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越南共產黨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越南共產黨
Đảng Cộng sản Việt Nam
總書記蘇林
常務書記陳錦秀
創始人胡志明
成立1930年2月3日(建黨紀念日)
 英屬香港九龍
1951年2月
 越南民主共和國河靜省
前身印度支那共產黨
總部河內市巴亭郡雄王街1A號
黨報人民報
智庫越南共產黨中央理論委員會英語Central Theoretical Council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Vietnam
青年組織胡志明共產主義青年團
學生組織越南學生會越南語Hội Sinh viên Việt Nam
婦女組織越南婦女聯盟英語Vietnam Women's Union
先鋒組織胡志明少年先鋒隊
工會組織越南勞動總聯合會
軍事組織越南人民軍
黨員
(2021年)
530萬
意識形態共產主義
馬克思列寧主義
胡志明思想(1991年至今)[1]
歷史上
斯大林主義(1951年—1960年)[2]
毛澤東思想(1951年—1960年)[3]
國內組織越南祖國陣線
國際組織共產黨和工人黨國際會議
國際共產主義研討會(歷史上)
官方色彩  紅色
黨歌國際歌(事實上)
國會
485 / 499 (97%)
(2021年)
黨旗
官方網站
cn.dangcongsan.vn
越南政治
政黨 · 選舉
越南共產黨
國語字 Đảng Cộng sản Việt Nam
喃字 黨共産越南

越南共產黨越南語Đảng Cộng sản Việt Nam黨共產越南?),中文簡稱越共,是越南執政黨,也是目前越南的唯一合法政黨

1930年2月3日在香港成立時稱越南共產黨。1930年10月改名為印度支那共產黨,1951年2月後,印支共一分為三:越南勞動黨老撾人民黨高棉人民革命黨。在此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越南勞動黨事實上仍然領導着其他兩個黨。1976年,越南勞動黨改稱越南共產黨。該黨是目前越南境內唯一合法政黨,越南人簡稱之為「黨」(Đảng)。截至2011年,越共有近5.4萬個基層黨組織,黨員360多萬。越共組織機構包括中央省委縣委和基層組織四級。

越共的非正式黨徽,經常出現在黨內組織的報告文件及證書上。

越南共產黨擁有自己的平面媒體:機關報《人民報》(日報),1951年3月創刊;機關刊物《共產雜誌越南語Tạp chí Cộng sản》(月刊)[註 1],1955年創刊,原名《學習雜誌》[註 2]

歷史

早期組織

1920年代末,在越南北部中部南部分別出現東洋共產黨東洋共產聯團安南共產黨3個組織。1930年2月3日,胡志明共產國際代表的身份在香港九龍華仁書院召集這三個黨的代表舉行會議,決定三黨合併為越南共產黨

1930年五一勞動節,越共策動全國性的群眾示威遊行。同年9月乂安河靜兩省工農運動達到高潮,各縣建立黨支部、農會、婦女會、青年會、自衛隊組織,殖民政府地方官吏棄官而逃,並成立蘇維埃政權,稱為「乂靜蘇維埃運動」。印度支那殖民當局調動外籍軍團頒佈戒嚴令,鎮壓了乂靜兩省的運動。

1930年10月,越共在香港召開臨時中央委員第一次會議,將黨名改為印度支那共產黨,並通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大綱》,提出越南革命的性質和任務。1931年3月—5月,黨中央機關連續遭到破壞,總書記、中央常委和乂靜領導幹部相繼被捕,運動失去領導核心。1931年中,乂靜蘇維埃政權不復存在。

1933年,陸續正式重建印度支那共產黨各地方黨委和黨中央。1934年3月27日—3月31日,在葡屬澳門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黨的三大任務,並通過《印度支那共產黨的行動綱領》。

維希法國成立後,日軍入侵法屬印度支那背景下,1941年5月10日,印支共中央八次會議在高平省河廣縣北坡村召開,決定進一步擴大民族獨立游擊戰爭,與國際反法西斯運動結合起來,成立「越南獨立同盟會」(簡稱「越盟」),以統一領導越南共產主義政黨團體和統戰越南其他革命團體。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蔣介石默許胡志明率領越盟總部駐廣西邊境。1944年11月豫湘桂會戰日軍從越南、廣東、湖南三個方向夾擊廣西,胡志明趁在北越的日軍空虛,與武元甲率領200名越盟返回越南,1944年12月22日在高平省原平縣密林中整編為「越南解放軍宣傳隊」。後來這一天定為越南建軍節。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夕,越盟共有6萬名武裝人員,其中大部分是訓練較差的民兵。越盟在宣光省新潮召開會議,選出以胡志明為主席的民族解放委員會和以武元甲為主席的起義委員會,決定趁勢發動八月革命,在盟軍開進越南前從日軍手裏奪取全國政權。8月16日,越盟軍攻克太原,揭開起義序幕。8月19日,河內起義成功。8月27日,越南國會決定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國臨時政府,推舉胡志明為越南民主共和國主席。9月2日,胡志明代表民主共和國臨時政府在河內巴亭廣場慶祝大會上宣讀《獨立宣言》,宣告越南民主共和國成立,並廢黜越南帝國皇帝保大

反法抗戰

反法抗戰爆發後,為應對局勢變化,1945年11月11日,印度支那共產黨宣佈解散,只保留一個名為「印度支那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的公開機構。但實際上,印度支那共產黨並未解散,而是轉入地下繼續運作。

反法抗戰時期,設立印支共南部委員會(後改稱南方局),黎筍任書記,並直接領導第七聯區的抗戰工作。

1949年10月—1950年8月,越共中央三次派人同中國共產黨商量援助越南問題。第一次派去的人是李班,第二次是胡志明親自去,第三次是派阮良朋(後任越南駐蘇大使、越南民主共和國副主席)去。

1951年2月,在宣光省召開印度支那共產黨第二次代表大會,決定更名為越南勞動黨,並通過了新的黨綱、黨章和宣言。因此,這次會議前半段懸掛的會標為「印度支那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後半段則被改為「越南勞動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胡志明作大會《政治報告》中說:「由於地理、歷史、經濟、文化等條件,使越南革命受到中國革命很大影響。而越南革命應該學而且已經學到了中國革命的許多經驗。由於中國革命經驗,由於毛澤東思想,使我們更進一步地了解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主義。由此我們已取得許多勝利。」長征作《論越南革命》的長篇報告。此外,還派人協助老撾、柬埔寨的地方黨組織獨立建黨。二大通過的黨章把毛澤東思想同馬克思列寧主義並列,作為越南「黨的思想基礎和一切行動的指針」。越南共產黨由此成為東南亞乃至整個第三世界首個以毛澤東思想為最高指導思想的政黨,並影響了東南亞其他各國共產黨(如緬甸共產黨泰國共產黨菲律賓共產黨等)在此後陸續將毛澤東思想寫入黨章。

越南抗法獨立戰爭實質上是一場民族民主革命。如何徹底發動廣大群眾特別是農民支援這場戰爭是十分重要的。1952年10月,胡志明去莫斯科參加蘇聯共產黨第十九次代表大會蘇聯共產黨領導人斯大林中國共產黨代表劉少奇同胡志明一起商討越南解放區的土改問題。1953年土改在越南全面鋪開,並於1956年完成,將81萬公頃土地分給了2104000戶農民。越共中央認為土改勝利「具有戰略意義」。

抗美救國戰爭

1956年夏秋,越南勞動黨召開十中全會,清理過去的土改和知識分子政策,「糾偏認錯」,主要領導人都承認了錯誤,長征辭去了第一書記職位,由黨主席胡志明代理第一書記;同時從南越調回了越共南方局書記黎筍繞道香港、中國兩廣,於1957年初回到河內擔任第一書記。

1957年,越南勞動黨肯定越南進入社會主義過渡時期。

1960年9月召開越南勞動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討論了進入抗美救國戰爭後的越南形勢。政治局由11委員組成:胡志明、黎筍、長征、范文同、范雄、武元甲、黎德壽阮志清阮維楨黎清毅越南語Lê Thanh Nghị黃文歡。候補政治局委員是陳國環越南語Trần Quốc Hoàn文進勇

1963年三屆九中全會上,外交部長翁文謙越南語Ung Văn Khiêm被指責與來訪的捷克斯洛伐克總統諾沃提尼發表聯合公報高度讚許和平共存是「最正確的政策」導致被撤職。由春水越南語Xuân Thủy接任。裴公澄越南語Bùi Công Trừng楊白梅越南語Dương Bạch Mai黎廉越南語Lê Liêm也受到衝擊。

1965年2月,美國開始進行針對越南北部的空襲行動,於1965年3月將大量地面兵力投入越南南方,打響「局部戰爭」。美國政府發表了《越南問題從何而來》的白皮書,把越戰歸咎於越南民主共和國,並通知聯合國,美軍願意在「北越停止對南越的侵略戰爭」的情況下全部撤離。在此背景下,1965年12月召開的越共三屆十二中全會指出,「我們要堅持戰略決心,採用政治鬥爭與外交鬥爭相結合的策略並將其與軍事攻擊配合,主動攻擊敵人」。1967年1月召開的越共三屆十三中全會決議決定「南北推進戰鬥,提出外交鬥爭主張」,造成邊打邊談的局面,迫使美方降級戰爭。為了實施新的外交鬥爭主張,越南推出了策略性的口號:「只有美國無條件停止轟炸等針對越南民主共和國的抗活動,越南才會同美方談判。」越共中央於1968年1月通過決議:「情況讓我們將南方革命戰爭轉入進攻與崛起新時期,旨在爭取決定性勝利。」越共在南方四大城市及44個市縣、數百個鄉鎮進行了春節總攻勢與崛起,震動了全世界,挫敗了美國以軍事手段在越南戰爭取勝的信念,迫使約翰遜總統於1968年3月31日宣佈「部分停炸」,停止針對越南北部的轟炸行為(非軍事區除外)並於1968年5月13日坐到巴黎談判桌前。1968年10月31日美國大選前夕,約翰遜總統宣佈對越南民主共和國「全面停炸」,直至1973年初才又恢復轟炸。

1969年初美國總統尼克遜上台後,越共中央政治局確定主要任務為「讓敵軍降級戰爭,迫使美國單方面撤離一部分兵力」。在巴黎談判過程中,美方一再要求「雙方一同撤軍」,但越方不接受,美方1971年11月10日放棄這一要求,單方面撤軍將近40萬。

1969年9月2日黨主席胡志明去世,第一書記黎筍成為勞動黨唯一的最高領導人。

1969-1970年和1970-1971年南方旱季攻勢的勝利為1972年春夏戰略進攻奠定了基礎,巴黎談判會議於1972年7月進入新階段創造條件。

1975年430事件後,越南全國統一,歷三十年內戰後,勞動黨成為全國唯一的執政黨。

全國統一

1976年7月2日,越南民主共和國越南南方共和國正式統一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1976年12月,越南勞動黨召開「四大越南語Đại hội Đảng Cộng sản Việt Nam IV」,決定改名為越南共產黨。此時,越共中央政治局的14名委員是黎筍、長征、范文同、范雄黎德壽、武元甲、阮維楨黎清毅越南語Lê Thanh Nghị陳國環越南語Trần Quốc Hoàn、文進勇、黎文良越南語Lê Văn Lương阮文靈武志公朱輝珉,3名候補委員是素友武文杰杜梅

1982年,召開越共「五大」

革新開放

1986年,總書記黎筍去世。12月的越共六大,「全面地、深刻地」檢討了越共在過去10年工作特別是經濟方面的失誤。否定了黎筍路線,繼續推進經濟改革,把黨的中心工作逐步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確立了革新開放政策。完成了新老交替,阮文靈當選為越共中央總書記。

1980年代末蘇聯新思維東歐劇變對越南政局產生了巨大沖擊,在越共領導層內部出現了不同意見,一些人公開主張全盤西化,否定越南共產黨的絕對領導地位。代表人物有時任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陳春柏越南語Trần Xuân Bách、原越南南方共和國文化部副部長呂方,越南共產黨黨報編輯、南方退伍軍人俱樂部重要成員裴信,原越南外文出版社社長阮克元以及原越南民主黨總書記越南社會科學院哲學所學者黃明正等。

冷戰以後

1991年召開越共七大上通過了《社會主義過渡時期國家建設綱領》,明確越南共產黨堅持黨的一黨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和胡志明思想,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的發展方向。杜梅擔任總書記。此後,越共權力核心「四柱」開始沿革為這種格局:黨的總書記基本上由以河內為中心的北方人擔任,主管政治思想工作;國家主席國會主席為中部人;政府總理為以胡志明市為中心的南方人,主管經濟工作。

2001年4月19日至22日,越共九大在河內舉行,選舉產生新一屆中央委員150人。越共九大通過的決議號召越南全黨全民堅定民族獨立和社會主義的目標,繼續革新,促進國家工業化、現代化,建設和保衛祖國,為了民富國強,社會公平、民主和文明的目標,在21世紀繼續前進。大會強調越南共產黨和越南人民決心在馬克思列寧主義胡志明思想的基礎上沿着社會主義道路建設國家。越共九屆一中全會選舉農德孟為新一任總書記,選出了有15名成員的越南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和有9名成員的越南共產黨中央書記處。從九大開始,越共大力推動幹部的年輕化和專業化。[4]

2006年4月18日,越南共產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越南首都河內召開。[5]

阮富仲時期

2011年1月12日至19日,越南共產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越南首都河內召開,選舉阮富仲為新一屆越南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產生了新一屆越南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共14名成員,分別是張晉創馮光青阮晉勇阮生雄黎鴻英黎清海越南語Lê Thanh Hải (chính khách)蘇輝若阮富仲范光毅陳大光叢氏放越南語Tòng Thị Phóng吳文裕越南語Ngô Văn Dụ丁世兄阮春福。大會選舉產生中央委員175人,中央候補委員25人。大會產生新一屆越南共產黨中央書記處書記4人,分別是吳春歷、張和平越南語Trương Hoà Bình、何潔、阮氏金銀。吳文裕當選新一屆越南共產黨中央檢查委員會主任。大會還通過了修訂後的越南《社會主義過渡時期國家建設綱領》、《黨章》和《2011—2020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根據該戰略,2011—2015五年間,越南GDP年平均增長7.5%至8%,人均GDP達到2100美元。力爭於2020年國民生產總值比較2010年增加1.2倍,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至3,000至3,200美元。[6]

2016年1月20日至28日,越南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越南首都河內召開。大會選舉產生中央委員180人,中央候補委員20人。大會選舉阮富仲連任越南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產生了新一屆越南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共19名成員,分別是阮富仲張氏梅黃忠海丁羅升王庭惠陳國旺阮善仁吳春歷范明政陳大光叢氏放越南語Tòng Thị Phóng蘇林丁世兄阮春福范平明阮氏金銀張和平越南語Trương Hoà Bình阮文平武文賞。大會產生新一屆越南共產黨中央書記處書記4人,分別是丁世兄、梁強​、阮文年​、阮和平。陳國旺當選新一屆越南共產黨中央檢查委員會主任。

2021年1月25日至2月1日,越南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越南首都河內召開。大會選舉產生中央委員180人,中央候補委員20人。大會選舉阮富仲再次連任越南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打破了連任兩屆的規定,亦使其成為繼胡志明和黎筍後任期最長的越共領導人。

阮富仲任職越共中央總書記期間發起大規模反腐敗運動,導致國家主席阮春福武文賞、國會主席王廷惠、中央書記處常務書記張氏梅核心領導幹部先後被迫辭職。

蘇林時期

2024年7月19日,阮富仲去世;時任國家主席蘇林暫代總書記職務;8月3日,越共中央全會選舉蘇林為新任越共中央總書記。

機構設置

歷任領導人

印度支那共產黨時期

任次 姓名 就任日期 卸任日期
印度支那共產黨臨時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1 陳富 1930年10月27日 1931年9月6日
印度支那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2 黎鴻峰 1931年10月27日 1936年7月26日
3 何輝集 1936年7月26日 1938年3月30日
4 阮文渠 1938年3月30日 1940年11月9日
5 長征 1940年11月9日 1945年11月11日

越南勞動黨和越南共產黨時期

任次 姓名 就任日期 卸任日期
越南勞動黨中央委員會主席
1 胡志明 1951年2月19日 1969年9月2日
越南勞動黨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
2 長征 1951年2月19日 1956年11月1日
3 胡志明 1956年11月1日 1960年9月10日
4 黎筍 1960年9月10日 1976年12月20日
越南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5 黎筍 1976年12月20日 1986年7月10日
6 長征 1986年7月14日 1986年12月18日
7 阮文靈 1986年12月18日 1991年6月27日
8 杜梅 1991年6月27日 1997年12月29日
9 黎可漂 1997年12月29日 2001年4月22日
10 農德孟 2001年4月22日 2011年1月18日
11 阮富仲 2011年1月18日 2024年7月19日
12 蘇林 2024年7月19日 現任

理論書籍

《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若干問題以及越南走向社會主義的道路》 阮富仲著[7]

註釋

  1. ^ 越南語Tạp chí Cộng sản雜誌共產?
  2. ^ 越南語Tạp chí Học tập

參考文獻

  1. ^ 越南国家概况.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012年8月 [2013年3月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5月5日). 
  2. ^ Điều lệ Đảng Lao động Việt Nam
  3. ^ 毛主义和中国模式在东欧和北越的影响――对“双百方针”和“反右”运动的再考察. www.modernchinastudies.org. [2022-06-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7). 
  4. ^ 中國-東盟博覽雜誌社. 明年将连任三届越共总书记?阮富仲:其实我不想. k.sina.cn. 2020-06-22 [2023-0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21). 
  5. ^ 快讯:越共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河内召开. 新華網. 2006-04-18 [2020-1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5-09) (中文). 
  6. ^ 阮富仲当选新一届越共中央总书记 曾任越南国会主席. 人民網. 2011-01-19 [2020-1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2-20) (中文). 
  7. ^ 《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若干问题以及越南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书籍七种语言版本正式对外发布. 越通社. [2023-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27).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