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大獎賽
第戎-普雷努瓦賽道(法國) | |
比賽資訊 | |
---|---|
圈數 | 80 |
賽道長度 | 3.800 公里(2.361 英里) |
比賽長度 | 304.000 公里(188.897 英里) |
舉辦次數 | 16 |
首次舉辦 | 1934 |
最後舉辦 | 1982 |
最多勝(車手) | 魯道夫·卡拉喬拉(3) |
最多勝(製造商) | 梅斯特斯(5) |
上次紀錄(1982年) | |
桿位 | |
頒獎台 | |
最快圈速 | |
瑞士大獎賽(法語:Grand Prix de Suisse,德語:Großer Preis der Schweiz,意大利語:Gran Premio di Svizzera)是瑞士最高級別的賽車比賽,曾是一級方程式比賽。
歷史
伯倫加登(1934–1939、1947–1954)
大獎賽於1934年來到瑞士的伯倫加登賽道,這條賽道位於伯爾尼附近的伯倫加登。伯倫加登賽道是瑞士賽車界的主流賽道,它是由公路組成的長度為7.27千米的賽道,穿過迷人的鄉村和森林,從一個彎道到另一個彎道間快速穿過,沒有任何真正的直道。伯倫加登賽道的兩側從一開始就綠樹成蔭,較差的光線條件以及路面的變化使得它被認為是一條極其危險的賽道,尤其是在路面潮濕的情況下——即使降水停止太陽出來,由於樹木的遮擋賽道依然會很潮濕,水會在柏油路面上停留至少一個小時。這條賽道的條件與西德的紐伯靈賽道相似。
第一屆瑞士大獎賽是一場非錦標賽賽事,比賽的勝利屬於駕駛汽車聯盟的漢斯·施圖克。英國車手休·咸美頓駕駛瑪莎拉蒂遭遇了一場嚴重事故並喪生。他的賽車的左前胎破損,導致咸美頓失去了對車的控制並整輛車劇烈地撞到樹上,隨後繼續前進了大約70英尺後再次遭到撞擊,最終停在更大的一棵樹下,車輛徹底損毀並導致休·咸美頓(他沒有被甩出車外)當場死亡。儘管如此,瑞士大獎賽依然在1935年到1939年舉辦了歐洲錦標賽,這一時期佔據統治地位的是德國銀箭。
大獎賽在二戰後回歸,伯倫加登賽道仍然是瑞士大獎賽的舉辦地。第一場戰後比賽是由法國人讓-皮埃爾·維米耶贏得的。1948年它被命名為歐洲大獎賽,當時這個頭銜是每年在歐洲舉行的某一場大獎賽的榮譽稱號。這場比賽中老練的意大利車手阿基萊·瓦爾齊在駕駛愛快練習時喪生。當時的頭盔不是強制性的,而瓦爾齊的賽車在事故中被掀翻,他本人則被車壓倒,毫無生還機會(瓦爾齊沒有戴頭盔,當時的賽車也沒有防翻滾措施)。駕駛瑪莎拉蒂的瑞士人克里斯蒂安·考茨同樣因為在第二彎衝出賽道後撞到路堤而喪失。卡洛·費利切·特羅西贏得了比賽。法國人莫里斯·特蘭蒂尼昂在另一場撞車事故中後險些喪生,他被拋出車外,無意識地落在賽道上。包括尼諾·法里納在內的三名車手在試圖避開這位倒在地上的法國人的時候衝出賽道並撞車。這位法國人身體多處嚴重受傷並在昏迷中度過8天後倖存下來。
1950年,瑞士大獎賽成為新的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的一部分(儘管當時除了不使用F1規則的印第安納波利斯500之外,所有的比賽都在歐洲舉辦)。這場比賽是由意大利人尼諾·法里納贏得的,後來他成為了首位F1世界冠軍。而到了1955年,伯倫加登的瑞士大獎賽不復存在。在發生了導致了80多人喪生的1955年勒芒慘劇後,瑞士政府宣佈賽道上的賽車是不安全的運動並被當即禁止。這令賽事組織者不得不取消那年的大獎賽。
法國第戎-普勒努瓦(1975、1982)
瑞士大獎賽在1975年作為一場非錦標賽大獎賽回歸,在邊境外的法國第戎-普雷努瓦賽道賽道舉行,瑞士人克萊·雷加佐尼贏得了比賽。瑞士大獎賽此後只舉辦了一次,即在1982年回歸到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的賽程中。這場比賽仍然在第戎舉行,這是威廉士車隊的芬蘭車手科克·羅斯堡的第一場F1勝利,並且他憑藉這場勝利贏得了當年的車手世界冠軍。儘管1975年和1982年的比賽都是在法國境內舉辦的,第戎賽道在法國和瑞士的邊境附近,但兩場比賽都是由瑞士汽車俱樂部組織的。
缺席
2007年6月6日,瑞士議會投票決定取消在瑞士的賽車禁令,97人贊成,77人反對。[1]然而,瑞士國會沒有批准該立法,現在這項禁令實際上很難被取消。[2]
冠軍
多次奪冠車手
粗體表示該車手現在仍參加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
粉紅色背景表示該賽事不屬於一級方程式世界錦標賽
黃色背景表示該賽事屬於戰前歐洲錦標賽
次數 | 車手 | 年度 |
---|---|---|
3 | 魯道夫·卡拉喬拉 | 1935、1937、1938 |
2 | 阿爾貝托·阿斯卡里 | 1949、1953 |
胡安·曼努埃爾·范吉奧 | 1951、1954 |
多次奪冠車隊
粗體表示該車隊現在仍參加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
粉紅色背景表示該賽事不屬於一級方程式世界錦標賽
黃色背景表示該賽事屬於戰前歐洲錦標賽
次數 | 車隊 | 年度 |
---|---|---|
5 | 梅斯特斯 | 1935、1937、1938、1939、1954 |
4 | 愛快 | 1947、1948、1950、1951 |
法拉利 | 1949、1952、1953、1975 | |
2 | 汽車聯盟 | 1934、1936 |
歷屆冠軍
粉紅色背景表示該賽事不屬於一級方程式世界錦標賽
黃色背景表示該賽事屬於戰前歐洲錦標賽
年份 | 車手 | 車隊 | 賽道 | 報告 |
---|---|---|---|---|
1982 | 科克·羅斯堡 | 威廉士–福特 | 第戎-普雷努瓦 (法國) |
報告 |
1981 – 1976 |
停辦 | |||
1975 | 克雷·雷加佐尼 | 法拉利 | 第戎-普雷努瓦 (法國) |
報告 |
1974 – 1955 |
停辦 | |||
1954 | 胡安·曼努埃爾·范吉奧 | 梅斯特斯 | 伯倫加登 | 報告 |
1953 | 阿爾貝托·阿斯卡里 | 法拉利 | 報告 | |
1952 | 皮耶羅·塔魯菲 | 法拉利 | 報告 | |
1951 | 胡安·曼努埃爾·范吉奧 | 愛快 | 報告 | |
1950 | 尼諾·法里納 | 愛快 | 報告 | |
1949 | 阿爾貝托·阿斯卡里 | 法拉利 | 伯倫加登 | 報告 |
1948 | 卡洛·費利切·特羅西 | 愛快 | 報告 | |
1947 | 讓-皮埃爾·維米耶 | 愛快 | 報告 | |
1946 – 1940 |
停辦 | |||
1939 | 赫爾曼·朗 | 梅斯特斯-平治 | 伯倫加登 | 報告 |
1938 | 魯道夫·卡拉喬拉 | 梅斯特斯-平治 | 報告 | |
1937 | 魯道夫·卡拉喬拉 | 梅斯特斯-平治 | 報告 | |
1936 | 貝恩德·羅澤邁爾 | 汽車聯盟 | 報告 | |
1935 | 魯道夫·卡拉喬拉 | 梅斯特斯-平治 | 報告 | |
1934 | 漢斯·施圖克 | 汽車聯盟 | 伯倫加登 | 報告 |
參考文獻
- ^ Switzerland lifts motor racing ban. Updatesport.com. 6 June 2007 [14 October 2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10 October 2007).
- ^ Swiss vote against racing. GrandPrix.com. 10 October 2007 [14 October 2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