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馬禮遜號事件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馬禮遜號

馬禮遜號事件(日語:モリソン号事件ごうじけん,英語:Morrison Incident)是指天保八年(公元1837年)日方炮臺對美國商船馬禮遜號進行炮擊的事件。當時馬禮遜號上承載了七名日本籍的海難倖存者。[參考 1]

天保八年(公元1837年),隸屬廣州美資同孚洋行(英語:Olyphant & Co.)的馬禮遜號(英語:Morrison)[註釋 1]裝載了七名日籍海難倖存者[註釋 2]澳門出發前往日本,船長為D.英格索(英語:Daird Ingersoll)。[參考 2]6月 28日該船到達江戶灣(今東京灣浦賀港週邊,沿岸人員發現後立即上報幕府,浦賀奉行太田資統根據文政八年(公元1825年)制定的異國船驅逐令(日語:異国船打払令いこくせんうちはらいれい[註釋 3],指示小田原藩川越藩對馬禮遜號予以驅逐。遭到日方炮臺襲擊而無法停靠的馬禮遜號最終只得離開南下,先是試圖在伊勢灣鳥羽靠岸,但因天氣原因未能成功。於是馬禮遜號再次試圖在九州鹿兒島停靠,然而當其到達鹿兒島灣山川港準備靠岸時再次遭到薩摩藩的炮擊。儘管日本當時的炮彈均為實心的鐵塊,對美國船隻的殺傷力並不大,但考慮到馬禮遜號並沒有武裝,船長依然選擇離開日本返回澳門。[參考 3]

翌年,長崎荷蘭商館在對幕府提交的風說書[註釋 4]中記載了此事,這時幕府才明白此船的真實目的只是希望歸還難民及尋求通商與傳教。[參考 4]此事在幕府內部引發討論,應該如何應對該種情況下來訪的外國船隻。幕府內部發生的討論洩漏到民間後,田原藩家老渡邊華山與蘭學家高野長英分別着書《慎機論》與《戊戌夢物語》批判幕府魯莽的對外政策[註釋 5]。幕府立即逮捕二人,同時牽連大量的蘭學學者下獄,史稱蠻社之獄[註釋 6][參考 5]

註釋

  1. ^ 馬禮遜號船名的由來為馬禮遜(英語:Robert Morrison)又譯做羅拔・摩理臣,為外國來華的第一個基督新教傳教士。
  2. ^ 岩吉、久吉、音吉、莊蔵、壽三郎、熊太郎、力松,其中音吉即山本音吉,後成為首名環遊世界的日本人,甚至在[[嘉永_(日本)|]]七年(公元1854年)的日英和親條約談判中充當翻譯。
  3. ^ 有無に及ばず一図に打払い
  4. ^ 鎖國體制下的幕府為瞭解世界情勢,要求荷蘭商館每年向幕府提交世界形勢變化的情報書。『板沢武雄著『阿蘭陀風説書の研究』(1937・古文化研究所)』
  5. ^ 即江戶幕府強硬的鎖國體制。
  6. ^ 「蠻社」乃蠻學社之簡稱,蠻學及南蠻之學,在江戶時期的日本一般指代蘭學。『佐藤昌介著『洋学史研究序説』(1964・岩波書店)』

參考文獻

  1. ^ 小学館 『日本大百科全書』(ニッポニカ) モリソン号事件
  2. ^ 『ブリタニカ国際大百科事典』 「小項目事典」 モリソン号事件
  3. ^ 春名徹著『にっぽん音吉漂流記』(1979・晶文社)
  4. ^ 吉川弘文館『和蘭風説書集成』
  5. ^ 佐藤昌介著『洋学史研究序説』(1964・岩波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