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賓遜漂流記
魯賓遜漂流記 | |
---|---|
原名 | The life and strange surprizing adventures of Robinson Crusoe, of York, mariner: who lived eight and twenty years all alone in an un-inhabited island on the coast of America, near the mouth of the great river of Oroonoque; having been cast on shore by shipwreck, wherein all the men perished but himself. |
作者 | 丹尼爾·笛福 |
類型 | 歷險小說 |
語言 | 英文 |
主題 | 遇難、漂流、荒島、求生 |
發行資訊 | |
插圖 | John Penebacker[*] |
出版機構 | W. Taylor |
出版時間 | 1719年4月25日 |
出版地點 | 英國倫敦 |
系列作品 | |
續作 | 《魯賓遜·克魯索的更遠歷險》 |
《魯賓遜漂流記》(英語:Robinson Crusoe,又譯作魯賓孫漂流記)是一本由丹尼爾·笛福59歲時所著的第一部小說,首次出版於1719年4月25日。這本小說被認為是第一本用英文以日記形式寫成的小說,享有英國的第一部現實主義長篇小說的頭銜。由於原書名[註 1]過長,通常簡稱為上述的標題。
小說講述了一位海難的倖存者魯賓遜在一個偏僻荒涼的熱帶小島-特立尼達拉島上度過28年的故事,而其夥伴是主人公從食人族手中救下的一個被俘虜的土著人。
這個故事的創作一般認為是由蘇格蘭人亞歷山大·塞爾科克的親身經歷所啟發,亞歷山大·塞爾科克曾流落於智利南太平洋島的一個叫做Más a Tierra的小島四年之久(該島於1966更名為魯賓遜·克魯索島),是智利胡安·費爾南德斯群島中的第二大島。
故事簡介
1651年8月,魯賓遜(姓氏來自於德文"Kreutznaer")違背父母希望他去從事法律專業的期望,下海啟程前往赫爾的女王港。旅程十分顛簸,船在暴風中遇險,然而出於對航海的執着,魯賓遜再次遠航。這次,船被塞拉海盜劫持,魯賓遜成了摩爾人的奴隸。兩年後,他跟隨一位名叫萊克的男孩逃跑;葡萄牙航船的船長在西非海岸救了他。船去了巴西。在船長的幫助下,魯賓遜獲得了一大片種植園。
幾年後,魯賓遜加入了販奴航船。1659年9月30日,船在離小島40里外的奧里諾科河口處遇到風暴。魯賓遜小島可能源自於加勒比的多巴哥島,因為該小島地處委內瑞拉海岸北部,靠近奧里諾科河開口,在特立尼達島視野範圍內。[1]魯賓遜和三隻動物,即船長的狗和兩隻貓倖免於難。挺過絕望情緒後,魯賓遜趁船還沒完全沉下去時,找出了武器、工具以及其它補給。他在島上建造了避難所,通過在木頭上刻字來記錄時間。在工具的幫助下,魯賓遜可以打獵、種植穀物、風乾葡萄、做陶器、養羊。他也捉到了一隻小鸚鵡。
幾年後,魯賓遜發現當地人活在同類相食的吃人社會下,有時這些土著會到訪海島,殺死並吃掉俘虜。最初,魯賓遜計劃將他們全部殺死,但後來他意識到自己無權這麼做,因為食人族們並不知道這樣做是錯誤的。魯賓遜試圖通過解救俘虜來獲得一些僕人;當一個俘虜逃跑時,魯賓遜幫助了他,由於當天是星期五,因而給該土著人命名為「星期五」。在經歷了野人、俘虜之後,在島上以總督自居,成為荒島的統治者。
更多的土著跑到島上開食人派對,魯賓遜和星期五隨即擊殺了他們,並救出了兩名俘虜。其中一位是星期五的父親,另一位是個西班牙人,後者告訴魯賓遜其它遇難的西班牙船隻。他們做出計劃:西班牙人與星期五的父親回去,把更多的人帶回來,建造船隻,駛向西班牙港口。
然而,在西班牙人出現之前,一艘英國船出現了;叛徒控制了船隻,打算把他們的船長扔在島上。魯賓遜、船長和忠於船長的船員平息了叛亂,並把叛徒扔在了島上。在啟程去英國前,魯賓遜告訴叛徒自己是如何在島上生存的,並告知還有其它人會來。1686年12月19日,魯賓遜啟程,並於1687年6月11日到達英國。他得知家人以為自己死了,所以父親的遺囑上沒有給他留什麼份。魯賓遜便去里斯本尋找自己在巴西的財產,他將財富運回英國,迴避了海上的航行,獲得了豐厚的收入;娶妻生子,過起安定的生活。最後一次的冒險是魯賓遜和星期五在穿越比利牛斯山時擊退飢餓的狼。
創作背景
一般認為,小說《魯賓遜漂流記》是笛福受蘇格蘭水手亞歷山大·塞爾科克的經歷所啟發而寫成。塞爾科克在一次遠航獵鯨航中,被拋棄在荒島上生活了四年零四個多月,於1709年被救返回英國。[2][3]而笛福在一次朋友的聚會上遇到塞爾科克,以其經歷為主線寫就《魯賓遜漂流記》。
英國歷史作家提姆·謝韋侖在其著作《尋找魯賓遜》中提出另一說,認為《魯賓遜漂流記》是基於亨利·比特曼(Henry Pitman)的經歷,因笛福曾與比特曼住在同一區,有可能得知他的經歷[4]:138。
反響和續集
小說在1719年4月25日出版,並在年終前四次再版。該作品後被翻譯成為英、法、德、意、荷、漢等各種語言版本。
在十九世紀末,西方文學中還沒有哪部書比《魯賓遜漂流記》有更多的版本、衍生品、譯文,後者甚至有700多種改編,包括無文字的小兒圖書。[5]
笛福繼續寫了一些較不出名的續集,如《魯賓遜·克魯索的更多漂流記》(The Farther Adventures of Robinson Crusoe)。該書原本是小說的最後一部分,根據第一版原先的標題頁上這是第三部分,即後加的《魯賓遜·克魯索對人生和冒險的嚴肅回顧,以及他預見的神間世界》(Serious Reflections During the Life & Surprising Adventures of Robinson Crusoe, With His Vision of the Angelic World);基本上,這部分主要是道德論述,並賦以克魯索的名字以增添吸引力
解釋
殖民
作家詹姆斯·喬伊斯注意到不列顛帝國征服的真正象徵就是魯賓遜本人:「他是不列顛殖民者的真實原型。 … 整個盎格魯-撒克遜精神就是克魯索:富含男子獨立性、無意識地殘忍、固執、緩慢但有效的智能、性別冷漠、精於算計。」[6]
道德
就食人而言,克魯索在文化相對論倍感糾結。雖然他對此感到十分噁心,但這一問題在當地文化中根深蒂固,克魯索也無法追究其道義上的責任。不過,克魯索依然堅持了自己對道德絕對標準的信仰;他認為同類相食是『國家級大罪』,不允許星期五這麼做。
經濟
笛福早年的曾為政府撰寫過大量的政論文,因此其作品有明顯的自我思考與政治映射,這其中包括了對社會、人性以及宗教等的思考,同時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價值觀和道德標準。馬列主義史觀認為: 小說《魯賓遜漂流記》作為一部旅行與歷險小說(冒險小說),在描寫主人公魯賓遜的種種經歷的同時,也展示和剖析了人物的思想性格。了人類的愚蠢與勤勞美德。同時,由於魯賓遜的形象富有與18世紀的英國資本主義資產階級類似的奮鬥進取與開拓征服的精神,作品亦被認作為歌頌資本主義精神以及企圖使共產主義合法化的敘事。[7]
附註
註解
- ^ 原書名為《The life and strange surprizing adventures of Robinson Crusoe, of York, mariner: who lived eight and twenty years all alone in an un-inhabited island on the coast of America, near the mouth of the great river of Oroonoque; having been cast on shore by shipwreck, wherein all the men perished but himself.》直譯為《關於一名叫做魯賓遜‧克魯索,誕生於約克鎮,並且因為船難而獨活在一個美洲海岸邊、接近奧里諾科河河口的小島長達二十八年的水手的陌生又奇妙的冒險故事》
參考文獻
- ^ Robinson Crusoe, Chapter 23.
- ^ 海洋文学:《鲁滨逊漂流记》简介. 大海環保公社. 2005-1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0-21).
- ^ 約翰·坎尼. 最有價值的閱讀:西方視野中的經典. 天津: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6年7月. ISBN 7-5309-4725-7.
- ^ 奧立佛·泰爾著; 崔宏立譯. 愛書人的神奇旅行. 新北: 聯經. 2018年9月. ISBN 978-957-08-5169-4.
- ^ Ian Watt. "Robinson Crusoe as a Myth", from Essays in Criticism (April 1951). Reprinted in the Norton Critical Edition (second edition, 1994) of Robinson Crusoe.
- ^ James Joyce, 「Daniel Defoe,」 translated from Italian manuscript and edited by Joseph Prescott, Buffalo Studies 1 (1964): 24–25
- ^ 《鲁滨逊漂流记》简介、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 黃岡. 2009-07-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笛福; 金長蔚(翻譯). 《鲁滨逊漂流记》. 武漢: 長江文藝出版社. 2006. ISBN 9787535432858.
- 笛福,徐霞村(翻譯).《魯賓孫漂流記》.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 ISBN 978-7-02-003988-3
- . Audiobook MP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外部連結
- Robinson Crusoe - 古騰堡計劃
- Robinson Crusoe (London: William Taylor, 1719), commented text of the first edition, free at Editions Marteau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Robinson Crusoe by Daniel Defo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text and audio at Ciff Ciaff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Free eBook of Robinson Crusoe with illustrations by N.C. Wyeth
- LibriVox中的公有領域有聲書《Robinson Crusoe》
- Free ebook of Robinson Crusoe for Android Phones
- Robinson Crusoe, told in words of one syllable, by Lucy Aikin (aka "Mary Godolphin") (1723–1764).
- In-depth comparison between Defoe's novel and the account of the adventures of Henry Pitma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Chasing Crusoe, multimedia documentary explores the novel and real life history of Selkirk.
- Robinson Cruso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on Literapedia
- "Daniel Defoe's Robinson Crusoe & the Robinsonades Digital Collection" with over 200 versions of Robinson Crusoe openly and freely online with full text and zoomable page images from the Baldwin Library of Historical Children's Literature
- M.A. Wetherell's Robinson Crusoe silent film, openly and freely available in three parts on www.archive.org. Part 1; Part 2; Part 3
- The BBC TV series from 1965 with music, info, videos and pictures.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412074947/http://robinsoncrusoe.org.uk/
- Edgar Allan Poe's critical articl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Discussion of a possible connection between Crusoe's island and Cocos Island of Costa Rica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Naso people#History regarding the Térraba or Naso people
- Defoe, Daniel. The wonderful life and surprising adventures of that renowned hero, Robinson Crusoe: who lived twenty-eight years on an uninhabited island, which he afterwards colonised.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London: Printed for the inhabitants of his island, and sold by T. Carnan, in St. Paul's Church Yard, [ca. 1783]. 160 pp. Accessed 4 January 2014, in PDF format.
- Identification Guide – Robinson Crusoe editions and related book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