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莫爾斯–帕萊引理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數學中,莫爾斯–帕萊引理(Morse–Palais lemma)是變分法希爾伯特空間理論中的一個結果。粗略地講,它指出臨界點附近足夠光滑函數在適當改變坐標後可表為二次型。 莫爾斯–帕萊引理最初是美國數學家馬斯頓·莫爾斯利用格拉姆-施密特正交化在有限維情形證明的。這一結論在莫爾斯理論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到希爾伯特空間的推廣歸功於理查德·帕萊斯蒂芬·斯梅爾

陳述

為實希爾伯特空間,並令UH中原點的開鄰域。令-次連續可微函數,其中,即。設,0是f的非退化臨界點,即二階導確定了H與其連續對偶空間同構

則在U中存在0的子鄰域V微分同胚映射,逆也是)、可逆對稱算子使得

推論

,使得0是非退化臨界點。則存在逆為微分同胚映射、正交分解 使得若有

另見

參考文獻

  • Lang, Serge. Differential manifolds. Reading, Mass.–London–Don Mills, Ont.: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 Inc. 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