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林格里奇困境
科林格里奇困境(英語:Collingridge dilemma)是一種方法學上的窘境,即影響和控制技術的長遠發展所面臨的一個雙重約束困境(double-bind problem):
當變化容易時,對它的需要不能被預測;當變化的需要變得明顯時,變化卻變得昂貴、困難和耗時間,以致難以或不能改變。這就是所謂科林格里奇困境。[1]
這個思想最先由在阿斯頓大學的技術政策部門的大衛·科林格里奇(David Collingridge)提出,記載於他在1980年發表的《社會管理技術》(The Social Control of Technology)一書中。[2]這個困境是在技術評估(technology assessment)辯論中的一個基準參照點。[3]
在由約翰·布羅克曼編輯的《這解釋所有事(This Explains Everything)》 中,技術評論家葉夫根尼·莫羅佐夫在解釋科林格里奇的思想時,引用了科林格里奇自己的一段話:「當一個容易的事情被改變時,結果將難以預見。而當需要做出明顯的改變時,改變的方法卻變得昂貴,困難和消耗時間。[4]
在亞當·西艾奧的著作《步調問題,科林格里奇困境和技術決定論(The Pacing Problem, the Collingridge Dilemma & Technological Determinism)》一書中,科林格里奇困境是和科技管理中的」步調問題」相關的。 「步調問題」指的是科技創新的速度大大超過了法律和管理條例的更新速度的問題。 這個問題第一次在拉里·唐尼斯與2009年出版的《破壞定律(The Laws of Disruption)》一書中提出,其中有這樣一段著名的論述:「科技是成指數級增長的,但是社會,經濟和法律系統只會緩慢增長」。在西艾奧的論文中,他嘗試將兩種理論融合,提出了「科林格里奇困境只是另一種步調問題,但它相較於步調問題更強調於社會的影響因素,且它還可以看作是步調問題的隱形解決方案,即在新技術尚且稚嫩和可控的時候先發制人。[5]
科林格里奇困境的一種解決方案是「預防原則」。凱文·凱莉(Kevin Kelly)將它定義為:一種新的發明在被它的開發者證明它不會對任何個人,集體,特殊群體,文化規範,或各種既存法律作出危害前不應該被社會所接受的思想。[6]如果它沒有做到上述標準,這些新發明應該被禁止,閹割,改造,廢棄或無視。[7]凱文·凱莉認為這種思想不明確且富有偏見,[8]因為它極大增加了任何創新的門檻。據美國哲學家馬克思·摩爾(Max More)所說,預防原則「中好的一點是它阻止了科技的進步.......不是因為它走向了錯誤的道路,而是它沒有指出任何方向」。[9]但是在1992年里約的環境和發展聲明中定義預防原則為「當出現有嚴重的,不可逆的傷害的風險時,即使它在經濟上非常划算,缺少完全科學確定性的理論也不應該被應用或應當被延後來防止環境惡化。所以任何構想在被證實其安全性前應當按兵不動,這個預防原則致力於將保護措施合法化,嘗試避免一項科技的提倡者因自身利益而延後其法律法規的建立,導致在出現實質性的破壞或傷害後為時已晚。
科林格里奇困境的解決方案不全是預防原則,而是通過「智能實驗和試錯」(Intelligent Trial and Error)審核,即決策制定層保持權力分散,將任何變化保持可控,技術和基礎設施的設計靈活,和大方向指向快速學習的同時儘可能低的保持潛在成本。[10]科林格里奇提倡技術進步的速度應該維持在線性,使得技術進步的速度和人類學習的速度保持一致,防止出現技術被設計成和「智能實驗和試錯」審核對立的情況發生。
生平
大衛·喬治·科林格瑞奇(David George Collingridge)是一位英國技術研究者,於1945年12月29日出生於倫敦,並於2005年在英國去世。
Collingridge於1945年出生於倫敦,他首先在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就讀化學(1963年獲得理學士學位),然後在華威大學(University of Warwick)攻讀哲學(1970年獲得碩士學位)。
他在1970年至1974年期間在洛夫堡技術學院(Loughborough Technical College)擔任教師。
1974年,他作為研究助理(Research Fellow)加入了阿斯頓大學(Aston University)的技術政策部門(Technology Policy Unit),該部門當時由歐內斯特·布朗(Ernest Braun)領導,是歐洲最早的技術評估研究單位之一。
他最初在「科學與社會背景(Science in a Social Context,SISCON)」項目中工作,並於1979年在阿斯頓大學獲得哲學博士學位(Ph.D.)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然後他成為講師,起初在技術政策部門,後來在管理學院。
由於健康原因,他於1995年退休,並於2005年去世。
貢獻
Collingridge是最早的技術評估研究者之一,他的著作被引用頻率很高。
他寫了多本書和大量文章。他最著名的著作可能是1980年出版的《The Social Control of Technolog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技術的社會控制》),其中闡述了後來被稱為Collingridge困境的內容。
著作
與E. Braun合著:
《Technology and Survival》(1977年,Butterworth出版社)
與E. Braun和K. Hinton合著:
《Assessment of Technological Decisions-Case Studies》(1979年,Butterworth出版社)
《The Social Control of Technolog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1980年,Pinter出版社)
《Critical Decision Making: A New Theory of Social Choice》(1982年,Pinter出版社)
《Technology in the Policy Process》(1983年,Pinter出版社)
與C. Reeves合著:
《Science Speaks to Power》(1986年,Pinter出版社)
《Criticism: Its Philosophical Structure》(1987年,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出版社)
《The Management of Scale》(1992年,Routledge出版社)
期刊論文
Hedging and flexing: Two ways of choosing under ignoranc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https://doi.org/10.1016/0040-1625(83)90051-3
在Google Scholar上的頁面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參考文獻
- ^ 1.0 1.1 1.2 科学网—科林格里奇困境(Collingridge’s Dilemma) - 吕乃基的博文. blog.sciencenet.cn. [2020-08-30].
- ^ The Social Control of Technology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London: Pinter) ISBN 0-312-73168-X
- ^ Articl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by K. Böhle in TATuP, September 2009, pp. 121-125 (in German)
- ^ "This Explains Everything" (Harper Perennial, 2013, p.255, ISBN 0062230174)
- ^ The Pacing Problem, the Collingridge Dilemma & Technological Determinism. Technology Liberation Front. 2018-08-16 [2018-09-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4) (美國英語).
- ^ The Pacing Problem, the Collingridge Dilemma & Technological Determinism. Technology Liberation Front. 2018-08-16 [2018-09-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4) (美國英語).
- ^ Kelly, Kevin. What technology wants. Viking Press. 2010.
- ^ The Pacing Problem, the Collingridge Dilemma & Technological Determinism. Technology Liberation Front. 2018-08-16 [2018-09-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4) (美國英語).
- ^ Rio Declarat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United Nations. 1992.
- ^ The Management of Scale: Big Organizations, Big Technologies, Big Mistakes. Routledge.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