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科特迪瓦歷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人類最初在象牙海岸法語科特迪瓦的直譯)的時間已經很難確定,因為在潮濕的氣候下,人類遺骸沒有得到很好的保存。然而,古老的武器和工具碎片(尤其是用通過磨光魚骨後的斧頭)已經被解釋為人類存在於舊石器時代晚期時期(公元前15000至10000年)的一個證據。

史前和早期歷史

科特迪瓦的原始居民知之甚少。歷史學家認為,他們或者流離失所,或者被現今居民的祖先所吸收。最早有記載的歷史出現在羅馬時代的北非洲商人,他們進行了一個橫跨撒哈​​拉沙漠的鹽,奴隸和黃金貿易。 在第四至十三世紀的加納帝國,興盛於當今毛里塔尼亞東部。在11世紀達到頂峰,其領土從大西洋擴展到廷巴克圖。加納帝國衰弱後,馬里帝國的成長為一個強大的穆斯林國家,他在14世紀初期,達到頂峰。象牙海岸馬里帝國的領土僅限於奧迭內的西北角。伴隨着內部的不和諧和反叛諸侯國,馬里帝國在14世紀開始緩慢下降。其中一個諸侯國,桑海帝國,在14世紀和16世紀之間蓬勃發展。桑海也被內部的不和諧所削弱,逐漸導致派系戰爭。這不和諧促使了大多數人的朝着向森林向南遷徙。

與歐洲和美洲的貿易

非洲大陸,位於歐洲和具有想像中富饒的遠東之間,在15世紀迅速​​成為歐洲探險家的目標。第一批探索西非海岸的歐洲人是葡萄牙人。其他歐洲海上貿易國緊隨其後,起初他們和眾多西非沿海居民進行黃金,象牙,胡椒等貿易,在16世紀的美洲殖民地的建立刺激了對奴隸的需求,這裏很快成為主要出口地。根據與歐洲人條約,當地的統治者從內地採購商品和奴隸。15世紀後,由於歐洲的商業往來,使得歐洲的影響由非洲西海岸向北滲透。 象牙海岸,像其餘西非一樣,也受這些影響。但由於其海岸線沒有避風港,阻礙了歐洲人建立永久的貿易站。

法國統治的建立

1840年代,法國對此地顯示出了興趣,並且誘使海岸地區的酋長給予法國商人貿易上的壟斷權利。自此之後,法國在當地建立了海軍基地,將他國勢力摒除於外,並且有系統地對內陸地區展開徵服行動。一直到1890年代,經過了漫長的戰爭,擊退了從岡比亞來的Mandinka族的勢力,才完成了對科特迪瓦的征服行動。1893年3月10日科特迪瓦正式成為法國的殖民地。

法國殖民時期

1893年3月10日,科特迪瓦正式成為法國的殖民地。在法國的統治之下,刺激出口成了主要的目標,很快地,咖啡、可可、棕櫚等作物便種植在海岸地帶。當此時中、西非其它地區的法國人及英國人通常是當地行政人員之際,科特迪瓦成了唯一有較多數量的「新移民」的地區。結果是,三分之一的可可、咖啡、香蕉園被法國公民所控制,而令人憎惡的強制勞動制度變成了經濟的基礎。

獨立

一位Baoulé族酋長之子——費利克斯·烏弗埃-博瓦尼(Félix Houphouët-Boigny)——成了科特迪瓦的獨立之父。1944年他為了像他一樣的可可農成立了該國的第一個農業工會。他們招募移民工人在自己的農田工作以抗衡偏袒法國農園園主的殖民政策。博瓦尼很快就升至要位,並且在一年內被選入了在巴黎的法國國會。一年之後,法國廢除了強制勞動制度。之後,博瓦尼慢慢放棄了他年輕時較為激進的立場,而法國政府則以讓他成為第一位歐洲政府中的非裔部長做為回饋。 1958年12月,象牙海岸成為法蘭西共同體的一個自治共和國。1960年7月11日法國同意象牙海岸獲得完全獨立。象牙海岸於1960年8月7日成為獨立國家,使得其共同體成員失效。以商業城市阿比讓作為首都。 當科特迪瓦在1960年獨立之時是法屬西非最繁榮的地方,出口佔了該區域的40%。博瓦尼成了科特迪瓦的第一任總統。

烏弗埃-博瓦尼後時期

烏弗埃-博瓦尼於1993年12月7日去世,由他的副手亨利·科南·貝迪埃接任。 1999年12月24日,貝迪埃被前陸軍司令羅伯特將軍推翻,他之前被貝迪埃解職。這是科特迪瓦歷史上第一次政變,經濟低迷隨之而來。

第一次內戰

2002年9月19日,北部和西部的叛亂出現,將國家分為三個部分。

第二次內戰

當全國獨立選舉委員會(CEI)宣佈北部候選人阿拉薩內·瓦塔拉成為2010年科特迪瓦總統大選的勝利者,憲法委員會主席-巴博的盟友-宣佈選舉結果無效以及巴博是贏家。巴博和瓦塔拉均宣稱獲取勝利並宣誓就職總統。國際社會,包括聯合國,非洲聯盟,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ECOWAS),歐洲聯盟,美國和前殖民國法國重申支持瓦塔拉並呼籲巴博下台。然而,談判來解決爭端未能達成任何令人滿意的結果。親巴博和親瓦塔拉游擊隊之間的暴力衝突不斷升級,造成數百人死亡,並且至少有一百萬的人已經逃離,大多是從阿比讓地區。 國際組織報道了許多雙方侵犯人權的情況,特別是在城市迪埃奎。聯合國和法國部隊採取軍事行動,以保護部隊和平民的作為既定目標。瓦塔拉的部隊於2011年4月11日在巴博的住所將他逮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