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蒼霞街道

座標26°03′06″N 119°18′01″E / 26.05159°N 119.30034°E / 26.05159; 119.30034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蒼霞街道
街道辦事處
坐標:26°03′06″N 119°18′01″E / 26.05159°N 119.30034°E / 26.05159; 119.30034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上級行政區台江區
建立2004年4月
村級區劃單位數
面積
 • 總計1.07 平方公里(0.41 平方英里)
人口
 • 戶籍人口(2020年)12,960戶
 • 常住人口(2020年)33,891人
時區北京時間UTC+8
行政區劃代碼35 01 03 007
電話區號+86 (0)591

蒼霞街道是位於中國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區西南部的一個街道,於2004年由原蒼霞街道與幫洲街道合併而成。

名稱由來

蒼霞因面對鹽倉前(今倉前山),故原名「倉下洲」。明朝「蒼霞晚照」為南台十景之一,「蒼霞洲」名稱沿用至今。

行政區劃

蒼霞街道下轄以下地區:[1]

中平社區、​蒼霞新城社區、​萬侯社區、​三保社區和河下社區。

文化教育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陳璧孫葆縉林紓等人在蒼霞洲創辦紳辦新式學堂「蒼霞精舍」,宣統元年(1909年)改為官府在吉祥山創辦的福建官立中等工業學堂。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美國基督教會在蒼霞洲創辦青年會書院,後改為青年會商業職業學校。民國26年,愛國僑領胡文虎捐資在藍蔚石原復興小學 (今台江第一中心小學)校址修建文虎小學。

至1990年,蒼霞街道有福建神學院福州市財政金融學校福州市十三中學福州市商業高級職業中學福建省航管高級職業中學福州市糧食職業學校福州市水運職業學校台江第一中學台江第一中心小學洲邊小學等學校。

民國36年7月1日,胡文虎創辦《星閩日報》,鄭書祥任總編輯。1949年9月21日,福建省軍事管制委員會接管《星閩日報》,改名《新閩日報》恢復出版。1950年10月停刊。

文物古蹟

蒼霞街道境內有建於明天啟年間的區級文物保護單位東金寺及重建於清光緒三十三年 (1907年)的福州白龍庵。蒼霞街道中平路69號住宅為清光緒年間武狀元黃培松故居。境內建有除古田會館、汀州會館、閩清會館等傳統中式建築,更有蒼霞洲基督教堂、蒼霞天主教堂、基督教青年會等西式建築。

編號 名稱 年代 地址 類別 圖片 備註
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
4-38 古田會館 民國 河下社區宮前路吳厝埕5號(現為同德路2號)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福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輪船公司舊樓 民國 蒼霞街道
彬德橋 三保街河上
8-2 蒼霞洲基督堂 民國 蒼霞洲文通弄17號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1995年區保
2020年市保
台江區文物保護單位
1988年 閩清會館 新閩街61號,2005年遷建至蒼霞街道三保直街白馬河畔 古建築
1988年 東金寺 白龍路45號 古建築
1988年 白龍庵 白龍路 古建築
1988年 汀洲會館 蒼霞街道 古建築
1992年 黃乃裳故居 蒼霞街道 古建築
2020年(4-1) 金魚里7號 金魚里7號
2020年(4-2) 浣花莊 中平路143-145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