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臺中 (大字)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臺中
漢字 臺中
白話字 Tâi-tiong
台語羅馬字Tâi-tiong
閩南拼音Dáidiōng

臺中臺灣臺中市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也是該市核心聚落所在地。

相較於今日行政區,其範圍大致包括中區的綠川里、繼光里、公園里、光復里、大墩里、柳川里不含東北端,北區的新興里西南半部、大湖里東南端、錦平里南端、新北里西南端,東區的富仁里西南部、富台里南端、干城里不含東北端、泉源里西大半部、振興里北大半部、新庄里,南區城隍里的東北端、長春里不含西南端、長榮里北部、新榮里東北端,西區的民生里、利民里不含西北端、三民里東北端及西南半葉的東南部。[1][2]

歷史

台灣清治末期日治初期,臺中地區為藍興堡的三街庄:東大墩街小北下街庄新庄仔庄,隸屬於臺中縣,在1899年3月11日被劃為「東大墩區」[3],北與邱厝仔庄東勢仔庄為鄰,東與旱溪庄為鄰,南邊為頂橋仔頭庄,西邊及西北邊為公館庄後壠仔庄[1]。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11日,全台廢縣廳改設二十廳,台灣中部隸屬於臺中廳。1902年5月20日,東大墩街、小北下街庄、新庄仔庄合併為「臺中街」,改隸屬「臺中區」[4]。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25日,合併二十廳為十二廳,臺中區隸屬不變。1920年(大正九年)10月1日,全台地方制度大改正,廢十二廳改設五州二廳,該街改制為「臺中」大字,與其他9個大字同隸屬於臺中州臺中市[5]。1926年4月1日,臺中市實施町名改正,將臺中大字劃分為31個町,並延續至1945年。

戰後本地區分割成五部分,分別劃入中區北區東區南區西區,均隸屬於臺灣省臺中市,大字改亦制為里。2010年12月,臺中縣市合併為直轄臺中市,上述各區隸屬不變。

聚落

本地區發展較早的聚落有新庄仔、小北下街、東大墩等,在日治期初期的官方地圖上已有記載[1]

交通

台鐵山線大致以東北東—西南西走向經過臺中地區中部略偏東南。境內設有臺中車站,屬特等站,各級列車均有停靠。由此可前往台鐵沿線各站。[1][6]

省道台3線(建成路)俗稱「內山公路」,是臺北至屏東的幹道,大致以東北東—西南西走向經過本地區東南端。由該道路向東北東轉北可前往北屯、潭子、豐原、石岡等地,向西南西轉南可前往大里、霧峰、草屯、南投等地。[1][6][7]

省道台12線(台灣大道二段)是梧棲港至台鐵台中車站的平面幹道,其東側端點位於本地區台鐵台中車站前。由此向西北出境後,可前往南屯東北端、西屯、省道台74線交流道、國道1號臺中交流道、龍井東北端、沙鹿、梧棲並止於省道台17線路口。[1][6]

市道136號(自由路一段、林森路、國光路、復興路三段~四段、振興路、忠孝路、振興路)是臺中市龍井區至南投縣國姓鄉龜溝的道路,大致先以西南西—東北東走向由本地區西南部凸出部分入境,隨後順路轉東北至林森路路口,轉東南再順路轉南南東出境至復興路三段路口,轉東北東再度入境,過台鐵台中車站後站後至振興路路口,轉南南東至忠孝路路口,轉東北東繞大彎轉東南,經省道台3線路口後轉東不遠即由本地區東南端出境。由該道路向西南西轉西可前往南屯、國道1號南屯交流道、大肚東北部邊界地帶、龍井東部、沙鹿西南部、梧棲與龍井交界地帶並止於省道台17線路口,向東轉東南可前往太平、國姓並止於省道台14線路口。[1][6][7]

學校

文化資產

廟宇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臺灣堡圖》,臺灣總督府,1904年
  2. ^ 《臺中市行政區域圖》,內政部,2006年9月
  3. ^ 臺灣總督府. 臺中縣令第七號街庄長管轄區域ノ件.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4. ^ 臺中廳令第12號.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1902-05-17. 
  5. ^ 《新舊對照管轄便覽》,臺灣總督府
  6. ^ 6.0 6.1 6.2 6.3 《臺中縣行政區域圖》
  7. ^ 7.0 7.1 《南投縣行政區域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