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約翰·阿摩司·康米紐斯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約翰·阿摩司·康米紐斯
出生(1592-03-28)1592年3月28日
波希米亞王冠領地摩拉維亞尼奈斯
逝世1670年11月15日(1670歲—11—15)(78歲)
荷蘭共和國阿姆斯特丹
職業教師、教育家、哲學家與作家、神職人員

約翰·阿摩司·康米紐斯捷克語Jan Amos Komenský,音譯:揚·阿莫斯·考門斯基;斯洛伐克語Ján Amos Komenský;德語:Johann Amos Comenius波蘭語Jan Amos Komeński匈牙利語Comenius Ámos János,其他語言:匈牙利語Comenius-Szeges János拉丁語Iohannes Amos Comenius;1592年3月28日—1670年11月15日)[1],是一位以捷克語為母語的[2]摩拉維亞人[3][4][5],職業為教師、教育家與作家。他曾擔任弟兄合一會的最後一任主教,然後成為宗教難民,並且是公共教育的最早擁護者,其理念在他所著作的《大教學論》中提出。他被認定為現代教育之父[6][7]。康米紐斯首開先例,引入有插圖的教科書,並以母語撰寫而非拉丁文;也運用了有效教學,這基於由簡單至全面概念的自然逐步生長脈絡。除此之外,他支持終身學習與發展非死背的邏輯思考,提倡並支持貧困兒童必須要有同等的機會,對婦女要打開大門提供教育,以及教學必須要有通用性與實用性。他曾在歐洲不同的地方居住與工作,包含了瑞典波蘭立陶宛外西凡尼亞神聖羅馬帝國英格蘭荷蘭匈牙利王國

生平

Via Lucis', 1668

康米紐斯出生於摩拉維亞,但沒有歷史記錄記載他的確切出生地。目前有三個地點可能是他的出生地:科姆那尼奈斯烏赫爾布羅德(三地位置皆位於捷克摩拉維亞烏赫爾堡區[8]

他早逝的父親生前是波西米亞兄弟會成員,一個在三十年戰爭前夕仍處於魯道夫二世保護之下,相當寬容的福音新教團體。在康米紐斯的母親及姊妹去世之後,康米紐斯由親戚撫養長大。

從1608年到1611年夸美紐斯就讀於普熱羅夫的兄弟會高級文科中學,在那裏他接受了賜名阿摩司。從1611年起康米紐斯在喀爾文教派Herborn大學研讀神學,之後1613年起就讀於海德堡大學。在兩間學校他都登記自己的名字為 Nivanus/Nivnicensis。直到1623年才出現他父親取的名字 Komensky,而直到1627年才出現他拉丁文的名字 Comenius。

在海德堡因為經濟困難無法繼續攻讀博士,康米紐斯回到摩拉維亞,並且於1614年到1617年在普熱羅夫的兄弟學校擔任校長及老師。1616年康米紐斯被授與兄弟會牧師的聖職。1618年到1621年康米紐斯是Fulnek兄弟會的領導者。在這個時期他和第一任妻子Magdalaena Vizovska結婚,她是康米紐斯兄弟會一位主教Lanecius的親戚。當1620年在白山的戰爭天主教同盟的波蘭波西米亞階級戰敗時,所有非天主教教派的追隨者都加入。

康米紐斯在整個摩拉維亞地區一直更換不同的地點躲藏,當時他的妻子和女兒留在Fulnek,而他的第二個女兒也在Fulnek出生了。在Fulnek被大火摧毀後,康米紐斯的妻子和兩個女兒於1622年共同死於傳染病。康米紐斯先是在Karl von Zierotin波西米亞的莊園找到了若干年的庇護。這個時期他於1624年和第二任妻子Dorothea Cyrillova結婚,她是兄弟會四位長老之一的女兒。婚後康米紐斯有了三個女兒和一個兒子。

格爾利茨、柏林和荷蘭短暫的停留以及重返摩拉維亞之後,1628年康米紐斯和他的家庭最終必須離開這個國家,並且和數以千計在波蘭的萊什諾的其他戰爭受害者展開逃亡,在那裏他們建立起自己擁有教育的城市,而康米紐斯也在接下來的幾年將擔任一所兄弟會高級文科中學的老師並且獲得一份微薄的薪水。當這個文學上最有生產力的時期康米紐斯贏得整個歐洲哲學家和智者的好聲望,並且也擴往北美洲。經由Samuel Hartlib的邀請康米紐斯1641年到1642年到英國旅遊並且在那邊介紹他的Pansophie

1642年康米紐斯應丹麥工業家Louis de Geer之邀前往荷蘭、德國和瑞典,在荷蘭他和笛卡兒碰面。之後康米紐斯留在受瑞典管治的埃爾布隆格,並且也把他的家人從萊什諾接來。從1644年起康米紐斯擔任埃爾布隆格高級文科中學的教授,並且多次旅行德國和瑞典。1648年他回到萊什諾,同一年他的第二任妻子過世。1648年同時康米紐斯也被任命為兄弟會首任主教。1649年康米紐斯和他第三任妻子Johanna Gajusova一起去萊什諾。

1650年康米紐斯應外西凡尼亞統治的Rakoczis之邀前往沙羅什帕塔克(Sarospatak,今屬匈牙利)。在沙羅什帕塔克,康米紐斯被授命改革諸侯拉丁學校。在諸侯Sigismund Rakoczi於1652年去世後,康米紐斯必須再度離開外西凡尼亞,並於1654年經過斯洛伐克西里西亞回到萊什諾,在那裏直到波蘭士兵對這城市的破壞之前他一直留到1656年。

之後康米紐斯直到去世都住在阿姆斯特丹。夸美紐斯在1670年11月15日去世。七天後康米紐斯於11月22日葬在納爾登(Naarden)。2005年6月捷克票選「最偉大的捷克人」(Největší Čech)中,他排名第四。

教育觀點

在康米紐斯教育學的中心觀點中存有一種基督人類的生命形塑。康米紐斯的教育學的一個哲學基礎宣稱:「所有的人都應該被准許完全學會世界上所有東西」。康米紐斯不只要求不強迫的課程,他更拒絕各種方式的強迫。這由他的座右銘可看出:「一切順其自我內在動機而流,暴力遠離事物」。康米紐斯視通往智慧的成人教育為拯救之路,由此路途人性從腐爛的錯誤中重新回到世界的秩序,如同上帝所預見一般。

康米紐斯提出學習的法則是經由學習之前先做、語言介入之前先學習觀察、學習外語之前先學習母語、認字之前先學習範例。

在康米紐斯教學法的作品中他要求學校體制的普遍改革,針對所有階層的青少年和少女給予一個長達12年的統一的學校教育義務。之後有才能的應該被教導,其他的人繼續上拉丁學校的教育,18到24歲的人從大學畢業。康米紐斯針對教育的要求具改革性之處是針對男孩也針對女孩。課程的清楚易懂和結構性,課程與生活及更多事物的連結。許多原則在今日仍是教育體制的組成部分。

康米紐斯是教學法的奠基者。他發展出近代第一個有系統建立的教學法。

著作

康米紐斯最有名的著作是《敞開的語言之門》,其為首次結合事物課程和語言課程,並且被翻譯為12個歐洲國家的語言以及若干個亞洲國家語言。而《圖畫中可見的世界》(又譯《世界圖解》)加上Janua的插畫則是所有兒童圖畫書的鼻祖。它不只是第一本插畫童書,同時也是給兒童的第一本百科全書

康米紐斯的教育學主要著作是《宇宙教育》,其為Consultatio catholica七冊中的第四冊,而《大教學論》是教學法歷史中最重要的一本著作。康米紐斯極少的詩作的一部分則由Jan simon Vaclav在他的作品中公開。

對現代的意義

康米紐斯可被視為17世紀最偉大的教育家。他賦予了教育學一個新的方向。康米紐斯是第一個提出兒童教育學的人。然而他仍然未將兒童時期視為獨立的階段。兒童對於康米紐斯而言不是如同之後盧梭蒙特梭利所說的現在,而是作為以後成人生活的準備,其牽涉到永恆生命的準備。然而康米紐斯被視為在方法上、在教學法上和在內容上不同兒童時階段的教育學先驅中的其中一位。雖然仍是非常粗略的建構,但比起當時的習慣已是越來越複雜。

康米紐斯針對本質上全面性給所有人的普遍教育這個基礎的要求,以及針對女孩、社會上弱勢與精神上退化的族群在教育政治上的機會平等,觀點和獨立的原則,自我理智運用的教育,一所對生命友善的學校和一種沒有暴力的教育的想法,都是至今仍然適用的。而康米紐斯通往人性的人的教育和藉此形成改善世界的目標也同樣適用。

康米紐斯對人類世界的希望,改善人的生活的進步把他和現在相連結。近代也有康米紐斯對人類中心位置之於世界更新過程的想法,對於康米紐斯當然不是由上帝來解決。康米紐斯是一位介於文藝復興啟蒙運動的連接者:一方面具有神學的傳統,另方面也強調了每個人自我負責和獨立的理性。

參考文獻

  1. ^ Daniel Murphy, Comenius: A Critical Reassessment of his Life and Works (1995), p. 8 and p. 43.
  2. ^ He himself wrote in his letter to Petr Montanus "Toliko svému národu abych prospěl některými knihami sepsanými v mateřském jazyce, taková touha mě pojala už jako jinocha a neopustila po celých těch padesát let; k jiným věcem jsem byl přiveden jenom časovými příležitostmi. A o těchto příležitostech se zmíním, dříve však podám výčet děl, která jsem sepsal v mateřštině. Především, abych ovládl svůj jazyk, začal jsem roku 1612 (za pobytu v Herborně) skládat Poklad jazyka českého) to jest co nejúplnější slovník, přesnou mluvnici, ozdobné i výrazné způsoby mluvy a přísloví." [1]
  3. ^ "Unum necessarium" Komensky subscribed as "J.A. Comenius Moravus" 存档副本. [2012-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05).  (czech translation)
  4. ^ "Clamores Eliae" he dedicated "To my lovely mother, Moravia, one of her faithful son...". Clamores Eliae, p.69, Kastellaun/Hunsrück : A. Henn, 1977.
  5. ^ "Moravian by nation, language Bohemian, profession theologian, servant of Gospel from the year of grace 1616." It is his own identifiacion in "Opera omnia didactica" 1657, http://www.uni-mannheim.de/mateo/camenaref/comenius/comenius1/p3/jpg/s468.html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6. ^ "John Amos Comenius." Encyclopedia of World Biography, 2nd ed. 17 Vols. Gale Research, 1998. Reproduced in Biography Resource Center. Retrieved 2 January 2010.
  7. ^ Ivan Illich, Deschooling Society, 1972
  8. ^ Milada Blekastad, Comenius. Versuch eines Umrisses von Leben, Werk und Schicksal des Jan Amos Komenský (Oslo: Universitetsforlaget, 1969). p. 723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