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趙介夫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伊介夫
大明山東按察司副使
籍貫直隸河間府阜城縣
原名趙介夫
出生十一月二十九日
逝世卒年不詳
配偶娶劉氏
出身
  • 嘉靖十九年庚子科舉人
  • 嘉靖二十年辛丑科同進士出身

伊介夫(1512年—?),榜名趙介夫,字士節,一字貞甫,號鈍庵,別號松鶴山人,直隸河間府阜城縣人,匠籍,明朝政治人物。

生平

嘉靖十九年(1540年)庚子科順天府鄉試第四十名舉人。嘉靖二十年(1541年)聯捷辛丑科會試第九十九名,登第三甲第一百一十二名進士[1][2]。授山東章丘縣知縣,百姓有「雲散見青天,氷月在寒潭」之謡。升南康府通判,擢工部虞衡司主事,管內十庫,督造弓矢,不久外派徵收杭州竹木稅,升營繕司署員外郎,管理臨清磚廠。轉都水司署郎中,督理通會閘河,並天津河道,未上任,升山東按察司僉事、分巡遼海東寧道。晉布政司右參議,遷山西按察司副使、整飭薊州兵備,改官山東,整飭德州兵備,四十二年十月被御史糾劾閑住[3][4]

家族

曾祖趙名瓉;祖父趙茂,巡檢;父趙珊,聽選官。母李氏;繼母宋氏。具慶下。兄廉夫、乾夫。弟坤夫、中夫、曉夫、哲夫、晚夫[5]

參考文獻

  1. ^ 張朝瑞. 《皇明贡举考》卷五. 《續修四庫全書》史部第828冊. 
  2. ^ 魯小俊,江俊偉著. 贡举志五种 上. 武漢: 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9. ISBN 978-7-307-07043-1. 
  3. ^ 《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之五百二十六》:嘉靖四十二年十月丁巳,吏科都給事中趙灼等奉旨糾劾貪肆藩臬有司山西右布政耿隨朝、行太僕寺卿焦璉、副使劉涇、沁州知州宋璫、河東鹽運副使王秩、山東右參政王春澤、副使伊介夫、唐愛、臨淄知縣龍垓、東昌府通判聶文光、臨清州判官嚴傑、濟寧州同知賈選、兗州府同知陳珊各不職宜罷,巡撫楊宗氣、張鑒、巡按王好問、高應芳論劾有遺,亦當量罰。章下吏部覆議,得旨:宋璫、賈選、龍垓為民,璫、垓仍行御史逮問;耿隨朝等十人俱閒住,撫按官各奪俸一月。
  4. ^ 《阜城縣誌》:伊介夫字貞甫,號鈍庵,別號松鶴。嘉靖庚子舉人,辛丑進士,授章邱令,為條鞭法以輕徭派,百姓有「雲散見青天,氷月在寒潭」之謡。時巡撫曾欲開河章丘境內,介夫以地皆民田,不便,他縣有舊河渠可尋,願助工濬三十里,曾雖允其請,而心實忌其違己,議疏論改調,章邱民赴巡按鄭請留,鄭曰:其屈於都察院。因移咨吏部奏留。升判南康,撫按廉其長才短馭,嘗委署屬縣,所至有循良聲。日詣白鹿書院講論性理,諸生以為得師。一日自省回,天晚泥濘,有鬼卒十數輩持炬前導,至城無所有,人以為怪。年餘,升工部虞衡主事,管內十庫,督造弓矢,貂璫相戒,莫敢言私。尋榷杭州竹木稅,舊額歲稅以九千計,是歲進二萬一千有奇,杭人有棄萬金之謠。升營繕司署員外郎,管理臨清磚廠,造運倍往時。轉都水司署郎中,督理通會閘河,並天津河道,未任,升山東按察司僉事、分巡遼海東寧道。一歲三遷,則以章丘之謗明而南康之左遷不愜公論也。至則撿閲兵馬,校理糧餉,修築城堡,設立敵台,上賜白金勞之。勘故大將趙國忠,國忠夜饋五百金求直,介夫峻拒之,而所勘一秉於至公。遼地有礦徒嘯聚千人,當道欲勒兵剿捕,介夫以單騎詣其地,反覆曉諭,窮民解散。升山東布政司右參議,分守遼海東寧道,再遷山西按察司副使、整飭薊州兵備,築邊牆,修城池,捕獲強盜二百八十餘人,招買客兵餉十餘萬,招募游兵三千名。時羅文谷卒,有謀為亂者,介夫申諭朝廷紀綱,衆哭拜於地,亂遂定,乃密偵其倡亂者五七人正法,餘置不問。虜入潘家口,介夫方與御史錄囚於順義,聞警晝夜馳赴,從兵多死,且有負重傷者。介夫僅以身免,至遵化門閉避,兵不得入,介夫立命啟門入之,所活以萬計。虜分兩翼夾城而攻,介夫率官民拒守三日,城賴以全。時肅宗坐齋宮憂虜,而道梗莫以聞,公募死士,竟以警達西內,本兵奇之,宣大陝兵入衛者多無紀律,乘機搶掠,介夫械治之,市肆晏然。在薊舉措無不犁然,當眾心獨以不能諾諾台使前,竟以毀改官山東,整飭德州兵備,率民兵入衛京師,兩防無虞。會議裁民兵,介夫當侯調,而忌者欲中之,乃目為分宜私人,而介夫解組歸矣。嗚呼!成進士二十一年,而官不過副憲,又七年淹也,尚為分宜私人乎哉!
  5. ^ 龔延明主編. 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选刊 登科录 点校本. 寧波: 寧波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526-2320-8. 《天一閣藏明代科舉錄選刊.登科錄》之《嘉靖二十年辛丑科進士登科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