難的課題。—SEEDER 2007年8月20日 (一) 07:35 (UTC)
基金會的方針並沒有限制說一定要有管理或行政權限的人才能做,也就是沒限制資格,這點問題不大。至於你剩下的問題,我想這要在提名選CU時就要在詢答頁面上來做判斷…這個牽涉到問題設計,我再開一節出來討論好了--Alex S.H. Lin 2007年8月22日 (三) 18:00 (UTC)
關於上面提到的「你是否考慮過中文維基每個月參與編輯5次以上的總人數與總註冊人數不成比例是因為不良的管理階層與管理機制?」,對於網絡社群來說,這樣的比例算是很正常的,甚至可以說這已經表明維基百科社群已經趨於成熟。請參看90-9-1定律1%規則。簡單的說,一個正常社群,其中1%的用戶是主要參與者,9%的用戶是偶爾的參與者,剩下的90%的用戶基本上只是瀏覽而不參與。 --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7年8月23日 (四) 06:15 (UTC)
  • 如果1713人(每個月參與編輯5次以上)代表「90-9-1定律」中的1%,中文維基的25票當選且無任期的管理員選舉制度就更不能說是整個社群的信任投票。根據以往的紀錄甚至有人當選的票數是個位數,這些人在今天仍舊可以認為是整個社群的信任對象嗎?英文維基管理員團隊的素質比中文版要高出非常多,僅在2007年內英文維基已有27件案例,總共 37 名管理員被處以暫時或永久剝奪權限,中文版呢?—SEEDER 2007年8月23日 (四) 07:30 (UTC)
中文維基7月20日發生的CU Checkuser(參考)

經Markus的請求,對幾個用戶帳號進行了查核:

以上被懷疑是User:Finblanco的傀儡。

編輯行為的懷疑

前3個User的共同特點:都是由Finblanco授予見習編輯,獲得投票資格後基本不再編寫條目,只參與投票與Finblanco有關的投票。 User:Jenny9006經常編輯,但也是Finblanco授予見習編輯,曾推薦Finblanco為內容專家,參與的所有投票都與Finblanco有關。

User:Dahst,2006年2月23日第一次編輯,4月23日被Finblanco授予見習編輯,4月30日後先後7次在Finblanco的新條目推薦中投票,6月12日在提名Finblanco為維基內容專家中投票,8月31日在Finblanco的「上日耳曼-雷蒂安邊牆」優良條目參選中投票,9月7日在Finblanco的「羅馬帝國」特色條目參選中投票,9月9日在Finblanco的「齊桓公」優良條目參選中投票,2007年3月13日在Finblanco的「齊桓公」優良條目重審中投票,2007年8月18日在Finblanco「大不列顛旗幟」特色列表參選中投票。2006年4月23日獲得投票資格後只有過5次條目編輯,其他都是參與與Finblanco有關的投票。

User:姚活佛,2006年6月16日第一次編輯,2006年7月1日被Finblanco授予見習編輯,當天在提名Finblanco為維基內容專家中投票,7月30日在Finblanco的新條目推薦中投票,9月2日在Finblanco的「上日耳曼-雷蒂安邊牆」優良條目參選中投票,9月13日在Finblanco的「羅馬帝國」特色條目參選中投票,2007年8月16日在Finblanco「大不列顛旗幟」特色列表參選中投票。2006年7月1日獲得投票資格後只有過1次條目編輯(「齊桓公」),其他都是參與與Finblanco有關的投票。

User:董生,2006年6月28日第一次編輯,2006年9月8日第二次編輯,9月9日被Finblanco授予見習編輯,9月9日在Finblanco的「齊桓公」優良條目參選中投票,9月9日在Finblanco的「羅馬帝國」特色條目參選中投票,10月2日在Finblanco的新條目推薦中投票9月9日獲得投票資格後沒有過條目編輯,只參與投票。

User:Jenny9006,2006年2月19日被Finblanco授予見習編輯,此後參與的所有投票都與Finblanco有關,計20餘次新條目推薦,2006年9月3日在Finblanco的「上日耳曼-雷蒂安邊牆」優良條目參選中投票,同日在Finblanco的「齊桓公」優良條目參選中投票,2007年8月15日在Finblanco「大不列顛旗幟」特色列表參選中投票。2006年7月3日曾修改Finblanco的用戶頁。

CU的查核

User:DahstUser:姚活佛使用相同的IP

User:Jenny9006部分IP與User:Finblanco相同

User:董生由於最近沒有編輯,而CU只能檢查最近2周的編輯情況,因此無法證實。

User:Finblanco在我的對話頁留言說,這些用戶都是他的朋友的賬號,而且使用相同網頁代理

維基五大支柱之一是互重。而現在我被人認為是「傀儡」,我認為這是對我人格的侮辱。我們身在大陸深受防火長城之害,只能依靠www.hidemylocation.com為維基盡綿薄之力,卻因此被懷疑是「傀儡」。

我與user:finblanco曾是同班同學,正是在他的引導下我才漸漸投身維基的工作。自從我第一天使用維基,就必須在大陸奇怪的封鎖政策下掙扎,輾轉於各種各樣的方法:hosts、ip代理、網頁代理……如今終於有一個代理沒有失效,我正打算進一步為維基做貢獻,卻遭受如此誣衊。

user:finblanco是我的維基啟蒙老師。我承認,對於維基的許多「民主」我不甚了解,所以一般除了編寫好自己的條目、偶爾幫助一下我的啟蒙老師以外,不太參與其他活動。我們大陸確實不太有這方面的概念。平時的教育中一般也不太涉及。但難道這就是我被認為「傀儡」的原因?我難道沒有我自己的生活嗎?有人要求我們提供充分的證據,但網絡畢竟是網絡,誰能放心將自己的諸多私隱公佈於網絡之上?因此,如果誰有懷疑,請通過郵件與我聯繫。在我被封的期間,我已發送郵件給一些參與討論者,郵件中包含有部分可以證明我身份的內容。

另外,我希望這一問題最終能有一個明確的解決。請不要讓我蒙受不白之冤、影響我日後在維基的編寫工作。

討論

目前這些用戶都已經根據對傀儡的方針被封禁,但是需要社群討論這樣做是否恰當?以及User:Finblanco的聲明,朋友支持這樣的行為是否恰當?--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7年8月20日 (一) 03:55 (UTC)

不恰當,因為帳號無法確定為同一人所擁有就不能適用傀儡的處理方針。--百楽兎 2007年8月20日 (一) 04:13 (UTC)
第一,請問傀儡的定義?難道要我說清楚這些人和我的關係,這侵犯了我的私隱權。朋友支持我天經地義,我把他們介紹入維基為給他們頭銜也是天經地義,他們得到頭銜後少編輯是他們懶。他們參加有關我的活動,那太正常不過。他們不參加其他活動,因為他們並不怎麼關心維基。
第二,封我自己的號,這毫無理由。--Finblanco
要求立即將我和我的朋友解封,我希望能在48小時之內,大不列顛旗幟還需要許多改進。--Finblanco
我個人認為,如果Finblanco能夠認識到要求朋友來為自己投票違法了維基百科的規定,並作出不再違反此規定的保證,鑑於此前Finblanco的貢獻卓越,可以對他本人的號予以解封。但是社群采不採納我的意見又是另一回事了。—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7年8月20日 (一) 05:20 (UTC)
其他人幫助我歸納的這些帳號的不合常理的地方:
  1. 都是由Finblanco授予見習編輯,獲得投票資格後基本不再編寫條目.
  2. 都支持Finblanco的維基榮譽升等 (怎麼支持還要看頁面紀錄 也許還有許多不合理的地方要親自看過才知)
  3. User:Jenny9006 修正Finblanco用戶頁的格式不合理...Finblanco的用戶頁很長...能夠注意到細節還動手修改不合理

--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7年8月20日 (一) 05:47 (UTC)

逐條反駁:

  1. 我把他們介紹入維基給他們頭銜是天經地義,他們得到頭銜後少編輯是他們懶。User:Jenny9006是個反例,她有自己的維基計劃,有自己撰寫的條目,怎麼能說是傀儡
  2. 朋友支持我天經地義
  3. 這件事連我自己都不知道

--Finbalnco

我列舉幾條user:jenny9006不是傀儡的理由:

  1. 有自己的維基計劃,有自己撰寫的條目
  2. 在我還是新人正在撰寫審判(長篇小說)的時候,jenny9006正在撰寫大峽谷,一個新人同時在撰寫兩個有質量的條目,顯然有悖常理。
  3. 我參與了所有有關jenny9006的投票,難道說我也是傀儡?

--Finblanco

請反駁我的理由,其他人和jenny9006區別在於他們懶於編輯。不然不能證明我使用了傀儡。--Finblanco


(!)意見,不管真相、結果如何,我認為User:Finblanco的行為已經造成信用危機,即使是這些帳號真的是他的朋友,這些朋友也幫了倒忙,社群維基百科之所以能夠運作良好的重要基石,而信任是維繫社群的重要力量,每個維基人在百科的任何一個行為、動做,都在累積或減少您在這個社群的信任資產,不管其他人是否相信User:Finblanco的話,至少User:Finblanco在小弟心中所累積的信任資產已被歸為零,今後他的做為至少將會被小弟以放大鏡檢視,且減少假定善意的可能。
小弟也有一群好朋友在維基上,如果再加上每學期在課堂上介紹維基百科時申請帳號的學生,少說也有數百人,依照如此實力,小弟大可在維基呼風喚雨,如果我願意,甚至可以讓小弟上課用的傀儡User:Cctutor當上管理員,但我可以很有信心的說,這種事以前不會發生,未來也不可能發生,如何謙卑的面對權力,可能是我們每個人必須修習的重要課題。—天上的雲彩 雲端對話 2007年8月20日 (一) 08:31 (UTC)
請天上的雲彩注意,我可以承認我做錯了事,請你不要誹謗我說謊。--Finblanco 2007年8月20日 (一) 09:11 (UTC)
我並沒有說任何人說謊,另外,您除了解釋User:Jenny9006的行為之外,對其他帳號是否也應提出解釋?—天上的雲彩 雲端對話 2007年8月20日 (一) 09:16 (UTC)
我想應該可以做出解釋,但我覺得沒有必要,雖然我不是賬號的所有者,但他們的50次編輯是我逼出來的,他們也幾乎不上維基。--Finblanco 2007年8月20日 (一) 10:21 (UTC)
  • 無論是否傀儡,這種行為擾亂了正常的投票,造成了用戶之間的不平等。因為從上面分析的結果來看,只要是與Finblanco有關的投票,無論支持或反對,都會有至少1-4人與他的投票相同。也就是說,他的投票要比其他人的投票的效力要多1-4倍--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7年8月20日 (一) 09:00 (UTC)
    • 也就是說,即使這些帳號不是同一個人,但是仍然實現了操控投票和討論結果的目的。具體論述請參看Wikipedia:傀儡#真人傀儡--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7年8月20日 (一) 09:03 (UTC)
      • 我並非質疑書生代為查核的行為,而是我認為封禁傀儡與「實現操控投票和討論結果目的」兩者,似乎沒有必要牽連關係,何況後者的理由過於空泛。舉他例:至討論頁拉票或透過他處討論(例如MSN)取得共識後的一致投票行為,是否也納於此「實現操控或目的」的範疇?另外,我納悶封禁傀儡模板上的「此用戶被確認是OOOO的傀儡,並做出破壞。」的警語中,破壞是否為必然要件之一,若是,那「擾亂正常投票」算不算破壞?--winertai 2007年8月20日 (一) 09:11 (UTC)
  1. 如以編輯紀錄判斷,Jenny9006 是傀儡嫌疑最重的,除非Finblanco與Jenny9006能提供有力的證明,否則應將Finblanco與Jenny9006兩帳戶封禁。天上的雲彩說得很對,User:Finblanco的行為已經造成信用危機,讓大家開始懷疑所有投票的可信度,這對社群的的損害遠超於「影武者」加「民國九十五年」,承認並道歉是Finblanco應該做的,封禁是取走他破壞的工具,不是懲罰。
  2. 除了封禁外,Finblanco 所有的「榮譽」都應予以移除,否則對其他的默默編輯取得「榮譽」的維基人是種極度的污辱。—SEEDER 2007年8月20日 (一) 10:35 (UTC)
  • 為了表示我認錯的誠意,我已經將正在大不列顛旗幟特色列表評選的透過票的傀儡的票全部刪除。--Finblanco 2007年8月20日 (一) 10:21 (UTC)
    • 我認為SEEDER的意見有些矯枉過正了。首先Finblanco君已經承認錯誤,並向社群作下了不再重犯的保證,而且還考慮到Finblanco君此前曾為維基百科貢獻了許許多多的條目,他的貢獻不容抹除。如果要懲罰,可以考慮取消他的一項或幾項榮譽,而不用簡單粗暴地封鎖之,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相信Finblanco君能夠將在社群中不信譽的污點用實際的努力來消除。—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7年8月20日 (一) 10:48 (UTC)
既然Finblanco已經道歉,而且此前也沒有進行過其他破壞。把傀儡用戶封禁就可以了。何必牽扯太多?同意Jnlin的意見。另外可否請Finblanco解釋一下為何Jenny9006不是傀儡嗎?--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7年8月20日 (一) 10:57 (UTC)
我對要不要封禁此用戶,完全沒有意見。或許我真是牽扯太多﹔但是我發表這些意見,既不是跟Finblanco過不去,也對他擁有多少傀儡帳戶,或這傀儡屬於哪種性質傀儡不感到任何興趣。我純然是想要搞清楚弄明白,「操控投票與討論結果的目的」算不算破壞行為?帳戶若沒有破壞行為,維基用戶或查核者是否可提出或進行查核帳號行為?另外,我相當納悶的是,在這事情當中,牽扯太多的應該就屬書生你,為何你現在態度卻轉彎一百八十度的質疑他人牽扯太多?要知,把當事者行為定義為「操控投票和討論結果的目的」是你,把此行為準用破壞行為進行帳號查核是你,不顧用戶私隱,全部列出編輯紀錄的也是你,最後放過主帳戶﹔只要將傀儡用戶封禁的還是你,是不是以後類似行為的裁斷還是完全按照你的意思就可?是不是以後發生類似行為,道個歉,然後就可以保住主帳戶?你可知,此行為這可真叫主從不分也。--winertai 2007年8月20日 (一) 14:53 (UTC)
  • (!)意見:尊重大家的意見,Finblanco帳號不予封禁,不過請考慮:
  1. Jenny9006 是傀儡嫌疑最重的,除非Finblanco與Jenny9006能提供有力的證明,Jenny9006帳號應予封禁。
  2. Finblanco 所有的「榮譽」都應予以移除,否則對其他的默默編輯取得「榮譽」的維基人是種極度的污辱。—SEEDER 2007年8月20日 (一) 11:45 (UTC)

我列舉幾條user:jenny9006不是傀儡的理由:

  1. 有自己的維基計劃,有自己撰寫的條目
  2. 在我還是新人正在撰寫審判(長篇小說)的時候,jenny9006正在撰寫大峽谷,一個新人同時在撰寫兩個有質量的條目,顯然有悖常理。
  3. 我參與了所有有關jenny9006的投票,難道說我也是傀儡?
  4. IP位址出去使用相同代理的情況下,應該是不同的

--Finblanco 2007年8月20日 (一) 15:36 (UTC)

  • (!)意見User:Finblanco只是一個高中生,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何況是個孩子?大家為什麼不能寬容一點呢?小孩子虛榮心強一點,犯點小錯誤很正常。如果大家的弟弟妹妹犯了錯,大家肯定很容易原諒他們,那為什麼不給User:Finblanco一個機會?我看了他寫得新條目,基本符合新條目推薦的要求,因此創作獎也不是浪得虛名。8級創作獎我想應該有理由獲選維基內容專家。至於特色條目和優良條目去除傀儡帳戶如票數不足則可以重審。—木木 2007年8月20日 (一) 15:21 (UTC)

選CU時的基本詢問

目前想得到的是:要對CU方針、基金會的私隱權政策有一定的認識。如果可以的話,提幾個簡單的case來看被提名者的反應如何。當然還有工具的應用,查到之後要怎麼查、要怎麼去判斷是不是傀儡或是用Open Proxy之類的…還有什麼?目前先想大方向,細的問題再一個一個想。--Alex S.H. Lin 2007年8月22日 (三) 18:04 (UTC)

(!)意見:

  1. 除了要對CU方針、基金會的私隱權政策有一定的認識,還要明白美國法律對私隱權的規定。同時更要瞭解出問題時要負的法律責任。
  2. 提幾個簡單的case來看被提名者的反應」,問卷不是很容易設計,你手頭上有例子嗎?
  3. 工具的應用」?有能力接CU的都有自己的工具,如果還需要別人提供工具教導如何使用,那真正是選錯人了。
  4. 查到之後要怎麼查、要怎麼去判斷是不是傀儡或是用Open Proxy之類的」,如果是類似SS的案例,不用CU就可由其所貼的文章判定是傀儡。近來發生的User:Finblanco傀儡投票事件是個CU經常會碰到的案例,Finblanco與User:DahstUser:姚活佛使用相同的IP,很容易判定,當事人也很難狡辯。至於 User:Jenny9006部分IP與User:Finblanco相同,就比較麻煩些,當事人一定會以使用相同的Open Proxy作為辯解的理由,不過在實務上使用相同的Open Proxy會有相同的IP概率很低,這時候就要看中文維基的判定標準是如何定的,比方說,「一次相同是巧合,兩次相同是傀儡」。在決定CU之前一定要先討論出正式的判定標準,否則CU的某些判定很容易造成爭議。使用Open Proxy也並非無法追查到底,比方說法院對Open Proxy的傳票、CU與Open Proxy管理員私下的交情、甚至以駭客(HACKER)的手法強行取得資料都是實務上經常使用的方法,不過以中文維基的性質言,一套完善的判定標準應該足以應付使用Open Proxy的個案。—SEEDER 2007年8月22日 (三) 21:17 (UTC)
一些大的、長時間設立的、速度快的proxy一堆人在用應該不是什麼希奇的事,web proxy更不用說,都用google搜的話大概每個人都差不多,基本上如果IP是代理,單靠IP判斷是不是同一個人實在不是很確實的事,假若中文維基不設立en:Wikipedia:No open proxies方針的話,個人還是反對設立CU,因為這對一般用戶不公平,甚至可說是大至上是專找規矩用戶麻煩,有心破壞和多重投票者自然會去找代理,調查規矩用戶IP解決不了問題。Meeow 2007年8月23日 (四) 03:21 (UTC)
    • en:Wikipedia:No open proxies效果如何見人見志,我想至少堵絕了多數快速proxy,即便有新漏洞出現也會很快被堵上,中文版不設立CU 仍舊可以將案子送到元維基,既然如此又何必設立CU,多一層審查就多一層保障,少一點對用戶私隱的侵犯,而且送元維基審查是公開的,比在中文設立CU好太多。Meeow 2007年8月23日 (四) 04:36 (UTC)
再說一次,要不要設立這個問題已經討論很多次了,還有意見的話請到Wikipedia talk:Checkuser開討論。meeow我認為你的回應跟這一節的討論沒有任何關係。請你注意一下。--Alex S.H. Lin 2007年8月23日 (四) 05:18 (UTC)
了解,我去互助另開一題討論好了,抱歉離題。Meeow 2007年8月23日 (四) 10:31 (UTC)
CU和管理員權限是分開的。「怎麼去判斷是不是傀儡或是用Open Proxy之類的」,CU只是檢查Ip是否相同的問題,是不是傀儡那是封禁的人和提出CU的人的事情--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7年8月23日 (四) 05:58 (UTC)

user:shizhao對中國大陸的維基使用者的私隱和人身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註:此處原有文字,因為與本討論頁面無關,已由Alexsh於2007年9月8日 (六) 09:25 (UTC)刪除,尚祈見諒。若有異議請至互助客棧或向管理員反映。

不相干的事拜拜。抱歉了妙詩,得連你的話一起陪下去--Alex S.H. Lin 2007年9月8日 (六) 09:25 (UTC)

中文維基是否須設立可私下調查所有人IP的Checkuser?

from Wikipedia:互助客棧/方針

個人認為不須要,因為1 目前即使沒有CU,必要時仍可送至元維基「公開的」請求調查,不須要再另設難以制約的地下情報員。2 設立CU可能會造成一些人的安全疑慮,並可能對他們產生實際危害。3 中文維基並無英日的No open proxies方針,有心規避進行破壞和重覆投票者仍可輕易另覓IP進行,而即使沒有CU,現有管理員已能判斷相同IP不同用戶的編輯,因而設立CU除損害一般守法用戶私隱外並無太大用處。基於上述理由,個人認為中文維基無須設立CU,前次投票僅四人支持就使設立CU成為方針,見此Wikipedia_talk:Checkuser,請各位多發表意見,另附相關討論頁Wikipedia talk:用戶查核方針Meeow 2007年8月23日 (四) 10:46 (UTC)

一︰若如此,則英文、日文版亦無須設立CU;

二︰若如此,至元維基申請CU,風險不變;

三︰欲避之者,何患無法?不管有無禁止代理伺服器之規條,亦無法杜絕之;

四︰無CU,管理員只能依言談而判定是否傀儡;

百樂兔君曰︰「因為需要,所以設立,如是而已。」,雖只一言,足以蔽之。—孔明居士 2007年8月23日 (四) 11:31 (UTC)

1No open proxies都不須要了,何須地下情報員。2不相同,多一層手續就多一層安全,公開申請和私下調查也差很多。3既然如此又何必再設CU傷害私隱,目前希望設立的理由問題多出在代理,不從這下手,反而先找一般用戶麻煩,這是本末倒置。4請先解決問題根源代理。Meeow 2007年8月23日 (四) 12:07 (UTC)
  • 你是由哪裏得到「私下調查」、「地下情報員」、「找一般用戶麻煩」這種奇怪的認知?由你以往對CU所發的問題判斷,你對有關CU的瞭解還處於一知半解的狀況,善意的建議你先對CU做個整體的瞭解以後再反對,以免成為笑柄。—SEEDER 2007年8月23日 (四) 19:16 (UTC)
    • 有錯歡迎指正,善意就謝了,我只是對中文維基對代理的無厘頭善意有點錯估,現在一些人認為維基破壞和重複投票問題嚴重,必須設立CU方便調查所有人IP才行,但卻對可隱藏IP容易造成破壞常被有心人利用的代理問題視而不見不做處理,如果調查IP是必要之惡可以,但請讓人犧牲的有價值,先做出一個對隱藏IP不友善的環境,最基本的就是No open proxies,但似乎不少人認為禁不完所以不用禁,哈哈,那設立CU算什麼,對規避者不做處理,連設立小小障礙都不肯,只一昧威脅規矩用戶和犧牲他們私隱,叫一般規矩用戶情何以堪。Meeow 2007年8月24日 (五) 06:43 (UTC)
CU不會主動調查,而是被動且在社群同意下進行調查,調查範圍也僅止於被人申訴有嫌疑的用戶,而非對所有用戶。申訴必須提出為什麼懷疑的合理理據,如果有人胡亂申訴,正常情況下社群不可能同意動用CU出來調查。如果擔心CU濫用,可以對CU的運作提出你的看法,規範CU的運作。--百楽兎 2007年8月24日 (五) 07:29 (UTC)
中文維基圈子小,缺乏監督機能,CU日誌又不公開,權力制衡要靠CU們自律,我不抱太多信心,若僅須被動的CU,去元維基申請也可以,也是更使人安心的方式,而且這也沒解釋設CU不封代理的不合理,代理才是多數破壞者有侍無恐的依仗,設CU而不封代理,看不出可以解決什麼問題,只是對用戶私隱的無謂犧牲。Meeow 2007年8月24日 (五) 11:57 (UTC)
或者,我們可以讓open proxies過來的用戶不能匿名編輯,只允許註冊用戶後編輯--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7年8月24日 (五) 12:38 (UTC)
其實open proxies如果可以封鎖新用戶與匿名用戶,而不影響到老用戶是最好的。在正常情況下封鎖匿名用戶編輯,而在某個破壞者屢次註冊新用戶攻擊時,應暫時封掉該open proxies的新用戶編輯權限,這樣對付SS君一類的持續破壞者應該很有效。—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7年8月25日 (六) 15:42 (UTC)
為達成此事所以所有人的IP都必須暴露在CU前,而破壞者仍可輕易另尋IP進行,使用代理多重投票和規避3RR的問題也仍無解,這種結果是造成的問題比解決的多,且用代理者被封僅須另尋代理即可,也不會被侵害私隱,設立CU應配合封禁代理才是對一般用戶公平的做法。Meeow 2007年8月27日 (一) 06:56 (UTC)
CU日誌公開等於暴露私隱,建議Meeow先詳讀中英版Wikipedia:CheckuserWikipedia:用戶查核方針。--RalfX2007年8月24日 (五) 16:38 (UTC)
公佈日誌並非重點,無須設立才是。Meeow 2007年8月27日 (一) 06:56 (UTC)

流程:簡略型還是要經過投票的冗長型?

簡略型

meta:RFCU,有人提出,只要沒人反對就可以查。

好處:處理迅速。
壞處:如果請求是有目的的話恐有侵犯私隱之嫌
對策:共同審核請求的依據

冗長型

ja:WP:RFCU,提出依據並開放一段時間投票,一定票數內無人反對即可查。

好處:顧及共識及個人私隱,投票也可做為審核結果的證明。
壞處:處理上較秏時,提出時間如果來不及的話可能無法查核到資料。
對策:提請人在提出時機上的判斷。

--Alex S.H. Lin 2007年11月3日 (六) 18:01 (UTC)

簡略型是指「CU看到請求之前沒有人反對?」--Jnlin討論2007年11月16日 (五) 15:42 (UTC)
是「一定時間內」沒有人反對的話就可以查。還是要經過一定的時間,例如48小時。--Alex S.H. Lin 2007年11月18日 (日) 14:49 (UTC)

希望別這樣

我在大陸,我使用無界網絡瀏覽維基百科。如果別人用這個IP惡意編輯的話,那我也就沒法編輯了。—wmr (留言) 2007年11月24日 (六) 06:17 (UTC)

不懂你想表達的跟CheckUser有什麼關係?--Alex S.H. Lin 2007年11月26日 (一) 06:18 (UTC)

沒人願意理嗎?

沒人理就我怎麼決定就怎麼做囉?事關大家的權益,如果都不討論,就不要到出事才在那邊又吼又叫的--Alex S.H. Lin 2008年1月29日 (二) 12:34 (UTC)

對破壞和傀儡深惡痛絕的管理員請從禁proxy下手,之後再考慮犧牲用戶私隱,以彰顯對私隱的重視和公平。Meeow (留言) 2008年1月29日 (二) 20:50 (UTC)

這跟禁不禁proxy其實無關,說實在話…但如果是proxy的話我個人比較傾向鎖open proxy(我有點忘了,現在就算用open proxy對GFW好像效果也不太好,除非加密)。總之我現在再把方針確認一下,ok了之後選CU就直接上線了,沒意見的話就照基金會的鐵則來就是--Alex S.H. Lin 2008年2月1日 (五) 15:30 (UTC)
怎會無關,難道設CU只是為了要窺探用戶私隱嗎?到時候破壞和傀儡沒有改善,只是一堆用戶被無端窺探就好笑了Meeow (留言) 2008年2月1日 (五) 16:13 (UTC)
CU除了知道用戶的IP來源之外,還有甚麼其他私隱嗎? 如果沒有的話,我贊成簡略型。--眼鏡虎 (討論|貢獻) 2008年2月2日 (六) 02:23 (UTC)
從IP就可以知道很多東西了,例如居住地點、工作場所、就讀學校,CU另外還會洩露一些電腦個人資料OS瀏覽器預設語言等,而且基本上對那些掛代理的沒有約束力,這樣不只是不公平,更是一個絕大漏洞,使CU形同虛設,一般用戶平白受到CU私隱威脅,另請瞭解被CU絕對不是件舒服的事,可能會形成另一種打擊異己的手段,而在已知曉設立CU的情況下,破壞傀儡可能會更小心翼翼隱藏身份,利用CU證明自己非本人,使得確認更為困難,而中文維基又特別在這方面大開方便之門,基本上中文維基既然開放代理都可以運作很好,實在沒有必要再設立CU來製造問題。Meeow (留言) 2008年2月2日 (六) 11:29 (UTC)
中文維基百科需要CU制度管理,我們經歷過了許多次有心人士的攻擊,每次要CU就有特定的id跳出來反對,上一次杯葛CU制度成立的就是一個馬甲。沒必要為破壞者保護私隱,鬧事者必須被制裁。—Jasonzhuocn (留言) 2008年2月6日 (三) 03:49 (UTC)
破壞者的判斷方式是從編輯方式進行,設立CU只會讓問題複雜化,一些用戶似乎將CU當成萬靈丹,但對彌補CU制度缺陷卻拒絕討論,更不負責任隨意指控他人是馬甲,這種討論態度讓人失望,更可預見CU設立會後不斷傷及無辜的情形。Meeow (留言) 2008年2月24日 (日) 00:52 (UTC)

我支持簡略型。--Wing (留言) 2008年2月1日 (五) 15:40 (UTC)


完成。程序設計已更改完成,可以開始選CU了--Alex S.H. Lin 2008年2月23日 (六) 13:52 (UTC)

最好廢除管理員制度處理也能有這種效率就好了。Meeow (留言) 2008年2月24日 (日) 00:52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