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軍教片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軍教片是以軍事為主題的影劇類型之一,在臺灣因《中華民國憲法》的規定而實施義務役,逐漸發展出以中華民國國軍「軍事教育」過程為題材的影片,是中華民國兵役制度下所發展出的特有片種。

在此片種誕生之前,在臺灣所存有的軍事題材作品,多半是以歷史戰記為題材的「愛國電影」,也是因為當時的時空背景,戰爭題材中主要的敵人亦是以日軍八年抗戰)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次國共內戰)居多;這類電影的主角往往都是熱血愛國的革命軍人。1978年的《黃埔軍魂》有別於當代的氛圍,為首部以軍校訓練為題材的電影(之後於1983年又有以中正預校為背景的中視連續劇少年十五二十時》,為首度把軍教主題搬上電視螢光幕)。

同年,改編自小說的《成功嶺上》推出,才將焦點轉換於平民老百姓作為主角,以大專集訓的趣事開啟了軍教片的先河;隨後幾年也有電視台拍攝同名主題的連續劇。發展之中最關鍵的便是1987年金鰲勳的《報告班長》,直接以臺灣青年必經的成長過程--役男入伍--作為賣點,喚醒了大部分人的陳年記憶而為之轟動,更是將軍教片的風格給獨門別類地確立;為當時受到洋片港片夾殺下,日漸頹疲的中華民國國片市場,注入了一劑強心針與新的摸索方向。同時卻也造成後頭一窩風的作品跟進直至欲振乏力。最後是在2000年《報告班長6之報告總司令》結束後,就再也沒類似的題材出現了。就此沉寂了10年,直到2010年民視的電視劇《新兵日記》的出現,才又掀起了軍教片的熱潮。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委託中華電視公司製作的著名軍事教育節目《莒光園地》,名稱來源自毋忘在莒,最初的節目名稱為《莒光日電視教學》,1988年4月14日更名為《莒光園地》[1]。現於每週四14:10於華視主頻首播[2][3],並於週五14:00和週六08:10各重播一次,1975年起在華視播出至今,每集節目約長55分鐘。

作品

電影

電視劇

典型角色

班長
為劇中軍方的代言者,通常被塑造成克盡己職、冷血無情的形象,在故事之中都會擁有『魔鬼班長』、『瘋狗班長』、『機車班長』等封號。而在大部份軍教片中,班長通常都是士官學校畢業的志願役士官;鮮少有反映出現今基層部隊因人員不足,多半下士班長都是經受訓後由義務役轉任的實態。
日記兵
故事中的真正主角,在劇中以旁觀者的身分,從側旁記錄每位人物的點點滴滴。
天兵
個性天真散漫的甘草人物。
叛逆兵
特質為特立獨行、不服管教,即使在表現上擁有優異的能力,卻因忽略團體行動的原則,而被班長給盯上招致嚴加管教,但是到最後都會受到同袍影響而被感化。
臺灣原住民
說話時語尾都會有「~的啦」誇張化的口音。事實上,教育普及的當今台灣社會,原住民青年談吐已無如此強烈的腔調,是軍教片對原住民的刻板印象之一。
福利社小姐
營站福利社的女店員。是除了女性軍官外,唯一能夠名正言順地存在於軍營中的女性角色。通常是劇中戀愛情節的主要人物。

因軍教片而聞名的演藝界人士

參考資料

  1. ^ 比翼連理─藝術與科技:從「莒光園地」戲劇節目談起 (PDF). [2020-01-29].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4-03-03). 
  2. ^ 每週四14:00播出《國防線上》
  3. ^ 【歷史上的今天】200607060010074_1900軍聞社一甲子 (內有早期《國防線上》片段). [2020-0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1).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