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索哥羅鳩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索哥羅鳩
索哥羅鳩正收集巢材
攝於荷蘭阿納姆伯格斯動物園英語Royal Burgers' Zoo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鳥綱 Aves
目: 鴿形目 Columbiformes
科: 鳩鴿科 Columbidae
屬: 哀鴿屬 Zenaida
種:
索哥羅鳩 Z. graysoni
二名法
Zenaida graysoni
Lawrence, 1871
異名

Zenaida macroura graysoni

索哥羅鳩學名Zenaida graysoni),又名索島哀鴿鳩鴿科動物的一種,是其位於太平洋的原產地雷維利亞希赫多群島索哥羅島(Socorro Island)上的特有種,在海拔500米以上的森林地區最為普遍,但已經於1972年在島上滅絕。目前全世界現存的個體不超過200隻,而人工馴養的純種個體據估計少於100隻。當地正設計再引回計劃[2],以使索哥羅鳩重現島上。

索哥羅鳩的近緣種是哀鴿Zenaida macroura)和斑頰哀鴿Zenaida auriculata),因此索哥羅鳩曾被認為是哀鴿的一個亞種[3]索哥羅鳩的種加詞graysoni是為了紀念塞奈達·萊提西婭·朱莉·波拿巴英語Zénaïde Bonaparte和美國鳥類學家、藝術家安德魯·傑克遜·格雷森英語Andrew J. Grayson

體態

索哥羅鳩體型中等,腿較長,大部分是陸鳥,身長26.5-34厘米,平均重量為190克,體色與其近緣種一致。其頭部和腹部為深黃棕色,上身為紅褐色,頭部的耳線與其兩個近緣種類似,頸後為藍灰色,頸部有亮粉色羽毛斑塊,而頸部特徵在換羽後更加顯著;雌鳥和幼鳥的體色要更暗淡。[4]

索哥羅鳩與哀鴿最顯著的區別是其暗淡的體色和發達的雙足,其雙足在索哥羅島上黑色的熔岩石和濃密的森林中大有用途。

演化

在索哥羅島西向約400千米外坐落着克拉里昂島(Clarion Island),其上生活着特有的哀鴿亞種——克島哀鴿(Zenaida macroura clarionensis)。這種哀鴿的外觀介於索哥羅鳩和大陸哀鴿之間,很有可能是大陸哀鴿遷移來形成的種群,其性狀是獨立演化的,而不是與其他索哥羅鳥類平行演化[5]這意味着小軍艦鳥的捕食對選擇具有保護性深色羽衣的個體意義重大,因為小軍艦鳥是克島哀鴿的唯一天敵。在這樣的半沙漠島嶼上,鳥類的羽衣會變得更輕薄,因為這樣可以更好的應付炎熱和可靠淡水來源的缺乏,這與格洛格爾律(Gloger's rule)是相一致的。

習性

棲息地

索哥羅鳩棲息在海拔500米以上的季節性矮潮濕林區[6],在家貓被引入島上之前,它們也會季節性的遷移到低地,這種情況在1953年3月還很常見。這種遷移的時間與繁殖季節高峰期相吻合,在這期間,許多鳥類都有需要哺育的幼仔,並且廣泛分散在棲息地以收集更多不同種類的食物。索哥羅鳩對這類棲息地的偏好,與另外一種原產於索哥羅島的中等體型鳥類索哥羅模仿鳥Mimus graysoni)類似。[5]

繁殖

人們對索哥羅鳩的野外繁殖情況了解甚少,根據其與索哥羅模仿鳥平行演化,只能推測出其垂直遷徙的時間來判斷其繁殖活動最頻繁的時間是在每年3月-4月。在人工封閉環境內,雌鳥通常在離地面1-2.5米的巢箱內產卵,一窩產2枚白色蛋。孵化持續14-17日,雛鳥在孵化14-20日後長出羽毛[4]

禦敵

索哥羅鳩伴侶的生活方式與哀鴿是大有不同的。安德魯·傑克遜·格雷森最初討論本物種時,是以「孤鴿」一名稱呼索哥羅鳩,因為他幾乎從未看到一對索哥羅鳩伴侶,這是因為在索哥羅鳩的子女剛剛能供養自己時,父母就會將它們驅逐出巢,然後伴侶會暫時分開一段時間。這樣的習性是為了應付空中的天敵,因為剛成年的小索哥羅鳩沒有經驗,就會成為隼鷹類容易捕獲的目標,這樣成年索哥羅鳩就不容易成為獵物了。在哺乳動物較少的島嶼上,很多鳥類,尤其是索哥羅鳩並不害怕人類,甚至也不怕對其極具危險性的家貓。[4]在外來物種入侵索哥羅島之前,索哥羅鳩在島上的天敵中並沒有哺乳動物,主要天敵是紅尾鵟Buteo jamaicensis),也可能有小軍艦鳥Fregata minor)。[5]

鳴叫

其招牌式的鳴叫以雙音節的「」聲起始,之後是三次單音節的「」聲,然後再次以「」聲結束,連起來就是「咕-嗚嗚嗚咕-」,其中每個音素只需花費不到一秒的時間。

與植物的關係

索哥羅鳩的棲息地生長有特有種島海岸桐Guettarda insularis)、索哥羅冬青Ilex socorroensis)、Sideroxylon socorrense,以及本地生長的野黑櫻Prunus serotina[7])、Ficus cotinifolia榕屬的一種)和索哥羅番石榴Psidium socorrense)。與大多數鳩鴿科鳥類一樣,索哥羅鳩是典型的陸上食果動物,這對於當地林木的繁殖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包括已被IUCN列入漸危物種名單[8]的特有種Sideroxylon socorrense。另外,其與榕屬樹木也有特別的聯繫。[9]索哥羅鳩對大戟屬植物[10]蕨類植物[11]組成的完整森林下層系統較為依賴,這可能是因為家貓在這些濃密纏結的植物中對索哥羅鳩捕獲的成功率會降低。

野外滅絕

滅絕原因

索哥羅鳩在1957年至1958年在島上仍算普遍,全無滅跡跡象。及後由於家貓的引入、綿羊對森林下層系統的破壞、人為捕殺及大片棲息地被摧毀作放牧用途,導致數量急速減少。索哥羅鳩最後在野外見於1972年。[12]

現存個體

現存個體多為美國德國繁殖家擁有[4],可惜多為與哀鴿Zenaida macroura)雜交的後代,純種的數量極少。

保護現狀

在2006年10月30日,英國倫敦動物園成功繁殖一隻索哥羅鳩,使索哥羅鳩未致滅絕。他們給這隻索哥羅鳩取名Arnie,是以阿諾·舒華辛力加的暱稱命名,如此命名是源自他曾說過的著名台詞「我會回來的」(I'll be back),寓意索哥羅鳩還會在島上重現。不過,這隻索哥羅鳩實際上是雌鳥,但是最初被誤認成雄鳥,所以給她取了這樣一個名字。另外,索哥羅鳩的DNA已被採集,並完成DNA冰凍保存在英國所創的「冷凍方舟」計劃中。2006年初,人們開始準備將綿羊和家貓從島上遷出,同時準備執行再引回計劃[4]

參見

註釋

  1. ^ 國際鳥盟. Zenaida graysoni.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08. [2009年12月13日].  數據庫資料包含解釋為何此物種為野外滅絕
  2. ^ (英文)BLI(2004年),Schmechel(2006年)
  3. ^ (英文) & Clayton(2000年)
  4. ^ 4.0 4.1 4.2 4.3 4.4 (英文)Schmechel(2006年)
  5. ^ 5.0 5.1 5.2 (英文)Brattstrom & Howell(1956年)
  6. ^ (英文)BLI(2007年)
  7. ^ 生物地理學觀點應為亞種Prunus serotina ssp. capuli(英文)Brattstrom & Howell(1956年)與CMICD(2007年)
  8. ^ (英文)WCMC(1998年)
  9. ^ (英文)Brattstrom & Howell(1956年),BLI(2007年),CMICD(2007年)
  10. ^ 包括特有種Acalypha umbrosaCroton masonii,本地種Euphorbia anthonyiEuphorbia incerta馬瘋大戟木Hippomane mancinella),也可能包括外來種白苞猩猩草Euphorbia heterophylla)、飛揚草Euphorbia hirta var. hirta)、紫斑大戟Euphorbia hyssopifolia)和千根草Euphorbia thymifolia),(英文)CMICD(2007年)
  11. ^ 包括Adiantopsis radiataAsplenium formosumAsplenium sessilifoliumPleopeltis polypodioides var. acicularePolypodium alfrediiPolystichum muricatumPteridium caudatum、索哥羅島特有種Botrychium socorrense和雷維利亞希赫多群島特有種Cheilanthes peninsularis var. insularis
  12. ^ (英文)Brattstrom & Howell(1956年),BLI(2004年,2007年)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