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黨衛隊第4師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黨衛隊第4師
4. SS Polizei-Division
1940年在黑森林瓦爾登堡訓練營地的第4師部分新兵
存在時期1939年至1945年
國家或地區納粹德國 納粹德國
效忠於阿道夫·希特拉
部門 武裝親衛隊
種類警察
裝甲擲彈兵
規模
指揮官
著名指揮官卡爾·匹菲費爾-瓦登布里契
阿爾弗雷德·溫登堡
標識
師徽章

黨衛隊第4師「警察」(德語:4. SS Polizei-Division)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納粹德國38個武裝親衛隊師級部隊之一,由阿道夫·希特拉於1939年9月18日下達將秩序警察擴編為師級部隊的命令,於10月1日正式被編制完成。起初德國國內秩序警察海因里希·希姆萊所控制,而隨着他將黨衛隊升級為軍事部隊的想法,而當時的國防軍又極欲控制它的擴張,希姆萊便將警察機關軍事化,成為之後的警察師。之後參與了法國戰役蘇德戰爭與一些局部的反游擊行動,1942年2月24日正式隸屬於武裝親衛隊下,1943年兵種改為裝甲擲彈兵,1945年5月向美軍投降。警察師的軍徽為狼之鈎(Wolfsangel),為北歐神話中的一個標誌,武裝親衛隊裏也有其他師級單位以此圖案的變形為軍徽。此外由於士兵多是警察成員的緣故,有着整師近9成的人都擁有駕照。

建立

雖然國防軍在1934年因為黨衛隊在長刀之夜削弱衝鋒隊的功勞,允許成立小型的特務部隊,但有着種種的人員限制,希姆萊只得另尋人力資源,於是將他自戈林轉移的全國警察挑選作為武裝親衛隊的一部分。1939年9月18日由希特拉下令組建,成立於1939年10月,以15000名的秩序警察成員所構成。原先他們並沒有登記於黨衛隊中,繼續保有警察職位與佩章,避免了國防軍徵兵調度[1](這時還未是正式的武裝親衛隊),因此不像之後幾個武裝親衛隊師一樣嚴格篩選成員體格,整體素質也和正規部隊有所差別[2]。該師的裝備主要取自於捷克斯洛伐克的物資,在黑森林一帶進行訓練,並在波蘭短期負責內部安全的職務[2]

作戰

西線

雖然警察師成立與訓練過晚沒趕上波蘭戰役,但到了1940年春季,德國即將進攻法國與低地國家,警察師被配屬到威廉·里特爾·馮·李布指揮的C集團軍,負責佯攻馬奇諾防線萊茵蘭,這時的警察師僅是單純的步兵和以馬車運輸的部隊。6月9日,警察師第一次參加了戰鬥,於通過埃納河和阿登運河之間與法軍交火後[2],又與阿登森林中的法軍後衛部隊戰鬥[2],1940年6月下旬,警察師被轉入預備部隊。1941年1月17日,黨衛隊特務部隊的管理權由警察機關轉到黨衛隊管理部。警察師被編到北方集團軍,準備巴巴羅薩作戰的行動中[3]

東線

雖然配屬北方集團軍員是要作為預備師,但之後就投入了盧加的戰鬥中,與269步兵師一起跟蘇軍5個師爭奪橋頭堡,在血腥的前線戰鬥中損失近2000人,包括師長亞瑟·密歐凡斯塔德(Arthur Mülverstadt)[2],但仍持續推進至盧加北部,突破蘇軍的防禦,將其圍殲,之後又參加了列寧格勒圍城戰。1942年1月,警察師被派往沃爾霍夫的防禦地段,2月24日正式轉到武裝親衛隊,人員將他們的警徽改為黨衛隊標誌[2]。1月至3月,警察師為摧毀蘇聯第2軍團的主要角色,其餘時間則是守於列寧格勒戰線。1943年2月警察師於拉多加湖以南戰鬥,被捲入蘇軍強力攻勢中,被迫徹往科爾皮諾的新防線,儘管受到不少損傷,仍成功抵擋了紅軍[2]。在防守這段期間,警察師從中抽調部份單位送往西方訓練,升級為裝甲擲彈兵,並以荷蘭志願軍(即尼德蘭師)來填補該空缺[4]。該戰鬥群於1943年5月被解散,而警察裝甲擲彈兵師已預備好行動[4]

後期

但警察師並沒有被派到蘇聯,而被送往巴爾幹地區,負責希臘北部的反游擊行動[4]。根據蓋世太保的紀錄,警察師在克里蘇拉(Klissura)對平民犯下戰爭罪行,之後還在迪斯托莫(Distomo)進行屠殺,該事件被稱作「迪斯托莫屠殺」[5]。警察師一直留在希臘,直到1944年8月被召回,派到貝爾格萊德阻擋紅軍,再次遭受高傷亡[4]。到1944年9月,損失近一半軍力的警察師撤到斯洛伐克[4],又撤往波美拉尼亞但澤斯維訥明德,少數人員參與了柏林戰役,最後穿過易北河,並向美軍投降。

指揮官

戰鬥地區

戰鬥序列

  • 1939年 警察師
  • 第1警察歩兵團 (Polizei-Infanterie-Regiment 1)
  • 第2警察歩兵團 (Polizei-Infanterie-Regiment 2)
  • 第3警察歩兵團 (Polizei-Infanterie-Regiment 3)
  • 第300砲兵團 (Artillerie-Regiment 300)
  • 警察反坦克營 (Polizei-Panzerabwehr-Abteilung)
  • 警察工兵營 (Polizei-Pionier-Bataillon)
  • 自行車連 (Radfahr-Kompanie)
  • 第300通信營 (Nachrichten-Abteilung 300 )
  • 第300補給支援部隊 (Versorgungstruppen 300)
  • 1943年 黨衛隊「警察」裝甲擲彈兵師
  • 第7SS裝甲擲彈兵團 (SS-Panzergrenadier Regiment 7)
  • 第8SS裝甲擲彈兵團 (SS-Panzergrenadier Regiment 8)
  • 第4SS砲兵團 (SS-Artillerie Regiment 4)
  • 第4SS突撃砲營 (SS-Sturmgeschütz-Abteilung 4)
  • 第4SS坦克營 (SS-Panzer-Abteilung 4)
  • 第4SS裝甲獵兵營 (SS-Panzerjäger-Abteilung 4)
  • 第4SS防空砲營 (SS-Flak-Abteilung 4)
  • 第4SS通信營 (SS-Nachrichten-Abteilung 4)
  • 第4SS裝甲偵察營 (SS-Panzer-Aufklärungs-Abteilung 4)
  • 第4SS工兵營 (SS-Pionier-Bataillon 4)
  • 第4SS裝甲修理營 (SS-Panzer-Instandsetzungs-Abteilung 4)
  • 第4SS野戰補充營 (SS-Feldersatz-Bataillon 4)

人員軍力

構成人種:德國人,共有25人獲得騎士鐵十字勳章

  • 1941年6月:17,347人
  • 1942年12月:13,399人
  • 1943年12月:16,081人
  • 1944年6月:16,139人
  • 1944年12月:9,000人

相關條目

資料來源

  1. ^ Stein, George H, The Waffen SS: Hitler's elite guard at war, 1939-1945.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84), pp. 28, 34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Williamson, The Waffen SS, p38
  3. ^ feldgrau. [2009-0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04). 
  4. ^ 4.0 4.1 4.2 4.3 4.4 Williamson, The Waffen SS, p39
  5. ^ Greeks lose Nazi massacre claim. BBC News. 2003-06-26 [2009-0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01). 

參考書目

  • Huseman, Friedrich. (2003). In Good Faith: The History of 4. SS-Polizei-Panzergrenadier-Division, Volume 1, 1939–1943. Winnipeg, Canada: J.J. Fedorowicz, ISBN 0-921991-74-6
  • Williamson, Gordon. (2003). The Waffen-SS, Osprey Publishing, ISBN 1-84176-5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