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魁北克城堡

座標46°48′27″N 71°12′26″W / 46.807517°N 71.207108°W / 46.807517; -71.207108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魁北克要塞
概要
類型軍事博物館城塞
建築風格諾曼、希臘復興
用途官邸
所屬國家/地區加拿大
行政區魁北克市
座標46°48′27″N 71°12′26″W / 46.807517°N 71.207108°W / 46.807517; -71.207108
起造1673
承建商法國君主(1693, 1701, 1745, 1750)英國君主 (1820, 1831, 1842)、加拿大君主
(1872, 1984)
擁有者加拿大國王
(查爾斯三世)
設計與建造
建築師Elias Walker Durnford[*]
保護情況加拿大國家歷史遺址加拿大已歸類聯邦遺產建築[*]
網站
http://www.lacitadelle.qc.ca
地圖
地圖
魁北克要塞和魁北克省議會大廈

魁北克要塞(法語:Citadelle de Québec)是一處現役的軍事基地,同時也是加拿大國王該國總督的一處官邸,它位於魁北克市戴蒙岬角的頂部,與亞伯拉罕平原相鄰。

魁北克要塞擁有加拿大最古老的軍事建築,屬於魁北克城整體防禦工事的一部分,而後者是北美僅有的兩個帶城牆的城市之一(另一個是墨西哥的坎佩切)

法國人早在1608年就已經意識到了戴蒙岬角的戰略重要性,所以他們很早就在此處修建了防禦工事。英國人在征服了新法蘭西後,於1820年到1850年期間修建了現在的魁北克要塞,目的是為了防禦潛在的來自美國人的進攻。1871年,英國人正式將魁北克堡壘移交給加拿大政府,接下來成為加拿大武裝部隊的一處軍事基地,同時也是英國王室加拿大總督的一處官邸。

1946年魁北克堡要塞為加拿大國家歷史遺蹟,而魁北克老城(包含魁北克要塞)則在198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現在魁北克要塞每年要接待大約20萬名訪客。

歷史

1608年尚普蘭發現了戴蒙岬角的戰略價值,這促使他在岬角懸崖的基礎上修建了魁北克城,懸崖只有西部沒有受到山崖的天然保護,所以在西部修建了重型要塞,其他方向事實上是無法逾越的。

法國統治時期

第一座防禦性的城牆由時任新法蘭西的總督路易-德-布瓦德下令修建,建成時正趕上1690年的魁北克戰役。三年後,軍方工程師雅克·萊瓦瑟爾·德內雷設計開發了由工程師約書亞·博伊斯伯特洛特·德·博庫爾斯規劃的75米寬的新城牆計劃。該項目最終於1701年得到了路易十四的軍需大臣塞巴斯蒂安·勒普雷斯特雷·德·瓦班的批准。

雖然魁北克城的重要性和易受攻擊無需質疑,但法國政府認為修建一個完整要塞的計劃實在太費錢了,在1745年丟失了路易斯堡之後,在軍事工程師加斯帕德-約瑟夫·喬塞格羅斯·德·萊里的指導下完成了一部分城牆的修建工作。

英國統治時期

詹姆士-穆雷將軍是英國統治下的首任英屬魁北克副總督,他意識到了魁北克城防禦的弱點(事實上,穆雷的職位之所以存在恰恰是因為英國人在1763年,也就是他被任命為總督的4年前攻佔了魁北克城)。穆雷極力主張修建一個要塞,但是威斯敏斯特的帝國政府和他們的法國同行一樣,認為一個大型要塞缺乏價值,所以開始只修了一個小型的木製要塞。

美國獨立戰爭期間,起義軍在理查德-蒙哥馬利將軍以及本尼迪克特-阿諾德將軍的帶領下,在奪取了蒙特利爾之後於12月31日企圖攻佔魁北克城,結果蒙哥馬利戰死,阿諾德受傷,從而被迫撤退。後來美國人又一次企圖對魁北克進行圍城,但英軍在1776年春天增援後,美國人再次撤軍。

近現代

由於英美雙方之間的緊張局勢,也出於擔心18世紀晚期在北美殖民地日益增長的的叛亂,英國人加強了其在北美殖民地的防禦,該計劃於1790年由加瑟-曼恩制定。1812年,環繞上城區的城牆以及四個亞伯拉罕平原上的碉堡(今天依然存在)完成。本來曼恩的計劃當中包括一個關鍵的要塞,但是由於成本太高,該要塞沒有建造。

情況隨着1812年戰爭的發生得到了改變,作為時任英屬北美總督里奇蒙德協調的一項廣泛加強加拿大防禦的計劃的一部分,1820年到1850年期間,如今的星型要塞在皇家工程師伊利亞斯-沃克-鄧弗德少校的指揮下陸續進行修建。要塞的設計目的是保護魁北克城防禦美國人的進攻,同時也是給英軍守備部隊提供一個受到進攻或者叛亂發生時的一處避難所,該要塞整合了法國人1745年修建的圍牆,佈局則基於塞巴斯蒂安·勒普雷斯特雷·德·瓦班的設計包含了軍械庫,彈藥庫和補給倉,同時還有一個軍營。然而這些設計和其他歐洲同時代的軍事建築相比稍顯過時。

1867年加拿大聯邦成立後,加拿大開始自己負責防禦,英國人於1871年離開了魁北克要塞,皇家加拿大炮兵在這裏設立了兩個營,建立了一所炮兵學院,緊接着又建了一所騎兵學校。自19世紀晚期之後,要塞駐紮士兵的生活條件逐漸得到改善,這裏新設了食堂,地堡也變得更加舒適。魁北克的防禦工事系統大部分得到保存,這其中時任加拿大總督杜弗蘭侯爵的干預功不可沒,他還在1872年將他的官邸設置在魁北克要塞,這其實是恢復了自新法蘭西成立以來的一項傳統。自從1920年以來,魁北克要塞一直是加拿大軍隊皇家第22軍團的駐紮基地。

1943年和1944年的兩次魁北克會議在魁北克要塞舉行,期間時任加拿大總督阿斯隆伯爵,加拿大總理威廉-里昂-麥肯錫-金,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和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一起商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略。

1946年,加拿大歷史遺蹟委員會將魁北克要塞設為國家歷史遺蹟。1985年,魁北克老城歷史區域(包含魁北克要塞)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為世界文化遺產。

功能

魁北克堡壘是加拿大軍隊一所現役的軍事基地,同時也是英國王室以及總督的一處官邸,傳統上加拿大總督會在夏天或其他時候在這兒住上幾周。這裏和渥太華的總督府一樣,也是國家的頒獎授勳儀式以及高階官員和各國大使的入職/離開典禮的舉辦地。這裏也對公眾開放,包括訪客項目和全年免費參觀公共房間,還有針對學生教育性的參觀,每年吸引大約20萬訪客。

皇家第二十二軍團許多軍事典禮在魁北克堡壘的廣場上進行,包括哨兵換崗,指揮官換職,以及每一代軍團吉祥物山羊「巴蒂斯」的入職祝福禮。除此之外這裏每天正午會鳴炮一響,聲音響徹全城,起先每天會鳴兩次,一次是中午12點提醒魁北克的居民午餐和祈禱,另一次是晚上9點30,標誌着士兵們的宵禁開始,該傳統從1871年開始流傳至今。

建築

要塞呈非對稱星型,包含四個堡壘以及三排幕牆,全都使用本地開採的砂岩建成,要塞內部包含24座建築物,大部分由灰岩建成。

王室&總督官邸

1831年由英軍建成的軍官營房是一座新諾曼風格的建築,自從1872年以來一直作為加拿大總督的一處官邸,這所官邸總共有153間房間,佔地4459平方米,裏面還包括總督秘書的辦公室。

入口需要通過一個雙層的大門,上方則是一個新古典主義風格的門廊,上面刻着「總督府」以及皇家加拿大軍隊的徽章。進去之後是一個鋪着大理石地面的門廳,這裏有一個台階通向地下室,再穿過一處帶有鉛封玻璃和扇形窗的半透明的屏風,裏面是一座大廳,兩個房間都是格魯吉亞風格,充滿米色,淡黃色和金色。另外有一個小餐廳也是類似格魯吉亞風格裝飾,具有粉藍色的牆面和白色的鑲邊,屋頂掛着兩個水晶枝型吊燈。

總督官邸就在大樓之後,為了舉辦舞會和居家使用而修的附加建築物裏面有一間舞廳和日光浴室,但發生在1976年2月2日的一場火災摧毀了他們,官邸的其他房間也遭受了煙熏和水淹的損害。加拿大的公共事務和政府業務部(魁北克堡壘的基礎設施由這個部門負責監管)重建了原先的附樓,還在受損的後1872年代的附屬建築的地址上修建了新的公共房間,這項工作於1984年完成。

新修的附樓位於1831年建築的東部盡頭,和該建築主樓有一個細微的角度,翼樓的頂部是銅質的,外牆和相鄰的建築一樣皆為石質,但運用了更規則的部件尺寸,還有平平無奇的壁柱和窗戶上的浮雕,同時整體更加忽略細節。翼樓擁有單獨的入口和前廳,裏面有一個雙螺旋的樓梯通向主樓層,樓梯的木製扶手和鋁製柱子之間有凹洞和雕刻。上層分佈着一處活動空間,一個大廳和一間帶有陽台的日光浴室,那兒可以俯視聖勞倫斯河,前兩個區域都擁有桶形的拱頂,兩者通過屋頂狹窄連續的天窗相連,屋頂下方掛着長短不一的水晶吊墜,自然光通過這些吊墜傳到屋裏。這座現代附屬建築物的內部由魁北克藝術家瑪德琳·阿爾布爾設計,她從魁北克冬天的顏色當中獲取了靈感,並且使用加拿大本地的建築材料,包括花崗岩,胡桃木和鋁。官邸裝飾來自於皇家收藏,大部分是新法蘭西風格,混合着古代和當代加拿大藝術。

皇家第二十二軍團博物館

建於1750年的15號樓另一個名字是火藥庫,他是皇家第二十二軍團博物館和加拿大武裝部隊博物館的所在地,這裏收集,保存和展示加拿大有重要軍事意義的物品,作為博物館,他的特色展品包含各種武器,制服和其他第二十二軍團的物品。此外,該博物館也是某些組織的成員,包括CMA加拿大博物館協會,CHIN加拿大遺址信息網絡,加拿大軍事博物館組織以及加拿大虛擬博物館。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