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模板討論:Cite web/存檔1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以簡為美

將參數設計得這麼複雜沒有必要吧,像是「title_i、title_abc、title_en、拉丁字母標題、字母標題、英文標題、斜體標題、斜」的同義參數,在中文底下一般不用斜體,使用者覺得需要時自行加兩點就好了; 原本的參數並沒有很多也不會太難懂,「以簡為美」,將模板改變為太複雜反而不得其效。—RalfX2007年9月15日 (六) 16:05 (UTC)

「title_i、title_abc、title_en、拉丁字母標題、字母標題、英文標題、斜體標題、斜」這一串任選一個即可,看個人喜好。使用者如果想自己加兩點,完全可以忽視「title_i」的存在,而使用「title」加兩撇的。「title_i」一是為了方便英文標題斜體的情況,二是為了與「title」在共同出現時使用,「title_i」作為原名,「title」作為譯名。—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可供查證成為正式方針投票中! 2007年9月15日 (六) 17:59 (UTC)
再說現在參數和模板核心已經分離,如果覺得某些參數多餘的話,直接在{{Cite web}}裏面刪掉就可以了,不像以前需要尋覓很久。可能我做同義參數也做得有點過,參數和模板核心分離的主意最初是為了方便實現參數的繁簡轉換想出來的(Fdcn想的,我撿來用^ ^)。再說現在的模板依然可以兼容以前的內容(除了把語言模板賦值到language的,這種情況會出現兩個括號,但問題也不大,刪掉模板兩頭的大括號就正常了)。我改這個模板的初衷是看到太多cite類模板的排版不一致,想把cite類的模板排版全部統一了,於是先拿web開刀了。再說實際上我只是增加了一些參數(主要是給英文參考增加註釋用的),原來的使用者還是可以照着老習慣用(language除外,不過我感覺現在的更簡單)。—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可供查證成為正式方針投票中! 2007年9月15日 (六) 18:08 (UTC)
主要認為增加使用者負擔與容易產生維護困難的部分:中文參數、合著者區分12、斜體,原本簡潔俐落的格式是比較理想的。不過auther_zh之類譯名的想法,與language功能擴增是很不錯的。—RalfX2007年9月17日 (一) 15:50 (UTC)
昨天把{{cite book}}也改了一改,因為是在閣下提出以簡為美意見之後,所以{{cite book}}除了對標點符號有改動外,就只增加了author_zh和title_zh兩個新參數,以及對language作出了相同的調整。閣下可以看一看這樣是否更好一些,如果覺得還行的話,我便把{{cite web}}也作出相應的修改。—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可供查證成為正式方針投票中! 2007年9月17日 (一) 16:11 (UTC)
{{cite book}}這樣滿剛好。中文參數對應也可以拿掉。—RalfX2007年9月18日 (二) 16:13 (UTC)
已經修改了。—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可供查證成為正式方針投票中! 2007年9月19日 (三) 04:01 (UTC)

accessyear

此模板accessyear參數目前若設定為「2007年」,顯示時會變成「2007年年」,故將說明修正為「2007」(去掉「年」字)。--Repeat 2007年10月2日 (二) 01:44 (UTC)

造訪/訪問

原先可能是因為平常說「造訪/訪問某某網站」所以使用,可是用在百科中怪怪的,尤其在地名條目中讓人看起來好像是「在某年某月某日曾造訪過此地」,實際上不過是在「某年某月某日引用了某網站內容來說明此地」。同樣地,英文維基是用retrieve而不是visit,前者可翻為檢索、擷取之意。所以我將這部份先統一為跟cite news模板一樣,以「查閱」來處理。—雅言對話 2007年11月30日 (五) 15:53 (UTC)

{{cite web}}模板的小問題

--1k1p3 (留言) 2009年6月11日 (四) 11:18 (UTC)

這個條目里第19條註釋格式總是顯示錯誤,不知何故——武鐵輛玻《——》旅客意見簿 2009年6月5日 (五) 13:44 (UTC)

問題已自行解決——武鐵輛玻《——》旅客意見簿 2009年6月5日 (五) 14:04 (UTC)

建議加入ref參數

如題,見英文版en:template:cite web,用途為二次跳躍使用,實例見英文版特色條目en:Diary of a Camper與對應中文版露營者日記(中文版二次跳躍使用到 cite web 模板的皆失效,如Wu (n.d.) 以及 Salon(2002年))——Zanhsieh (留言) 2009年6月26日 (五) 12:41 (UTC)

誰變更了日期顯示方式呀,一整個無言

這模板不是被鎖定了嗎?!為什麼還可以修改模板參數呢?! 既然如此就請修改者說明一下為什麼把日期顯示方式改成20100801(無日期格式),且accessdate的顯示方式也被改成[20100801],先前的於2010年8月1日參閱不是很美觀嗎?!--David Jackson(留言) 2010年8月24日 (二) 11:29 (UTC)

括號的全半型

目前當填入archiveurl參數時,模板顯示為「(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7-18訪問) 」,是否可將「()」改為「()」?另外cite web尾端的「. 」是否可以去除或改為「」?-Inner (talk) 2011年2月25日 (五) 12:01 (UTC)

自從該模板改為現行的參數,我得用{{lang|ja|<nowiki>原文</nowiki>}}方式,才能避免日語原文被強制轉換成中文,有辦法改善嗎?至少之前舊參數語法不會有這問題。--Justice305 (留言) 2012年1月19日 (四) 09:31 (UTC)

我退回了。烏拉跨氪 2012年1月19日 (四) 09:38 (UTC)
呃……問題還是沒改善,我指的舊參數是這個--Justice305 (留言) 2012年1月19日 (四) 09:54 (UTC)
我已經退到2010年的版本了,還不對?烏拉跨氪 2012年1月19日 (四) 13:28 (UTC)
嗯~因為我忍了很久,本來想說會有人發現,集思廣益看怎麼解決,結果居然沒有!使用模板應以便利為原則,怎會搞成這樣?當初修改的管理員認為可能沒什麼辦法解決,既然如此就改啊~大改小改或回復舊版都可以,重要的是方便就好。另外,不只這個引用模板,其他採用相同參數語法也會有一樣的問題,最好是一併檢討解決。--Justice305 (留言) 2012年1月19日 (四) 13:51 (UTC)

accessdate

參數accessdate目前是顯示為[2008-08-1],根本不知道代表什麼意思,是否可以改成像說明文檔上寫的"於2008年8月1日查閱"。Likey留言2012年9月21日 (五) 12:34 (UTC)

[2008-08-1]是常用的參考文獻格式--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3年2月4日 (一) 04:07 (UTC)

關於失效連結

如果某連結失效,需要添加{{失效連結}},現有的辦法是在最後加入{{失效連結}}模板(如此更改)。建議增加deadlink=yes之類的參數,讓{{失效連結}}直接顯示在連結上方。--無瘋子 說胡話 癲狂史 2014年1月28日 (二) 13:08 (UTC)

cite web模板失常

[1],存檔頁面被當成原頁面,而原頁面被當成是存檔頁面。--黃居士(留言 公開 私底下 | 參與專題2014年3月2日 (日) 08:08 (UTC)

無法重現. Liangent留言 2014年3月2日 (日) 09:29 (UTC)
無法重現 --Chmarkine留言2014年3月3日 (一) 02:01 (UTC)
我指的是「原始內容」鏈入 http://s23.org/wikistats/wikipedias_html.php?sort=good_desc ,而前面的卻鏈入 http://web.archive.org/web/20140209225402/http://s23.org/wikistats/wikipedias_html.php?sort=good_desc 這個存檔頁面。--黃居士(留言 公開 私底下2014年3月3日 (一) 09:13 (UTC)
http://s23.org/wikistats/wikipedias_html.php?sort=good_desc 不就是「原始內容」嗎?Liangent留言 2014年3月3日 (一) 10:03 (UTC)
是才怪,沒看見「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9」嗎?--Byfserag留言2014年3月3日 (一) 12:15 (UTC)
想了一下應該是翻譯不當吧,這整個模板就主要是移植的。「原始內容」應該寫作「原始來源」,或者整句話寫成「於2014-02-09存檔自原始來源」的樣子。Liangent留言 2014年3月3日 (一) 12:33 (UTC)
前面不應該是存檔網頁,尤其原始內容尚未失效。我(&)建議管理員更改模板原始碼,將「存檔」連結至存檔網頁,而日期前面那個則連結至原頁面(@Liangent:)
如果還是聽不懂,這是範例:
WikiStats by S23 - List of Wikipedias. 2014-02-09 [2014-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9).--黃居士(留言 公開 私底下2014年3月4日 (二) 12:21 (UTC)
原始連結可能還沒失效,但是內容變動過了(並且我們無法追蹤每個連結看內容是否有變動),就不一定是支持條目中語句成立的樣子了。作為條目參考文獻的是「通過[url]在[accessdate]獲取的內容」即存檔的內容,而不是此url本身。Liangent留言 2014年3月4日 (二) 12:36 (UTC)

好,我明白了。--黃居士(留言 公開 私底下2014年3月5日 (三) 09:49 (UTC)

對了還有有個en:Wikipedia:Requests for comment/Dead url parameter for citationsLiangent留言 2014年3月5日 (三) 10:16 (UTC)

0v0 發現自己之前 website參數都用錯了--Zyksnowy留言2017年3月7日 (二) 21:32 (UTC)

希望增加引用副標題的參賽

找了半天,沒看到相關參數。希望增加「文章副標題」和「副標題中文翻譯」這2項參數。因為有些報道的副標題比主標題的信息更詳細準確。不知道是不是某些網站對主標題有字數量的限制,或者主標題為了追求言簡意賅而不得不把部分重要信息放到副標題中。Giggle2005留言2014年10月24日 (五) 05:35 (UTC)

問:台灣的聯合報與中國時報的網上新聞是不是時間一久就有dead link的問題?

log:special:diff/33191023


請問台灣的聯合報與中國時報是不是會移除超過兩三個星期前的網上新聞,或將之放入只限會員觀看的資料庫,讓讀者不能自由閱覽,造成條目來源dead link(加入來源時確有連結到新聞,但兩三個星期後就變成dead link)?

因為我發現蘋果日報與自由時報的確比較沒有這方面的問題,為了保險,我都盡量用這兩家報紙做為來源,所以不知道聯合報與中國時報是不是真的會dead link。有人能找幾個使用聯合或中時一年以前的新聞作為來源的條目,讓大家看看是否已dead link嗎?最近的新聞看不出來,一定要夠久以前的舊聞才行。 --克勞 2014年10月5日 (日) 11:57 (UTC)

或者,已知有此現象的網站,加入連結的時候順便en:WebCite掉吧。Liangent留言 2014年10月5日 (日) 12:07 (UTC)
我看不太懂但大概猜得到這個服務是什麼,但對於那些加入來源總是[網址 標題],連記者姓名、新聞日期、報紙名稱都懶得寫、更不可能用{{cite news}}的人,他們又怎麼可能去做WebCite?另外,我還是期待有人告訴我聯合與中時兩大報有沒有提問的現象。謝謝!克勞 2014年10月5日 (日) 12:27 (UTC)
聯合報的確過段時間就會改成限定會員觀看,中時不清楚;但「盡量用這兩家報紙做為來源」這可能會導致不中立的現象,大家都知道自由跟中時兩報的立場根本完全對立啊ww--Liaon98 我是廢物 2014年10月5日 (日) 13:41 (UTC)
那也要看你需要的是新聞的哪個部份。亞運奪牌可以因立場不同而分別稱中華隊與台灣隊,但是不能改變成績與結果,許淑淨仁川亞運挺舉舉了幾公斤就是幾公斤、破世界記錄就是破世界紀錄、拿金牌就是拿金牌,中華台北總計拿了10金就是10金,自由、蘋果、聯合、中時,哪家報紙都一樣,無法改變的。克勞 2014年10月5日 (日) 14:55 (UTC)
聯合報系有聯合知識庫,中時報系有知識贏家,而這兩者都有付費服務,所以說dead link不是很正常嗎?,我甚至認為聯合報和中時的dead link,多少影響了臺灣的政治。--Gfabbh留言2014年10月5日 (日) 16:54 (UTC)
我記得有多家台灣的電子報,報導頁面放久之後都會消失,具體而言是哪幾家就懶得查了。其實很多英文或日文的新聞網站也一樣有類似的作法,只會限期免費提供閱覽,超過一定時日就把舊新聞轉放至收費區,如果只是因為這理由就要求大家盡量別用這樣的新聞網站作為參考來源,個人認為有點因噎廢食。雖然應該只有比較有經驗的用戶才知道該如何操作,但強烈推薦大家善用web cache保留報導的映像永久備查。除了最知名的Archive.org外,我其實比較推薦日本的Web魚拓,因為archive似乎是會自動執行網頁中一些如自動跳頁指令之類的隱藏指令,所以常常無法保持在想要參考的頁面上不動,相比之下Web魚拓就不會胡亂執行跳頁,查閱就資料時便利很多。剛才試過,在archive.org上的中時電子報映像會自動亂跳頁,但web魚拓測試之後很正常。--泅水大象訐譙☎ 2014年10月5日 (日) 20:56 (UTC)
舊新聞過一陣子變成dead link,除了轉成付費查閱,另外的原因也是基於網站資料庫效能的考量。--Ellery留言2014年10月6日 (一) 04:18 (UTC)
Portal:臺灣新聞動態右下方的「新聞資源」欄有許多正規可引用的新聞來源,本來就未必要用那些過一陣子就變成dead link的,除了聯合中時有這問題,Yahoo奇摩有些新聞過一兩個月也會消失(不是全部),但相同的新聞在蕃薯藤或可找到。有些源於中央通訊社(也會過期)的新聞會被保留在中央廣播電臺版。另一方面,聯合中時的立場與臺灣多數民意脫節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尤其中時已不忠實,在近一個月內的旺旺染餿佔領中環等事件時頭版與其他三報都不同最為明顯,許多調查只剩個位數趴。近年各種全國閱報率的調查,通常都是自由或蘋果互為領先,那兩家前中國國民黨中常委或臺商代中國與中共所辦的報紙,早已非臺灣主流,這趨勢在網絡媒體(新頭殼、民報等)興起後更加明顯。--WildCursive留言2014年10月6日 (一) 08:14 (UTC)
說到這一點,發現現在中國大陸的人民網新華網倒是比較愛用中國時報聯合報的稿子。--DukeAnt留言2014年10月6日 (一) 10:42 (UTC)
重點不在聯合報系或中時報系是不是符合臺灣主流民意,而是他們提供了一個甚至是多個與自由蘋果不同的切入角度,也是臺灣社會多元化的一種呈現方式。另外無論聯合報系或中時報系對於網絡傳媒經營來比自由時報來得早,我甚至覺得聯合報系或中時報系的主事者其實並不怎麼在意實體報紙的銷售量,像聯合報系的網站經營更是有聲有色,此外也開始經營網絡電視,更別說中時報系有同集團中天電視。--Gfabbh留言2014年10月6日 (一) 10:46 (UTC)
中時的情況我比較不清楚,聯合報確實常出現dead link,例如這則報導還不到一年就移除了。若發現條目來源變成dead link時可以嘗試用互聯網檔案館恢復來源。--M940504留言2014年10月7日 (二) 10:04 (UTC)
說明--雖然我立場的確偏自由時報,但並不會鄙視或唾棄聯合與中時,更不會要大家不要用聯合與中時作為來源,只是我個人盡量不用而已,不用的原因純粹是因為它們的新聞在網絡上供不特定公眾閱覽的時間不長,完全與報紙的立場無關。克勞 2014年10月7日 (二) 10:08 (UTC)
其實自由時報的報導方向看在非綠營支持者的眼裏,又何嘗不是過於偏頗、過於反政府呢?所以就是為了避免這種偏頗,才需要平衡或同時地引用幾家大報的相關報導,由百科讀者自己判斷要相信的來源,維基參與者並不需要替他們選立場。至於連結放久會失效這種技術問題,就如同先前所提盡量利用網絡備份網站來彌補吧。--泅水大象訐譙☎ 2014年10月10日 (五) 04:56 (UTC)
@SElephant:我就說了我要的只是事實,我不看自由時報的立場,大多時候自由也只能單純報導事實,根本放不進立場。「林千鈺焦恩俊結婚」我看不出有什麼台獨、反馬、反國民黨、反中國的傾向,也不認為「林千鈺與焦恩俊結婚」需要中時、自由各來一篇以平衡報導或「由百科讀者自己判斷要相信的來源」,自由說他們結婚了,就是他們結婚了,不會事實上跟別人結婚,或沒結婚,自由時報再怎麼反中也改變不了林千鈺的老公是誰,這有什麼好不相信的呢?克勞 2014年10月11日 (六) 12:33 (UTC)
請盡情擁抱自由時報,您要的是啥關我屁事。我的重點在於請多利用網絡備份網站來彌補連結消失的技術問題,這是個放到哪個媒體或網站上都通用的建議。--泅水大象訐譙☎ 2014年10月11日 (六) 17:27 (UTC)
你講粗話,這樣對嗎?你上上一則留言明明用明顯較多的字數來講「平衡報導」,結果你卻說你的重點是「網絡備份」??我實在不願說你狡辯,但更不願承認是我誤解你的重點。你平心靜氣公平公道地想想吧!克勞 2014年10月11日 (六) 18:31 (UTC)
其實泅水大象™平常在維基百科上與人互動是幾乎很少對人開罵,像這次他說出「關我屁事」這四字,這種情況真的是實在罕見!因為他再怎樣的開罵,也都僅止於就事論事而言。--1.170.209.48留言2014年10月11日 (六) 18:56 (UTC)
請注意「屁事」的受格是「我」,言下之意,我只是對着我自己開罵而已。但我承認,我對於克君長期以來的強辯式發言風格甚為不贊同,這讓人很難由衷贊同您的意見。--泅水大象訐譙☎ 2014年10月12日 (日) 03:18 (UTC)
我在強辯?你暗示我替讀者選立場,我就要默默接受嗎?我是愛用自由和蘋果,但我從沒有強迫讀者接受自由時報的反中、反國民黨、台獨等立場(事實上它的立場我也不是全然接受),理由已說過了。對於不實的指控,我的澄清居然變成強辯?克勞 2014年10月12日 (日) 04:08 (UTC)
如果有誤導之處請見諒,我並沒有想要指責克君有預設立場,我只是認為縱使您的出發點與政治傾向無關、但如果建議用戶們為了避免連結失效而只集中引用某些特定報章的網站,仍然有可能導致取樣母體的系統偏差所導致的立場偏頗結果。當然,如果是您所提例子中那種與政治無關的娛樂或時事新聞之類的報導,引用哪家報紙根本不會有差別,就算是大紀元我也認為是可以引用的參考來源,但是就靠一般的常識也知道,我前言所謂「自由時報的偏頗立場」當然就是特指與政治有關的新聞。所以,我認為閣下每次討論事情時都不先考慮一般常識背景,只是為了要證明自己是對的,就蓄意地去鑽一些不合常理判斷的反例,這就是我說的「強辯」;當別人在討論不同報章的政治立場時,突然丟出個娛樂報導說這種報導與立場無關,這是一種強辯,當別人在討論大城市裏的地鐵車站時,突然丟出個市級行政區邊緣的山邊小車站來當反例,這也是一種強辯。
最後回歸正題,還是強烈建議比較進階的用戶,無論參考來源的連結會不會消失,都盡量養成隨手利用備份網站建立映像的好習慣。只是因為連結會消失這種技術問題就限制參考文獻來源的選擇廣度,那是因噎廢食的行為。--泅水大象訐譙☎ 2014年10月12日 (日) 05:33 (UTC)
然而,我也從沒有建議用戶們為了避免連結失效而只集中引用某些特定報章的網站,我只不過說了句「....為了保險,我都盡量用這兩家報紙做為來源」而已,這僅代表我個人的選擇,如果有人因為這句話從此就只引用自由與蘋果的新聞,尤其是政治新聞,而不顧自由的強烈綠色立場,那他也太沒有主見了。而我明知自由的強烈綠色立場,所以我引的都是它的非政治新聞,所以確實沒有平衡報導的問題。
至於大象君你的建議恐怕是曲高和寡,前面我已說過,對於那些加入來源總是[網址 標題],連記者姓名、新聞日期、報紙名稱都懶得寫、更不可能用{{cite news}}的人,他們又怎麼可能去做網頁備份?即使你在這裏這樣強烈建議,許多人依然[網址 標題]的。但我也沒有更好的建議就是了。克勞 2014年10月13日 (一) 10:30 (UTC)
多提幾次總是有機會讓不知道的人因此知道。我以前也不是很會使用cite web或網絡映像網站,但也是因為看到別人建議之後嘗試着使用,才發現其便利之處,並成為自己編寫條目時的標準作法。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如果沒人用、沒人說,就不會有人知道可以這樣使用,不是嗎?--泅水大象訐譙☎ 2014年10月13日 (一) 13:25 (UTC)
@SElephant:給你說得我都躍躍欲試了,是像這樣嗎?
林保光、王昭月、歐陽良盈、羅紹平. 雷虎特訓兩機擦撞 1飛官殉職. 聯合報. 2014-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22) (中文(台灣)). 
以後我偶而也用聯合報好了,體驗一下原網頁失聯,幸好有存檔的感覺。克勞 2014年10月22日 (三) 17:18 (UTC)
給你個讚!這樣以後都不用心煩參考頁面是否會失效的問題,很安心。--泅水大象訐譙☎ 2014年10月23日 (四) 04:39 (UTC)
archive.today也是網頁存檔館,但需要手動備份。-- By LNDDYL.(留言2014年10月25日 (六) 03:15 (UTC)
@LNDDYL:archive.today存檔網址是短很多,但是介面用起來怪怪的,同一網頁的眾存檔不懂如何觀看、選擇,我還是偏愛archive.org,不過還是謝謝你提供這個資訊。克勞 2014年10月26日 (日) 06:29 (UTC)
@220.136.21.199:這個討論不需存檔到那麼多地方吧!?根本沒討論到工商時報或時報鷹或中天電視等等。維基空間很大,但依然是有限的。尤其save to模板上限只能放10個存檔處,你卻放了16個,你真的有打算把它好好存起來嗎?克勞 2014年10月26日 (日) 13:44 (UTC)

引用模板accessdate參數的編輯和顯示方式

早先(2007-2010)中文維基百科直接套用了英文的引用模板,accessdate參數會輸出類似「Retrieved on 2015-01-01」的文字,隨後在Shizhao大規模本地化後,此參數的輸入根據某GB/T規範改為了「[2015-01-01]」。此格式使部分讀者和編者感到困惑,如Template talk:Cite web中的討論,但一直沒有對顯示內容進行更動。隨後一些編者開始在填寫accessdate時自行加入其他文字,如「查閱」,使模板的最終顯示如「[2015-01-01查閱]」。

近期,我讓機械人清理Category:含有日期錯誤的引用的頁面以統一引用日期格式,其中一項清理工作包括移除日期末尾的「查閱」二字。有用戶提出異議,現將部分提出的意見和我的回覆集中於此:

你的機械人錯誤刪除了,連查閱也刪去。-日月星辰【留言簿】 2015年1月17日 (六) 10:20 (UTC)

看這個,CrossDays,這是這輪中最嚴重的一個--我是火星の石榴留言) 2015年1月18日 (日) 05:55 (UTC)

這是有意的。所有模板使用說明寫的都是應在accessdate中填入日期,如Template:Cite web中的內容。我知道現在的格式可能使一些讀者困惑,但這應該通過調整模板顯示方式解決,而並非在個別條目中加入額外文字。至於引用模板應該如何顯示,請參閱Template talk:Cite web的討論,或者如果必要的話,在客棧發起新討論。Liangent留言 2015年1月17日 (六) 10:29 (UTC)

看現在情況而言,討論都沒開始進行,只叫我們討論,也叫我們不要動手在accessdate加入「查閱」二字,自己卻還一直使用機械人執行,這種做法不僅很有爭議,也是對人的不尊重,這就好比二國停戰,卻有一國私下還在偷偷打,這種停戰溝通完全沒說服力,只感覺背後被人捅一刀,這不禁使我對Liangent感到生氣。--Kai留言) 2015年1月18日 (日) 07:31 (UTC)

提請社群討論:

  1. 模板中填入非相應參數要求的內容以使最終顯示內容達到某一效果的行為是否恰當,此現象也在其他模板中出現過,如[2]
  2. 引用模板中accessdate參數的具體顯示方式應該調整成什麼樣子

@NickiceKai3952Red16ShizhaoHat600:。Liangent留言 2015年1月18日 (日) 08:25 (UTC)

accessdate顯然只應該填入日期,而不應該加入其他內容,機械人的做法是妥當的。另一方面,目前模板顯示上也確實存在誤導,理應做修改。—Chiefwei - - 2015年1月18日 (日) 08:46 (UTC)
accessdate以前會顯示出瀏覽之類的字眼,現在只有[]框住,當然會造成困擾。GB/T 7714-2005的參考文獻著錄規則一般人又不會去看,跳出來兩個日期不知道什麼是什麼。—RalfXἀναγνώρισις2015年1月18日 (日) 14:50 (UTC)
(+)同意RalfX,問題是以前模板挺好的,誰改的?(這不是瞎折騰添麻煩嘛,如果一個東西改的再好再標準,影響基本使用了有什麼意義?當然我不是說IE6 vs W3C這種),現在沒查閱了,我看更多人會把有ref當沒ref,然後跑過來掛一個,此條目沒有任何ref的模板 囧rz...--我是火星の石榴留言2015年1月20日 (二) 06:10 (UTC)
GB的規則參考的是ISO 690的規則,見[3]。我是認為我們的引文規則應該兼顧中文習慣、常用、規範、儘量符合某標準(即使不符合也應該具有合理性或通用性)--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5年1月19日 (一) 02:19 (UTC)
目前大陸大多數的中文論文都是採用GB/T 77141的規則(或是略有修改的規則),少數有採用哈佛規則的。不清楚港台等其他地區中文論文的引文規則....--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5年1月19日 (一) 02:22 (UTC)
台灣官方是採APA格式[4][5]--Justice305留言2015年1月29日 (四) 17:00 (UTC)
如果用哈佛式就不要往裏再套一個GB/T7714。要麼就全盤用GB/T7714,要麼就全盤用哈佛或者APA或者什麼別的。 --達師 - 318 - 527 2015年1月19日 (一) 06:31 (UTC)
(PS:提及我的通知沒有收到) --達師 - 318 - 527 2015年1月19日 (一) 06:36 (UTC)
針對Liangent提出的兩點討論,我的想法是:1、不應當加入其他內容,否則要模板幹什麼呢。2、要我說直接顯示成:[2015年1月19日查阅],其中2015年1月19日是accessdate的值。我認為符不符合《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在維基百科不是很重要,因為條目又不是學術論文。應當以讓一般大眾能清晰理解為重點,加上「查閱」二字就能清晰表明兩個日期分別代表什麼。--Chmarkine留言2015年1月19日 (一) 07:26 (UTC)
(~)補充:想起一問題,如果參考文獻是非中文的,寫個「查閱」也確實彆扭。--Chmarkine留言2015年1月19日 (一) 08:01 (UTC)

所以大部分意見是要改,但說不清怎麼改?@RalfX:「以前會顯示出瀏覽之類的字眼」具體是什麼樣,我翻模板歷史沒找到任何相關的中文字眼,只有剛從英文版弄來時的「Retrieved on」。Liangent留言 2015年1月24日 (六) 10:32 (UTC)

Cite book、Cite news、Cite journal等模板不知道為什麼沒有以前的歷史(英語版就沒發生這種事),所以我也沒辦法查得更詳細。不過Template_talk:Cite_web可以看到,2007年有「查閱」,2010年以前有「參閱」;Template_talk:Cite_webTemplate_talk:Cite_news的紀錄也可以看到用戶的質疑都被書生打回。
因為書生堅持金科律令GB/T 77141,所以我本來不想再回應的。來看en:Template:Cite book,參數accessdate會顯示Retrieved,現在似乎只有在{{Citation/core}}還可以翻到當時的殘骸。我的意見是「於2010年8月1日查閱」(或參閱之類字眼)最好,這裏是中文維基,不然最低也弄成「[2010-08-01查閱]」之類,雖然一整個突兀。過去的事我不想追究,許多用戶反應,不就是因為現在的顯示不合乎人性嗎。—RalfXἀναγνώρισις2015年1月24日 (六) 11:42 (UTC)
我並不是說要嚴格遵守GB/T 77141,我也多次問過港台地區中文文獻的引文格式一般都是怎樣,但從未見有人回應。因此目前能夠用到的中文引文格式標準就是只有GB/T 77141。而關於Retrieved on的問題,GB/T 77141採用只顯示日期的模式,應該就是Chmarkine所提到的原因,「參考文獻是非中文的,寫個「查閱」」的話很不合理,也很彆扭。--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5年1月28日 (三) 02:31 (UTC)
  1. 絕不應該在參數中填入其他內容以調整顯示的效果。
  2. 我覺得只有少部分讀者搞不清楚[2015-01-01]的意思。在Citeweb討論頁,只有Likey提出不知道什麼意思,也沒有人附議。對於在accessdate後加「查閱」的,應該是他們不理解[]就表示查閱的意思。我覺得一般人看參考資料,看個標題和url就差不多了,不會去管「兩個日期」。會看「兩個日期」的,是自己調用了citeweb模板,填過date和accessdate參數的。我支持依照國際標準,用[]表示查閱。支持書生。
  3. 對於不知道參考文獻格式的,可以以html title屬性的方式給出,如下例(請把鼠標懸停在有疑問的位置上,如[2015-01-28])

IS突然放日本人質 約旦願放人肉炸彈. 2015-01-28 [2015-01-28].

這樣既遵守了國際標準,顯得正式,又對用戶友好,用戶可以學習到各個組成部分是什麼意思。--Gqqnb留言2015年1月29日 (四) 01:36 (UTC)

網頁標題原有字元表格中的「|」字元亦可變換為「{{!}}」

來源:[6]

編輯請求

請求已處理

移除{{pp-template}} --219.79.227.218留言2017年1月24日 (二) 05:04 (UTC)

模板cite news及cite web的accessdate該怎麼填?以及accessdate可否代替date?

以下移動自User talk:Ketsu1213

模板cite news及cite web的accessdate該怎麼填?以及accessdate可否代替date?@Ketsu1213:及各位維基人的看法是如何呢?-游蛇脫殼/克勞 2017年3月17日 (五) 06:07 (UTC)

按照英文維基百科的說法。date參數用來指明參考來源的出版日期,若出版日期不確定,則可以使用accessdate來代替。而accessdate參數用來指明,當初在加入參考來源的時候訪問原始參考來源的url時的日期。——꧁༺星耀晨曦༻꧂留言2017年3月17日 (五) 07:07 (UTC)
那麼如果出版日期確定,卻不填date,而填accessdate,而且填入的accessdate還不是出版日期呢?是否不恰當?-游蛇脫殼/克勞 2017年3月17日 (五) 08:16 (UTC)
如果加入參考來源的那天是該參考來源的出版日期,那麼沒毛病。如果不是的話,就改成date參數。——꧁༺星耀晨曦༻꧂留言2017年3月17日 (五) 08:43 (UTC)
那麼@Ketsu1213:君的編輯是錯誤的嗎?-游蛇脫殼/克勞 2017年3月18日 (六) 06:20 (UTC)

模板:Cite web怎麼加上書名號了?

而且編輯歷史沒有變化,可能是其他原因導致的。我記得以前沒有。希望改回來。--相信友誼就是魔法萌得不能再萌 2017年8月26日 (六) 07:27 (UTC)

+1 。敝人數小時前也剛剛發現這一點,對於英文標題的參考文獻尤爲奇異。 Kou Dou 2017年8月26日 (六) 07:29 (UTC)
是因為User:Manchiu這個改動嗎?--皇帝心態·被人利用·支持輪子·阻擋串聯·強推站外封禁·濫權の瘋狂病氣管理員留言2017年8月26日 (六) 07:43 (UTC)
如果用trans-title參數就會是這樣. Chinese Wikipedia changed title style in citations [中文維基百科改變引用中的標題格式]. 這格式我服. 2017-08-26 [2017-08-26] (英語). 
原本是這樣. Chinese Wikipedia to change title style in citations [中文維基百科討論改變引用中的標題格式]. 這樣才正常吧. 2017-08-25 [2017-08-25] (英語). --59.63.28.152留言2017年8月26日 (六) 08:12 (UTC)
已撤銷改動。我是按編輯請求修改,疏忽沒有察覺此錯誤,甚歉。--千村狐兔留言2017年8月26日 (六) 15:55 (UTC)

EP的鍋子是我的。沒注意到CS1那邊會強制進入quoted模式,一起改就得了。——Artoria2e5 討論要完整回覆請用ping 2017年8月27日 (日) 01:13 (UTC)

編輯請求

請求已處理

管理員你好,那個language參數,要是多種語言的話,比如說language=en, ko, ja,它會顯示為「英語, 韓語, and 日語」,建議「and」改成中文,還有格式也建議改成中文格式,比如逗號改成全形符,逗號後不留空格。LoveVanPersie留言) 2017年12月17日 (日) 06:29 (UTC) --LoveVanPersie留言2017年12月17日 (日) 06:29 (UTC)

請不要把來源的日期由某年某月某日改成yyyy-mm-dd

在下聽說日期格式yyyy-mm-dd是ISO標準,但在下在使用{{cite news}}與{{cite web}}時,寧可把date參數寫成如"2013年1月23日",而不是"2013-01-23",理由如下:

date參數在實際顯示時並不會前綴「date:」或「日期:」,兩三百年後的讀者看到"2013-01-23"可能不會知道它代表一個日期,現在你知道"2013-01-23"代表"2013年1月23日",那是因為你活在2018年,2013年距離你不遠,但對於活在2321年的未來的讀者就未必了。所以在下寧可多用一點點字節,把日期寫得更清楚。除非曆法改變或中文字義改變,否則2321年的中文圈讀者一看到"2013年1月23日",馬上就能理解它是三百多年前的一個日期。

在上個世紀,yy-mm-dd是電腦日期的標準,結果就出現了千禧蟲問題,所以國際標準未必比較好。yyyy-mm-dd是二三十年內中文圈的標準,卻未必是三百年後的標準。

在下無意強求諸位跟隨在下的寫法,寫這些是作為日後若有機械人或維基人把在下的"2013年1月23日"改成"2013-01-23",在下改回來時的理由的紀錄。有人用了"2013-01-23",就維持"2013-01-23"不要變;在下用了"2013年1月23日",也維持"2013年1月23日"不要變。-游蛇脫殼/克勞 2018年3月21日 (三) 12:45 (UTC)

不太理解這樣做的意義,寫成2321-09-01也不見得無法理解。或許,三百年後不會有人使用「2013年1月23日」這種寫法,不見得寫成年月日就一定能讓後世的人理解其含意。與其憑推測假設來行動,不如按照當下的標準來行事比較適合。—AT 2018年3月21日 (三) 15:19 (UTC)
但現時cite web表單「訪問日期」欄右方的「插入當前日期」按鍵是預設使用yyyy-mm-dd。--QBear留言2018年3月21日 (三) 15:45 (UTC)
試着去街上找50個人問2013-09-01代表什麼,看有多少人知道這是日期,再找另外50個人問2321-09-01代表什麼,看有多少人知道這是日期。-游蛇脫殼/克勞 2018年3月21日 (三) 15:51 (UTC)
寫成文字的話,我相信沒有人看不懂,尤其是來源是有其他訊息連在一起,不是只有「2321-09-01」這樣一組的話,有前文後理的情況下不會不懂吧。如我上面所說,您的「好意」未必就跟未來的寫法相同,三百年前中國還在用年號呢,說不定三百年後有另一套新系統也說不定吧。—AT 2018年3月21日 (三) 15:58 (UTC)
不說300年後,就只說現在,有前後文的情況是比較容易明白「2013-01-23」代表日期,但是「2013年1月23日」豈不更明白?而且我並無要求他人追隨我的寫法,我只是述說我這麼寫的理由。-游蛇脫殼/克勞 2018年3月22日 (四) 02:08 (UTC)
自己去查看維基百科:格式手冊/日期和數字這個維基指引,ISO 8601規定的。--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18年3月22日 (四) 02:47 (UTC)
WP:BALL--Justice305留言2018年3月22日 (四) 03:05 (UTC)
「公元紀年以全阿拉伯數字和符號表示.....」不等於「公元紀年以全阿拉伯數字和符號表示」,就好比「我吃飯時,一定要配泡菜」不代表我只能吃飯,我也可能吃麵。標準也未必比較好,在上個世紀,yy-mm-dd是電腦日期的標準,結果就出現了千禧蟲問題。這也不是水晶球,就算是現在,「2013年1月23日」也是比「2013-01-23」更清楚。-游蛇脫殼/克勞 2018年3月22日 (四) 03:24 (UTC)
我建議您先去推翻ISO 8601的規定更好--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8年3月22日 (四) 03:29 (UTC)
為什麼要推翻?「2013年1月23日」是漢字的表示法(年、月、日是漢字),並不適用於歐美國家。我也不贊成英文來源的日期寫成「2013年1月23日」。-游蛇脫殼/克勞 2018年3月22日 (四) 06:06 (UTC)
個人見解,我寧願衹要打10個字輸入日期,也不怎麽想另外開個中文輸入法多打幾個字母。--擠牙膏💬 2018年3月22日 (四) 06:09 (UTC)
所以在下有強迫您另外開個中文輸入法多打幾個字母嗎?在下沒有強迫別人打「2013年1月23日」,但也請別人不要把在下的「2013年1月23日」改掉。-游蛇脫殼/克勞 2018年3月22日 (四) 06:19 (UTC)
WP:條目的所有權。您不能阻止任何人作正常編輯,因此您可以繼續使用年月日,但是其他人也有權更動。—AT 2018年3月22日 (四) 14:33 (UTC)
提醒:這沒有解決機械人修改的問題,機械人只會不斷地改成yyyy-mm-dd。--Xiplus#Talk 2018年3月22日 (四) 14:39 (UTC)
@ATXiplus:君,那我同樣可以把yyyy-mm-dd再改回年月日(僅限於我當初提供的來源)。-游蛇脫殼/克勞 2018年3月22日 (四) 16:28 (UTC)
這樣會引起編輯戰,我想您作為資深用戶,應該明白問題的嚴重性。—AT 2018年3月22日 (四) 17:01 (UTC)
如果我改回來後又被改回去,我就算了,到此為止,不會引起編輯戰的。我是自信可以讓維基百科更好,才用年月日的,不是說只要能讓維基更好,可以忽略所有規則嗎?所以在來源的日期格式上我不願遵守ISO 8601。-游蛇脫殼/克勞 2018年3月23日 (五) 03:39 (UTC)
@克勞棣:如果您是關注在顯示的問題,可以直接從技術上讓顯示為yyyy年mm月dd日,但就原始碼必須一律寫yyyy-mm-dd。--Xiplus#Talk 2018年3月25日 (日) 13:42 (UTC)
2013-09-01 這我在臺灣也是鴨子 一望而知是日期格式,頂多臺灣更多 2013/09/01 就是了。不過話說回來,用於模板,應該標準規範更好,而且面對編程可讀更佳。為了程式可擴充性,頂多在模板作個自動地區化顯示的巨集,不然寫死2013年9月1日也不好自動變換。(二〇一三年九月一日、2013年09月01日、民國一〇二年九月一日……) --赤迷迭留言2018年3月22日 (四) 06:22 (UTC)
補充:
中文維基百科的引文樣式主要依據是GB 7714ISO 690,其中GB 7714非等效於ISO 690,該標準的引文日期表示方法採用ISO 8601的規定。另外GB 7714主要是由北京大學圖書館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編寫的,這兩個機構在這個領域,至少在中國大陸是最有實力和最權威的圖情機構之一了。引文格式的要求就是為了方便信息的國際共享的--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8年3月23日 (五) 02:38 (UTC)
在來源格式上,有人一定要寫author(除非來源本來就沒有寫作者),有人偏不寫;有人date與accessdate都要填,有人只填date不填accessdate,還有人用accessdate代替date;更有不少人用[網址 標題],其他的資訊都不填;還有publisher也是有人填有人不填;格式本來就是不統一的啊!-游蛇脫殼/克勞 2018年3月23日 (五) 03:39 (UTC)
cite是大工程,錨點只看last 不看author就不公平了 有accessdate沒date會被提示錯誤也一堆人不理,依目前來看只要大家都用模板就知道那4-2-2的數字是模板了,但如果不用出現一個(虛構)A. J., J. R. Lank. blablablaname. J. Phs. Chem. 1900[2017], 87 (14): 1478-5874:36-7 (2)那個日期還好判斷後面那些是章節、頁數那個8位數是issn還是啥編號冒號後面又是啥東西不是每個人能理解的,用模板就能從模板找到東西。至於是否要使用中文年月日我目前是採偏向中文文獻可以使用、英文文獻不要使用,不過系統的小工具都會使用yyyy-mm-dd。比起這些我更希望那些dd/mm/yy和mm-dd-yy改掉,這可讀性會出現誤差。--Zest 2018年3月23日 (五) 04:47 (UTC)
如果用yyyy-mm-dd,讀者不會知道是yyyy-mm-dd還是mm-dd-yy,容易引發誤解,故在下支持統一為年月日。--M.Chan 2018年3月23日 (五) 07:55 (UTC)
那倒不至於吧?yyyy有4位數,mm才2位數,應該不會搞混的,還是您找得到公元12年以前、準確到日的來源?不過年月日確實比較清楚。-游蛇脫殼/克勞 2018年3月23日 (五) 10:45 (UTC)

克勞棣的那個「2321-01-23」論本身是不恰當的例子。因為2321年是未來。有人會引用未來的文獻嗎?如果要舉例子也只能舉1932-01-23。不要脫離應用場景去討論問題。既然本話題說的是文獻日期,就只應該用可能的日期。 至于格式,我支持YYYY-MM-DD。不要熱衷於自己發明輪子。 --犬風船認錯不會死,只會讓你進步自我禁制,3月份不能在DYK投票 2018年3月23日 (五) 16:06 (UTC)

raw的代碼里現在有YYYY-MM-DD,也有YYYY年MM月DD日,那麼在技術上很容易做到不論raw代碼怎麼寫,只要是有效日期就能識別,由模板(的參數)控制格式。 --犬風船認錯不會死,只會讓你進步自我禁制,3月份不能在DYK投票 2018年3月23日 (五) 16:14 (UTC)

Inufuusen君:我的意思是,2018年的人們可能一時無法理解2321-01-23代表什麼,同樣地,2321年的人們也可能一時無法理解2018-01-23代表什麼,所以YYYY-MM-DD可能三百多年後就不適當了,時間會沖淡許多你熟悉或視為理所當然的事物;而年月日比YYYY-MM-DD更不容易被時間沖淡(除非曆法或中文字義改變)。1932-01-23這個時間距今不夠久,然而1718年或更早距今是夠久了,但當時中文圈並不用西曆,所以我不用過去為例。順帶一問,什麼是"自己發明輪子"?-游蛇脫殼/克勞 2018年3月23日 (五) 16:47 (UTC)
你的這個論理就是有問題的。首先這是參考文獻日期,請問2018年的人可能看到一個參考文獻日期為2321-01-23的引用嗎?不要脫離應用場景談問題,容易導致浪費。就算不是參考文獻日期,對一個人來說,兩百多年以後的具體日期,幾乎不可能看到過,就算看到過也未必會留意。人在思考時是有目的有限制的。我並不是要對你個人做評判,但我在過去的討論中看到你表達的想法比較重視理論上的可能性而不太重視實操性。ISO格式在什麼場合因為什麼可以怎麼用,是經過很多人很長時間花了很多成本進行研究的,如果沒有特別理由,沿用就好。而如果真的不想沿用,也應該用和實操有關係的理由來支持,而不是用脫離實際場景的抽象思考。我認為這是不好的。 --犬風船認錯不會死,只會讓你進步自我禁制,3月份不能在DYK投票 2018年3月24日 (六) 01:44 (UTC)
Inufuusen君:請問什麼是"自己發明輪子"?-游蛇脫殼/克勞 2018年3月24日 (六) 03:44 (UTC)
自己發明輪子可能是指重造輪子--Wolfch (留言) 2018年3月24日 (六) 07:33 (UTC)
確實是這個意思。不過我很意外,我所知道的說法就是重新發明輪子,這個條目的英文也是reinventing the wheel,為什麼中文條目名字是重輪子? --犬風船認錯不會死,只會讓你進步自我禁制,3月份不能在DYK投票 2018年3月25日 (日) 13:37 (UTC)
前面@Xiplus:君提到「可以直接從技術上讓顯示為yyyy年mm月dd日,但就原始碼必須一律寫yyyy-mm-dd」,我認為這兼顧了ISO標準與顯示,故完全贊成。請問各位意見如何?謝謝!-游蛇脫殼/克勞 2018年3月26日 (一) 02:43 (UTC)
User:克勞棣參見上方由赤迷迭(Zero00072)的語法。--Xiplus#Talk 2018年3月26日 (一) 02:45 (UTC)
支持。 --犬風船認錯不會死,只會讓你進步自我禁制,3月份不能在DYK投票 2018年3月26日 (一) 04:52 (UTC)
ISO標準並非至高無上。--M.Chan 2018年3月26日 (一) 10:35 (UTC)
我們原創這種表示法的目的是什麼?為何不跟隨公認的表示法?--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8年3月27日 (二) 02:44 (UTC)
因為這樣更清楚明白,況且我們在維基輸入4個波浪號簽名時所顯示的日期不也是"2018年3月27日"嗎?-游蛇脫殼/克勞 2018年3月27日 (二) 04:16 (UTC)
作為中文維基百科,以中文形式顯示也沒什麼不對。 --犬風船認錯不會死,只會讓你進步自我禁制,3月份不能在DYK投票 2018年3月27日 (二) 08:06 (UTC)
如果這是公認的,為甚麼在下現在還看到這麼多「XXXX年XX月XX日」的日期格式?--M.Chan 2018年4月11日 (三) 11:09 (UTC)
紀年法不止有公元,無法預言「兩三百年後的讀者」是否還在用公元,省略「公元」的表示法也並非很可靠(比如可以是全新世紀年),所以不必考慮。ISO法是國家和國際標準,並適合機讀。ISO與您所說的中文表示法在我看來差不多,而前者更適合機讀和唯一表示,中文法的解讀會有簡繁、補零等差異。如果風格能做好,您可以建議模板在展示參考文獻時顯示為中文表示法,而非自己在模板參數中改寫並阻止他人。--YFdyh000留言2018年3月27日 (二) 13:33 (UTC)
前面我已說了我完全贊成「可以直接從技術上讓顯示為yyyy年mm月dd日,但就原始碼必須一律寫yyyy-mm-dd」。-游蛇脫殼/克勞 2018年3月27日 (二) 13:41 (UTC)
為甚麼要弄得這麼複習?直接寫「XXXX年XX月XX日」有甚麼不好?--M.Chan 2018年4月9日 (一) 04:26 (UTC)
(...)吐槽一下,與其說來源中日期寫成這樣沒有人知道是什麼,其實作者、出版社等一堆參數都沒有清楚註明是什麼啊,而且日期一律寫作yyyy-mm-dd反而有利未來更改曆法時統一更換不是嗎?--【和平至上】💬📝 2018年4月5日 (四) 05:07 (UTC)
@和平至上:我認為閣下說的「日期一律寫作yyyy-mm-dd反而有利未來更改曆法時統一更換」有道理。另外,我聽說{{Cite journal}}規定不能寫xx卷、xx期,也就是只能寫volume=6、issue=13,不能寫volume=6卷、issue=13期(不知道是否真有這件事?),這也是很可能讓讀者看不懂,如「神奇的水. 小牛頓. 1994-06, 6 (13): 98–102. 」,要知道這些數字代表什麼有困難。-游蛇脫殼/克勞 2018年4月5日 (四) 05:34 (UTC)
「如果這是公認的,為甚麼在下現在還看到這麼多「XXXX年XX月XX日」的日期格式?」首先我討論的只是引文格式,其他地方的日期格式有其它的約定,這完全是不同的兩回事。如果你說的是「XXXX年XX月XX日」在引文中也有大量使用,請給我幾個論文樣本看看?至少我所見到的,沒有用「XXXX年XX月XX日」的--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8年4月10日 (二) 07:15 (UTC)
沒有必要將引文格式弄得和內文不同。--M.Chan 2018年4月11日 (三) 11:09 (UTC)
既然機械人會自動把「XXXX年XX月XX日」改成「XXXX-XX-XX」,我們直接用ISO標準「XXXX-XX-XX」不就好了?ŚÆŊŠĀ 2018年4月11日 (三) 12:10 (UTC)
那個機械人會自動把「XXXX年XX月XX日」改成「XXXX-XX-XX」?--M.Chan 2018年4月12日 (四) 06:46 (UTC)

使用script-title代替title參數時,url連結不會打在script-title的文字上

大概是因為url連結固定打在title參數內容上,使用script-title代替title時,title值為空,結果是顯示為一個無文字連結,而script-title的文字上沒有連結。是不是應該改一下?

例如:平成30年度予算. 國土交通省.  --🐕🎈不要賞票自我禁制,6月前不在DYK投反對票 2018年5月18日 (五) 06:08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