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頑軍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頑軍,本意為「頑固橫行的軍隊」。後是專指「國民黨頑固而未開化的軍隊」,這一說法,是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期間使用的詞彙,指的是抗日戰爭期間「尚未接受馬列主義精神感召」、與中共有衝突,但也未被日軍收買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簡稱國軍,今中華民國國軍的前身)[來源請求]。中國共產黨有時將其與偽軍並用合稱「偽頑」,並將襲擊頑軍與襲擊偽軍同視為抗日戰果。

指代

中國共產黨所指的頑軍往往是抗日戰爭期間阻礙共產黨勢力發展的中華民國政府領導下的國民革命軍,其中一部分是參加對日作戰的。以蔣中正嫡系中央軍為主,往往稱其為「頑軍」或者「頑固派」,有「頑固反共」之意,實際上可能僅是難以被中共策反的軍隊。

毛澤東說:「有很多的頑固分子,他們是頑固專門學校畢業的。他們今天頑固,明天頑固,後天還是頑固。什麼叫頑固?固者硬也,頑者,今天、明天、後天都不進步之謂也。這樣的人,就叫做頑固分子。要使這樣的頑固分子聽我們的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1]

劉少奇說:「磨擦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時期階級鬥爭的藝術[2]。」

舉例

抗日戰爭期間和日軍受降期間,中國共產黨多次使用頑軍說法,有時將其與偽軍相併列。打擊「頑軍」較為著名的中共將領有彭雪楓等。

  • 晉西事變:1939年11月28日抗日戰爭期間,國民政府冬季攻勢初期所發生的八路軍閻錫山國共摩擦事件。這起事件破壞了國軍第二戰區在晉南三角地帶對日軍的攻勢計劃[3]。中共指控閻錫山「背信棄義、發動內戰與日軍聯合夾擊共軍」。國民政府與閻錫山則認為中共違抗命令、策動叛變、兼併國軍[4][5][6]
  • 黃橋戰役1940年10月4日,新四軍陳毅粟裕遵照中國共產黨中央毛澤東的指示,以不到1000人的代價取得黃橋戰役的勝利。國軍在此戰中共損失1萬1千餘人,3800人被俘虜。此後,新四軍與南下支援的八路軍第5縱隊會師,佔領了海安、東台等四個縣,並繳獲大量裝備[7][8]。11月17日,在江蘇海安成立華中新四軍八路軍總指揮部(23日遷鹽城),葉挺任總指揮,陳毅任副總指揮並代理總指揮,中共中央中原局書記胡服(劉少奇)任政治委員,統一指揮隴海路以南、長江以北的新四軍和八路軍部隊。留在蘇南的新四軍第2支隊領導機關,組建了新的江南指揮部[9][10][11]
  • 上黨戰役:1945年8月,山西省主席閻錫山部隊史澤波部在上黨地區收編投降日軍,中共視其為心腹大患,故共產黨8月26日發出電報稱「收復上黨全區,採取一切有效手段徹底消滅偽頑,逼敵投降共產黨」。[12]
  • 平漢戰役:1945年10月,胡宗南部隊國軍34集團軍沿平漢線北上接受日軍投降,中共軍隊決定將其全殲,中共中央電報「必須阻止胡宗南,孫連仲北進」「對阻擊側擊扭擊」「尋求機動殲滅頑偽每路一師或數師」。[13]
  • 山東解放區:中共記載,「1945年上半年,山東八路軍在繼續展開對敵作戰攻勢的同時,對頑固堅持反共立場並勾結敵偽,陰謀發動內戰的國民黨頑固派進行討伐作戰,將張景月、趙保原、張里元、王豫民等頑軍主力打垮,殲滅頑軍近4萬人,擴大了解放軍。到抗日戰爭結束時,全省除了幾個城市、縣城和鐵路沿線少數地方外,其它地區全部被八路軍解放」。[14]

參考

引用

  1. ^ 《新民主主義的憲政》《毛澤東選集》第二卷
  2. ^ 林玲玲,中華軍史學會會刊,創刊號,抗戰勝利五十週年紀念,戰時國共間的軍事磨擦與商談,第146頁
  3. ^ 何應欽,日軍侵華八年抗戰史,黎明文化,1982年9月版,第419頁
  4. ^ 王健民.中國共產黨史.第三編(延安時期).漢京文化.第195-196頁
  5. ^ 虞奇,抗日戰爭簡史,下冊,黎明文化,1985年7月4日版,第353-376頁
  6. ^ 轉引自1944年8月16日.新華社.延安記者電.韓鈞(新軍二縱隊)
  7. ^ 革命先烈浩氣長存 探訪新四軍黃橋戰役紀念館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雲南網
  8. ^ 栗裕.黃橋戰役總結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1940年10月.《栗裕軍事文集》
  9. ^ 陳賦斌.黃橋戰役中的三道「數學題」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解放軍報
  10. ^ 一战成名天下知——访黄桥战役决战地. [2009-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15). 
  11. ^ 鄧子恢《新四軍的發展壯大與兩條路線的鬥爭》,《星火燎原》第六卷第三九四頁,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一九六一年十二月出版
  12. ^ 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5冊,第250頁
  13. ^ 軍委關於阻止國民黨軍北進掩護我向東北進軍給劉伯承鄧小平等的指示,1945年10月6日
  14. ^ 曹東亞 抗日戰爭時期山東的國共關係 《山東黨史》1995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