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達克
鄔達克 Hugyecz László | |
---|---|
出生 | Hugyecz László Ede 1893年1月8日 奧匈帝國匈牙利王國班斯卡-比斯特里察 |
逝世 | 1958年10月26日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伯克利 | (65歲)
死因 | 心肌梗死 |
墓地 | 班斯卡-比斯特里察 |
國籍 | 匈牙利 捷克斯洛伐克 |
別名 | Laszlo/Ladislaus/Ladislav/Ladislaw Hudec |
民族 | 匈牙利人[1] 斯洛伐克人[1] |
公民權 | 匈牙利 (1893-1921) 捷克斯洛伐克 (1921-1941) 匈牙利 (1941-) |
教育程度 | 布達佩斯科技經濟大學 |
知名於 | 國際飯店等 |
配偶 | Gizella Mayer |
拉迪斯拉夫·愛德華·鄔達克(斯洛伐克語:Ladislav Hudec,匈牙利語:Hugyecz László,1893年1月8日—1958年10月26日)是1920年代和1930年代居住在上海的一位匈牙利籍斯洛伐克建築師,其設計的許多作品,現在都列為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
生平
鄔達克為匈牙利籍斯洛伐克人[2][3],1893年1月8日生於匈牙利王國(今斯洛伐克班斯卡-比斯特里察),一個富裕的斯洛伐克人家庭[4]。自1911年至1914年在布達佩斯皇家學院學習建築學[5],畢業後當選匈牙利皇家建築學會會員。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他應徵入伍,在1916年被俄國哥薩克騎兵俘虜,送往西伯利亞的監獄。1918年,正在俄國內戰白軍和紅軍交戰之際,在被轉移經過中國邊境附近時,他跳下正在行駛的火車逃生,冒險進入中國境內,前往上海,安家在赫德路(今常德路)13號簡單的一居室中,在那裏加入美國建築師事務所克利(Curry)洋行[5],學習英語和漢語。1922年在上海與吉塞拉邁耶結婚,同住在呂西納路(今利西路)17號別墅中[6][註 1]。1925年獨自開業[5]。1947年他離開上海後,前往瑞士盧加諾定居,後去羅馬。1950年他移居到美國加州伯克利,他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任教。在1958年地震期間,他死於心臟病發作。1970年,他被埋葬在斯洛伐克班斯卡-比斯特里察的一個新教墓地[7]。
從1918年到1941年,鄔達克至少在上海留下了37件建築作品,其中有上海跑馬廳(人民廣場)附近的慕爾堂、國際飯店和大光明大戲院。他也免費設計了一系列教會建築物。他的建築創作風格,也從早期的20世紀初流行的新古典主義,逐漸過渡到後期的裝飾藝術風格和現代風格。雖然其中一些建築物已經消失,但是許多仍然存在,現在都列為優秀近代建築。
主要作品
上海
- 美豐大樓1920年,河南中路521-529號
- 何東上海公館,1920,陝西北路457號,現上海辭書出版社
- 汾陽路150號住宅,1920,汾陽路150號
- 藍華德堂(中西女塾社交堂、海涵堂,Social Hall),1922年,江蘇路155號,今五一樓
- 卡爾登大戲院,1923年,黃河路21號,1997年拆除
- 上海花旗總會,1923年,福州路209號
- 諾曼第公寓(武康大樓),1924年,淮海中路1842-1858號
- 方西馬大樓(Foncim Building),1924年,延安西路7號 1997年建延安路高架拆除
- 息焉堂,1925年,可樂路1號
- 宏恩醫院,(Country Hospital)1925年,延安西路211號
- 寶隆醫院,(Paolun Hospital)1925年,鳳陽路415號
- 愛司公寓,(Estrelia Apartment)1926年,瑞金一路150號
- 四行儲蓄會大樓,1926年,四川中路261號
- 西門外婦孺醫院(Magarret Williamson Hospital),1926年,方斜路419號
- 閘北水電廠(Chapei Power Station),1927年,吳淞
- 哥倫比亞住宅圈,1928年,新華路211弄、319弄
- 孫科住宅,1929年,番禺路60號,後為生物製品研究所,
- 慕爾堂,1929年,西藏中路361號
- 浙江大戲院(CHEKIANG CINEMA),1929年,浙江中路123號
- 廣學會大樓(Christan Liberature Society Building),1930年,博物院路(虎丘路)128號
- 浸信會真光大樓(China Baptist Publication Building),1930年,圓明園路209號
- 愛文義公寓,(Avenue Apartments),1931年,北京西路1341號-1383號
- 斜橋弄巨廈(龔家花園),(Mr.P.C.Woo's Residence),1931年,石門一路315弄6號
- 劉吉生住宅(上海市作家協會),1931年,巨鹿路675號
- 交通大學工程館,1931年
- 德國新福音教堂,1931年,文革時拆除,原址建貴都大酒店及希爾頓賓館
- 大光明大戲院,1931年,靜安寺路216號
- 國際飯店,1931年-1934年,22層,靜安寺路(今南京西路)170號,正對跑馬廳(今人民廣場),直到1980年代一直是上海最高建築。
- 上海啤酒廠,(Union Brewery LTD),1933年,130號
- 辣斐大戲院,1932年,323號
- 丁貴堂住宅, 1932年,45號
- 聖心女子職業學校,(Sacred Heart Vocational College For Girls),1936年
- 中西女中景蓮堂(Mcgregon Hall),1935年,155號
- 達華公寓,1935年,延安西路914號
- 吳同文住宅,1937年,哈同路(銅仁路)333號、愛文義路(北京西路),俗稱「綠房子」,現代風格
- 美國鄉村總會,1936年,延安西路1262號
- 震旦女子文理學院附屬聖心小學(向明中學),(Chinese School of the Convent of the Sacred Heart),1938年,長樂路143號
- 俄羅斯天主學校男生宿舍,1941年,長樂路143號
斯洛伐克
- 禮拜堂, 班斯卡什佳夫尼察
- 禮拜堂, Vihnye
烏克蘭
- 禮拜堂, 沃里尼亞
註釋
- ^ 別墅融合了歐洲中部和地中海沿岸建築風格如今已完全消失
參考文獻
- ^ 1.0 1.1 Poncellini, Luca. Laszlo Hudec in Shanghai (1919-1947) and the Pursuit of Chinese Modernity. Zurich: Institut für Geschichte und Theorie der Architektur. 2011 [May 18,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30).
Architect of Hungarian and Slovak origins, Laszlo Hudec (1893-1958) has been one of the most outstanding protagonists of the process of diffusion of modern architecture in the city of Shanghai during the 1920s and 1930s.
- ^ Wasserstrom, Jeffrey N. Global Shanghai, 1850-2010: a history in fragments. Routledge. 2009: 102. ISBN 9780415213288.
- ^ Wang Zhiyong:Hudec and Shanghai, Photography Exhibitio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retrieved 4 September 2010
- ^ The Man Who Changed Shanghai. [2010-1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1-07).
- ^ 5.0 5.1 5.2 Warr, Anne: Shanghai Architecture, The Watermark Press, 2007, ISBN 978-0-949284-76-1
- ^ 陳詩悅. 在上海造了很多房子的邬达克,给自己家画的设计图也很美. 澎湃新聞. 2015-04-16 [2024-05-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29).
- ^ EXPO 2010 Slovakia Pavilion Official website[永久失效連結], retrieved 6 August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