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家遇
馮家遇(1888年—1953年)字叔安,河北河間市人。中華民國實業家。馮國璋的第三子,相聲演員馮鞏的祖父。[1][2]
生平
清朝光緒32年(1906年),畢業於保定的北洋速成武備學堂,選送練兵處,考取官費留學生,赴德國柏林工學院留學,攻讀化學冶金專業。1910年回國後,曾任直隸兵工廠幫辦,後辭職。[1][2]
袁世凱稱帝時,馮家遇脫離了北洋軍,轉而從事工商業,曾主辦東方油漆廠,參與創辦保定電燈廠、天津恆源紗廠等。他還創辦了天津大陸銀行、大城銀行。1921年,他與陳菽良、孫潤甫等人創辦天津東方油漆廠,研製生產了「貓牌磁漆」,效益很好,後來還擊敗了日本的「雞牌磁漆」,人們說「小貓把小雞吃掉了」 。[2][3][4]
1917年,他同曹錕、王占元出資,與張獻庭、王筱峰共同籌辦保定電燈股份有限公司;其中他投入9萬元資金,成為最大的股東。該公司在保定南關府河北岸、小聖廟東購買土地建廠,安裝了美國製造的175千瓦汽輪發電機組,於1921年建成並投入發電。1923年初,馮家遇再度增資,馮家遇在該公司的股金達到了13萬元,居首位。公司添置了德國製造的300千瓦發電機組。後來,該公司幾經擴建,發電能力達到1365千瓦,用戶達到2912個,電燈總數達到22165盞。1937年,該廠被國民政府建設委員會列為中國自營的47家一、二等發電廠之一。[2]
抗日戰爭期間,華北政務委員會委員長王克敏多次邀其出山做官,但他託病推辭,並以黃膽水塗在臉上,假裝病容。[2]
1953年,馮家遇逝世。馮家遇一生長期居住在天津。[2]
馮家遇給後代留下了三條戒律:「一、不能在租界購置房產尋求外國保護;二、不許出洋讀書,娶外國老婆;三、女人不能戴鑽石戒指。」其中第三條是因為鑽石戒指十分昂貴,且當時均從國外進口。[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