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曼征服英格蘭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14年5月24日) |
諾曼征服(英語:Norman conquest)或諾曼第征服英格蘭(法語:Conquête normande de l'Angleterre)是指1066年法國的諾曼第公爵威廉一世入侵及征服英格蘭的歷史事件以及其給英格蘭歷史帶來的諸多後續影響。
威廉對英國王位繼承的索求源自其家族關係:他是威塞克斯王朝最後一任直系君王懺悔者愛德華的表侄,祖父理查二世是愛德華母親愛瑪王后的親哥哥,而愛德華死後無子才被外戚(妻舅)哈羅德·戈德溫森繼承王位。當挪威國王哈拉爾三世在1066年9月入侵英格蘭北部後,哈羅德率軍北上並在9月25日的斯坦福橋戰役殲滅哈拉爾軍,但僅三天後威廉便在佩文西登陸,尚未休整的哈羅德不得不倉促南下迎戰,結果在兩周後被威廉在黑斯廷斯之戰擊敗斃命。威廉在登陸三個月後的聖誕節在倫敦西敏寺加冕成為英格蘭國王,並在1075年底清除了所有反抗。
這次征服徹底改變了英格蘭的文化走向,從此英格蘭受到法國的語言、文學、禮儀和美食的等方面的深遠影響,讓英國王室至今也殘留着大量的當時習俗;在諾曼征服之後,英格蘭受維京時期進入的北歐斯堪的納維亞文化的影響就迅速衰減,開始直接從西歐中輸入當時歐洲大陸的先進文化,英國與法國在百年戰爭結束之前也因為諾曼征服所造成的法理問題捲入了一系列王位繼承戰爭中。
起因
1066年,英格蘭國王宣信者愛德華駕崩,由於膝下無子,引發王位繼承問題。諾曼第公爵威廉與哈羅德皆聲稱有王位繼承權。
威廉的繼承權來自於兩件事:
- 威廉聲稱在他訪問英國時英王宣信者愛德華,曾親口答應他為未來王位繼承人。
- 1064年哈羅德二世因船觸暗礁被困在諾曼第公國時,約定將英格蘭王位的繼承權讓給威廉。
1066年,宣信者愛德華病重駕崩前舉薦了榻前的哈羅德為國王,當時有約克城兩位大主教見證哈羅德繼位的宣示。哈羅德二世即位的消息傳到諾曼第時,威廉接到消息大怒,立即召集大臣宣佈出兵英國。[1]
入侵英格蘭
1066年9月28日,威廉傳檄全法蘭克各封建諸侯招募遠征軍;另一方面,上書羅馬教宗亞歷山大二世控告哈羅德違背白骨誓約,教宗亞歷山大二世隨後裁定威廉勝訴宣佈英王哈羅德二世為教敵。威廉在軍事、外交佈局完成後,率領一萬兩千大軍乘坐近七百艘船隻橫渡英吉利海峽,於9月28日在佩文西登陸。才剛率領英軍於斯坦福橋戰役中擊敗挪威國王哈拉爾三世的哈羅德二世,一接到威廉在英格蘭海岸登陸的消息,立刻急行軍南下防禦諾曼第大軍。10月14日雙方交戰於黑斯廷斯西北方6.1英里的森勒克山丘 (Senlac Hill)。但連日交戰行軍而疲憊不堪的八千英軍不敵諾曼第的一萬兩千大軍,多位將領戰死;盎格魯-撒克遜王室末代國王哈羅德二世及其兩位弟弟也戰死沙場,史稱黑斯廷斯戰役。威廉稍事整頓之後,帶領大軍北上進入倫敦城,在1066年的聖誕節於西敏寺加冕為王而為「征服者威廉一世」。
意義
英國盎格魯-撒克遜時代結束,諾曼第王朝建立。古英語的發展進入低谷,古法語的北部方言取而代之,成為統治階層的通用語,形成了流行於上層的盎格魯-諾曼語。 諾曼征服前,英國社會的政治制度是貴族民主制,國王和賢人會議共同實行統治。諾曼征服後,國王成為全國土地的最高所有者,他通過土地分封,建立了完備的封建君臣制度,加速了英國的封建化過程。
政治制度
威廉一世在征服的基礎上,建立起強大的王權統治。他沒收反抗的盎格魯薩克遜貴族土地,分封給隨他而來的法國封建主。受封者要按照土地面積的大小,提供一定數目的騎兵,並親自率領他們為國王作戰。大封建主又把自己土地的一部分再分封下級,由此建立起封建土地的等級所有制。
同時威廉一世保留盎格魯-撒克遜人的習慣法,將原有的地方行政區劃分為三十六個郡(shires)。以諾曼人的政治機構王廷(curia regis),取代盎格魯-撒克遜人原有的賢人會(witenagemot,或稱witena gemot)。王廷由主教、修道院院長、大地主組成,每年召開三次會議,但國王能隨時召開。除此之外,國王另有由親信組成的內圈組織,稱為小會議(small council)。王廷則擴大成為後來的國會,小會議演變為政府。
英法關係
英國再次融入歐洲大陸,在政治上依附法國,經濟上雖然獨立,但與低地國家(今荷蘭、比利時)的貿易量逐年遞增——這是後來英國復興、覬覦法國領土,並引發百年戰爭的主要因素。
名義上諾曼底公爵是法蘭克人國王的封臣,由於身兼英格蘭國王,使得諾曼國王的實力大過法蘭克人的國王。而且,英格蘭既非法蘭克人國王的省,也不是諾曼底的省份。
正因為政治上依附法國,英國才與法國一起參與了十字軍東征。之後,兼任阿基坦公爵的英格蘭國王一直問鼎法蘭西王位,這也成為英法百年戰爭的導火索之一。
英格蘭文化的發展
英語中開始夾雜大量法語詞彙,多為政治、法律、宗教、食品方面的詞語。以下是一些例子:
古法語借詞 | 現代英語詞 | 意義 |
---|---|---|
cité | city | 城市 |
duc | duke | 大公 |
baron | baron | 男爵 |
juge | judge | 法官 |
armée | army | 軍隊 |
ennemi | enemy | 敵人 |
garde | guard | 門衛 |
prison | prison | 監獄 |
libertée | liberty | 自由 |
beuf | beef | 牛肉 |
saumon | salmon | 鮭魚 |
herbe | herb | 草藥 |
參見
參考文獻
- [美] 湯普遜《中世紀經濟文化史》
- [美] 湯普遜《中世紀晚期歐洲經濟文化史》
- 馮作民<<西洋全史>>
- ^ 馮作民《西洋全史》(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