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粒機
脫粒機為收割機械,指能夠將農作物籽粒與莖稈分離的機械,主要指糧食作物的收穫機械。根據作物的不同,脫粒機種類不同。如「打稻機」適用於水稻脫粒;用於玉米脫粒的稱為「玉米脫粒機」等等。
類似的器具有:古早手動擊打穀類,用來給穀物脫粒的農具,叫作「連枷」[1][2]或「連耞」。
打稻機
打稻機 又稱「脫穀機」,俗稱「打穀機」,為最常見水稻脫粒機械。需要先將水稻收割以後,通過這種機械將水稻穀粒與莖稈分離。還有一種更為原始的,叫做「摔桶」。打稻機分為二類,一類依靠人力驅動,稱為 人力打稻機 ,為半機械化工具;將打稻機改為動力驅動,則稱為動力打稻機。打稻機的出現大大降低了水稻收割的勞動強度,同時也改善了農業生產力。
現代打稻機在中國的使用
「打稻機」在中國大陸出現於1950年代,大量推廣於1960年代,改革開放以前主要以「人力打稻機」為主,為當時主要農業生產單位——生產隊主要水稻作業農具之一,為水稻機械化工具。
「改革開放」以後打稻機成為農戶每個家庭主要必備農具之一。1980年代初期從以「人力打稻機」為主,漸漸發展為以「動力打稻機」為主,基本上通過以改裝「人力打稻機」實行動力驅動。早期由於農民購買力低,多為幾家農戶合作購買一台動力,這種動力主要為165或175單缸柴油發動機,極少使用汽油機。
進入1980年代後期以後,水稻收割基本上普遍使用「動力打稻機」。由於動力打稻機相對笨重,搬動困難,農戶在水稻收割季節多戶採取合作互助的形式輪流進行水稻收割作業。進入2000年代以後,隨着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高,水稻收割漸漸被聯合收割機取代,由於聯合收割機要求地勢平坦,大田塊作業,因此,山區、丘陵地區的小田塊作業必須使用打稻機,長遠來看,打稻機仍舊有存在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