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飛立
黃飛立 | |
---|---|
男藝人 | |
出生 | |
逝世 | 2017年2月20日 | (99歲)
職業 | 指揮家、音樂教育家 |
配偶 | 趙方幸 |
兒女 | 黃安倫、黃安理、黃安樂 |
父母 | 黃友敢(父) 王素波(母) |
親屬 | 黃若眉(大姐) 黃若琛(二姐) 黃若珍(妹) 黃飛然(弟) |
黃飛立(1917年6月17日—2017年2月20日),男,廣東番禺人,中國指揮家、音樂教育家,中國指揮學奠基人之一,中央音樂學院指揮系原主任。[1][2][3]
其夫人趙方幸(1923年-2012年)也是音樂教育家,長期從事視唱練耳教學,長子黃安倫為作曲家[4]。
生平
黃飛立1917年生於番禺縣一個基督徒家庭,父親黃友敢曾在孫中山政府任專員、秘書等職,也曾擔任教會雜誌編輯;母親王素波曾留日打工學醫,回國結婚後曾在廣州培正女子學校任教務主任[5]。20世紀20年代,黃飛立舉家遷往上海,姐弟五人後來均從事音樂相關職業[6]。
黃飛立幼年時經常隨父母前往教堂,聽唱詩班唱歌,亦接觸過口琴、二胡等樂器,小學時參加學校童子軍的軍樂團,跟隨音樂教師張亦庵學習短笛、軍號,10歲前已能看懂五線譜,後成為童子軍樂隊的隊長[7]。黃飛立10歲時一度想學習長笛,恰逢其在廣東開設琴行的舅舅到上海辦貨,黃飛立希望和舅舅一同去辦貨的父親在琴行購置長笛,但黃父在陰差陽錯之間購置了一把小提琴,黃飛立由此開始向張亦庵學習小提琴,在能拉出一些簡單曲調後又跟隨姐姐所在學校的老師潘伯岩學琴,一年有餘後又被介紹給潘伯岩的老師、時任上海工部局樂隊副首席、上海白俄提琴家蓋索夫斯基(R.B. Gerzovsky)[6][7]。
黃飛立在中學時進入滬江大學管弦樂隊,是當時隊內唯一的中學生。1937年,黃飛立從滬江大學附中畢業後進入滬江大學生物系就讀,但在淞滬會戰後家庭陷入困難,只得在基督教會聖樂團演奏小提琴以補貼家用[8],也曾從事電影配樂錄音工作[7]、為他人教授小提琴,後來亦在聖樂團擔任指揮[5]。
1942年,黃飛立準備前往重慶,但原計劃路線大多被日軍飛機炸毀,只得繞道,1943年春季到達福建的戰時省會永安,獲國立福建音樂專科學校校長盧前、教務主任繆天瑞挽留,開始在福建音專擔任講師,教授小提琴、視唱練耳、合唱,也擔任合奏、室內樂的指揮工作[6]。
1945年初,黃飛立辭職離開福建音專,1945年9月回到廣州,在廣州基督教青年會擔任群育主任幹事,主持以音樂為主的群眾文化活動,更使得基督教青年會成為當時廣州音樂活動的中心[6]。二戰結束後,美國成為西方音樂文化的中心,棄醫從樂的黃飛立在基督教青年會萌生了赴美深造的想法,委託一名被派到耶魯大學神學院進修的王姓幹事將自己希望到耶魯音樂學院進修的申請書以及自己過往演出的文字資料、圖片資料和節目單帶到耶魯音樂學院,同時在申請書中請求獲得該校獎學金。1946年,耶魯音樂學院院長覆信黃飛立,決定將其錄取,但第一年只能發放100美元的獎學金。鑑於當時100美元顯然不足以支撐在美國一年的生活,黃飛立給院長回信申請延遲一年報到。當時,黃飛立的老友、抗戰勝利後由重慶轉赴香港的章彥在新成立的永華影業公司擔任音樂部主任,邀請黃飛立去組建為電影錄音的樂隊,黃飛立遂赴港任職,其後將每月600港幣的工資積攢下來,並多次舉行獨奏會,再通過向親友借錢籌款等方式籌措了留學的費用,1948年到耶魯大學報到[9]。在耶魯期間,黃飛立原本只想花一兩年系統進修幾門課程,但在當時的指導教師建議下,黃飛立開始修讀理論作曲專業的學位,此舉亦可爭取更多獎學金。隨後,黃飛立開始跟隨保羅·欣德米特學習[6],同時也在耶魯大學遠東語言研究所擔任助教,教美國學生學習粵語[9]。
1951年,用三年時間修完四年課程並獲得音樂學士學位的黃飛立收到中央音樂學院首任院長馬思聰的邀請,向欣德米特辭行後乘船回到廣州,轉赴當時位於天津的中央音樂學院擔任作曲系副教授,其後任管弦系主任,也曾擔任中央音樂學院合唱團指揮,1956年在副院長呂驥建議下擔任新成立的指揮系主任,並一直擔任到1987年退休[9]。1957年,黃飛立在蘇聯專家巴拉紹夫回國後擔任了指揮系大部分的專業教學任務[6],20世紀60年代曾因所謂「收聽敵台」而被錯誤批判為「特嫌」分子,文化大革命結束後被平反,遂開始重建指揮系[5],並開始訓練北京歌舞團樂隊[6]。
1988年,退休不久的黃飛立與北京市教育局局長陶西平一同在北京101中學創立北京市中學生金帆交響樂團[8]。1990年,黃飛立被任命為北京市教育局藝術教育委員會顧問[6]。2000年代初期,黃飛立與夫人趙方幸由廣安門南線閣遷居天通西苑[8][10]。黃飛立夫人趙方幸2012年10月18日逝世,黃飛立於2017年2月20日下午5時許在北京家中逝世,而黃飛立伉儷的告別儀式均播放了黃飛立長子黃安倫所作的安魂曲[10]。
參考資料
- ^ 《廣州百科全書》編纂委員會編. 广州百科全书. 北京: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94.
- ^ 劉波主編. 中国当代文化艺术名人大辞典. 北京: 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1993. ISBN 9787800493898.
- ^ 百岁指挥家黄飞立逝世 堪称中国指挥界泰斗. 北京青年報. [2020-08-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22).
- ^ 遥送中国音乐界指挥教育元老黄飞立 以乐育人. 北京日報. 2017-02-28 [2023-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27).
- ^ 5.0 5.1 5.2 鄭小瑛. 追求“真善美”的人生——指挥家、音乐教育家黄飞立教授. 中央音樂學院學報 (中央音樂學院). 1998, (02): 3–11. ISSN 1001-9871. doi:10.16504/j.cnki.cn11-1183/j.1998.02.001.
- ^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吳靈芬. 八旬不老情 桃李共乘风——记指挥家、音乐教育家黄飞立教授. 人民音樂 (中國音樂家協會). 1997, (11): 6–8. ISSN 0447-6573.
- ^ 7.0 7.1 7.2 孟建軍. 历经沧桑人未老(上)——记著名音乐家黄飞立先生. 樂器 (國家輕工業樂器信息中心; 中國樂器協會; 北京樂器研究所). 2013, (06): 68–71. ISSN 1002-5995.
- ^ 8.0 8.1 8.2 解瑂. 做你所爱,爱你所做——记我国著名指挥家黄飞立先生. 音樂生活 (遼寧省文化藝術研究院). 2007, (02): 8–13. ISSN 0512-7920.
- ^ 9.0 9.1 9.2 孟建軍. 历经沧桑人未老(下)——记著名音乐家黄飞立先生. 樂器 (國家輕工業樂器信息中心; 中國樂器協會; 北京樂器研究所). 2013, (07): 76–79. ISSN 1002-5995.
- ^ 10.0 10.1 呂啟祥. 生命乐章的最后交响——铭记同黄飞立先生晚年的交往. 社會科學論壇 (河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2018, (05): 148–155. ISSN 1008-2026.
這是一篇與中國人物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