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羅庚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羅盤

羅盤,又稱羅經羅庚羅經盤等,是風水師從事風水活動不可沒有的重要工具

羅盤是現代指南針的前身。羅盤以「卯」代表東方,以「午」代表南方,以「酉」代表西方,以「子」代表北方,以「巽」代表正東南,以「坤」代表正西南,以「乾」代表正西北,以「艮」代表正東北。

除了八宮方位之外,還會以二十四個方位去斷吉凶的,每個方位佔十五度水上稱為二十四山。它們是甲、卯、乙、辰、巽、巳;丙、午、丁;未、坤、申;庚、酉、辛;戌、乾、亥;壬、子、癸;丑、艮、寅。羅盤有天地人三盤,為立向、消砂、納水之用,每盤的用法,都有一定之理與一定之法,各有其妙。然而每盤之中,皆有六十花甲,而十二支中,每向水火木金土之五行全備。

儘管風水學中沒有提到「磁場」的理論,但是羅盤上各圈層之間所講究的方向、方位、間隔的配合,卻暗含了「磁場」的規律。羅盤的發明和應用是人類對宇宙社會和人生的奧秘不斷探索的結果。羅盤上逐漸增多的圈層和日益複雜的指針系統,代表了人類不斷積累的實踐經驗。

市售羅盤普遍按照流派分為以五行編列之三合盤、以八卦編列之三元盤以及融合兩者優點之綜合羅盤,材質部分以黑底電木羅盤為大宗,另也有木質羅盤,台灣還有一間公司獨家研發出了合金羅盤,還有可以一眼觀測景觀及盤面的全自動羅經定位儀,預計未來會有更多材質羅盤的出現。

羅盤與指南針相對的度數如下:

方位 卦位 二十四山角度 二十四山角度 二十四山角度
1 正北 坎 (ㄎㄢˇ)(kǎn) 壬(337.5 - 352.5) 子(352.5 - 7.5) 癸(7.5 - 22.5)
2 東北 艮 (ㄍㄣˋ)(gèn) 丑(22.5 - 37.5) 艮(37.5 - 52.5) 寅(52.5 - 67.5)
3 正東 震 (ㄓㄣˋ)(zhèn) 甲(67.5 - 82.5) 卯(82.5 - 97.5) 乙(97.5 - 112.5)
4 東南 巽 (ㄒㄩㄣˋ)(xùn) 辰(112.5 - 127.5) 巽(127.5 - 142.5 ) 巳(142.5 - 157.5)
5 正南 離 (ㄌㄧˊ)() 丙(157.5 - 172.5) 午(172.5 - 187.5 ) 丁(187.5 - 202.5)
6 西南 坤 (ㄎㄨㄣ)(kūn) 未(202.5 - 217.5) 坤(217.5 - 232.5) 申(232.5 - 247.5)
7 正西 兌 (ㄉㄨㄟˋ)(duì) 庚(247.5 - 262.5) 酉(262.5 - 277.5) 辛(277.5 - 292.5)
8 西北 乾 (ㄑㄧㄢˊ)(qián) 戌(292.5 - 307.5) 乾(307.5 - 322.5) 亥(322.5 - 337.5)

世界最大羅盤

目前「健力士世界紀錄」認證世界最大的羅盤叫「昊天羅盤」,存放於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直徑152公分,其內容含文字、數字、符號總計達134,172字。[1][2][3][4][5] 這個羅盤是依據「伏羲八卦」論述設計,也參考了《連山易》和《歸藏易》,共有144方及720曆,而曆卦合一同步運作的是960卦曆[6][7]

生產和製作

安徽省休寧縣萬安鎮從明代開始就一直在製作羅盤,發展到清朝時已名聞天下。被稱為「中國羅盤之鄉」。最盛的時期,萬安生產的羅盤遠銷朝鮮、馬來西亞等國。2006年,萬安羅盤製作技藝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萬安羅盤為中國地理標誌產品

萬安製作的羅盤,可以在八寸大小的面積內做到21個圈層,分隔刻線密如蛛網、細如蛛絲,蠅頭小楷刻於其上,達兩千個之多。如若用微尖毛筆一筆一划細細描寫,也需要數天之久的功夫。

參考文獻

  1. ^ 藝術中心. 雲科大典藏「世界最大羅盤」榮獲「金氏世界紀錄」認證. 雲林科技大學. 2011-06-09 [2016-05-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9). 
  2. ^ 廖素貞. 雲科大典藏世界最大羅盤 申請金氏紀錄認證. 大紀元. 2013-09-24 [2016-05-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8). 
  3. ^ 陳永順. 世界最大、最精細羅經盤. 聯合報. 2011-06-09 [2016-05-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10). 
  4. ^ 張學暉. 雲林科大世界最大羅盤申請金氏紀錄. NOWnews 今日新聞. 2013-09-23 [2016-05-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5). 
  5. ^ 廖學賢. 152cm超級大羅盤 挑戰金氏紀錄. 華視新聞網. 2013-09-23 [2016-05-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06). 
  6. ^ 昊天羅盤與《連山易》及《歸藏易》. [2016-05-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5). 
  7. ^ 昊天羅盤的金氏紀錄認證. [2016-05-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