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通州東門

座標39°54′32″N 116°40′07″E / 39.909009°N 116.668620°E / 39.909009; 116.668620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39°54′32″N 116°40′07″E / 39.909009°N 116.668620°E / 39.909009; 116.668620 通州東門是明清順天府通州城的東門,位於今東關大道靠近新華東街的位置,現已拆除。城門題為通運[1],意思是通往門外的運河[2]

歷史

通州東大街

明洪武元年(1368年)閏七月,燕山忠愍侯孫興祖從大將徐達定通州,監督軍士修建城池[1]。是在金元時期的通州城基礎上,從南牆外繼續接築擴大修建成的。此前,通惠河實在通州城南,修建後,通惠河穿成而過[2]。城在潞河西,甎甃其外,中實以土,周圍九里十三步,連垛牆高三丈五尺,創始嚴固,屹然為京東巨鎮。門四:曰「通運」,西曰「朝天」。甕城門原向北,萬曆十九年(1591年)改向南。曰「迎薰」,曰「凝翠」[1]。東門內的東大街成為主要交通幹道[2]。東門有瓮城,瓮城南北兩側各開南小門和北小門,瓮城內有白衣觀音庵[2]。《燕行錄》記載,東城門外有大石橋,上建二彩門,一則「利民金堰」,一則「通庾玉津」,橋下為虹門以通船路,蓋城中鑿河之下流為泓處也。

1952年起,通州城牆拆除,東門一併拆除[2]

2011年,在修建北京地鐵6號線(同時代建S6線換乘站)原新華大街站時,發現了通州東門和瓮城遺址,城內道路、鋪地、排水道痕跡清晰可見。專家決定先將遺址切割搬走,對在地鐵施工完成後將文物恢復在地鐵站的地下一層建立展示,對地鐵站設計進行修改,打通上下層使用玻璃窗自然採光[3],裝修也進行調整,展示歷史感[4],同時地鐵站也更名為通運門站

周邊

  • 土壩:嘉靖七年(1528年),吳仲重開通惠河,使漕糧能運至北京城裏,在北關建石壩轉運京糧,在東關外建土壩轉運通糧。土壩位於州東城角防禦外河[2]
  • 楊道人橋:在東門外,舊名「通運」,稅監張華以石易板[1]
光緒《通州志》中的「城池圖」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1.3 連結至維基文庫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十五卷. 維基文庫 (中文). 
  2. ^ 2.0 2.1 2.2 2.3 2.4 2.5 最通州. 这个见证通州运河文化的古老地名,再次承担新的历史使命!. 北京旅遊. 2019-11-07 [2020-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0). 
  3. ^ 耿諾. 新华大街地铁站中建遗址博物馆. 北京日報. 2013-01-06 [2020-12-10]. 
  4. ^ 王欣.地鐵車站建築設計的一次理念創新[J].市政技術,2016,34(05):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