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SN 1979C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SN 1979C

M100的圖像,箭頭所指的天體即為SN 1979C
觀測資料 曆元 J2000.0
超新星種類II-L[1]
超新星殘骸種類不詳
所在星系M100
所在星座后髮座
赤經12h 22m 58.58s
赤緯+15° 47′ 52.7″
銀道座標G271.2454 +76.8848
發現日期1979
最亮時視星等(V)+12.23
距離52.5百萬光年
物理特徵
原來恆星?
原來恆星種類?
色指數(B-V)?

SN 1979C是一顆距離地球約5千萬光年,位於后髮座螺旋星系M100中的II-L型超新星,由美國馬里蘭州的天文愛好者Gus E. Johnson在1979年4月19日[2]發現。該顆超新星屬於核塌縮超新星,也就是巨大恆星的核心劇烈塌縮,最後造成整顆恆星爆炸。這樣的恆星質量必須至少是太陽的9倍[3]。形成該超新星的前身恆星其質量推測應為太陽的20倍[4]

遺跡

2010年11月15日,NASA 宣佈發現了該次超新星爆炸遺留下黑洞的證據。任職於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的天文學家 Dan Patnaude 領導的團隊分析美國太空總署錢德拉望遠鏡歐洲航天局XMM-牛頓衛星和德國倫琴衛星於1995到2007年觀測的資料進行分析[5]。天文學家觀測到一個明亮的X射線源,並判定可能有物質從超新星聯星中的其中一顆成員星進入該射線源。然而,另一個可能的解釋是X射線輻射可能來自由高速自轉脈衝星形成的脈衝風星雲,類似蟹狀星雲的狀況[5]。這兩個概念是已知數種X射線來源的可能機制。物體落入黑洞時會發射出X射線,而非黑洞本身發出輻射。落入強大引力場的氣體會被加熱產生X射線等不同波長的輻射。這個X射線源在1995年到2007年期間一直非常穩定,基本可以確定是一個黑洞。這也是人類觀察到的最年輕的黑洞[6]。但還需要更進一步的觀察才能確定它不是中子星脈衝星[7]

天文學家也在無線電波的波長對 SN 1979C 進行觀測,並使用1985到1990年間以位於美國新墨西哥州甚大天線陣對它觀測的資料繪製出光變曲線[8]

NASA製作的描述SN 1979C從超新星變為黑洞的動畫

參見

參考資料

  1. ^ A. RAY,R. PETRE,E. M. SCHLEGEL. CHANDRA AND ASCA X-RAY OBSERVATIONS OF THE TYPE II-L SUPERNOVA SN 1979C IN NGC 4321. 2010-11-17 (英語). 
  2. ^ Peter Edmonds. The Man Who Discovered SN 1979C and Beat the Machines. 2010-11-16 [2010-1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1-24) (英語). 
  3. ^ Gilmore, Gerry. The Short Spectacular Life of a Superstar. Science. 2004, 304 (5697): 1915–1916 [2007-05-01]. PMID 15218132. doi:10.1126/science.110037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01). 
  4. ^ Nancy Atkinson. Has a Recent, Nearby Supernova Become a Baby Black Hole?. Universe Today. November 15, 2010 [2010-1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1-18). 
  5. ^ 5.0 5.1 Trent Perrotto; Janet Anderson, Megan Watzke. NASA'S Chandra Finds Youngest Nearby Black Hole. NASA. Nov 15, 2010 [2010-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6. ^ NASA'S Chandra Finds Youngest Nearby Black Hole. [2010-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7. ^ Phil Plait. Astronomers may have found youngest black hole. [2010-1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1-16). 
  8. ^ Weiler, K. W.; van Dyk, S. D., Discenna, J. L., Panagia, N., & Sramek, R. A. The 10 year radio light curves for SN 1979C. Astrophysical Journal, Part 1 (ISSN 0004-637X). 1991, 380: 161–166. Bibcode:1991ApJ...380..161W. doi:10.1086/170571.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