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奈川條約
類型 | 不平等條約 |
---|---|
簽署日 | 1854年3月31日 |
生效日 | 1855年2月21日 |
簽署者 | 林復齋 馬休·佩里 |
締約方 | 日本江戶幕府 美利堅合眾國 |
保存處 | 美國國家檔案和記錄管理局 |
語言 | 日文、英文 |
收錄於維基文庫的條約原文 | |
《神奈川條約》 |
日語寫法 | |
---|---|
日語原文 | 日米和親条約 · 神奈川条約 |
假名 | にちべいわしんじょうやく · かながわじょうやく |
平文式羅馬字 | Nichibei Washin Jōyaku · Kanagawa Jōyaku |
《神奈川條約》(日語:神奈川条約/かながわじょうやく Kanagawa Jōyaku;英語:Kanagawa Treaty)為1854年3月31日(嘉永7年舊曆三月初三)江戶幕府與美國所締結的條約,日本通稱為《日美和親條約》(日語:日米和親条約/にちべいわしんじょうやく Nichibei Washin Jōyaku)。簽約代表分別為日本方面全權代表林復齋(大學頭)和美國方面全權代表東印度艦隊司令馬休·佩里。條約中主要規定日本必須開放下田與箱館(今函館市)兩港口與美國通商,並向遇難船隻的美國船員提供援助[1][2][3]。
概要
從幕末的混亂期到明治開頭時期,《神奈川條約》是日本不可避免與列強所定立的條約中的一部。依此締結的條約,日本開啟了下田及箱館兩港口,日本鎖國體制就此崩解。
當時日本幕府只曾與南蠻貿易、從未跟英美正式交涉過,因此艦隊航途中從澳門找來衛三畏負責漢文書寫溝通,至上海則用荷蘭出身的波特曼(Anton L. C. Portman)當艦隊書記參謀口頭談判。於是美日交涉時採荷蘭語與日語相互轉譯,並以漢文、荷蘭文譯為日文確認,而形成荷蘭文、英文、漢文、日文條約書。[4][5][6][7]
日本方面條約批准書原本在幕末江戶城火災中被燒毀;不過美國方面批准書原本仍在,保管於美國國家檔案管理局。2004年(平成16年)日美交流150周年記念之際,美國將條約批准書精密複製品致贈日本。[8][9]
條約日文原名所謂「日米」,「日」指日本、「米」指美國(美利堅合眾國)。條約締結時僅名「約條」,稱美國為「亜墨利加合衆國」[10];後正式全名《日本國米利堅合衆國和親條約》。
事件經過
1853年7月14日(嘉永6年),美國佩里將軍率艦隊於浦賀(今神奈川縣橫須賀市)登陸日本,將時任總統菲爾莫爾的親筆信交給幕府要求開國通商。幕府方面在收到要求後表示希望能給予考慮時間到明年再回答。翌年2月13日(嘉永7年正月十六),美國艦隊由江戶灣(東京灣)入港,再訪日本。幕府在武藏國久良岐郡橫濱村字駒形(神奈川縣橫濱市中區神奈川縣廳附近、現在位於橫濱開港資料館所在地)設置招待所,協商了大約1個月之久,於1854年3月31日締結了神奈川條約,內文共計12條。
之後交渉場所移到伊豆國下田(現靜岡縣下田市)了仙寺,同年5月25日釐定了神奈川條約細則,據此締結下田條約(內文全部有13條)。佩里艦隊在同年6月25日從下田回國。回國途中停留在那霸並與琉球國締結《琉美修好條約》。
條約部份內容
《神奈川條約》之內容如下所訂定:
除此之外,下田條約也定立了如下的細則條款:
- 美國人活動的可能範圍是以下田為中心7里內、及與以函館為中心5里內之範圍為限,禁止進入武家、町家之範圍。
- 對於美國人暫時的休息所設置在了仙寺、玉泉寺,美國人的墳墓設置在玉泉寺內。
- 美國人禁止從事獵取鳥獸等狩獵活動。
相關圖片
-
締結下田條約時、暫時的美國人休息所設置在了仙寺
-
位於日本下田市的馬休·佩里銅像
-
1853年當時艦隊中的旗艦「密西西比號巡洋艦」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 ^ 慶應三年法令全書附錄第四,「日本國米利堅合衆國和親條約」,1854年3月31日(嘉永七年3月3日 (舊曆))
- ^ Imposed Treaties and International Law,Stuart S. Malawer. [1977]. ISBN 0-930342-07-0
- ^ Preston, Peter Wallace. [1998],Blackwell Publishing,Pacific Asia in the Global System: An Introduction. ISBN 0-631-20238-2
- ^ 明治维新的国度 - 黑船来航事件(4). [2015-09-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5).
- ^ 加藤祐三. 開国史話. 神奈川新聞社. 2008-04: 304 [2015-09-22]. ISBN 978-4-87645-417-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2) (日語).
- ^ 日米和親条約(漢文・漢文和解・翻訳蘭文和解)
- ^ 黒船来航と洋学 - 日本新華僑報網:
- ([//web.archive.org/web/20210412231450/http://jp.jnocnews.jp/news/show.aspx?id=5392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天保薪水令下の黒船来航]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web.archive.org/web/20210412231456/http://jp.jnocnews.jp/news/show.aspx?id=5397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度目の来航と横浜応接]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web.archive.org/web/20210412231457/http://jp.jnocnews.jp/news/show.aspx?id=5406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対話(論戦)から条約の詰めへ]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web.archive.org/web/20210412231527/http://jp.jnocnews.jp/news/show.aspx?id=5413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双方全権の署名がない]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web.archive.org/web/20210412231507/http://jp.jnocnews.jp/news/show.aspx?id=5420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近代日本語の形成]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外務省: 外交史料 Q&A 幕末期 - 日米和親条約調印書の原本はありますか。. [2015-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20). 外務省: 外交史料 Q&A 幕末期 - 日米和親条約調印書の原本はありますか。 ]
- ^ 外交史料館 特別展示のご案内「日米関係のあけぼの:1852-1866」. 外務省 (日語).
- ^ 日米和親条約. 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 (日語).
外部連結
- The Convention of Kanagawa, 1854 (full text)[失效連結]
- 日米和親条約の条文を探している。 - レファレンス協同データベース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聯網檔案館)
- 〈日本國米利堅合衆國和親條約〉戦前日本外交文書データベース「世界と日本」 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 田中明彥研究室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