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青銀共居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青銀共居青年長者共住的一種社會住宅類型,最早由荷蘭的一家養老院發起這個概念。廣義上可以指在一個社區之中,住着長者與青年,彼此互相照顧的生活;狹義上則是長者和青年互為室友關係,住在一起並共同分享某一部份的生活。

青銀共居與傳統大家庭的概念有點不一樣,他們的「家」並非一定要建立在血緣或地緣關係之上,而是透過彼此的同理心構築起來。共居可以讓老年人持續接觸到社會的活力、在都市之中釋出更多的居住資源;讓青年人減輕房租負擔的壓力、身在異地有個棲身之處,並還可以與「在地安老英語Aging in place」、「老幼共托」等概念結合。[來源請求]

起源

隨着醫療的進步,人類的平均年齡隨之增高,發達國家快速高齡化社會問題日益被重視。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統計,2016年全球女性平均壽命為74歲,全球男性平均壽命為70歲,並且逐年增高中。因此高齡生活的食、衣、住、行、育、樂等相關產業發展,會是未來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關鍵。

非建立於血緣關係之上的青銀共居模式漸被推廣,青銀共居可以同時滿足高齡者的居住陪伴需求,也可以讓離鄉青年在異地有個家。例如:2013年荷蘭代芬特爾「Humanitas Deventer」、2015年德國埃森「Geku-Haus」、2017年台灣新北市「三峽北大」等城市開發的共居計劃。

各國案例

荷蘭

2013年,位於荷蘭代芬特爾的一間銀髮安養機構開始推動青銀共居,開放六位年輕大學生申請免費入住,條件是每月30小時的友善鄰居服務,包含送餐、陪伴用餐、簡單生活協助與陪伴長者聊天。他們特別限定申請的大學生不能是高齡照護相關科系,強調住進來是「生活」而非「服務」。[1]

德國

2015年,位於德國埃森的Geku-Haus成立,作為一個新穎的共居社區,嘗試讓青年與長者共同生活。Geku-Haus一樓是咖啡廳與跳蚤市場、二至五樓是公寓,六樓提供年輕人辦公,七樓則是長者與青年互動的交誼廳。[2]

台灣

2017年中,新北市政府城鄉發展局與玖樓共生公寓合作推出「三峽北大青銀共居居住實驗計劃」,從位於三峽北大特區的住宅中,抽取3戶作為示範戶。[3] 實驗計劃分為三個階段實行,第一階段於2017年7、8月舉辦三梯次三天體驗營,共吸引了473位青年與長者參加;第二階段於2018年2月舉辦半年的Long Stay,預計招募6位青年與4位長者室友,並根據前二階段的實驗結果,規劃第三階段長租的實行方式。[4]

2018年初,台北市政府開始推行「青銀共居」,以陽明老人公寓作為示範,招募文化大學大學生入住,青年以每月空出20小時陪伴長者,換取房租減免。[5] 其餘五都除台南以外,均開始發展相關政策。

另見

參考資料

  1. ^ Humanitas Deventer. [2022-07-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4). 
  2. ^ Geku-Huas. [2018-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5). 
  3. ^ 三峽北大青銀共居居住實驗計畫. 9Floor. [2018-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0). 
  4. ^ 記者 賴筱桐. 新北「青銀共居」Long stay. 自由時報. 2017-11-07 [2018-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4). 
  5. ^ 記者 吳思萍. 青銀共居 3千元入住陽明公寓. 聯合新聞網. 2017-12-15 [2018-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