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第二次世界大戰對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Victory over Japan Day
第二次世界大戰
對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1945年9月2日,大日本帝國代表在停泊於東京灣的美國海軍戰列艦密蘇里號上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別名V-J Day,V-P Day(Victory in the Pacific)
意義日本投降
日期每年8月15日:
 澳洲
 加拿大
 荷蘭
 紐西蘭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大韓民國
 英國
每年9月2日:
 美國
每年9月3日:
 中華民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含 香港 澳門
 菲律賓
時長一天
頻率每年
相關節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戰勝利紀念日
勝利日
香港重光重光紀念日
光復節
中華民國軍人節
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帝國在降書上簽字(日本投降儀式)

第二次世界大戰對日戰爭勝利紀念日(英語:Victory over Japan Day,一般簡稱「V-J Day」)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場中,日本投降從而實際上戰爭結束的日期及其後每年的紀念日。由於戰事在各國終止的日期不等,此日在各國也有不同的紀念日期。美東戰時日光時間UTC-4)1945年8月14日凌晨,美國接獲日本向《波茨坦公告》各國傳遞了投降的決定,當日美國總統哈利·S·杜魯門向全國宣佈了這一消息;美國羅德島州的「勝利日」(8月第2個星期一),即紀念8月14日。日本時間8月15日正午,日本昭和天皇向全國廣播了《終戰詔書》;同日重慶時間上午10時,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特級上將發表了《抗戰勝利告全國軍民及全世界人士書》。日本的「終戰日」即在每年8月15日紀念。日本時間1945年9月2日上午,日本在停泊在東京灣的美國軍艦密蘇里號上與同盟國簽訂《降伏文書》;

美國的「對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為9月2日。中華民國將9月3日定為抗戰勝利紀念日及軍人節中華人民共和國也將9月3日定為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與「對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相對的是1945年5月8日(部分國家定在5月9日)的「歐戰勝利紀念日」(Victory in Europe Day,一般簡稱「V-E Day」)。

概要

1945年8月14日(美國東部標準時間),杜魯門總統在白宮向工作人員宣佈日本投降的消息

1945年8月15日重慶時間早晨7時整,從當時同盟國主要四國的首都:重慶華盛頓倫敦莫斯科,用華語英語俄語向戰場上雙方海陸空軍隊、世界各國,通過無線電廣播,播發內容一致的公告:日本政府已正式無條件投降

日本則稱此日為終戰日(日語:終戦の日)或終戰紀念日(日語:終戦記念日)。日本標準時間當天中午12時整,天皇裕仁通過電台廣播向日本民眾宣讀了日本接受波茨坦宣言的《終戰詔書》(這一廣播被稱為「玉音放送」)。日本政府在當日較早前,就已經透過在華盛頓瑞士使團,告知美國總統杜魯門,日本願意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由於日本是軸心國中最後一個投降的國家,因此,在歐戰勝利日後三個月的對日戰爭勝利日,就標誌著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終結。不過,日本政府和軍隊代表直到1945年9月2日(日本時區),才在停泊於東京灣的美艦密蘇里號甲板上,正式簽字向同盟國投降

由於「V-E Day」一名並無提及「德國」,而「V-J Day」卻包含日本國名,因此也有人稱V-J日為太平洋戰爭勝利日V-P DayVictory in the Pacific Day)。但實際上整個太平洋地區只有以日本為首的軸心國,故大部分人對後者並不太在意。

一般以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於1945年8月15日結束,但就國際法而言,當時只是停戰,戰爭仍可能隨時再起,真正的戰爭結束是日本與同盟國簽署的《三藩市和約》於1952年4月28日生效之時。[1]

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1945年9月2日,日本天皇和政府代表、外務大臣重光葵及軍方代表、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在停泊於東京灣的美國海軍戰列艦密蘇里號的甲板上,簽字向中華民國等同盟國無條件投降,並由徐永昌代表中國在日本投降書上簽字確認。

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稱9月2日為對日戰勝紀念日。當時的美國總統杜魯門宣稱投降文件印發的9月2日為「V-J Day」。蘇聯則因為時間差,在1945年9月2日的翌日才舉行了對日戰勝慶祝大會,而把對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定為9月3日。

中華民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949年12月2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制定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中將8月15日定為「抗戰勝利紀念日」,但此法只推行了一年。
  • 1951年8月13日,政務院發佈通知:「本院在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所公佈的統一全國年節和紀念日放假辦法中,曾以八月十五日為抗日戰爭勝利日。查日本實行投降,是在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日本政府簽字於投降條約以後。故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應改定為九月三日」,重新將「抗戰勝利紀念日」定在了每年的9月3日。
  • 199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修訂頒佈的新辦法中沿用了這一修改後的紀念日。199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70號《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1949年12月23日政務院發佈,1999年9月18日國務院修訂發佈)中發佈的有關抗日的紀念日有「七七」抗戰紀念日、「九三」抗戰勝利紀念日、「九一八」紀念日,以法規的形式確定了抗日戰爭紀念日。
  •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延續了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和國務院關於抗戰勝利紀念日的規定,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 2014年8月26日,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宣佈,由同年起跟隨內地規定,將每年9月3日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日」,並會舉行官方活動紀念。[4]
  • 2015年1月22日,公安部副部長兼北京市公安局局長傅政華在北京市「兩會」新聞發佈會上宣佈:中國將於當年舉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儀式[5]
  • 2015年5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宣佈當年9月3日為法定假日,全國放假一天[6]。當天香港政府也建議將當年9月3日定為特別假期,並向立法會提交《特別假期(2015年9月3日)條例草案》[7][8],條例草案於7月9日獲立法會通過。
  • 2015年7月3日,澳門行政會完成討論《訂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周年紀念日為強制性假日》法律草案,訂定當年9月3日為強制性假日,並將通過行政命令,訂定此日為公眾假日[9]。草案於7月13日公佈,同日起生效。

美國

1995年9月2日,發行對日戰爭勝利50週年紀念郵票。另外,美國各州也有在8月14日和8月15日兩天發行紀念郵票的。

加拿大

2005年,發行了「勝利60周年『Victory 2-9-45』楓葉銀幣。[10]2020年發行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75週年」紀念幣(有彩色與單色兩種)[11],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線系列」的第十枚(也是最後一枚)「歐戰勝利」銀幣[12]

法國

2000年,在作為勝利紀念日(Anniversaire de la victoire de 1945)5月8日的「V-E day」,舉行了歐戰勝利55周年紀念活動。[13] 2000年9月2日,國防部舉行對日戰爭勝利55周年紀念儀式。

蘇聯/俄羅斯

蘇俄的對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是9月3日,不過當年蘇聯的主要戰場是歐洲,以至於5月9日歐洲勝利日更為隆重,並沒有硬性規定亞洲部分,所以多數的歐洲部分俄羅斯人民也就隨着西方的習慣,把紀念日定在9月2日的太平洋勝利日,後來的俄羅斯延續了此規定。而到了2020年4月,時任俄羅斯總統普京正式簽署法案,將日期改回9月3日。

朝鮮半島

大韓民國把8月15日稱為光復節,以慶祝朝鮮半島從日本殖民統治中「解放」。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也同樣將8月15日稱為「祖國解放紀念日」。

日本

日本政府將8月15日作為「追悼戰爭死亡者、祈願和平」之日,開展全國戰爭死亡者追悼儀式。該日一般也被稱作終戰紀念日或終戰之日。政治團體和非政府組織也於此日舉行和平集會。

日本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大東亞戰爭)終結之日有諸多說法,主要為以下所列:

  1. 1945年(昭和20年)8月14日:日本政府接受波茨坦宣言並通告同盟國各國。
  2. 1945年(昭和20年)8月15日:播放「玉音放送」(昭和天皇朗讀終戰詔書的錄音)以向日本國民公示日本投降。
  3. 1945年(昭和20年)9月2日:日本政府簽發決定執行波茨坦宣言的投降文書。在同盟國軍佔領下的1952年(昭和27年)4月27日的報紙上,9月2日亦被稱作「投降日」、「投降紀念日」或「戰敗紀念日」。
  4. 1952年(昭和27年)4月28日:依據與日本國簽訂的和平條約(三藩市條約),在國際法上,同盟國各國(蘇聯等共產主義國家除外)與日本的戰爭狀態終結。日本因三藩市和平條約恢復完全獨立,而稱4月28日為「主權回復日」或「三藩市條約生效紀念日」。

日本法律

日本制訂的《引揚者給付金等支給法》(昭和32年[1957年]法律第109號)以8月15日為起點,對引揚者(自日本佔領地撤回之日本國民)支付特別補助金,後續的相關法律(昭和42年[1967年]法律第114號)亦稱8月15日為「終戰日」。1963年5月14日,日本內閣會議決定自同年8月15日,由政府主辦全國戰爭死亡者追悼儀式,並在1965年之後以東京都千代田區日本武道館作為舉行地點。1982年4月13日,內閣會議定8月15日為「追悼戰爭死亡者、祈願和平日」並繼續此一做法。盂蘭盆節推遲一月使之和該紀念日日期一致為8月15日。

關於「追悼戰爭死亡者與和平祈願日」(昭和57年[1982年]4月13日閣議決定)

  1. 主旨:為了追悼在本次戰爭中死亡的人們以及祈念和平,設立「追悼戰爭死亡者與和平祈願日」。
  2. 日期:每年8月15日。
  3. 活動:政府在「追悼戰爭死亡者與和平祈願日」,於昭和38年(1963年)後,每年按附件規定繼續實施全國戰爭死亡者追悼儀式。

附件:關於全國戰爭死亡者追悼儀式的實施

  1. 於每年8月15日,天皇及皇后出席在日本武道館舉行的全國戰爭死亡者追悼儀式。
  2. 本儀式所涉及戰爭死亡者的範圍以及儀式的形式與昭和56年(1981年)之儀式相同。
  3. 本儀式中,來自全國的遺族代表由國費負擔參列。
  4. 儀式當日,國家機關設施降半旗,並建議地方公共團體等採取同樣措施;在指定時刻全國國民一齊默哀。

全國高等學校野球選手權大會的會場也在正午報時之前中斷比賽,選手和觀眾們默哀一分鐘。2010年,在第一場比賽完成後,於正午清空場地,並在12時10分進行默哀。2014年,在第三場比賽開始前的正午清空整理場地,於12時15分進行默哀。

在進行過地面戰鬥的沖繩,日軍在1945年6月23日停止了有組織的抵抗,因此現在沖繩縣在6月23日設立慰靈日休假一天。雖然美軍在7月2日宣佈沖繩戰役完結,並記錄6月30日為征服沖繩的日子,但之後與日軍的零星戰鬥仍然持續。直到9月7日,南西諸島守備軍代表在嘉手納的美軍第10軍司令部簽署投降文書,沖繩戰役才正式終結。因此在沖繩縣的正式慰靈設施「和平之礎」,標記着沖繩戰役終結日為9月7日。

日本中小學教科書

日本小學社會科教科書以及中學社會科教科書(歷史部分),大多把終戰日標記為8月14日或8月15日,有的甚至沒有提及9月2日。另外,雖然教科書有提及三藩市和約的簽訂日期1951年9月8日,但大多沒提到和約生效的日期(1952年4月28日)。

高等院校的日本史教科書則大多會把終戰日標記為9月2日,更多教科書則分別把8月14日及15日記載為「通告同盟國接受波茨坦宣言日」以及「向國民廣播播放通知戰爭結束之日」(如山川出版社的《詳説日本史》)。

其他記載

日本紀錄片等節目曾多次使用8月11日拍攝的「世界上慶祝終戰的人們」的影像,但當時實際上是日本以「維持國體」作條件,發出電報接受波茨坦宣言,消息經報紙以獨家新聞報道並錯認為「正式投降」,使不少人因此產生「騷動」而以訛傳訛。根據當時在中立國瑞典避難的日本特派員的手記,日本大使館亦對有關日本於8月10日投降的報道發表了同樣的聲明。

V-J日的經典鏡頭

V-J日當天,最廣為流傳的一個經典鏡頭就是在紐約時報廣場上,一個年輕水兵抓住從身邊經過的一位女子熱吻的照片《時代廣場的勝利日》(又譯《勝利之吻》,《時代廣場的勝利日之吻》)。後來,這幅由阿佛烈·艾森士塔特(Alfred Eisenstaedt)拍攝的照片被生活雜誌刊登並廣為流傳。但也有人稱此照片為後來擺拍而非當天實景。不過無論如何,這幅照片都給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後每年的對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均有情侶在時代廣場及其他地方模仿這一親吻動作。[14]

照片

V-J日在各國、地區名稱

國家或地區 紀念日名稱
 中華民國 軍人節,軍人依國防部規定放假[15]。1955年以前為「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9月3日)
中國大陸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9月3日)

2015年適逢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國務院公告全國放假一天。[16]

 英屬香港 1946年港府定立「重光紀念日」,紀念1945年8月30日香港日佔時期結束及英國恢復行使主權,英屬香港政府將每年8月30日定為公眾假期,從1983年起該紀念日及公眾假期改為在8月最後一個星期一[17]
 香港特別行政區 1997年7月香港回歸後原「重光紀念日」(8月最後一個星期一 )由「抗戰勝利紀念日」(8月第3個星期一 )取代,該日在1997及1998年仍為公眾假期,但自1999年起取消[18][19],改於每年11月第2個星期日的和平紀念日,於中環皇后像廣場的和平紀念碑舉行紀念活動。
為配合中共中央在2015年9月3日慶祝「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日」,特區政府在2015年7月立法把當年的9月3日訂為一次性的額外法定假日及公眾假期。
 日本 終戰紀念日(8月15日)
 大韓民國 光復節(광복절)(8月15日)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解放紀念日(해방기념일)(8月15日)

參考文獻

引用

  1. ^ 蘇瑤崇. 〈論戰後(1945-1947)中美共同軍事佔領臺灣的事實與問題〉 (PDF). 《臺灣史研究》 (臺北市: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2016, 卷23 (期3): 頁86 [2020-03-0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2-14).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接受波茲坦宣言(Potsdam)而投降,並接受盟軍佔領。這種佔領是在「戰爭停止狀態下」進行,就國際法而言,日本必須履行該宣言各項條件,獲得關係國家認可並簽訂和平條約後,才是戰爭真正的結束,否則仍屬於交戰狀態,戰爭可能隨時再起。是以,一般以為1945年8月15日是「戰後」或「終戰」的開始,但就國際法言,這是「停戰狀態」,1952年4月28日三藩市和約生效後,才是真正「戰後」或「終戰」的開始。 
  2. ^ 「全國慶祝勝利 明日勝利日放假一天」大公報,1945年9月2日
  3. ^ 70年前的今天勝利之日 舉城狂歡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每日新報,2015年9月3日
  4. ^ 港府突宣布辦抗日紀念活動 跟中央路線. 信報財經新聞. 2014年8月26日 [2015-07-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15). 
  5. ^ 中国将举行反法西斯70周年阅兵. [2015-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23). 
  6. ^ 国务院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调休放假的通知. 政府信息公開專欄. [2015-05-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5). 
  7. ^ 政府建議將二○一五年九月三日訂為一次過的公眾假期及法定假日. 香港政府新聞公報. 2015-05-13 [2015-05-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9). 
  8. ^ 政府擬增抗戰勝利紀念日假 議員料爭議少. 無線新聞. 2015-05-13 [2015-05-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9). 
  9. ^ 行政會完成討論《訂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周年紀念日為強制性假日》法律草案. 澳門新聞局. 2015-07-03 [2015-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10. ^ $5 - 1 oz. Fine Silver Coin with VJ Day Privy Mark – Silver Maple Leaf (2005). The Royal Canadian Mint. [2020-09-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3). 
  11. ^ 75th Anniversary of the End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The Royal Canadian Mint. [2020-09-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31). 
  12. ^ 1 oz. Pure Silver Coin - Second World War Battlefront Series: Victory in Europe - Mintage: 7,500 (2020). The Royal Canadian Mint. [2020-09-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7). 
  13. ^ フランス、世界反ファシズム戦爭勝利55周年を記念[永久失效連結] 人民日報 2000年5月10日
  14. ^ 上海70对情侣再现二战“胜利日之吻”. 中國網. 2015-09-01 [2015-09-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2). 
  15. ^ 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 全國法規資料庫. 2010-11-02 [2012-0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07). 
  16. ^ 勞聯倡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列法定假日增民族認同,香港01,2022-09-03
  17. ^ 香港法例第149章 《公眾假期條例》 附表. 1997年6月3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9月2日). (n) 8月最後一個星期一之前的星期六;(o) 重光紀念日,即8月最後一個星期一; 
  18. ^ http://www.legco.gov.hk/yr98-99/chinese/counmtg/hansard/980909fc.pdf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1998 年假期(修訂)條例草案》。立法會投票記錄在 P.88頁(官方網站)
  19. ^ http://www.legco.gov.hk/yr98-99/chinese/bc/bc51/general/cbc51.htm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1998年假期(修訂)條例草案委員會》又名:(廢除(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假期)草案委員會)

來源

書籍
  • 佐藤卓己 『八月十五日の神話 終戦記念日のメディア學』
築摩書房[ちくま新書]、2005年7月 ISBN 978-4-480-06244-4

外部連結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