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谷口維紹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谷口維紹
谷口 維紹(タニグチ タダツグ)
谷口 維紹
出生 (1948-01-01) 1948年1月1日76歲)
 日本和歌山縣有田川町
國籍 日本
母校東京教育大學(現·筑波大學
蘇黎世大學
知名於闡明β-干擾素白細胞介素-2的細胞因子基因
獎項朝日獎(1988)
羅伯·柯霍獎的「科霍獎」(1991)
高松宮妃癌研究基金學術獎(1996)
慶應醫學獎(1997)
日本學士院獎(2000)
Pezcoller-AACR International Award for Cancer Research(2006)
文化功勞者(2009)
瑞寶重光章(2021)
科學生涯
研究領域免疫學
腫瘤學
機構東京大學
大阪大學
紐約大學
公益財團法人癌症研究會
博士導師Charles Weissmann英語Charles Weissmann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谷口 維紹
假名たにぐち ただつぐ
平文式羅馬字Taniguchi Tadatsugu

谷口維紹(日語:谷口 維紹たにぐち ただつぐ Taniguchi Tadatsugu,1948年1月1日),日本免疫學家、腫瘤學家、分子生物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現任東京大學特任教授、紐約大學醫學院兼任教授。文化功勞者

谷口教授是干擾素干擾素調節因子英語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s的先驅,曾獲得德國醫學最高獎羅伯·柯霍獎的「科霍獎」,也是國際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ELife》、《Immunity英語Immunity (journal)》的編輯[1][2]

生平

1948年1月1日,谷口維紹誕生於日本和歌山縣東京教育大學生物學科畢業。分子生物學博士(蘇黎世大學)。

1971年大學畢業後,1972年至1974年間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大學的實驗室工作。1978年取得蘇黎世大學分子生物學博士學位,進入日本東京公益財團法人癌症研究會的癌症研究所,兩年後至美國紐約大學擔任訪問學者。1984年開始擔任大阪大學教授。

1995年至2012年間擔任東京大學醫學部教授,其後任職於東大生產技術研究所(東大生研)。目前兼任紐約大學醫學院的教職。

貢獻

谷口主要研究免疫腫瘤的發生,特別是訊息傳遞 (生物)基因表現機制。他在東京癌症研究所工作時,對互補DNA(cDNA)測序進行了突破性研究,闡明兩種細胞因子基因--β-干擾素白細胞介素-2 [3][4]

這些進展有助於刻畫各種細胞因子與轉錄因子干擾素調節因子英語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s的新系列,對免疫系統和癌症研究發揮了重要作用[1]

榮譽[5]

日本勳章獎章

參見

參考資料

  1. ^ 1.0 1.1 Tadatsugu Taniguchi, Senior editor – Immunolog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elifesciences.org
  2. ^ Biography of Tadatsugu Taniguchi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iis.u-tokyo.ac.jp
  3. ^ Taniguchi, T; Ohno, S; Fujii-Kuriyama, Y; Muramatsu, M. The nucleotide sequence of human fibroblast interferon cDNA. Gene. 1980-06, 10 (1): 11–15 [2019-02-13]. PMID 6157601. doi:10.1016/0378-1119(80)90138-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08). 
  4. ^ Taniguchi, T; Guarente, L; Roberts, T M; Kimelman, D; Douhan 3rd, J; Ptashne, M. Expression of the human fibroblast interferon gene in Escherichia coli.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980-09, 77 (9): 5230–5233 [2019-02-13]. PMC 350031可免費查閱. PMID 6159642. doi:10.1073/pnas.77.9.5230. 
  5. ^ scientist:谷口維紹. [2014-07-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19). 
  6. ^ (日語)令和3年秋の叙勲受章者名簿 重光章受章者 (PDF). 內閣府. 2021-11-03 [2021-11-1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11-05).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