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藝術學院
魯迅藝術學院 | |
---|---|
Lu Hsun Art Institute | |
創辦時間 | 1938年4月10日 |
校址 | 延安橋兒溝天主堂內 |
魯迅藝術學院,簡稱魯藝,是一所藝術學院。在1938年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創辦魯迅藝術學院,為魯迅美術學院和中央戲劇學院的前身。魯迅藝術文學院位於原橋兒溝天主堂內,有幾個大院落,院部在北山坡上。院長周揚、秘書長兼黨委書記宋侃夫。下設文學系、戲劇系、音樂系、美術系,還有實驗劇團和文學研究所等機構。
毛澤東要求魯迅藝術學院「要造就具有遠大的理想、豐富的鬥爭經驗和良好的藝術技巧的一派文藝工作者」,1939年4月慶祝魯藝成立一周年時,毛澤東親自與會,揮毫題詞「抗日的現實主義,革命的浪漫主義」」。
歷史
1938年2月,毛澤東、周恩來、林伯渠、徐特立、成仿吾、艾思奇、周揚聯名發表《魯迅藝術學院創立緣起》[1]。1938年4月10日,魯迅藝術學院成立大會在延安舉行,設戲劇系、音樂系、美術系3個學系。1938年8月第2屆起增設文學系,改稱「魯迅文藝學院」,共4個學系。初期學制九個月;後期學制三年。附設文藝工作團、實驗劇團、歌舞團、美術工作團。校訓是「緊張、嚴肅、刻苦、虛心」。
1943年4月,魯藝和延安自然科學院、陝甘寧邊區行政學院合併組建延安大學,成為「延安大學魯迅藝術文學院」戲劇音樂系,簡稱「戲音系」。
魯藝在延安七年,培養了五屆學生(其中文學系四屆)685人。其中文學系179人、戲劇系179人、音樂系192人、美術系147人。
1945年10月25日晚,毛澤東在延安大學作報告介紹重慶談判內容,隨後接見延安大學校長周揚、副校長張如心和其他主要幹部,正式傳達了中央決定把延安大學一分為二,一部分繼續留在延安,大部分將前往東北創建新的東北大學。11月15日延安大學的隊伍和延大魯藝東北工作團由延安橋兒溝出發。行至晉察冀邊區,由於承德、山海關、錦州被國民黨軍控制,延安大學師生赴東北中止,轉為建立華北聯合大學。1946年春,魯藝奉中央命令仍須向東北進發,堅持遷校東北,經過內蒙古草原、從白城子乘火車,經齊齊哈爾到達哈爾濱。1946年6月在哈爾濱道里東北電影院上演歌劇《白毛女》。1946年7-9月魯藝陸續抵達佳木斯,為駐佳木斯的東北大學的一個學院。
著名教師
茅盾、冼星海、艾青、何其芳、張庚等文學家、藝術家曾在這所學校教書。
著名校友
賀敬之、羅工柳、馮牧、李煥之、鄭律成、成蔭、陳強等文藝工作者是這所學校培養出來的,李煥之等還留在母校教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