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北問禮堂
竹北問禮堂 | |
---|---|
問禮堂 | |
位置 | 臺灣新竹縣竹北市東平里4鄰六家24號 |
建成時間 | 清朝道光12年(1832年) |
公眾參觀 | 開放時間:開放參觀 |
官方名稱 | 竹北問禮堂 |
類型 | 登錄等級:縣定古蹟 登錄種類:宅第 |
評定時間 | 2006年7月23日 |
詳細登錄資料 |
竹北問禮堂,是位於臺灣新竹縣竹北市六家東平里的一處宅第,目前已指定為新竹縣縣定古蹟。[1][2]
沿革
乾隆十四年(1749年),林先坤與其父林衡山、兄長林居震等族人自廣東省潮州府饒平縣渡海臺灣。從此於台灣展開家族經營。林家後輾轉移居至竹塹地區,並承墾潘、王公號在東興社圓寶莊的六張犁土地,建立六張犁圳,後形成六張犁聚落。
道光10年(1830年)因林國寶之子林繩褒(秋華)中鄉試武舉人,故於次年擇地興築問禮堂,該建築則於道光12年(1832年)完工,完成後與大夫第合稱「南北雙廳」,並作為林家的議事公廳,作為裁判、議事、招待之所使用[3]。是六張犁聚落脈絡的中心空間。此外第五任新竹縣縣長林保仁過去也曾於該空間居住。
1999年,六張犁聚落全區因都市計劃徵收並劃定為竹北六家民俗公園,其中問禮堂獲得保留,並於2002年完成修復工程,此次工程則恢復原有的規模。
2006年,新竹縣政府在「新竹縣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會議」期間指定問禮堂為新竹縣縣定古蹟。目前問禮堂駐有社區工作站,專門進行志工培訓及相關文化資產事務。
建築設計
問禮堂面積大約300平方公尺,為典型客家傳統民居(土埆厝),其建築格局原為一條龍形式,線則由三堂四橫式的四合院構成,其正身五開間,左右另設有兩橫屋,其建築屬於「塌肚型」,即所謂的凹壽,亦即正身中央廳下的大門退縮形式。牆身部份,基底區域卵石作為牆腳除理,後則一層灰磚收邊,整體結構則承接土埆磚牆,外觀塗上一層白色灰泥[4],建築前方則設有大禾埕,最初作為聚落曬稻子或社區空間之廣場使用,目前禾埕前方仍保留旗竿座。建築物屋脊的剪黏裝飾則是剪黏師許哲彥的作品。[5]前廳前左有側對聯:「問道說仁新氣象」、「禮耕義種舊家風」。正廳大門懸掛有2004年3月,由時任臺灣省主席林光華所敬獻之「問禮崇義」牌匾。
室內部分則設有正廳、天井、室鳳間(寢室)、室龍間(寢室)等傳統住宅空間,建築前方設置則矮圍牆,左側圍牆設置磚砌壁龕用以拜祭天公。 後方則設有義靈祠,其內供奉朱阿羅(又稱朱羅伯公)位,又稱為「朱羅伯公」。該者原於乾隆末年死於閩粵械鬥,林家為感念其忠勇精神特地將其衣冠葬於此地並興建小祠祭祀,至今依然定期祭拜。[6]
參考文獻
- ^ 中華民國文化部. 竹北六張犁問禮堂.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2022-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01) (中文(臺灣)).
- ^ 中華民國文化部. 竹北問禮堂.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2022-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01) (中文(臺灣)).
- ^ 邱秀堂. 《走訪山海史蹟》竹北林家的問禮堂. 人間福報. [2022-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01) (中文(臺灣)).
- ^ 願景建築師事務所. 新竹縣第三級古蹟竹北問禮堂保存與再利用規劃研究. 竹北市: 新竹縣政府文化局. 2003.
- ^ 中華民國文化部. 剪黏大師許哲彥.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2022-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01) (中文(臺灣)).
- ^ 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 朱羅伯公. 旅新竹. [2022-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01)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