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2011年香港羽毛球超級賽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011年香港羽毛球超級賽
賽事資料
日期2011年11月15日-11月20日
屆次第24屆
級別超級系列賽
總獎金25萬美元
舉辦地點 香港
比賽場地香港體育館

2011年香港羽毛球超級賽為第24屆香港公開羽毛球錦標賽,是2011年世界羽聯超級系列賽的第十一站。本屆賽事於2011年11月15日至11月20日在香港紅磡香港體育館舉行,並獲YONEX-SUNRISE贊助,總獎金為25萬美元。

中國國家羽毛球隊繼2005年後,再次囊括香港公開羽毛球錦標賽五項比賽的冠軍[1]。當中,男單及女雙的決賽都是中國隊的「內戰」,林丹用了31分鐘,就以2比0擊敗陳金,繼2007年後再奪本賽事冠軍;而王曉理/于洋則在隊友中途退出的情況下,提前贏得本賽季第六個超級系列賽冠軍,亦成為本屆唯一衛冕成功的參賽者[2]汪鑫繼上兩站丹麥及法國超級賽後,再一次在女單決賽勝出,連續三站贏得超級系列賽的冠軍[3];而男雙及混雙的決賽,蔡贇/傅海峰張楠/趙芸蕾則分別反勝韓國的鄭在成/李龍大和丹麥的約金·費舍爾·尼爾森/克里斯汀娜·彼德森奪冠,成功報卻上一站落敗之仇[4][5]

優勝者

項目 冠軍 亞軍
男子單打詳細 中國 林丹 中國 陳金
女子單打詳細 中國 汪鑫 丹麥 蒂內·鮑恩
男子雙打詳細 中國 蔡贇
中國 傅海峰
大韓民國 鄭在成
大韓民國 李龍大
女子雙打詳細 中國 王曉理
中國 于洋
中國 田卿
中國 趙芸蕾
混合雙打詳細 中國 張楠
中國 趙芸蕾
丹麥 約金·費舍爾·尼爾森
丹麥 克里斯汀娜·彼德森

賽事資料

比賽場館 - 香港體育館
比賽場館正門
比賽場館外的銷售攤位
比賽場地的內部佈置

比賽安排

賽事包括:男子單打、女子單打、男子雙打、女子雙打及混合雙打五個項目,分預賽(Qualifying Rounds)及主賽(Main Draw)兩部分[6]

項目 預賽選手 主賽選手
預賽晉級 主賽
男子單打
女子單打
16人 4人 28人
男子雙打
女子雙打
混合雙打
16對 4對 28對

比賽日程

大會公佈的日程如下[6]

賽日 日期 時間 比賽
第1日 2011年11月15日 預賽
第2日 2011年11月16日 32強賽
第3日 2011年11月17日 16強賽
第4日 2011年11月18日 半準決賽
第5日 2011年11月19日 準決賽
第6日 2011年11月20日 決賽

獎金安排

本屆賽事的總獎金達美金250,000元。按世界羽聯的指引,獎金分佈的安排如下[6]

項目 獎金(按美元計算)
冠軍 亞軍 準決賽 半準決賽 十六強
男子單打
女子單打
$18,750 $9,500 $3,625 $1,500 $875
男子雙打
女子雙打
混合雙打
$19,750 $9,500 $3,500 $1,812.50 $937.50

賽事種子

大會將分別根據2011年10月13日及10月27日世界羽聯的世界排名,決定參賽者的資格及種子排名。種子的安排如下[6]

種子 選手(國籍)
男子單打 女子單打
1 馬來西亞 李宗偉 中國 王儀涵
2 中國 諶龍 中國 王適嫻
3 中國 林丹 中國 汪鑫
4 丹麥 彼得·豪埃格·基特 印度 塞娜·內維爾
5 中國 陳金 中國 蔣燕皎
6 日本 佐佐木翔 德國 朱利安·申克
7 中國 杜鵬宇 丹麥 蒂內·鮑恩
8 德國 馬克·茨維布勒 中華臺北 鄭韶婕
種子 選手(國籍)
男子雙打 女子雙打 混合雙打
1 中國 蔡贇
中國 傅海峰
中國 王曉理
中國 于洋
中國 張楠
中國 趙芸蕾
2 大韓民國 鄭在成
大韓民國 李龍大
中國 田卿
中國 趙芸蕾
中國 徐晨
中國 馬晉
3 丹麥 瑪蒂亞斯·鮑伊
丹麥 卡斯騰·摩根森
日本 藤井瑞希
日本 垣岩令佳
丹麥 約金·費舍爾·尼爾森
丹麥 克里斯汀娜·彼德森
4 大韓民國 高成炫
大韓民國 柳延星
大韓民國 河貞恩
大韓民國 金旼貞
中華臺北 陳宏麟
中華臺北 程文欣
5 馬來西亞 古健傑
馬來西亞 陳文宏
中華臺北 程文欣
中華臺北 簡毓瑾
德國 麥克·福克斯
德國 比爾吉德·邁克斯
6 中國 郭振東
中國 柴飈
日本 前田美順
日本 末綱聰子
英格蘭 克里斯·愛德考克
蘇格蘭 伊莫金·班克爾
7 印度尼西亞 阿爾文特·尤利安托·錢德拉
印度尼西亞 亨德拉·阿普利達·古納萬
日本 松尾靜香
日本 內藤真實
波蘭 羅伯特·馬特斯亞克
波蘭 娜蒂斯達·希爾巴
8 日本 橋本博且
日本 平田典靖
丹麥 克里斯汀娜·彼德森
丹麥 卡米拉·呂特·尤爾
日本 池田信太郎
日本 潮田玲子

賽事賽果

男子單打

上半區[7]
第一圈   第二圈   半準決賽   準決賽
1  馬來西亞 李宗偉 21 21  
 西班牙 巴勃羅·阿維安 13 15     1  馬來西亞 李宗偉 21 21  
 丹麥 維克托·艾素臣 21 17 21    丹麥 維克托·艾素臣 15 11  
 中華臺北 許仁豪 11 21 15       1  馬來西亞 李宗偉 21 21  
6  日本 佐佐木翔 21 18 14        印度 阿賈伊·賈亞拉姆 16 13  
 印度 阿賈伊·賈亞拉姆 14 21 21      印度 阿賈伊·賈亞拉姆 21 21
 馬來西亞 哈菲茲 23 21 21    馬來西亞 哈菲茲 16 15  
 英格蘭 拉吉夫·歐斯夫 25 16 18       1  馬來西亞 李宗偉 16 14
3  中國 林丹 16 21 21       3  中國 林丹 21 21  
 印度 卡夏普·帕魯帕利 21 17 14     3  中國 林丹 21 21  
 香港 黃永棋 22 13 21    香港 黃永棋 16 16  
 日本 上田拓馬 20 21 10       3  中國 林丹 21 21
8  德國 馬克·茨維布勒 21 13 21        大韓民國 孫完虎 15 18  
Q3  香港 魏楠 19 21 14     8  德國 馬克·茨維布勒 11 21 14
 丹麥 H-K·維汀哈斯 8 18    大韓民國 孫完虎 21 11 21      
 大韓民國 孫完虎 21 21    
下半區[7]
第一圈   第二圈   半準決賽   準決賽
 日本 田兒賢一 9 21 15  
 丹麥 簡·奧·佐真遜 21 17 21      丹麥 簡·奧·佐真遜 16 14  
 香港 胡贇 21 20 10   5  中國 陳金 21 21  
5  中國 陳金 15 22 21       5  中國 陳金 21 23  
 丹麥 喬希姆·佩爾森 14 16        丹麥 彼得·豪埃格·基特 13 21  
 日本 山田和司 21 21      日本 山田和司 13 21 11
 危地馬拉 凱文·科登 10 5   4  丹麥 彼得·豪埃格·基特 21 15 21  
4  丹麥 彼得·豪埃格·基特 21 21       5  中國 陳金 21 21
Q1  印度 R·M·V·加盧西達 21 21       2  中國 諶龍 14 18  
 法國 布里斯·利弗德斯 11 16     Q1  印度 R·M·V·加盧西達 15 21 21  
 香港 陳仁傑 16 18   7  中國 杜鵬宇 21 7 13  
7  中國 杜鵬宇 21 21       Q1  印度 R·M·V·加盧西達 13 21
Q2  中華臺北 周天成 18 15       2  中國 諶龍 21 23  
Q4  印度 阿爾溫德·巴特 21 21     Q4  印度 阿爾溫德·巴特 10 8
 中華臺北 薛軒億 17 7   2  中國 諶龍 21 21      
2  中國 諶龍 21 21    
準決賽及決賽[7]
  準決賽 決賽
                         
  1  馬來西亞 李宗偉 16 14  
3  中國 林丹 21 21  
  3  中國 林丹 21 21
  5  中國 陳金 12 19
5  中國 陳金 21 21
  2  中國 諶龍 14 18  

女子單打

上半區[8]
第一圈   第二圈   半準決賽   準決賽
1  中國 王儀涵 21 21  
PFQ  加拿大 高福頤 9 6     1  中國 王儀涵 21 20 21  
 日本 三谷美菜津 21 21    日本 三谷美菜津 18 21 16  
 加拿大 尼克爾·格蕾瑟 10 9       1  中國 王儀涵 22 21  
6  德國 朱利安·申克 17 21 16        日本 後藤愛 20 10  
 日本 後藤愛 21 13 21      日本 後藤愛 21 21
Q3  香港 蒙筠怡 21 13 21   Q3  香港 蒙筠怡 17 12  
Q2  香港 謝影雪 13 21 16       1  中國 王儀涵 12 18
3  中國 汪鑫 21 21       3  中國 汪鑫 21 21  
 大韓民國 成池鉉 12 9     3  中國 汪鑫 21 21  
 西班牙 卡露蓮娜·馬蓮 21 21    西班牙 卡露蓮娜·馬蓮 13 15  
PFQ  美國 王敏力 15 6       3  中國 汪鑫 21 22
8  中華臺北 鄭韶婕 21 21       8  中華臺北 鄭韶婕 17 20  
 日本 佐藤冴香 8 18     8  中華臺北 鄭韶婕 23 21
 日本 廣瀨榮理子 21 18 21    日本 廣瀨榮理子 21 14      
 法國 皮紅艷 15 21 14    
下半區[8]
第一圈   第二圈   半準決賽   準決賽
 加拿大 李文珊 21 10 21  
 中華臺北 白驍馬 7 21 12      加拿大 李文珊 12 14  
Q1  美國 王苑力 14 12   7  丹麥 蒂內·鮑恩 21 21  
7  丹麥 蒂內·鮑恩 21 21       7  丹麥 蒂內·鮑恩 21 21  
 荷蘭 姚潔 21 24       4  印度 塞娜·內維爾 16 15  
 中國 劉鑫 16 22      荷蘭 姚潔 17 17
 香港 陳祉嘉 4 17   4  印度 塞娜·內維爾 21 21  
4  印度 塞娜·內維爾 21 21       7  丹麥 蒂內·鮑恩 21 19 21
 大韓民國 裴延姝 11 21 21       2  中國 王適嫻 10 21 13  
 日本 今別府香里 21 12 9      大韓民國 裴延姝 21 21  
Q4  香港 張雁宜 21 22   Q4  香港 張雁宜 7 9  
PFQ  紐西蘭 陳潔英 13 20        大韓民國 裴延姝 10 18
 保加利亞 佩蒂婭·內德爾奇娃 21 13 21       2  中國 王適嫻 21 21  
 香港 葉姵延 19 21 14      保加利亞 佩蒂婭·內德爾奇娃 16 10
 加拿大 夏爾曼·麗德 7 7   2  中國 王適嫻 21 21      
2  中國 王適嫻 21 21    
準決賽及決賽[8]
  準決賽 決賽
                         
  1  中國 王儀涵 12 18  
3  中國 汪鑫 21 21  
  3  中國 汪鑫 21 21
  7  丹麥 蒂內·鮑恩 17 14
7  丹麥 蒂內·鮑恩 21 19 21
  2  中國 王適嫻 10 21 13  

男子雙打

上半區[9]
第一圈   第二圈   半準決賽   準決賽
1  中國 蔡贇
 中國 傅海峰
21 21  
 大韓民國 金基正
 大韓民國 申白喆
13 16     1  中國 蔡贇
 中國 傅海峰
21 21  
 日本 廣部好輝
 日本 數野健太
15 8    中華臺北 方介民
 中華臺北 李勝木
18 12  
 中華臺北 方介民
 中華臺北 李勝木
21 21       1  中國 蔡贇
 中國 傅海峰
21 21  
6  中國 柴飈
 中國 郭振東
14 13        美國 白國豪
 美國 吳俊明
13 16  
 美國 白國豪
 美國 吳俊明
21 21      美國 白國豪
 美國 吳俊明
19 21 21
 日本 川前直樹
 日本 佐藤翔治
21 21    日本 川前直樹
 日本 佐藤翔治
21 14 18  
 加拿大 廖顯邦
 加拿大 吳楷義
16 11       1  中國 蔡贇
 中國 傅海峰
PFQ  中華臺北 黃博翊
 中華臺北 呂佳彬
18 15        中國 陶嘉明
 中國 張楠 (棄權)
 
 俄羅斯 維塔利·杜爾金
 俄羅斯 亞歷山大·尼科拉恩科
21 21      俄羅斯 維塔利·杜爾金
 俄羅斯 亞歷山大·尼科拉恩科
17 15  
 中國 陶嘉明
 中國 張楠
   中國 陶嘉明
 中國 張楠
21 21  
 馬來西亞 顏德財
 馬來西亞 陳斌生(棄權)
       中國 陶嘉明
 中國 張楠
21 20 21
PFQ  丹麥 C·約翰·斯科夫高
 丹麥 M·皮勒爾·科爾丁
17 12        日本 遠藤大由
 日本 早川賢一
18 22 15  
 日本 遠藤大由
 日本 早川賢一
21 21      日本 遠藤大由
 日本 早川賢一
21 21
Q4  香港 陳廸朗
 香港 何煒麟
8 14   Q2  香港 梁雋堯
 香港 譚進希
15 15      
Q2  香港 梁雋堯
 香港 譚進希
21 21    
下半區[9]
第一圈   第二圈   半準決賽   準決賽
 德國 英格·金德沃克
 德國 約翰尼斯·斯科特勒
21 21  
Q1  香港 盧洛棋
 香港 陳子傑
17 16      德國 英格·金德沃克
 德國 約翰尼斯·斯科特勒
13 14  
 丹麥 馬德斯·康拉德-彼德森
 丹麥 喬納斯·拉斯姆森
21 18 14   7  印度尼西亞 阿爾文特·尤利安托
 印度尼西亞 亨德拉·古納萬
21 21  
7  印度尼西亞 阿爾文特·尤利安托
 印度尼西亞 亨德拉·古納萬
12 21 21       7  印度尼西亞 阿爾文特·尤利安托
 印度尼西亞 亨德拉·古納萬
9 21 15  
 德國 麥克·福克斯
 德國 奧利弗·羅斯
21 23       4  大韓民國 高成炫
 大韓民國 柳延星
21 18 21  
Q3  香港 李晉熙
 香港 伍家朗
12 21      德國 麥克·福克斯
 德國 奧利弗·羅斯
19 12
 中華臺北 陳宏麟
 中華臺北 林祐瑯
12 21 12   4  大韓民國 高成炫
 大韓民國 柳延星
21 21  
4  大韓民國 高成炫
 大韓民國 柳延星
21 19 21       4  大韓民國 高成炫
 大韓民國 柳延星
10 9
PFQ  中華臺北 廖敏竣
 中華臺北 吳俊緯
19 20       2  大韓民國 鄭在成
 大韓民國 李龍大
21 21  
 中國 劉小龍
 中國 邱子瀚
21 22      中國 劉小龍
 中國 邱子瀚
21 19 14  
PFQ  中華臺北 陳中仁
 中華臺北 林彥睿
19 10   8  日本 橋本博且
 日本 平田典靖
13 21 21  
8  日本 橋本博且
 日本 平田典靖
21 21       8  日本 橋本博且
 日本 平田典靖
13 15
 印度 魯佩什·庫馬爾
 印度 薩納維·托馬斯
21 21       2  大韓民國 鄭在成
 大韓民國 李龍大
21 21  
 英格蘭 克里斯·愛德考克
 英格蘭 安德魯·埃利斯
16 17      印度 魯佩什·庫馬爾
 印度 薩納維·托馬斯
11 14
 中國 洪煒
 中國 沈燁
22 15 10   2  大韓民國 鄭在成
 大韓民國 李龍大
21 21      
2  大韓民國 鄭在成
 大韓民國 李龍大
20 21 21    
準決賽及決賽[9]
  準決賽 決賽
                         
  1  中國 蔡贇
 中國 傅海峰
 
 中國 陶嘉明
 中國 張楠 (棄權)
 
  1  中國 蔡贇
 中國 傅海峰
14 24 21
  2  大韓民國 鄭在成
 大韓民國 李龍大
21 22 19
4  大韓民國 高成炫
 大韓民國 柳延星
10 9
  2  大韓民國 鄭在成
 大韓民國 李龍大
21 21  

女子雙打

上半區[10]
第一圈   第二圈   半準決賽   準決賽
1  中國 王曉理
 中國 于洋
21 21  
 德國 桑德拉·馬里涅羅
 德國 比爾吉德·邁克斯
13 8     1  中國 王曉理
 中國 于洋
21 21  
 香港 石曉瑤
 香港 黃煥茵(棄權)
   馬來西亞 陳儀慧
 馬來西亞 黃佩蒂
8 16  
 馬來西亞 陳儀慧
 馬來西亞 黃佩蒂
      1  中國 王曉理
 中國 于洋
21 21  
6  日本 前田美順
 日本 末綱聰子
21 21        香港 潘樂恩
 香港 謝影雪
13 13  
 加拿大 亞歷山德拉·布魯斯
 加拿大 李文珊
5 5     6  日本 前田美順
 日本 末綱聰子
13 20
 香港 潘樂恩
 香港 謝影雪
21 21 21    香港 潘樂恩
 香港 謝影雪
21 22  
 加拿大 高博
 加拿大 高福頤
23 8 11       1  中國 王曉理
 中國 于洋
21 21
4  大韓民國 河貞恩
 大韓民國 金旼貞
      4  大韓民國 河貞恩
 大韓民國 金旼貞
18 12  
 泰國 S Ekmongkolpaisarn
 泰國 P·蒙吉觸革查羅恩(棄權)
    4  大韓民國 河貞恩
 大韓民國 金旼貞
21 21  
 澳門 李天兒
 澳門 楊碧珊
4 1    美國 王苑力
 美國 王敏力
12 7  
 美國 王苑力
 美國 王敏力
21 21       4  大韓民國 河貞恩
 大韓民國 金旼貞
15 21 25
5  中華臺北 程文欣
 中華臺北 簡毓瑾
21 21       5  中華臺北 程文欣
 中華臺北 簡毓瑾
21 17 23  
 澳門 邱美霞
 澳門 麥嘉莉
4 5     5  中華臺北 程文欣
 中華臺北 簡毓瑾
21 21
 丹麥 萊恩·丹穆凱爾·克魯斯
 丹麥 馬麗恩·羅布克(棄權)
   日本 松友美佐紀
 日本 高橋禮華
13 13      
 日本 松友美佐紀
 日本 高橋禮華
   
下半區[10]
第一圈   第二圈   半準決賽   準決賽
 英格蘭 珍妮·沃爾沃克
 英格蘭 加布里·懷特
21 21  
 香港 陳虹蓉
 香港 伍家信
19 18      英格蘭 珍妮·沃爾沃克
 英格蘭 加布里·懷特
13 8  
 印度 瓦拉·古塔
 印度 阿什維尼·蓬納帕
15 14   8  丹麥 克里斯汀娜·彼德森
 丹麥 卡米拉·呂特·尤爾
21 21  
8  丹麥 克里斯汀娜·彼德森
 丹麥 卡米拉·呂特·尤爾
21 21       8  丹麥 克里斯汀娜·彼德森
 丹麥 卡米拉·呂特·尤爾
21 21  
 香港 曾穎昭
 香港 吳詠瑢
6 14        俄羅斯 瓦萊里亞·索羅金娜
 俄羅斯 尼娜·維斯洛娃
9 12  
 俄羅斯 瓦萊里亞·索羅金娜
 俄羅斯 尼娜·維斯洛娃
21 21      俄羅斯 瓦萊里亞·索羅金娜
 俄羅斯 尼娜·維斯洛娃
21 21
 香港 蒙筠怡
 香港 楊燚旂
11 10   3  日本 藤井瑞希
 日本 垣岩令佳
18 19  
3  日本 藤井瑞希
 日本 垣岩令佳
21 21       8  丹麥 克里斯汀娜·彼德森
 丹麥 卡米拉·呂特·尤爾
18 13
 大韓民國 鄭景銀
 大韓民國 金荷娜
21 19 21       2  中國 田卿
 中國 趙芸蕾
21 21  
 中華臺北 謝沛蓁
 中華臺北 王沛蓉
16 21 19      大韓民國 鄭景銀
 大韓民國 金荷娜
19 21 21  
 加拿大 尼克爾·格蕾瑟
 加拿大 夏爾曼·麗德
6 11   7  日本 松尾靜香
 日本 內藤真實
21 17 11  
7  日本 松尾靜香
 日本 內藤真實
21 21        大韓民國 鄭景銀
 大韓民國 金荷娜
12 18
 中國 成淑
 中國 潘攀
21 21       2  中國 田卿
 中國 趙芸蕾
21 21  
 香港 張櫻美
 香港 袁倩瀅
11 11      中國 成淑
 中國 潘攀
13 11
 香港 陳祉嘉
 香港 張雁宜
9 11   2  中國 田卿
 中國 趙芸蕾
21 21      
2  中國 田卿
 中國 趙芸蕾
21 21    
準決賽及決賽[10]
  準決賽 決賽
                         
  1  中國 王曉理
 中國 于洋
21 21  
4  大韓民國 河貞恩
 大韓民國 金旼貞
18 12  
  1  中國 王曉理
 中國 于洋
21 14
  2  中國 田卿
 中國 趙芸蕾(中途退賽)
12 2
8  丹麥 克里斯汀娜·彼德森
 丹麥 卡米拉·呂特·尤爾
18 13
  2  中國 田卿
 中國 趙芸蕾
21 21  

混合雙打

上半區[11]
第一圈   第二圈   半準決賽   準決賽
1  中國 張楠
 中國 趙芸蕾
21 21  
 大韓民國 李龍大
 大韓民國 河貞恩
14 9     1  中國 張楠
 中國 趙芸蕾
21 21  
 大韓民國 金基正
 大韓民國 鄭景銀
21 18 22    大韓民國 金基正
 大韓民國 鄭景銀
18 16  
 日本 早川賢一
 日本 松友美佐紀
18 21 20       1  中國 張楠
 中國 趙芸蕾
21 21  
6  英格蘭 克里斯·愛德考克
 蘇格蘭 伊莫金·班克爾
21 10        中國 何漢斌
 中國 包宜鑫
13 15  
 中國 何漢斌
 中國 包宜鑫
23 21      中國 何漢斌
 中國 包宜鑫
24 21
Q2  日本 數野健太
 日本 高橋禮華
16 13    丹麥 M·皮勒爾·科爾丁
 丹麥 茱莉·霍曼
22 18  
 丹麥 M·皮勒爾·科爾丁
 丹麥 茱莉·霍曼
21 21       1  中國 張楠
 中國 趙芸蕾
21 21
4  中華臺北 陳宏麟
 中華臺北 程文欣
14 21 21       4  中華臺北 陳宏麟
 中華臺北 程文欣
15 12  
Q1  中國 陶嘉明
 中國 夏歡
21 19 16      中華臺北 陳宏麟
 中華臺北 程文欣
23 21  
 日本 佐藤翔治
 日本 松尾靜香
29 21 17    英格蘭 內森·羅布森
 英格蘭 珍妮·沃爾沃克
21 16  
 英格蘭 內森·羅布森
 英格蘭 珍妮·沃爾沃克
30 18 21       4  中華臺北 陳宏麟
 中華臺北 程文欣
21 9 21
8  日本 池田信太郎
 日本 潮田玲子
14 19        中國 洪煒
 中國 潘攀
13 21 13  
 中國 洪煒
 中國 潘攀
21 21      中國 洪煒
 中國 潘攀
21 21
Q3  日本 平田典靖
 日本 前田美順
21 12 19    中華臺北 李勝木
 中華臺北 簡毓瑾
18 17      
 中華臺北 李勝木
 中華臺北 簡毓瑾
13 21 21    
下半區[11]
第一圈   第二圈   半準決賽   準決賽
 大韓民國 高成炫
 大韓民國 嚴惠媛
21 21  
 加拿大 廖顯邦
 加拿大 高福頤
16 16      大韓民國 高成炫
 大韓民國 嚴惠媛
21 21  
 馬來西亞 陳炳順
 馬來西亞 吳柳螢
21 21    馬來西亞 陳炳順
 馬來西亞 吳柳螢
17 15  
7  波蘭 羅伯特·馬特斯亞克
 波蘭 娜蒂斯達·希爾巴
19 17        大韓民國 高成炫
 大韓民國 嚴惠媛
17 10  
 日本 橋本博且
 日本 藤井瑞希
16 19       3  丹麥 約金·費舍爾·尼爾森
 丹麥 克里斯汀娜·彼德森
21 21  
Q4  中華臺北 方介民
 中華臺北 王沛蓉
21 21      中華臺北 方介民
 中華臺北 王沛蓉
13 6
 加拿大 吳駿義
 加拿大 高博
11 12   3  丹麥 約金·費舍爾·尼爾森
 丹麥 克里斯汀娜·彼德森
21 21  
3  丹麥 約金·費舍爾·尼爾森
 丹麥 克里斯汀娜·彼德森
21 21       3  丹麥 約金·費舍爾·尼爾森
 丹麥 克里斯汀娜·彼德森
21 21
 俄羅斯 亞歷山大·尼科拉恩科
 俄羅斯 瓦萊里亞·索羅金娜
21 13 21       2  中國 徐晨
 中國 馬晉
16 12  
 丹麥 托馬斯·雷伯恩
 丹麥 卡米拉·呂特·尤爾
19 21 19      俄羅斯 亞歷山大·尼科拉恩科
 俄羅斯 瓦萊里亞·索羅金娜
21 25  
 俄羅斯 維塔利·杜爾金
 俄羅斯 尼娜·維斯洛娃
18 21 15   5  德國 麥克·福克斯
 德國 比爾吉德·邁克斯
15 23  
5  德國 麥克·福克斯
 德國 比爾吉德·邁克斯
21 15 21        俄羅斯 亞歷山大·尼科拉恩科
 俄羅斯 瓦萊里亞·索羅金娜
10 14
 香港 王偉康
 香港 周凱華
15 24       2  中國 徐晨
 中國 馬晉
21 21  
 印度 瓦利亞維蒂爾·迪柱
 印度 瓦拉·古塔
21 26      印度 瓦利亞維蒂爾·迪柱
 印度 瓦拉·古塔
18 16
 蘇格蘭 羅伯·貝理雅
 英格蘭 加布里·懷特
11 18   2  中國 徐晨
 中國 馬晉
21 21      
2  中國 徐晨
 中國 馬晉
21 21    
準決賽及決賽[11]
  準決賽 決賽
                         
  1  中國 張楠
 中國 趙芸蕾
21 21  
4  中華臺北 陳宏麟
 中華臺北 程文欣
15 12  
  1  中國 張楠
 中國 趙芸蕾
15 21 21
  3  丹麥 約金·費舍爾·尼爾森
 丹麥 克里斯汀娜·彼德森
21 17 17
3  丹麥 約金·費舍爾·尼爾森
 丹麥 克里斯汀娜·彼德森
21 21
  2  中國 徐晨
 中國 馬晉
16 12  

場地問題

紅磡香港體育館
選手投訴場館燈光太刺眼

由1982年起,歷屆的香港公開羽毛球錦標賽皆在灣仔伊利沙伯體育館新伊館)舉行;後由於場館未能符合超級系列賽必須同時進行四場比賽的規定,故由本屆起改以紅磡香港體育館作為主場館[12]

香港體育館能容納觀眾多達5,347名,較以往的新伊館多近3,000個座位;賽場設有四個比賽場及兩個熱身場,而比賽用的燈光,則會租用廣州亞運賽場使用的設備[13]

然而,選手試場後表示場館大致良好,唯一問題是燈光太過刺眼,可能會影響表現[14][15]

參考資料

  1. ^ 香港羽毛球超级赛历届冠军 中国曾两次包揽冠军. 《搜狐體育》. 2011-11-20 [2011-1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10). 
  2. ^ 香港羽球公开赛中国队囊括五冠. 《新華社》. 2011-11-20 [2011-1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01). 
  3. ^ 香港赛汪鑫轻取鲍恩 连续三站超级赛女单夺冠. 《網易體育》. 2011-11-20 [2011-1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1). 
  4. ^ 香港赛风云组合上演大逆转 2-1艰难胜韩国男双. 《搜狐體育》. 2011-11-20 [2011-1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5. ^ 张楠/赵芸蕾2-1逆转夺冠 报2010年决赛之仇. 《騰訊體育》. 2011-11-20 [2011-1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12). 
  6. ^ 6.0 6.1 6.2 6.3 YONEX-SUNRISE Hong Kong Open Badminton Championships 2011 大會章程[失效連結](英文)
  7. ^ 7.0 7.1 7.2 Yonex Sunrise Hong Kong Open 2011 男子單打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tournamentsoftware.com (英文)
  8. ^ 8.0 8.1 8.2 Yonex Sunrise Hong Kong Open 2011 女子單打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tournamentsoftware.com (英文)
  9. ^ 9.0 9.1 9.2 Yonex Sunrise Hong Kong Open 2011 男子雙打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tournamentsoftware.com (英文)
  10. ^ 10.0 10.1 10.2 Yonex Sunrise Hong Kong Open 2011 女子雙打 Archive.is存檔,存檔日期2013-04-28 tournamentsoftware.com (英文)
  11. ^ 11.0 11.1 11.2 Yonex Sunrise Hong Kong Open 2011 混合雙打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tournamentsoftware.com (英文)
  12. ^ 港羽賽升級轉戰紅館. 《星島日報》. 2011-10-15 [2011-1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12). 
  13. ^ 香港羽毛球公開賽殺入紅館. 《太陽報》. 2011-10-15 [2011-1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12). 
  14. ^ 汪鑫:場地燈光刺眼. 《大公報》. 2011-11-14. [失效連結]
  15. ^ 反勝對手驚險晉級 林丹投訴紅館燈光刺眼. 《文匯報》. 2011-11-17 [2011-1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