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舒烏比耶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舒烏比耶[1](阿拉伯語:الشعوبية‎),另譯「舒歐比亞」,[2]指非阿拉伯裔穆斯林烏瑪內部阿拉伯人特權地位的反應。

詞源

該運動的名稱源自阿拉伯語「舒歐布」,意為「民族」。[3]穆斯林經常用《古蘭經》第四九章《寢室(侯主拉特)》中的第十三節來反駁不同人群之間的偏見和爭論。

:يَا أَيُّهَا النَّاسُ إِنَّا خَلَقْنَاكُم مِّن ذَكَرٍ وَأُنثَى وَجَعَلْنَاكُمْ شُعُوباً وَقَبَائِلَ لِتَعَارَفُوا إِنَّ أَكْرَمَكُمْ عِندَ اللَّهِ أَتْقَاكُمْ إِنَّ اللَّهَ عَلِيمٌ خَبِيرٌ
眾人啊!我確已從一男一女創造你們,我使你們成為許多民族和宗族,以便你們互相認識。在真主看來,你們中最尊貴者,是你們中最敬畏者。真主確是全知的,確是徹知的。[4]

社會政治運動

該詞早在9世紀之前就被運用於政治運動。哈瓦利吉派用它來表示擴大「民族」和「宗族」之間的平等,以實現伊斯蘭教所有追隨者之間的平等。這是對古萊什聲稱有權領導烏瑪的主張的直接回應。

在伊朗

當被指代特定的政治運動時,該術語指的是波斯穆斯林對伊朗9世紀和10世紀伊斯蘭教日益阿拉伯化的反應。它主要關注於波斯文化和波斯人身份認同的保護。[5]這一運動最顯着的影響是波斯語流傳至今。然而,這場運動從未叛教,其基礎是伊斯蘭教的種族和民族平等的思想。

在8世紀末9世紀初,在經過多年的阿拔斯王朝哈里發的壓迫之後,波斯民族主義運動再次興起。[來源請求]該運動留下了大量的波斯文學和新形式詩歌。這場運動的幕後主使大多是波斯人,但埃及人柏柏爾人阿拉米人的說法得到了證實。[6]

在安達盧西亞

在東方的舒烏比耶運動結束兩個世紀後,另一種形式的運動在伊斯蘭化的西班牙出現,並被穆拉迪人(伊比利亞穆斯林)所操控。它主要由柏柏爾人推動,但包括許多歐洲文化團體,如加利西亞人加泰羅尼亞人(當時稱為法蘭克人)、卡拉布里亞人巴斯克人。舒烏比耶文學的代表作為安達盧西亞詩人伊本·加西亞英語Ibn Gharsiya所著的書信體詩文。[7][8]然而,根據《阿拉伯文學百科全書》所述,伊本·加西亞的書信體詩文只是次要的,詩文的少數典型傾向於重複從早期伊斯蘭化的東方國家(如伊朗)文學所採用的陳詞濫調。

新舒烏比耶

1966年,薩米·漢娜和G·H·加德納在《中東期刊英語The Middle East Journal》上發表了一篇題為「Al-Shu'ubiyah Updated」的文章。[9]荷蘭大學教授Leonard C. Biegel在其1972年的《中東少數民族:作為政治因素在阿拉伯世界的重要性》一書中首次提出「新舒烏比耶」一詞,他受到漢娜和加德納的文章的啟發,而新創該詞用以命名在中東地區非阿拉伯或非穆斯林的民族主義的現代運動。例如亞述民族主義英語Assyrian nationalism庫爾德民族主義法老主義腓尼基主義敘利亞民族主義英語Syrian nationalism[10]在1984年的一篇文章中,Daniel Dishon和Bruce Maddi-Weitzmann也使用了「新舒烏比耶」一詞。[11]

其中一些群體,特別是庫爾德人亞述人雅茲迪人和曼達安人以及極少數的馬哈拉米人英語Mhallami既非阿拉伯人也不講阿拉伯語,並且在阿拉伯人(或伊斯蘭教)征服近東前後都表現出了獨特的民族特徵。

在2002年的一篇文章中,Ariel I. Ahram提出了該術語的一種反對伊拉克什葉派穆斯林,更普遍地說是反對全體什葉派穆斯林的現代解釋。[12]

參見

註釋

  1. ^ 弗朗西斯·魯賓遜英語Francis Robinson. 剑桥插图伊斯兰世界史. 由安維華,錢雪梅翻譯. 世界知識出版社. 2005. ISBN 9787501225330. 
  2. ^ 周放. 征服与被征服——解读“舒欧比亚”. 歷史教學. 2009, (577) [2019-0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04) (中文(中國大陸)). 
  3. ^ Jamshidian Tehrani, Jafar. Shu'ubiyya: Independence movements in Iran. 2014 [2019-02-04]. ISBN 978-1500737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09). , p.3 preface
  4. ^ 馬堅譯《古蘭經》第四九章《寢室(侯主拉特)》第十三節
  5. ^ Jamshidian Tehrani, Jafar. Shu'ubiyya: Independence movements in Iran. 2014 [2019-02-04]. ISBN 978-1500737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09). , p.49
  6. ^ Enderwitz, S. "Shu'ubiyya". Encyclopedia of Islam. Vol. IX (1997), pp. 513-14.
  7. ^ The Shu'ubiyya in al-Andalus. The risala of Ibn Garcia and five refutation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0), translated with an introduction and notes by James T. Monroe英語James T. Monroe.
  8. ^ Diesenberger, Max; Richard Corradini; Helmut Reimitz. The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ies in the early Middle Ages: texts, resources and artefacts. Brill. 2003 [2019-02-04]. ISBN 90-04-1186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8). , p.346
  9. ^ Sami Hanna and G.H. Gardner, "Al-Shu『ubiyah Updated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中東期刊英語The Middle East Journal, 20 (1966): 335-351
  10. ^ Leonard C. Biegel, 荷蘭語Minderheden in Het Midden-Oosten: Hun Betekenis Als Politieke Factor in De Arabische Wereld, Van Loghum Slaterus, Deventer}}, 1972, ISBN 978-90-6001-219-2 e.g. p.250
  11. ^ Daniel Dishon and Bruce Maddi-Weitzmann, "Inter-Arab issues", in: Israel Stockman-Shomron (編). Israel, the Middle East, and the great powers. Transaction Publishers. 1984: 389 [2009-11-24]. ISBN 978-965-287-00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14).  e.g. p.279
  12. ^ Ahram, Ariel I. Iraq and Syria: The Dilemma of Dynasty. Middle East Quarterly. Spring 2002, IX (2) [2019-0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