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豐臣秀吉高山國招諭文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635年荷蘭人所繪福爾摩沙與周邊國家

豐臣秀吉高山國招諭文書(日語:豊太閤の高山国勧降状),為日本戰國時代文祿2年(1593年),豐臣秀吉派遣使者原田孫七郎日語原田孫七郎前往臺灣(當時日本人稱為高山國)要求納貢所攜帶的諭令文書,但當時臺灣北部處於巴賽族主導的多邦聯政權並存之貿易文化圈,各邦聯之上並無更高的單一統治者,使者因而無法找到符合「高山國國王」身分的招諭傳遞對象。該文書現藏於加賀前田家尊經閣文庫

概述

16世紀末,豐臣秀吉平定日本內亂之後,開始計劃向外擴張勢力。先是於1592年出兵朝鮮,再於1593年12月27日寫置招諭文書,派遣使者原田孫七郎攜帶《高山國招諭計劃書》前往臺灣北部。其內容有如中國古代帝王征討的文書,除了宣揚國力及豐臣秀吉的功業外,文末並以「若是不來朝,可令諸將征伐之,生長萬物者,日也;枯竭萬物者,日也;思之」威脅及恫嚇臺灣原住民納貢[1]。但由於當時台灣北部西起桃園、東抵宜蘭均屬於由巴賽族主導商貿文化圈,彼此均以巴賽語作為通用語,政治上處於多個邦聯政權並存的狀態(如淡水國雞籠國噶瑪蘭族等),原田孫七郎在臺灣北部無法找到符合「高山國國王」形象的跨邦聯統治者作為招諭對象,只得無功而返[2]

影響

豐臣秀吉招諭臺灣的作為,讓西鄰的明朝與佔有南鄰菲律賓群島西班牙-葡萄牙聯邦感到緊張。明朝加強防禦澎湖,以防日本侵擾沿海[3]西班牙則準備率先攻佔臺灣,以防日本南下。不久,豐臣秀吉、原田相繼去世[3],日本再度陷入內戰[1],「招諭」一事遂無疾而終。

全文

夫日輪所照臨,至海岳山川草木禽蟲,悉莫不受他恩光也。予際欲處慈母胞胎之時,有瑞夢,其夜已日光滿室,室中如晝;諸人不勝驚懼。相士相聚占筮之,曰:及壯年輝德色於四海,發威光於萬方之奇異也。故不出十年之中,而誅不義、立有功,平定海內。異邦遐陬嚮風者,忽出鄉國遠泛滄海,冠蓋相望結轍於道,爭先而服從矣。朝鮮國者,自往代於本朝有牛耳盟;久背其約。況又,予欲征大明之日,有反謀。此故,命諸將伐之。國王出奔,國城付一炬也。聞事已急,大明出數十萬援兵;雖及戰鬪,終依不得其利,來勅使於本邦肥之前州,而乞降。繇之築數十箇城營,收兵於朝鮮域中慶尚道,而屢決真偽也。如南蠻琉球者,年年獻土宜,海陸通舟車,而仰予德光。其國未入幕中,不逞之罪彌天。雖然不知四方來享,則非其地疎志;故原田氏奉使命而發船。若是不來朝,可令諸將攻伐之。生長萬物者,日也;枯竭萬物亦日也。思之,不具。文祿二歲.星集癸巳.十一月初五日。日本國.前關白

參見

參考資料

  1. ^ 1.0 1.1 林偉盛,《臺灣歷史辭典》「豐臣秀吉高山國招諭文書」條目,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第1319頁-1320頁
  2. ^ 艾斯奇維. 由李慧珍·吳孟真·周佑芷·許壬馨·李毓中翻譯. 哈辛托·艾斯奇維(Jacinto Esquivel)神父1632年所寫「福爾摩莎島情況相關事務的報告」. 台灣文獻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2003-12, 54 (4): 284–305.
  3. ^ 3.0 3.1 高山國招諭書. 斯土斯民-臺灣的故事. [2019-0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