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牌坊列表是清代四川所轄各府範圍內的古牌坊的詳細列表。
不含現屬重慶市所轄的原重慶府(包括現屬四川省的定遠縣)、夔州府、忠州直隸州、酉陽直隸州、石砫直隸廳、綏定府城口廳、民國新置的潼南縣範圍內的古牌坊,關於這一區域的古牌坊,請參閱重慶牌坊列表
成緜龍茂道治所。舊領州六,縣二十五。
順治十六年,省羅江縣入德陽縣,省彰明縣入緜。康熙元年,省崇寧縣入郫縣,省彭縣入新繁縣。九年,省華陽縣入成都縣。雍正六年,復設華陽縣,升緜州、茂州二州及資縣並為直隸州,以德陽縣、緜竹縣、安縣隸緜州直隸州,汶川縣、保隸茂州直隸州,資陽縣、仁壽縣、井研縣隸資州直隸州,又省威州入保縣。六年,復設崇寧縣、雙流縣、彭縣、彰明縣四縣屬府。七年,以彰明縣改屬龍安府。領州三,縣十三。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牌坊 |
年代 |
四川省 |
簡介 |
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牌坊 |
年代 |
四川省 |
簡介 |
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牌坊 |
年代 |
四川省 |
簡介 |
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牌坊 |
年代 |
四川省 |
簡介 |
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雙忠墓牌坊 |
年代 |
四川省新繁縣大墓山村 |
簡介 |
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七佛坊 |
|
四川省金堂縣雲頂山 |
|
寺廟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牌坊 |
年代 |
四川省 |
簡介 |
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牌坊 |
年代 |
四川省 |
簡介 |
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靈岩寺喜雨坊 |
|
四川省灌縣靈岩寺 |
|
寺廟坊
|
青城山天然圖曲坊 |
|
四川省灌縣青城山 |
|
寺廟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寶頭禪院牌坊 |
清乾隆三十四年 |
四川省彭縣葛仙山鎮花園村 |
四柱三間三樓石坊。坐北向南,面闊6.8米,高5.2米,懸山頂,額浮雕「二龍戲珠,朱雀玄武,雙鳳朝陽」等,字匾刻「寶頭禪院,福地洞天」及人物記事,柱皆刻聯,下立石獅。相距50米處有一門樓式牌坊,高3.5米,寬3米,上浮雕花草紋。 |
|
丹景山牌坊 |
清嘉慶七年(1802) |
四川省彭縣丹景山鎮丹景村 |
市(縣)文物保護單位,二柱一間石坊。面闊4米,高7.1米,廡殿頂, 脊端為翹尾銜脊龍吻,脊中為蓮花寶頂,前匾書「丹景第一」,後書「古唐勝跡」。橫枋及匾端浮雕八仙等人物。坊前兩側有雄雌石獅1對,高1.7米。 |
|
三昧水石牌坊 |
清同治五年(1866) |
四川省彭縣丹景山鎮雙松村東南 |
市(縣)文物保護單位,坐北向南,建於石牆寨門弧形頂上。四柱三開間,面闊8.9米,高9米,三重檐歇山頂,屋面刻瓦壠,檐下刻斗栱,明間為門道,次間嵌碑,碑文記同治五年(1866)建牌坊事,邑人呂調陽撰文。正面上有「神道闕」,下有橫額 「天垂寶蓋」,背面有「似天竺」、「地涌金蓮」等題 刻。坊下為石牆寨門,高3米,寬2米,橫額刻「三昧禪林」,兩門沿對聯雲「欲識宏圖須進步;不知古蹟且登臨」。背面橫額刻「盛唐古蹟」,對聯「朝隨雲出入;暮戴月推敲」。 |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牌坊 |
年代 |
四川省 |
簡介 |
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牌坊 |
年代 |
四川省 |
簡介 |
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崇州文廟坊 |
|
四川省崇州文廟坊 |
|
文廟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牌坊 |
年代 |
四川省 |
簡介 |
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廣漢文廟坊 |
|
四川省廣漢市文廟坊 |
|
文廟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牌坊 |
年代 |
四川省 |
簡介 |
坊
|
川北道治所。順治初,因明制,領州二,縣八。雍正五年,改梓潼縣屬緜州直隸州。領州二,縣七。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牌坊 |
年代 |
四川省 |
簡介 |
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牌坊 |
年代 |
四川省 |
簡介 |
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牌坊 |
年代 |
四川省 |
簡介 |
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黃龍石牌坊 |
年代 |
四川省廣元市元壩區 |
簡介 |
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福慶貞節牌坊 |
年代 |
四川省廣元市旺蒼縣 |
簡介 |
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牌坊 |
年代 |
四川省 |
簡介 |
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雷輔天、雷楊氏墓坊 |
|
四川省巴中縣化成鄉宋家𡎚村 |
|
墓坊
|
民國由巴中縣析置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袁宗文墓坊 |
|
四川省平昌縣瀉巴鄉梅埡村 |
|
墓坊
|
吳李氏節孝坊 |
|
四川省平昌縣白衣鎮 |
|
節孝專坊
|
吳家昌墓坊 |
|
四川省平昌縣靈山鄉元柏村 |
|
墓坊
|
雙竹堂牌坊 |
|
四川省平昌縣 |
|
墓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牌坊 |
年代 |
四川省 |
簡介 |
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牌坊 |
年代 |
四川省 |
簡介 |
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牌坊 |
年代 |
四川省 |
簡介 |
坊
|
隸川北道。順治初,因明制,領州二,縣八。嘉慶十九年,改大竹縣、渠縣屬綏定府。領州二,縣六。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節孝牌坊 |
|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區橋隆鄉羊龍廟村牌坊嶺 |
|
節孝專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牌坊 |
年代 |
四川省 |
簡介 |
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牌坊 |
年代 |
四川省 |
簡介 |
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牌坊 |
年代 |
四川省 |
簡介 |
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牌坊 |
年代 |
四川省 |
簡介 |
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代市牌坊 |
民國二年 |
四川省廣安縣代市鎮牛市新場梁子旁 |
王姓旌表節孝坊,始建於光緒十四年,民國二年竣工,四柱三間,1980年公佈為廣安縣文物保護單位 |
節孝坊
|
代市五世同堂百歲石坊 |
道光十九年(1839) |
四川省廣安縣代市鎮水池村白鶴嶺東200米 |
四 柱三間五樓石坊。建於清道光十九年(1839)。坐西向東,面闊8.5米,高4.65米。僅明間開門供出入,門高2.75米,寬3米。明間檐下豎匾刻「旌表百歲坊」, 均浮雕人物,雕刻「五世同堂」4字。門柱上刻楹聯, 刻有百餘字贊語,落款為「揀選直隸分州周龍興拜題 同治十三年桂月郡庠生王運開敬書」 |
|
平橋牌坊 |
道光十一年 |
四川省廣安縣城南平灘口上的平橋邊 |
蔣姓節孝坊,當地呼為蔣家牌坊,四柱三間,1980年公佈為廣安縣文物保護單位 |
節孝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明月寺牌坊 |
乾隆四十七年 |
四川省華鎣明月場明月小學 |
1983年公佈為華鎣工農區文物保護單位 |
廟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老龍洞雙牌坊 |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 |
四川省鄰水縣古家鄉雙峰村雙峰山埡口上 |
老龍洞牌坊位於老龍洞洞口,因老龍洞而故名。牌坊石質,仿古木構五頂夾樓式重檐建築。廟門坊:在上洞洞口前,鄰水縣政府於1988年公佈為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
|
牌坊灣牌坊 |
明崇禎九年(1636年) |
四川省鄰水縣柳塘鄉八斗坵村東北1公里 |
二柱一間石坊。牌坊頂部已毀。坐東向西,面闊6米,高4.07米,門枋下左右有雀替,門上字匾處正面刻「簪纓世代」,背面刻「詩禮傳家」,門側兩柱上刻楹聯, 門柱前有抱鼓石。 |
|
三角灘牌坊 |
清嘉慶十二年 (1807年) |
四川省鄰水縣罈同鎮白靈廟村西南300米 |
二柱一間石坊。坐南向北,面闊2.9米,高4米,六棱形柱,高2.1米,門高2.1米,寬1.36米,厚0.3米。石柱上第一層蓋板長2.9米,其上正中龕內有佛像1尊。第二層蓋板長2.3米,其上之額枋刻有楷書「流芳百世」4字。第三層蓋板長1.8米。各層蓋板均寬0.3米。六棱形石柱上刻「嘉慶丁卯年吉旦」及集資建坊者姓名 |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牌坊 |
年代 |
四川省 |
簡介 |
坊
|
隸永寧道。順治初,因明制,領縣十。旋改高州為高縣。雍正六年,改貴州永寧縣來屬,又裁馬湖府,以所轄屏山縣來隸。八年,復以永寧縣往屬敘永廳。乾隆二十六年,置雷波廳。二十九年,置馬邊廳。領廳二,縣十一。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烈女坊 |
|
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南廣鎮甜竹村大益 |
|
烈女專坊
|
張羅氏節孝倒牌坊 |
|
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白利村三組 |
|
節孝專坊
|
百二河山坊 |
|
四川省宜賓市順河街 |
|
其他牌坊
|
趙何氏節孝坊 |
|
四川省宜賓縣長沙鄉 |
|
節孝專坊
|
大南坳牌坊 |
|
四川省宜賓縣柏溪鎮南京村的半山腰上 |
宜賓縣文童趙在廷之妻何氏坊 |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節孝總坊 |
|
四川省慶符縣(現屬高縣)慶符鎮人民路 |
|
貞孝節烈總坊
|
大窩文昌宮坊 |
|
四川省慶符縣(現屬高縣)大窩鄉 |
|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嚴郭氏節孝坊 |
|
四川省富順縣 |
|
節孝專坊
|
陳鄧氏、陳吳氏雙節孝坊 |
|
四川省富順縣城關鎮 |
|
貞節雙人坊
|
雷范氏節孝坊 |
|
四川省富順縣城關鎮 |
|
節孝專坊
|
張何氏牌坊 |
|
四川省富順縣城關鎮金山居委會 |
|
節孝專坊
|
富順文廟德配天地坊 |
|
四川省富順縣文廟德配天地坊 |
|
文廟坊
|
富順文廟櫺星門 |
|
四川省富順縣文廟棋星門 |
|
文廟坊
|
富順文廟道冠古今坊 |
|
四川省富順縣文廟道冠古今坊 |
|
丈廟坊
|
石磐寺牌坊2 |
|
四川省富順縣石磐寺牌坊2 |
|
寺廟坊
|
石磐寺牌坊1 |
|
四川省富順縣石磐寺牌坊1 |
|
寺廟坊
|
節孝坊 |
|
四川省富順縣鄧關晨光三廠 |
|
節孝專坊
|
坊 |
|
四川省富順縣富順兜山果林三組 |
|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八角牌坊 |
|
四川省自貢市大安區 |
|
其他褒揚人物牌坊
|
王氏節孝坊 |
|
四川省自貢市大安區永勝 |
|
節孝專坊
|
王顏氏節孝坊 |
|
四川省自貢市大安區涼高山 |
|
節孝專坊
|
李王氏節孝坊 |
|
四川省自貢市大安區涼高山牌坊壩 |
|
節孝專坊
|
李張氏節孝坊 |
|
四川省自貢市大安區涼高山牌坊壩 |
|
節孝專坊
|
黃謝氏節孝坊 |
|
四川省自貢市大安區黃家山 |
|
節孝專坊
|
李倪氏節孝坊 |
|
四川省自貢市自流井區光大街 |
|
節孝專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玉皇觀牌坊 |
|
四川省南溪縣玉皇觀 |
|
道觀坊
|
包寬孝廉方正坊 |
|
四川省南溪縣阜鳴鄉九龍村 |
|
功名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羅延緯忠義專坊 |
|
四川省長寧縣老翁鎮金光村 |
|
忠義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白雲寺牌坊 |
|
四川省高縣羅場鎮三台村蓮花白雲寺 |
|
寺廟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牌坊 |
年代 |
四川省 |
簡介 |
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節烈總坊 |
|
四川省珙縣洛表鎮 |
|
貞孝節烈總坊
|
謝何氏節孝坊 |
|
四川省珙縣玉和苗族鄉隘口村 |
|
節孝專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何唐氏、何曾氏雙節孝坊 |
|
四川省興文縣蓮花鎮蓮花山鄉 |
|
貞節雙人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肅慶德政坊 |
|
四川省隆昌縣城北關 |
|
德政坊
|
牛樹梅德政坊 |
|
四川省隆昌縣城北關 |
|
德政坊
|
劉光第德政坊 |
|
四川省隆昌縣城北關 |
|
德政坊
|
孝子總坊 |
|
四川省隆昌縣城北關 |
|
孝子坊
|
郭陳氏節孝坊 |
|
四川省隆昌縣城北關 |
|
節孝專坊
|
禹王廟山門坊 |
|
四川省隆昌縣城北關禹王廟 |
|
會館坊
|
覺羅國歡德政坊 |
|
四川省隆昌縣城南關 |
|
德政坊
|
李吉壽德政坊 |
|
四川省隆昌縣城南關 |
|
德政坊
|
舒承湜百歲坊 |
|
四川省隆昌縣城南關 |
|
百歲坊
|
郭王氏功德坊 |
|
四川省隆昌縣城南關 |
|
功德坊
|
郭玉巒功德坊 |
|
四川省隆昌縣城南關 |
|
功德坊
|
南關節孝總坊2 |
|
四川省隆昌縣城南關 |
|
貞孝節烈總坊
|
南關節孝總坊1 |
|
四川省隆昌縣城南關 |
|
貞孝節烈總坊
|
嵌瓷玩賞花牌坊 |
|
四川省隆昌縣漁箭鎮黃家店村11杜 |
|
庭院坊
|
鎮山坊 |
|
四川省隆昌縣石燕橋鎮大竹村一社 |
|
寺廟坊
|
楊邱氏貞節坊 |
|
四川省隆昌縣響石鎮 |
|
貞節專坊
|
楊林氏節孝坊 |
|
四川省隆昌縣響石鎮 |
|
節孝專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何作權墓坊 |
|
四川省屏山縣 |
|
墓坊
|
貞節坊 |
|
四川省屏山縣五峰鄉廟壩 |
|
節孝專坊
|
文雷氏節孝坊 |
|
四川省屏山縣太平鄉中和莊 |
|
節孝專坊
|
盧莊氏百歲坊 |
|
四川省屏山縣新市鎮和平街 |
|
百歲坊
|
鐘廖氏節孝坊 |
|
四川省屏山縣新市鎮和平街 |
|
節孝專功
|
任王氏節孝坊 |
|
四川省屏山縣東關 |
|
節孝專坊
|
任李氏節孝坊 |
|
四川省屏山縣東關 |
|
節孝專坊
|
於公廟坊 |
|
四川省屏山縣東關 |
|
寺廟坊
|
黃陳氏節孝坊 |
|
四川省屏山縣鴨地鄉 |
|
節孝專坊
|
黃陳氏墓坊 |
|
四川省屏山縣鴨池鄉 |
|
墓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牌坊 |
年代 |
四川省 |
簡介 |
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牌坊 |
年代 |
四川省 |
簡介 |
坊
|
隸成緜龍茂道。順治初,因明制,領縣三。
雍正九年,改緜州之彰明縣來隸。領縣四。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牌坊 |
年代 |
四川省 |
簡介 |
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蔣德鈞德政坊 |
|
四川省江油市 |
|
德政坊
|
牛雪樵德政坊 |
|
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鄉 |
|
德政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牌坊 |
年代 |
四川省 |
簡介 |
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牌坊 |
年代 |
四川省 |
簡介 |
坊
|
隸建昌道。雍正六年改府,以會理州來屬,並置西昌縣、冕寧縣、鹽源縣三縣,越巂一廳隸之。宣統元年,增置鹽邊廳。二年,又置昭覺縣。領廳二,州一,縣四。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牌坊 |
年代 |
四川省 |
簡介 |
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牌坊 |
年代 |
四川省 |
簡介 |
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牌坊 |
年代 |
四川省 |
簡介 |
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牌坊 |
年代 |
四川省 |
簡介 |
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牌坊 |
年代 |
四川省 |
簡介 |
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牌坊 |
年代 |
四川省 |
簡介 |
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牌坊 |
年代 |
四川省 |
簡介 |
坊
|
建昌道治所。順治初,因明制,為直隸州,領縣三。雍正七年升府,撫民同知駐靖西關地,在哲孟雄之北,為亞東出入要路。有商埠。以其地增置雅安縣。改天全土司為天全州,改長河西魚通安遠宣慰司為打箭鑪廳。八年,改黎大所為清溪縣。均屬府。光緒三十年,升打箭鑪為直隸廳。三十四年升康定府。領州一,縣五。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節孝總坊 |
|
四川省雅安市河北鄉 |
|
貞孝節烈總坊
|
金鳳寺牌坊 |
|
四川省雅安市金鳳寺 |
|
寺廟坊
|
楊枝王墓坊 |
|
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區上里鎮 |
|
墓坊
|
韓步雲、韓羅氏墓坊 |
|
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區上里鎮 |
|
墓坊
|
韓楊氏、韓范氏雙節孝坊 |
|
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區上里鎮四甲村 |
|
貞節雙人坊
|
陳翟氏節孝坊 |
|
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區上里鎮陳家山 |
|
節孝專坊
|
陳永暉墓坊 |
|
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區上里鎮陳家山[1] |
|
墓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永興寺牌坊 |
|
四川省名山縣永興寺 |
|
寺廟坊
|
淨居庵前牌坊 |
|
四川省名山縣西蒙山村西南1公里淨居庵 |
南北向,為四柱三門重簷牌樓式建築,通高10.68米,寬8.65米.坊蓋為歇山式.中脊有鏤空雕飾,兩端有鴟吻與坊蓋的四翹首相對應,中門坊蓋下窗櫺有4幅鏤空雕,側門窗櫺各有2幅鏤空雕,中門的下橫樑上以雙獅繡球浮雕裝飾.兩側門各為一副圓形浮雕所封閉.坊柱下有抱鼓作護持,柱立於條石基礎上,下有數步踏道.石坊造作古樸莊重,雕刻細膩,建於明萬曆年間 |
寺廟坊
|
三皇宮石牌坊 |
|
四川省名山縣 |
|
寺廟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牌坊 |
年代 |
四川省 |
簡介 |
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姜侯祠牌坊 |
|
四川省蘆山縣城蘆陽鎮南街縣文化館門前南街姜侯祠 |
東西向,為四柱三間木結構建築,寬8.34米,高5.8米,柱前後均有抱鼓石,中門正面匾額刻「漢姜侯祠」.坊全施彩繪,建於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保存完好。蘆山縣文物保護單位 |
祠堂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破磷村牌坊 |
|
四川省天全縣大坪鄉破磷村 |
|
|
西湖勝景牌坊 |
|
四川省天全縣大坪鄉婆林村西北30米 |
四川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西北向,四柱三間,紅砂石結構建築.通高5.7米,寬9.5米,歇山式坊蓋,在脊頭土有鴟吻,中門橫額一面刻「父子忠良」,一面刻「西湖勝景」,額坊上刻有雙龍、雙鳳紋飾,坊身曾施彩繪.四柱腳的前後有抱鼓石,坊上有「天全六番招討司正招討使招討將軍高繼光書立」題刻.坊建於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造型質樸莊重,是土司高繼光為歌頌其先世而立 |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黃郝氏節孝坊 |
|
四川省漢源縣九襄鎮 |
|
節孝專坊
|
隸建昌道。順治初,因明制,為嘉州直隸州。領縣六。
康熙十二年升府,以其地置樂山縣。嘉慶十三年,設峩邊廳。領廳一,縣七。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牌坊 |
年代 |
四川省 |
簡介 |
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牌坊 |
年代 |
四川省 |
簡介 |
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牌坊 |
年代 |
四川省 |
簡介 |
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牌坊 |
年代 |
四川省 |
簡介 |
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犍為文廟坊 |
|
四川省犍為縣文廟坊 |
|
文廟坊
|
王余氏節孝坊 |
|
四川省犍為縣清溪鎮沉犀村 |
|
節孝專坊
|
貞孝節烈總坊 |
|
四川省犍為縣清溪鎮犀牛壩 |
|
貞孝節烈總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大觀橋牌坊 |
|
四川省榮縣東佳鎮老筒車村大觀橋 |
|
橋頭坊
|
戴囗囗墓坊 |
|
四川省榮縣長山鎮得勝村二組局嘴山 |
|
墓坊
|
戴君玠、戴李氏墓坊 |
|
四川省榮縣長山鎮得勝村二組高嘴山 |
|
墓坊
|
戴國恆、戴黃氏墓坊 |
|
四川省榮縣長山鎮得勝村二組高嘴山 |
|
墓坊
|
戴國囗、方囗墓坊 |
|
四川省榮縣長山鎮得勝村二組高嘴山 |
|
墓坊
|
戴璤、戴廖氏墓坊 |
|
四川省榮縣長山鎮得勝村二組高嘴山 |
|
|
戴國臣、戴郭氏墓坊 |
|
四川省榮縣長山鎮得勝村二組高嘴山 |
|
墓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王楊氏節孝坊 |
|
四川省威遠縣觀音灘鎮觀音灘村四組 |
|
節孝專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牌坊 |
年代 |
四川省 |
簡介 |
坊
|
隸川北道。明,潼川州。順治初,因明制,為直隸州。領縣七。
雍正十二年升府,以其地置三臺縣。領縣八。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雲台觀牌坊 |
|
四川省三台縣雲台觀 |
|
道觀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牌坊 |
年代 |
四川省 |
簡介 |
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孫陳氏百歲坊 |
|
四川省鹽亭縣七寶鄉 |
|
百歲坊
|
趙塗氏節孝坊[2] |
|
四川省鹽亭縣玉龍鎮 |
塗氏牌坊(又名玉龍花牌坊,玉龍節孝牌坊)位於鹽亭縣玉龍鎮新家溝村,矗立於梓江東岸。始建於清咸豐五年(1856年),它是邑候陳紹惠稟呈朝廷以旌表節婦趙塗氏而建,由趙塗氏次子(太學)趙金成承建。塗氏牌坊,整體陶雕畫200多幅畫面上的樓閣、雲、水、山、樹木及人物形態栩栩如生,神形皆備,別具一格,頗具匠心,實屬少見。塗氏牌坊對於研究四川陶製品的製作技術、雕繪、建築工藝術有很高的科學研究價值。1986年12月鹽亭縣人民政府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7年6月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節孝專坊
|
字庫牌坊 |
|
四川省鹽亭縣麻秧鄉 |
惜墨如金坊牌坊位於麻秧鄉檬子村(麻秧鄉敬老院大門左前方原名檬子埡牌坊),建於清代,坐西北向東南,四柱三間五樓石坊。高6.2米,厚0.6米,通寬7.4米。坊的造型較為特殊:明間正樓屋脊上聳立1座六角樓閣式塔,寶瓶式塔剎,左右次間邊樓檐下各有一字型檔,開圓拱形門,坊上有浮雕,柱上刻楹聯,柱腳前後有抱鼓,坊身兩側各有碑二通,坊的正面和背面正中央分別刻有「惜墨如金」、「學海文宗」幾個大字。1986年鹽亭縣人民政府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9年綿陽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字庫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牌坊 |
年代 |
四川省 |
簡介 |
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廣德寺聖旨坊 |
|
四川省遂寧市廣德寺 |
|
寺廟坊
|
花園節孝坊-蔣羅氏、蔣蕭氏雙節孝及蔣承琦五世同堂坊 |
|
四川省遂寧市船山區老地鄉花園村一杜牌坊灣 |
|
雙節孝、五世同堂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牌坊 |
年代 |
四川省蓬溪縣明月鄉牌坊埡 |
一團冷月三更夢,半世孤衾五更雞。一團冷月三更夢,半世孤衾萬載心。 |
坊
|
梓東鄒魯牌坊 |
明代 |
四川省蓬溪縣赤城鎮中河街 |
蓬溪縣文物保護單位(1962) |
1966年拆毀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安岳文臣烈士坊 |
清代 |
四川省安岳縣 |
簡介 |
坊
|
安岳王劉氏節孝坊 |
清代 |
四川省安岳縣 |
簡介 |
坊
|
安岳木門寺牌坊 |
清代 |
四川省安岳縣石鼓鄉木門村北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 |
廟坊
|
安岳周氏坊 |
清代 |
四川省安岳縣八廟鄉飛鳳村12組 |
簡介 |
坊
|
安岳牌坊廟 |
清代 |
四川省安岳縣兩板橋鎮東堰村7組 |
簡介 |
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牌坊 |
年代 |
四川省 |
簡介 |
坊
|
隸川東道。明,達州。順治初,因明制,為夔州府屬之達州。雍正六年,升達州直隸州,以夔州之東鄉縣、太平縣、新寧縣三縣來屬。嘉慶七年升府,改名綏定,並於州地置達縣,升太平縣為太平直隸廳。十九年,以順慶府屬之大竹縣、渠縣二縣來隸。道光九年,移太平同知駐城口,改名城口廳,太平廳還為縣,均仍隸府。領廳一,縣六。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張子翼五世同堂坊 |
|
四川省達州九嶺鄉艾家村 |
|
五世同堂坊
|
呂明理、呂李氏,呂正棠墓坊 |
|
四川省達州安雲鄉 |
|
墓坊
|
韓志國五世同堂坊 |
|
四川省達州安雲鄉戰馬村 |
|
五世同堂坊
|
韓璲、韓呂氏墓坊 |
|
四川省達州安雲鄉戰馬村 |
|
墓坊
|
馬郭氏牌坊[3] |
|
四川省達州石橋鎮 |
|
節孝專坊
|
徐汪氏節孝坊 |
|
四川省達州石橋鎮 |
|
節孝專坊
|
馬許氏節孝坊 |
|
四川省達州石橋鎮列寧街 |
|
節孝專坊
|
徐李氏節孝坊 |
|
四川省達州石橋鎮列寧街 |
|
節孝專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李鄧氏節孝坊 |
清 |
四川省宣漢縣鳳林鄉斜坪村 |
第二批達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
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張劉氏、張姜氏雙節孝坊 |
|
四川省開江縣任市鎮達州街口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貞節雙人坊
|
普安姜吳氏節孝坊 |
|
四川省開江縣普安鎮羅家院村 |
第二批達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
|
胡氏節孝坊 |
|
四川省開江縣甘棠鎮五福橋村東北 |
俗稱雷家院牌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貞節雙人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王賈氏節孝坊 |
|
四川省渠縣任家鄉興武村 |
渠縣節孝坊包括賈氏節孝坊與燕氏節孝坊。賈氏節孝坊位於涌興鎮興武村二社,建於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燕氏節孝坊位於望溪鄉慶安村,建於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兩座石牌坊皆呈四柱三開間、三層樓樣式。賈氏節孝坊正、背面紋飾、銘文相同,正、背面各6幅相同銘文,曆數賈氏生平,並撰詩盛讚,其明間「聖旨」下所雕僅著肚兜的「裸體兒童」極為罕見。燕氏節孝坊正、背面佈滿各種雕刻圖案,涉及民俗、戲劇、神話等,如「二龍戲珠」、「老鼠嫁女」、「八仙過海」等,雕刻細作、精美。賈氏節孝坊與燕氏節孝坊1986年被渠縣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
節孝專坊
|
毛燕氏節孝坊 |
|
四川省渠縣保和鄉恩慶村 |
|
節孝專坊
|
渠縣文廟坊 |
|
四川省渠縣文廟坊 |
渠縣文廟位於渠江鎮西隅石子崗頂,始建於宋嘉定以前,其後幾毀幾建。現存文廟於清康熙二年(1663年)始修,康、雍、乾、嘉相繼修葺,至道光元年(1821年)秋季竣工,歷時一百五十八年成現在規模。文廟依山取勢,以少見的中曲軸線對稱佈局手法,巧妙合理地佈置了以萬仞宮牆、泮地、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東西廡、啟聖殿為主要框架的三進四合院院落式建築。渠縣文廟整體佈局氣勢宏大,主體建築建制完整,是川東北地區唯一保存較好的、祭祀孔子的廟宇和古建築群落。其石質欞星門牌坊、大成殿八角型藻井等獨具地方特色。1986年被渠縣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達州市人民政府公佈為首批市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
文廟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平灘河牌坊李氏節孝坊 |
清代 |
四川省大竹縣楊家鎮龍台村 |
四川省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第二批達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
坊
|
神合張胡氏節孝坊 |
清代 |
四川省大竹縣神合鄉紅五月村四組 |
大竹縣第六批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第二批達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四川省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坊
|
楊氏節孝坊 |
清代 |
四川省大竹縣周家鎮新勝村 |
第二批達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
坊
|
石朝門坊 |
清代 |
四川省大竹縣石河鎮長官坪村七組 |
大竹縣第六批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張建成墓坊 |
|
四川省萬源市柳黃鄉柳黃村二組 |
|
墓坊
|
玉帶余王氏節孝坊 |
|
四川省萬源市 |
|
|
隸康安道。明,長河西魚通安遠宣慰司。康熙初,明宣慰司以地歸附。雍正七年,移雅州府同知來治,置打箭鑪廳,仍隸雅州府。光緒三十年,升打箭鑪直隸廳。三十四年升府,改名康定,隸康安道,升裏化縣為裏化廳,並以河口、稻成二縣同隸府。宣統三年,舊隸打箭鑪之宣慰、宣撫、安撫、長官各土司,全體改流,先後分別設治,並先各就其地置委員、理事等官。領廳一,縣二。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牌坊 |
年代 |
四川省 |
簡介 |
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牌坊 |
年代 |
四川省 |
簡介 |
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牌坊 |
年代 |
四川省 |
簡介 |
坊
|
康安道治所。督辦川滇邊務大臣、按察使銜鑪安兵備兼分巡道駐。巴塘宣撫司地。光緒三十一年改流。三十三年置巴安縣。三十四年升府,並置三壩廳,鹽井、定鄉二縣隸之。領廳一,縣二。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牌坊 |
年代 |
四川省 |
簡介 |
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牌坊 |
年代 |
四川省 |
簡介 |
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牌坊 |
年代 |
四川省 |
簡介 |
坊
|
德爾格忒宣慰司地。邊北道治所。宣統元年改流,析其地為五區。於北區設府,仍名登科,並置德化、白玉二州,石渠、同普二縣隸之。領州二,縣二,土司十二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牌坊 |
年代 |
四川省 |
簡介 |
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牌坊 |
年代 |
四川省 |
簡介 |
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牌坊 |
年代 |
四川省 |
簡介 |
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牌坊 |
年代 |
四川省 |
簡介 |
坊
|
隸建昌道。領縣二。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永樂寺牌坊 |
|
四川省邛崍市天臺山鎮馬坪村永樂寺 |
|
寺廟坊
|
何廷升、何任氏墓坊 |
|
四川省邛崍市太和鄉窗子坪 |
|
墓坊
|
夾關鎮橋頭坊 |
|
四川省邛崍市夾關鎮 |
|
橋頭坊
|
天台山石牌坊及照壁 |
明代 |
四川省邛崍縣天臺鄉 |
成都市文物保護單位(1985.7) |
|
一門三節坊 |
清代 |
四川省邛崍縣油榨鄉 |
邛崍縣文物保護單位(1982.3) |
1992年已毀
|
川南第一橋石坊 |
清代 |
四川省邛崍縣東安鄉 |
邛崍縣文物保護單位(1982.3) |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元通寺牌坊 |
|
四川省大邑縣三壩鄉中壩村元通寺 |
|
寺廟坊
|
青霧梵天坊 |
|
四川省大邑縣霧中山鄉霧中山 |
|
寺廟坊
|
霧中第一禪林坊 |
|
四川省大邑縣霧山鄉霧中山 |
|
寺廟坊
|
天國名山坊 |
|
四川省大邑縣霧山鄉霧中山開化寺 |
|
寺廟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宋朝勳、宋周氏墓坊 |
|
四川省蒲江縣大塘鎮八角井 |
|
墓坊
|
何汪氏節孝坊 |
|
四川省蒲江縣大塘鎮洪福村三組 |
|
節孝專坊
|
王曹氏節孝坊 |
|
四川省蒲江縣天華鎮 |
|
節孝專坊
|
舊隸成緜龍茂道。光緒三十四年裁。明,成都府屬州。順治初,仍明制。雍正五年,升直隸州,以成都之緜竹、德陽、安及保寧之梓潼來隸,並設彰明、羅江二縣,尋改彰明屬龍安府。乾隆三十五年,移州治羅江,省羅江縣。嘉慶六年,還舊治,復設羅江。領縣五。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蕭楊氏節孝坊 |
|
四川省綿陽市涪城區塘訊鎮 |
|
節孝專坊
|
李琦百歲坊 |
|
四川省綿陽市涪城區石塘鎮石橋鋪 |
|
百歲坊
|
吳紹典孝義坊 |
|
四川省綿陽市涪城區石塘鎮石橋鋪 |
|
孝義坊
|
唐陳氏節孝坊 |
|
四川省綿陽市涪城區磨家鎮 |
|
節孝專坊
|
唐曾氏節孝坊 |
|
四川省綿陽市涪城區磨家鎮 |
|
節孝專坊
|
張仲奇五世同堂坊 |
|
四川省綿陽市涪城區龍門鄉 |
|
五世同堂坊
|
唐陳氏貞孝坊 |
|
四川省綿陽市遊仙區魏城鎮 |
|
貞孝專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德陽文廟坊 |
|
四川省德陽市文廟坊 |
|
文廟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牌坊 |
年代 |
四川省 |
簡介 |
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牌坊 |
年代 |
四川省 |
簡介 |
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貞孝節烈總坊 |
|
四川省梓潼縣長卿鎮南橋村 |
|
貞孝節烈總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白馬關牌坊 |
|
四川省羅江縣白馬關 |
|
關隘坊
|
龐統祠旁牌坊 |
|
四川省羅江縣白馬關龐統祠旁 |
堯氏節孝坊 |
其他牌坊
|
隸川南永寧道。明,資縣。順治初,仍明制,為資縣,屬成都府。雍正五年,升直隸州,以成都之仁壽、井研、資陽、內江來屬。領縣四。現在全縣倖存未毀的牌坊還有31座,它們是:
- 1、龍結鎮茶店子「普賢禪林」,建於明代正德二年(1517)。
- 此坊十分精緻,坊柱兩邊刻有清末狀元駱成驤的對聯「俎豆有古法,林園無俗情」。
- 還有著名畫師楊春梯題撰的「萬里曾攜孤劍往,一生好為名山游」。
- 2、走馬場李慶光進士坊,建於明代嘉靖五年(1526)。
- 3、陳家場的「碾盤寺」坊,建於明代嘉靖七年(1548)。
- 4、甘露鎮甘露寺之「資中第一禪林」坊,建於明代嘉靖二十七年(1548)。
- 5、重龍山「玉虛宮」坊,建於明代嘉靖三十八年(1559)。
- 6、東皋山(前進中學後面)的「靜覺禪林」坊,建於明代萬曆三年(1575),此坊的背面橫額為「清虛一覽」,還有「文林郎知資事廬陵周冕」等文字。
- 7、大東街萬壽宮前面的「文命誕敷」木牌坊,建於清代乾隆年間,此坊現已搬遷於重龍山永慶寺山門前。
- 8、石家沖之焦氏「節孝坊」建於清代乾隆二十四年(1759)。
- 9、朱家場「全兼孝義」坊,建於清代乾隆三十六年(1771),坊上的對聯是:「巴婦到今,凡人試問他丹穴台前誰自衛?梁媛過後,此心終算得清風嶺上是吾家」。
- 石家沖的周郭氏「節孝坊」,建於乾隆五十七年(1792) 。
- 11、陳家場的「黃連橋」坊,建於乾隆六十年(1795)。
- 12、雙河鄉葫蘆寺村「紫雲古剎」坊,建於乾隆六十年(1795)。
- 13、重龍山永慶寺山門「重龍古蹟」坊,建於嘉慶六年(1901),坊上兩旁石柱刻着兩副對聯,一副是「雙鶴橫江,緬仙吏遺蹤,百尺樓頭尋鶴駕;重龍繞郭,踵名賢舊趾,三台渡口望龍門」。另外一聯是:「鏡影遠從天上落,嵐光晴向日邊開」。石坊背面的橫額是:「西蜀名剎」,對聯是「倚漢凌雲,洵是西方法界;聞香掬水,分明勝地曹溪。」
- 14、走馬場廟灣村「李氏宗祠」坊,建於清代嘉慶二十一年(1816)。
- 15、龍江鎮天竺村「金石冰霜」節孝坊,橫額為「兩間正氣」,聯語為「仙露明珠方行朗潤;松風水月比其清華」,另一面的橫額是「金石冰霜」,聯語為「清心勵節乾坤老,畫荻和丸閭里香」。
- 此坊建於嘉慶年間,具體年份因字跡模糊而難以辯識。
- 16、建於道光十三年(1833)的銀山鎮「壽世禎祥」坊。
- 17、金李井之「節孝成性」坊,建於清代道光十六年(1836)。
- 18、茅庵八字牆村之「節孝」坊,建於道光二十四年(1844)。
- 19、太平鎮七根松村之「金垂香宇」節孝坊,建於道光二十六年(1846)。
- 20、板栗埡鄭家溝村之「福壽」坊,坊上的對聯是:「基木呈祥圖開百忍;山花獻瑞慶祝三多」,此坊建於咸豐四年(1854)。
- 21、北門外何家公館「天恩世場」坊,對聯是:「三代榮封叨鳳誥;九重環賞錫鴻銘。」此坊建於光緒六年(1880)。
- 22、馬沿寶莊寺村「同結善緣」坊,建於光緒十年(1884)23、陳家鄉擁共村陳煥章之「五世同堂百歲」坊,建於光緒十一年(1885)。
- 24、北門外兩路口紀念資州州牧高培谷之德政坊,正面橫額「道洽政治」,背面橫額「治亞龔黃」對聯是:「豈惟二千石可持之才,龔勃海、黃穎川、公直追海代循良,頻書上考;其在億萬姓以誠相感,召甘棠,郇膏黍,我殊愧楚邦政績,無補群生。」此聯為華陽拔貢羅湘撰書。另一聯是「字妖」包弼臣撰書的「四屬頌神君,資中舊有王褒筆;重來增治譜,益部新鐫史弼碑」,另外還寫有「闔州市民恭頌,包汝諧書」,的文字。
- 還有副對聯是資中書法家邱正達寫的「教養兼施,萬家生佛;剛柔並用,一路福星」,此坊建於光緒十三年(1887)。
- 25、文廟口村「節凜冰霜」坊,對聯是「兩世撫雛孤,歷盡冰霜昭苦節;九天頌鳳詔,隆沾雨露表亭衢」。此坊建於清代,具體年份已風化,難以辯認,
- 26、石家沖「利涉」坊,建於清代,字跡模糊,年份不詳。
- 27、走馬場「五靈孚應」坊,建於清代,具體年份不詳。
- 28、鐵佛鎮王家祠「宗祠」坊,建於清代光緒年間。
- 29、銀山鎮金紫鋪之「貞潔」牌坊,建於光緒年間。
- 30、同川廟李氏「宗祠」坊,建於乾隆年間。
- 31、君子泉「西昌山斗」坊,始建於明代「萬曆丁亥年(1587)孟春」,「大清道光十三年癸已歲仲春吉日重修」。上面的文字有「長山衍派,雙闕流芳」,「海屋長春家傳孝弟」,「西昌山斗世篤忠貞」,「濟南林氏祠」,「魯原曾千撰題」。石坊上還有著名詩人王體誠撰著的對聯:「山鬥風華余石闕,冰雪春漲泛船城」。「龍出看翬飛,重檐近距江天閣;鶯遷使鶴還,勒石長懷山斗祠」。「山繞晴嵐,北郭橫青招鶴降;翠流雅韻,東坡浮白喚魚來。」「挹彼高風綿峨日,永欽亮節紀長林」。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資中文廟櫺星門 |
|
四川省資中縣文廟櫺星門 |
|
文廟坊
|
資中文廟聖域坊 |
|
四川省資中縣文廟聖域坊 |
|
文廟坊
|
資中文廟賢關坊 |
|
四川省資中縣文廟賢關坊 |
|
文廟坊
|
東嶽廟山門坊 |
|
四川省資中縣東嶽廟 |
|
寺廟坊
|
林家祠堂牌坊 |
|
四川省資中縣重龍山壽音閣外 |
|
祠堂坊
|
永慶寺石牌坊 |
|
四川省資中縣重龍山永慶寺 |
|
寺廟坊
|
永慶寺木牌坊 |
|
四川省資中縣重龍山永慶寺 |
|
寺廟坊
|
玉虛宮山門坊 |
|
四川省資中縣重龍山玉虛宮 |
|
寺廟坊
|
高培谷德政坊 |
|
四川省資中縣重龍鎮 |
|
德政坊
|
記功坊 |
|
四川省資中縣重龍鎮谷田小學 |
|
記功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徐繼雲、徐張氏墓坊 |
|
四川省資陽縣東鄉 |
|
墓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水口寺牌坊 |
|
四川省內江市中區伏龍鄉水口村 |
|
寺廟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徐楊氏節孝坊 |
|
四川省仁壽縣中華鄉牌坊村三組 |
|
節孝專坊
|
徐余氏節孝坊 |
|
四川省仁壽縣中華鄉牌坊村三組 |
|
節孝專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朱氏節孝牌坊 |
年代 |
四川省井研縣竹園鎮 |
樂山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坊
|
原隸成緜龍茂道。光緒三十四年裁。
明,成都府屬州。順治初,仍明制。雍正六年,升直隸州,以成都之汶川縣及保縣來隸。嘉慶六年,省保縣入雜谷廳。領縣一。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牌坊 |
年代 |
四川省 |
簡介 |
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郭竹鋪石牌坊 |
年代 |
四川省汶川縣威州鎮郭竹鋪村 |
清代晚期所建,懸山式頂2柱1開間,高4米寬3米。1935年5月中旬,紅軍佔領威州後在石牌坊上刻下了六幅宣傳標語。1996年被公佈為阿壩州州級文物保護單位。 |
坊
|
隸建昌道。明,州。康熙初,彭山、青神二縣先後省入州。雍正六年復置,仍隸州。領縣三。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王家祠堂牌坊 |
|
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伏東鄉明光村 |
|
祠堂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牌坊 |
年代 |
四川省 |
簡介 |
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牌坊 |
年代 |
四川省 |
簡介 |
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牌坊 |
年代 |
四川省 |
簡介 |
坊
|
川南永寧道治所。明,州。光緒三十四年,析九姓鄉隸永寧州。領縣三。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飛仙關城門牌坊 |
|
四川省瀘縣飛仙關 |
|
關隘坊
|
楊氏節孝和樂善好施牌坊 |
|
四川省瀘縣 原建於宏道堂楊家大院前的石板路上因城市開發於2002年3月拆除,2008年1月移至洞賓亭大門前 |
3重檐6柱門7滴水結構,旌表儒士楊泮龍之妻李氏節孝坊,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
宋氏牌坊 |
|
四川省瀘縣龍馬潭區魚塘鎮的瀘州市勞教所內 |
宋氏牌坊建於清朝光緒元年(公元1875年),為3重檐4柱3門3滴水。高10。4米,寬7。2米,深2。2米,高大雄偉,其上之文辭書法,雕刻藝術十分清美。為瀘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
|
「忠山」牌坊 |
|
四川省瀘縣江陽區北城街道新二村社區瀘州忠山醫學院校內 |
|
|
白樹橋牌坊 |
|
四川省瀘縣江陽區華陽街道乘豐村皇傘壩10隊 |
1855年 |
|
二郎灘牌坊 |
|
四川省瀘縣江陽區茜草街道沙灣街 |
山東曹縣知縣曾啟塤遵伊父曾公壁、伊母王氏遵命捐助瀘州災款,例請建坊。[5] |
樂善好施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銅鼓院坊 |
1835年 |
四川省納溪區新樂鎮銅鼓村4社 |
簡介 |
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焦張氏節孝、五世同堂坊 |
|
四川省合江縣九支鄉 |
|
節孝、五世同堂坊
|
茶憩亭德政坊 |
|
四川省合江縣合江鎮茶憩亭 |
同治十一年(1872年)給知縣慶煜立 |
德政坊
|
武進士坊 |
|
四川省合江縣堯壩鎮 |
為武進士李躍龍立 |
功名坊
|
禹王宮山門坊 |
|
四川省合江縣大橋鎮禹王宮 |
|
會館坊
|
虎頭張趙氏節孝坊 |
|
四川省合江縣虎頭鎮河壩場 |
光緒三年為李材之妻趙氏,為三重檐4柱3間歇山式石牌坊。座商向東。通高8.8米,面闊5.5米。中門頂樓檐下刻丸龍繞"聖旨"匾,門額刻"節孝流芳"4字,下層門額刻有題記。 |
節孝專坊
|
王鄭氏節孝坊 |
|
四川省合江縣鳳鳴鄉字灘 |
清同治十年旌錶王一元妻鄭氏 |
節孝專坊
|
坊 |
|
四川省合江縣鳳鳴鄉 |
在鳳鳴鎮南1公里處的新房子建有一牌坊,重檐4柱3間歇山式,高4.5米,面闊4.7米。頂檐下刻一"喜"字,額彷有題記。其4住槌聯為:"話錫金門推重望,坊榮玉壘著高鳳"。"距虎盤龍宅,鳴坷佩玉 |
|
坊 |
|
四川省合江縣覺悟寺西600米 |
有清嘉慶八年建的時福"字坊一座,較小型。 |
|
坊 |
|
四川省合江縣虎頭鄉甘雨村倒石橋 |
有一座清乾隆六十年建的小型牌坊。 |
|
五通場劉氏牌坊 |
|
四川省合江縣五通場下場口石灘上 |
光緒二十二年為劉氏所建該坊為3重檐4柱3間歇式石牌坊。座南向北,通高13米,面闊7.5米。中門上端刻九龍纏繞"聖旨"匾,門櫥為高浮人物花卉圖案。兩側字牌為"清風"、"白月"。中門柱上植聯為:「合五世兒孫共揚休命,歷四朝歲月獻東貞魂」 |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朱良才、朱鴻才、朱矩才忠義坊 |
|
四川省江安縣仁和鄉來龍村三邑關 |
|
忠義坊
|
隸川南永寧道。明,敘州府。敘永同知及貴州都司永寧衞轄地。順治初,仍明制,置同知,隸敘州府。析永寧衞隸貴州威寧府。康熙二十六年,改衛為縣。雍正五年,廳地併入縣,改屬敘州府。八年,復設同知。乾隆元年,升為敘永直隸廳,以永寧縣來屬。光緒三十三年,以永寧移治古藺。三十四年,改廳曰永寧直隸州,改縣曰古藺,並析瀘州之瀘衞,分州地曰九姓鄉,置古宋縣屬焉。領縣二。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周羅氏墓坊 |
|
四川省敘永縣大石鄉二門村 |
|
墓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牌坊 |
年代 |
四川省 |
簡介 |
坊
|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何唐氏、何曾氏雙節孝坊 |
|
四川省興文縣蓮花鎮蓮花山鄉(舊屬古宋縣) |
|
貞節雙人坊
|
舊隸成緜龍茂道。明,松潘衞,隸四川都司。順治初,仍明制為衛,屬龍安府。雍正九年,裁衛置廳。乾隆二十五年,升直隸廳。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牌坊 |
年代 |
四川省 |
簡介 |
坊
|
舊隸成緜龍茂道。明,雜谷安撫司,屬茂州。順治初,仍明制。乾隆十七年改廳,駐理番同知。二十五年,升直隸廳。嘉慶六年,以茂州屬之保縣入之。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牌坊 |
年代 |
四川省 |
簡介 |
坊
|
大小金川土司地。順治七年,小金川歸附。康熙六年,大金川歸附。雍正元年,授安撫司。乾隆四十一年,分置美諾廳、阿爾古廳兩廳。四十四年,併阿爾古入美諾。四十八年,改懋功廳,駐同知,理五屯事務。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牌坊 |
年代 |
四川省 |
簡介 |
坊
|
原屬雲南省地
坊名
|
年代
|
位置(原址)
|
簡介
|
功能類型
|
曾母毛老太君坊 |
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立木坊,民國13年(1924年)夏改立石坊 |
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區魚塘鄉豆地村東南250m |
牌坊為三重檐石結構,四柱三開間,高6m,寬6m,上有石刻楹聯花飾圖案,正中「竹節松心」4個大字,正面重勒清代銘文,現存完好。 |
坊
|
註釋
- ^ 此坊又稱"陳氏家譜坊、九世同居坊"等.四川省雅安市志編篡委員會:《雅安市志》,四川省人民出版社,1996年11月,第731頁
- ^ 當地俗稱「花牌坊」。四川省地方志鹽亭縣誌編撰委員會:《鹽亭縣誌》,四川文藝出版社,1991年5月,第602頁
- ^ 因坊「龍鳳牌」上刻有「列寧」二大字,此坊俗稱「列寧牌坊」
- ^ 走進瀘州牌坊 陳鑫明 牌坊特殊功能和獨特價值與藝術魅力,其功能更加多元。以紀念、旌表作用的德政坊、功名坊,功德坊中是為紀念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的地方歷史人物而立。德政坊就如同是一部凝重的歷史教科書,成為瀘州境內一些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歷史人物的實物記錄和真實見證。德政坊不僅反映了我國古代封建禮制和傳統道德觀、人生價值觀,而且也集中表現封建社會人們的理想「學而優則仕」、「榮華富貴」、「封妻蔭子」、「光宗耀祖」、「流芳百世」、「名垂千古」等,這些在封建社會中人們所追求的人生理想在牌坊上得到了充分的表現。 地處雲貴川渝邊交界的瀘州,因得天獨厚的地域優勢和水陸交通要衝,早在北宋時就是全國26個商貿口岸城市之一,每年上交朝廷的稅賦十餘萬貫以上。明代疏通永寧河180險灘,清代又治理赤水河道後,沱江、永寧河、赤水河水運業達到鼎盛時期。鹽巴、糧食、茶葉、馬匹、鉛銅、竹木、山貨等大宗物資在瀘州城下各大碼頭集散、中轉。瀘州成為全國36個商業大都會之一、與重慶、成都鼎立於巴蜀,有「川南第一州」之稱。 一江水運,萬商雲集,帶來瀘州經濟的繁榮;五方雜處,物資流通,促進各種文化的交流,地方官員擴建城池,築城牆,開門洞,建街巷,修園林,而各大商幫、行會興建祖廟、商務會館林立,家族興建宗祠,「人傑」立牌坊,以敬宗睦族,傳世顯榮。於是,在廣袤的大地上留下許許多多文化遺存,千百年來,今世人嘆為觀止。 瀘州牌坊,雖然經歷了千百年歷史的變遷,依然保存下來20多座,據筆者從2008年初到2009年5月考察、尋覓,這些牌坊分佈在全市三區四縣偏遠的山村,由於文獻記載的缺失和調查的疏漏,不是記錄不完整、不準確,就是地方文獻沒有記錄。然而,當你走進這獨特的人文景觀,闖入瀘州牌坊天地時,你就會被一座座古樸凝重、莊嚴肅穆、絢麗華美、蔚為壯觀的古建築而吸引,就會為牌坊文化而歌而詠。 一、牌坊文化 嘆為觀止 瀘州今存牌坊僅有30多座,雖經滄桑巨變,風雨剝蝕,今仍完好保存下來,其中節孝坊15座,德政坊3座,山門坊14座,另外墓坊、壽坊等。這些保存下來的牌坊,以明、清兩代為主。瀘州自古倡導文風,推崇教育,以才入仕為榮,以文垂世者為顯,於是乎興修祠宇,以敬睦族,修葺館舍,以納賢才,建立牌坊,傳世顯榮,為光宗耀祖,流芳百世,紳耆、宿儒、處士、商賈大開造牌坊之風,提倡封建道德,以勵後學而立牌坊。 節孝坊中以納溪豐樂、龍灘子場口上《李母何氏貞節坊》最早,建於清道光十四年(公元1838年),最晚的是建於清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的納溪白合場龍鼓灘口上的《節孝王母肖氏坊》。 德政坊中,建於清嘉慶十五年(公元1810年)為庚午科武進士李躍龍立的《進士坊》,今存合江堯壩古場場口上。其次是合江茶憩亭東大路上的為縣令慶煜建的德政坊,該坊建立於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還有就是瀘州大地上唯一保存完好的《柏樹橋坊》,該坊建於清咸豐四年(公元1855年)八月,立於瀘州華陽皇壩大溪河灘上,坊額上書刻「永垂不朽」和「利往」「達來」,有聯二,「仁人義士成功去;駟馬軺車得意來。」「漫言題柱追司馬;長挹芳聲紀臥虹」,有《修橋功德碑記》敘述了柏樹橋修建始末,橋坊保存完好。 在保存完好的寺觀山門坊中,瀘縣三元五明寺坊建於明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孟春,正面書「太嶽靈台」,背面書「垂光勝景」。其次是五通場東林觀山門坊,建於明萬曆八年(公元1580年),4柱三門、垂檐,正麵坊額書刻「天下奇觀」,背面刻「雲端金闕」,每字1.5尺,楷書、陰刻,門柱聯云:「風月無邊人自爽;山門不掩客常臨。」還有喻寺圓通寺山門建於明萬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中興場鄧元村興寧古剎坊,建於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7年),門柱聯云:「佛光彩溢潛龍院;廟貌丹流翠鶴林。」納溪天仙洞山門坊,新樂銅鼓寺坊、江門九鼎山門坊、喻寺桐子林「紫氣東來」山門坊。 瀘州山門坊,蘊含着神秘的宗教色彩,無論是道觀,還是寺廟,都是三間四柱重檐石牌坊,高達10多米,寬8米,除具有強烈的裝飾作用外,還蘊含着宣揚佛教、道教以及天地人、日月星、三教合一、至高至尊之所的氣勢,而且在門聯中,以山景水秀與人之靈性揉合其間,借山水繹理,淡泊逸遠,悠然忘我,清靜高朗的境界。江門九鼎山門坊,建於清咸豐元年(公元1851年),門柱聯云:「九鼎名山風嵐影森森觀飛翠;三灘勝景江聲滾滾溯淵源。」可謂逸筆草草,移步珠玉,山光水色,情韻悠然,賞聯而駐足,讀聯而攬勝,立於坊前遠眺江門大峽谷,永寧河三灘急流之壯觀之景,真是傳神之筆,從而增添登山觀景、樂於山水的無比情趣與興緻。所以新樂銅鼓院坊聯借古人之句,題刻一聯:「古寺寒鴉陪佛相;石潭秋月共山清」,好一幅和諧相處之古剎等。 瀘州壽坊,建築規模宏大,建立時間早,其建造精美奇巧,形制奇特的首推古藺魚化泥碧水《皇清誥封安人楊母肖府君壽坊》,建於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墓坊中,古藺護家坊《二品川滇邊大臣光祿大夫傅華峰墓》為最大,還有就是合江鳳鳴南坳宋老夫人墓坊,倒流河清末秀才陶仲淵民國十九年建的墓坊具有代表性。 二、坊上名人相得益彰 瀘州僅存的20多座牌坊,每一座都記載了重要的歷史事實。四川總督琦善、駱秉章、劉秉璋,狀元崇琦,探花江國霜,文淵閣、體仁閣、英武殿大學士、兵、禮、戶,吏四部尚書卓秉恬,戶部左侍郎總理各國事務大臣張蔭桓,戶部右侍郎兼倉場總督李瑞棻,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署理四川總督曾望顏,以及翰林院庶士羅經學、檢討李惺、庶士施典章,直隸瀘州州官、縣官、學正、教渝、訓導,四川布政使、布政司經歷、安察使、鹽茶道、分巡道,總兵、守備等文武官員都從牌坊上找到他們的官職功績和姓名,可見許多牌坊是為紀念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人物而立的。因此,一座牌坊就如同一部凝重的歷史教科書,成為研究地方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歷史人物生平的實物記錄和真實見證。 今存瀘州牌坊,集中表達了明、清兩代人的人生理想:學而優則仕、封妻蔭子、榮華富貴、光宗耀祖、流芳百世、名垂千秋等等,在牌坊上得到充分的表現。同時也展現了瀘州古老的民風民俗,那牌坊的雕刻,無論人物、靈獸、花草、器物,其寓意與內涵十分豐富,梅花喜鵲、芙蓉牡丹、水仙海棠、春燕桃花,分別意為榮華富貴、喜上眉梢、齊眉到老、金玉滿堂、錦繡前程。 不論是節孝坊、貞節坊、德政坊、壽坊、墓坊、地名坊,無一不寄託人們的感情。或頌揚,或表彰,或紀念,或祈求,或祝福……全在坊上表現出來。而大多牌坊展示的是封建禮制和傳統道德觀念,把婦女「三從四德,從一而終」作為恪守封建禮教和傳統道德觀念的典範而立坊加以表彰。 三、建築符號立體史書 歷時一年多的尋坊之旅,零距離的觸摸歷史文化建築古蹟,每當發現一座節孝坊,實難想像,在這大山深處,在窮鄉僻壤之地,如果沒有牌坊,人們怎麼了解這一個又一個顯赫的家族,曾經是皇上頒旨旌表的人家?那建坊的批文,禮戶的執照,地方官員的督造,牌坊主人的事跡,兒孫的功名家族官位,名流的頌詩、題刻,甚至建造工匠也可以在坊上找到姓名。有人說,一座石牌坊不僅反映當時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而且反映瀘州歷史、文化、藝術狀況和地方民風民俗,積澱和蘊含着文明精髓,是集哲學、歷史、數學、力學、建築學、美學為一體的建築精粹,具有很高的科學藝術價值和觀賞價值,成為後人研究瀘州地方歷史文化發展與傳承的立體史書。 採風中,了解到一座牌坊便有一個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 敘永龍鳳山界村貞節咀上的《節孝流芳》,因處士楊貴芳之妻晏氏,夫亡而守節52年而立;納溪豐樂龍灘子《何氏節孝坊》何氏立志守節50年;高洞棋盤村、牛屎灘上的王母湯氏節孝坊,湯氏守節40年。她們把畢生精力和愛心奉獻給公婆、子女、姑叔,含辛茹苦將兒子撫養成有功名的人,族人、鄉紳為她們請旌朝廷,皇帝下詔書同意建坊,因而坊上留名:「坤維正氣,節孝流芳」;「松筠表節,冰雪盟心」;「石貞松壽,媲美懷清」。 樂善好施坊中有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敕授儒林郎楊繼謨樂善坊」,從柱聯中可知當年大善人楊繼謨「施三千貫以濟貧窮,洵稱善譽;使四十人而得安飲所沐綸豐。」而清光緒十六年閨二月二十八日,由四川總督劉秉璋奏請朝廷表曾啟塤遵父母之命捐助瀘州災歉樂善好施建坊,為表彰曾氏捐助之舉,朝廷大員張蔭垣、李瑞棻、翰林院編修,都來為樂善好施坊題聯,真是榮耀故里,澤流鄉節。 瀘州石牌坊中不僅有節孝坊、德政坊、貞節坊、山門坊,而且今存合江五通場口石灘上,建於清光緒六年(公元1880年)六月的《旌表節孝五世同堂焦張太宜人坊》,坊柱有聯云:「合五世兒孫共楊休命;歷四朝歲月百練貞魂。」「辛苦撫孤兒,迄今子又生子,孫子生孫,壽過八旬,五世同居猶乃見。」朝廷下旨建坊、坊上橫題:「五世通堂」、「偉節凌雲」。 穿過一座又一座散落在江陽區(3)、龍馬潭區(2)、納溪區(6)、合江縣(6)、瀘縣(4)、敘永縣(5)、古藺縣(4)的節孝坊、貞節坊、德政坊、山門坊、壽坊、墓坊、橋坊,踏着古老的青石板茶馬古道,撫摸久遠的青石、麻石、礦石柱坊、就像跨進明清歷史的大門。牌坊群穿越歲月的風塵,真實地記載着地方歷史和人文景觀,也打上封建禮教的烙印。 古樸雄偉、儒雅肅穆、桃檐龍鳳樑上那「聖旨」二字的份量,那題刻楹聯流淌著深厚的文化蘊含,那精巧的石刻藝術,佈滿古老光陰走過一百年、二百年、三百年、四百年的痕跡,透出一股歲月染就的滄桑之美和典雅之韻。和風裊裊,竹柳依依。尋找、發現石碑坊之路,彷彿吹來的正是明代的風,還是清朝柳絮,歲月奔流不息。如今牌坊成為我們見證歷史人文的載體,給歷史文化古城帶來的是財富、生機。 瀘州牌坊,一顆文化藝術寶庫中的璀璨之珠
- ^ 在瀘州城長江對岸的二郎灘中糧倉庫里,臨江的石岩上矗立着一座《樂善好施》石牌坊,全名為:誥封資政大夫曾公暎華暨繼配王太夫人之坊。該坊建於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現存面寬7.3米,因為坊帽及第一重檐損失,故高估計約7米多。中門淨寬3米,兩側門淨寬1.8米,四柱皆為52厘米見方的整石料(邊柱達54厘米),因為坊柱有部分掩埋到混凝土地面內,估計門淨空高3米左右。牌坊的形製為四柱三門三重檐五滴水仿木石質結構,坊帽頂和一重檐和左二重檐可能因為中糧倉庫建設時,或因吊裝儲油罐礙事已經被折去,但碑上的石刻字跡卻沒有因經過了100多年的風雨的浸蝕而模糊。飛檐和雕花刻得十分精巧,在三重飛檐上有一個形如向天的動物。 由於沒有找到坊主人相關的資料,所以具體捐資情況不得而知。但綜合《瀘縣誌》及其他地方的記載和附近的毘羅寺旁有個曾家花園的情況來看,該坊捐資人曾啟塤,應是瀘州崇義鄉人;父曾公壁,祖父曾大鳳。光緒十六年,他遵從父母之命,對遭受自然災害的家鄉瀘州伸出援助之手,具體款額未查到史書記載,但按清朝法令,凡士民人等捐銀千兩以上者,可請旨建坊。所以,估計曾啟塤捐銀應在千兩以上。 曾啟塤於光緒年間先後任山東省樂安(今廣饒)縣、曹縣知縣,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任泰安府候補知府。在任期間,恪盡職守。受命參加處理了「肥城教案」、單縣大刀會事件;他在樂安縣時十分重視當地教育,擴建完善了「東育書院」。至今,該書院還保存十分完好。民國《瀘縣誌》僅記載其為任山東陽谷縣知縣的仕宦,誥封其父曾公壁為奉直大夫,其祖父曾大鳳貤贈為奉直大夫。 牌坊正中,自上而下鐫刻的字是: 一、正面(臨江) 1,頂刻「聖旨」二字的匾額 2,建坊奏本:「光緒十六年閏而月二十八日,四川總督臣劉秉璋跪奏:山東曹縣知縣曾啟塤遵伊父曾公壁、伊母王氏遺命捐助瀘州災歉例,請建坊。四月二十五日奉到硃批,著照所請,禮部知道,欽此! 臣曾啟塤謹刊」。 3,四字大楷書:《樂善好施》 4,坊名:「誥封資政大夫曾公暎華暨繼配王太夫人之坊」 5,中門兩石柱上楹聯是光緒二十四年仲春月,由賜進士出身、戶部右侍郎兼倉場總督,世愚姪李端棻頓首拜題: 梓里感仁恩濟困扶危賢者事 楓宸邀睿鑒揚清激濁聖人心 6,右左兩邊橫額分別大書二字:鸞章、寵錫 7,兩邊石柱上楹聯是光緒二十四年仲春月由戶部侍郎總理各國事務大臣 通家世愚姪張蔭恆頓首拜題: 偕瀘水方山而永留矩矱 讀鸞章鳳詔則如睹儀型 二、背面 1~4,與對江面相同。 5,中門兩石柱上楹聯是光緒二十四年仲春月,由河南學政翰林院編修,門下晚學生徐繼儒頓首拜題: 恤鄉閭以拯奇災遺命克遵乎鵠嗣 須宸翰以旌義舉仁聞永著戶令名 6,右左兩邊橫額分別大書二字:鳳詔、榮膺 7,坊最外兩邊石柱上的楹聯是光緒二十四年仲春月由丁酉科山西副考官,翰林院編修,門下晚學生姚舒甯頓首拜題: 守忠恕之家傳澤霈鄉□ 荷褒榮於帝詔光重鼎彝 說明:紅字及□內字跡受人塗鴉鑿壞,難以辨認。 註釋: 1,張蔭恆(1837-1900),字樵野,廣東南海縣人。青年時期即頗受李鴻章器重,出任美國、西班牙公使。在中國近代外交史、政治史上頗具影響的《戊戌變法》的重要人物。清同治三年(1864年),捐資買得山東知縣之職,受到巡撫閻敬銘、丁寶禎的器重,招致幕中掌文書公牘,以才捷幹練,於同治七年保薦至道員,分赴湖北,在總督李瀚章幕中總辦營務七年。同治十三年調回山東,薦為登、萊、青道員。其後歷官山東鹽運使、蕪湖關道員、安徽按察使。 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派為總理衙門大臣,賞三品卿銜。不久,補太常寺少卿,放直隸大名道員。旋調回京,派充出使美、日(今西班牙)、秘三國大臣。差內補太常寺少卿,升通政司副使,轉太僕寺卿。光緒十六年,復充總理衙門大臣。次年,升大理寺卿、都察院副都御史兼署禮部右侍郎。光緒十八年,升戶部右侍郎,轉戶部左侍郎,仍兼署禮部。光緒二十年十一月,賞尚書銜,授為全權大臣,出使日本。 光緒二十三年二月,出使英國,賞紫禁城騎馬。翌年,主辦鐵路總礦務局。戊戌變法期間,與康有為來往甚密。變法失敗後,被革職充軍新疆。 光緒二十六年,義和團事起,被誣通俄,斬於戌所。和議簽訂後,有旨昭雪,開復原官。 張蔭桓早年粗識字,中年才力學,駢散文及詩皆卓然成家,畫亦超逸。登萊青道任內,拒英國請辟煙台租界之議。蕪湖關道任內,能整頓關務,使關稅大進。出使美、日、秘三國,遇事持國體,護僑民,奏設金山學堂和醫院。遺著有《三洲日記》、《英軺日記》、《鐵畫樓詩文稿》和《荷戈集》等。 2,李端棻(1833-1907),字苾園,貴州貴築(貴州貴陽)人。幼歲而孤,曾隨叔父李朝儀赴京城求學,同治進士。歷任學政、刑部侍郎等職。1889年秋季,李端棻以內閣學士身份出任廣東鄉試主考。閱卷時,慧眼識拔考生梁啟超,該生以「熔金鑄史」的文筆應答考題,以為是「飽學宿儒」,李端棻非常欣賞,於是將他錄取,榜上排名第八。後來,年僅16歲的梁啟超前來拜見這位識才的主考官,才華橫溢的梁啟超給李端棻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後將堂妹李蕙仙許配予梁為妻。 他一生痴心於辦教育,是北京大學的主要創辦者之一。光緒二十二年(1896)疏請立京師大學堂,各省府、州、縣遍設學堂,並建藏書樓、儀器院、譯書局,廣立報館,選派留學生。又舉薦康有為、梁啟超,支持變法。百日維新期間,授禮部尚書。戊戌政變後,被充軍新疆。後赦歸,主講貴州經世學堂。晚年歸故里,死後葬於永樂鄉。 3,徐繼儒,字幼之,山東曹縣人,清末進士,曾在翰林院供職,當過光緒皇帝的老師,任過山西省巡撫,當過三次鄉試(省級)主考官等。辛亥革命後告老還家,居住曹縣城內。 4,姚舒甯(尚未找到資料) 5,矩矱:定為法度,以為法式。 6,儀型:同儀形,楷模;典範。 7,楓宸:宮殿。宸,北辰所居,指帝王的殿庭。漢代宮庭多植楓樹,故有此稱。 8,澤霈:恩惠普施。 9,鼎彝:古代祭器,上面多刻着表彰有功人物的文字。 10,鄉閭:故鄉,故里。 11,宸翰:帝王的墨跡。 12,令名:好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