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神佛分離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神佛分離(日語:神仏分離しんぶつぶんり shinbutsu bunri)為日本明治時代前期所發生的一系列針對佛教的宗教事件,其目的在於將佛教與日本既有的神道信仰分離,打破傳統日本社會「神佛習合」的格局,以提升神道至等同國教的地位。此現象至明治憲法施行後,才由宗教自由與「國家神道」政策取代。

概述

慶應四年(即明治元年,1868年)三月二十八日,明治新政府頒佈「神佛分離令」(正式名稱是「神佛判然令」)[1],以禁止天皇所信從的神道與佛教混合。卻因誤解,於是民間引發「廢佛毀釋」運動,造成佛教空前的迫害浩劫,大量佛寺佛像被毀,僧侶被強制還俗。相反,神祇官職逐漸上升,使得神道「國教化日語神道国教化」。而此前的日本佛教在此事件後,逐漸產生一群復興佛教以己任的僧侶[2]

神佛判然令下達前,神社的神官常被稱呼為「和尚」,有些巫女則被稱呼為「比丘尼」,比如著名的「熊野比丘尼」,即是為熊野三山神社勸募的團體。

江戶時代亦有儒學昌盛的藩國施行神佛分離政策,如岡山藩水戶藩淀藩出雲大社在17世紀亦採取神佛分離的作法。

參考文獻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