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63式裝甲輸送車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63式履帶裝甲輸送車
保存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的63式履帶裝甲輸送車
類型履帶式裝甲輸送車
原產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
服役記錄
服役期間1964年~
使用方 中華人民共和國
參與戰爭/衝突越戰中越戰爭
兩伊戰爭海灣戰爭
生產歷史
研發者北方車輛廠(618廠)
研發日期1958年7月-1963年2月
生產商北方車輛廠(618廠)
生產日期1963年~
製造數量8,000+
衍生型85式裝甲輸送車
(工廠代號YW531H)
基本規格
重量12.8 噸
長度5.476 m
寬度2.978 m
高度2.58 m
操作人數2(車長與駕駛員)

裝甲14 mm,焊接鋼板
主武器12.7 mm 口徑高射機槍
發動機6150L型直列6 缸水冷柴油機
260馬力
懸掛扭力桿
作戰範圍500 km
速度60 km/h,水上 6 km/h

63式履帶裝甲輸送車(工廠代號531)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型自行設計、生產的履帶裝甲輸送車,主要用於輸送步兵、彈藥與物資,主要裝備坦克部隊的機械化步兵部隊伴隨坦克作戰。

63式履帶裝甲輸送車最初研製起始於20世紀50年代末,不同於同一時期多數中國的武器系統,不是依靠蘇聯援助的設計,而是自主開發。1964年開始於中國人民解放軍中服役。北方車輛廠(當時的第一機械工業部618廠,既永定機械廠)曾經大量製造此車,還開發出一系列變型車型。63式履帶裝甲輸送車1985年停產,其系列衍生車型至1990年代停產,包括衍生車型總產量8,000餘輛,有中國的M113之稱。截至2010年代仍有相當數量的車輛仍然在解放軍現役。除中國外,尚出口到許多其他國家使用。曾參與包括越戰中越戰爭兩伊戰爭海灣戰爭在內的不少的戰役。

技術與設計

63式履帶裝甲輸送車是簡單而可靠的設計。車殼為全封閉。6缸柴油機的動力艙中置,乘員艙後開門,能載運13名武裝士兵。在車體前部左為駕駛員,中為傳動艙變速箱,右為電台通信員。發動機右側是大型油箱和置物架,左側是一個狹窄的通道,其中設置了車長的座椅,即位於駕駛員後面。通常由車長與駕駛兩員操作。唯一的自衛武器是安裝在車體中心線乘員艙前面一個小艙口的一挺12.7 mm口徑高射機槍,機槍手的座椅位於載員艙中前部。4名乘員都有自己的頂艙蓋,載員艙上方有兩個長條形的頂艙蓋。車殼由薄鋼板焊接製成,僅正面使用14 mm厚裝甲,能阻擋7.62 mm口徑武器的攻擊,對12.7 mm口徑武器的攻擊不具防護能力。行走部分有四對單膠輪大直徑負重輪,驅動輪在前,採用扭杆式懸掛裝置。傳動裝置為機械式,採用二級行星轉向機。63式裝甲輸送車具有浮渡能力,靠履帶划水以及在翼子板與車體之間形成水流推動車體前進與轉向,車首上有防浪板,無需準備可自浮克服內陸江河障礙。安裝了無線電台與車內通話系統。越野行程可達280千米,在二級公路上的行程為接近400千米。

1972年,澳大利亞從南越軍隊得到一輛被擊傷拋棄的北越軍隊的63式裝甲車,並運回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摩尼格塔的陸軍裝備試驗與驗證場,與一輛美制M-113A1做了完整的對比試驗。結論是63式裝甲車的三維體型更大,載重能力更強但內部空間不足;兩車的速度性能接近;63式的通過能力優於M-113A1,在越壕、越垂直牆、側坡行駛能力方面都更加出色;但以西方的標準63式有一些不可接受的地方,如轉向制動裝置暴露在車艙內的煙霧及噪音,澳方乘員無法忍受。澳方認為63式的保護履帶的薄鋼甲裙板的防護太差。[1]

研製過程

中國自行設計研製履帶式裝甲輸送車的任務最初在1958年7月下達,開發是在618廠進行,由兵器工業部和30院協助。工廠代號58-72(意為 58年7月文件規定研製的第2個項目,最初工廠文件曾冠名為「起重機」),基本方案是 裝甲車殼為全封閉、可在水上實施浮渡,動力以及傳動裝置前置,發動機選用從蘇聯引進的260馬力的6150L型液冷6缸柴油機。1959年3月原型車總裝完成。對原型車首個改進是在車首增加浮箱結構以實現浮渡(車首形狀改進是原型車與後來定型量產型號外觀上最顯著的區別)。

1959年5月根據試驗中發現的問題開始改進,工廠代號531(根據一機部文件,5表示運輸車、3表示水陸運輸車、1表示設計序號),發動機、變速箱、行走系、操縱系統均展開重新設計,特別改進車輛重心偏前的問題。

1961年開始對531樣車繼續改進設計,工廠代號531A,1963年3月正式定型,命名為「六三式履帶裝甲輸送車」。[2]

該型裝甲車設計於1963年完成開發,第一批車於1964年開始服役。然而,首批車輛存在嚴重問題,經過幾年進一步完善設計。1970年以後車輛才開始進入廣泛服役。北方車輛廠在生產63式的過程中,不斷改進產能不斷提高,最高整車年產量在1985年達到703輛。[2]

西方國家最早確認63式裝甲車的存在,是在1969年11月阿爾巴尼亞首都地拉那的閱兵式上。

衍生型號

  • 63式 (531A):定型型號,已裝備的200餘輛531A後來全部回廠按後續A531的標準進行改造。
  • 63A式 (A531):量產型號,是63式設計成熟並大量生產的型號。針對裝備部隊後反映的問題1965年提出方案,1968年完成實驗。車載武器由最初的7.62毫米口徑機槍改配59式12.7毫米口徑機槍;解決北方地區冬季發動機啟動困難,改進傳動系暴露的缺陷等。
  • 63-1式 (B531):加長型,在研製用於122毫米口逕自行榴彈炮過程中發現行走部分承受能力不足,將原來4對大直徑負重輪改為5對小直徑雙輪緣負重輪,並加了3對托帶輪,車體加長226毫米。1981年設計定型。後來的衍生型85式 (YW531H) 裝甲輸送車行走部分就是來自B531。
  • 63-2式 (WZ531):為準備1984年國慶閱兵,將部分外貿車型改進項目移植對A531進行改進,代號為「WZ531G」(WZ為五機部、裝甲車輛的漢語拼音縮寫)[2]。1985年換裝電台的型號為「WZ531K」。
  • 70式 (WZ302):54-I式122毫米口徑榴彈炮移植固定在63式底盤上,只有炮盾用作簡單防護。以A531為基型,1970年設計定型,生產了36輛,交付後發現行走部分承受能力不足;以B531為基型,1981年設計定型 (稱為70-1),共生產126輛。
  • 70式 (WZ303):19管130毫米口逕自行火箭炮。至1977年設計定型,共生產244輛。在1979年對越作戰中頗受作戰部隊好評。
  • WZ701:裝甲指揮車,五組無線電通訊機,發電機。以A531為基型,乘員艙加高拓寬,1979年設計定型,為81式裝甲指揮車。用於出口的外貿型號為YW701A/B。
  • WZ721:裝甲通訊中繼車。
  • 63式兩棲裝甲輸送車:用63式改裝,在車首尾附加船型浮箱結構套件,車尾加裝一部外掛式螺旋槳推進器。可勝任渡海登陸作戰的任務。
  • YD801 / 801A:民用森林消防車。以A531為基型。採用橘紅色塗裝。

出口型

在Puckkapunyal軍事博物館的前伊拉克軍隊的YW701指揮車
  • YW531C或稱外貿型63式(1982) - YW為五機部賦予外貿車型的代號,Y代表當時的永定機械廠,W代表外貿[2]。出口版的531系列配許可證生產的德國道依茨320馬力BF8L413FY風冷8缸增壓柴油發動機,取代原來的液冷發動機。發動機艙向右移到車體一側,右前方副駕駛的位置被除去。在車體側板上開有射擊口。
    • YW531D / YW531E或稱外貿63C式 - 指揮車,加裝一組無線電通訊機。修改後的版本只有1而不是2左側射口。YW531E有一個額外的892式無線電,其他按YW531D標準。
  • YW701 - 出口型WZ701指揮車。根據YW531C並配備了指揮員的機槍塔和59式高射機槍12.7×108毫米大口徑彈藥)。
  • YW750 - 出口型裝甲救護車,艙室形狀和YW701相同。可容納四個搬運傷員用擔架。根據YW531C並配備了指揮員的機槍塔和59式高射機槍。
  • YW304 - 82毫米口逕自行迫擊炮車,配120発迫擊炮彈,以YW531C為基型。
  • YW381 - 120毫米口逕自行迫擊炮車,配50発迫擊炮彈,以YW531C為基型。
  • 85式裝甲輸送車 - 工廠代號YW531H,1984年開始設計研製,沿用YW531C的動力裝置,結合63-I式 (B531) 行走部分的 5對小直徑雙輪緣載重輪,車體外形最顯著的特點是車首修改削尖外形。1988年3月定型。85式裝甲輸送車也相應開發了多種變型車。
63A式(A531)保存在澳大利亞皇家裝甲團坦克博物館, 繳獲自越南。
斯里蘭卡展出裝甲兵團63-II裝甲運兵車在陸軍成立60周年成就展。

使用國家

參考文獻

  1. ^ 「63式在澳大利亞——澳大利亞陸軍對63式裝甲輸送車的測試與評價」《兵器》 2014年04期
  2. ^ 2.0 2.1 2.2 2.3 2.4 2.5 《兵器》,2013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