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王軌 (北朝)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王軌(6世紀—579年),小名毗沙門[1][2]太原郡祁縣(今山西省晉中市祁縣)人,北周官員。

生平

自稱是東漢司徒王允之後。家族為州郡冠族。累仕北魏賜姓烏丸氏。父王光宇文泰重用,位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封平原縣公。王軌起家事輔城公。宇文邕即位,授前侍下士。俄轉左侍上士,頗被識顧。累遷內史上士、內史下大夫,加授儀同三司。宇文邕親政初年受制於權臣宇文護,終日沈默不語。宇文邕與王軌秘謀誅護。

宇文邕殺宇文護親政,王軌被委以重任。建德初年,轉內史中大夫,加授開府儀同三司,又拜上開府儀同大將軍,封上黃縣公食邑一千戶,軍國之政,皆參預焉。建德五年(576年),宇文邕總戎東伐,六軍圍晉州。刺史崔景嵩守城北面,夜中密遣送款。下詔令王軌率眾應之,未明,士皆登城鼓譟。北齊軍隊駭懼,因即退走。遂克晉州,擒其城主特進、海昌王尉相貴,俘甲士八千人。於是遂從平並、鄴。王軌以功進位上大將軍,進爵郯國公,食邑三千戶。

南陳吳明徹進攻呂梁,徐州總管梁士彥頻與戰不利,乃退保州城,不敢復出。吳明徹遂堰清水以灌之,列船艦於城下,以圖攻取。宇文邕下詔以王軌為行軍總管,率諸軍赴救。王軌潛於清水入淮口,多豎大木,以鐵鎖貫車輪,橫截水流,以斷其船路。方欲密決其堰以斃之,吳明徹知之,懼,乃破堰遽退,冀乘決水之勢,以得入淮。比至清口,川流已闊,水勢亦衰,船艦並礙於車輪,不復得過。王軌因率兵圍而蹙之。唯有騎將蕭摩訶以二千騎先走,得免。吳明徹及將士三萬餘人,並器械輜重,並就俘獲。南陳之銳卒,於是殲焉。宇文邕嘉之,進位柱國,仍拜徐州總管、七州十五鎮諸軍事。王軌性嚴重,多謀略,兼有呂梁之捷,威振敵境。南陳甚憚之。

時太子宇文贇率軍征吐谷渾,宇文邕令王軌與宇文孝伯並從,軍中進取,皆委王軌等,太子仰成而已。時宮尹鄭譯王端等並得幸帝。太子在軍中,頗有失德,鄭譯等皆預焉。班師回朝後,王軌等言之於宇文邕。宇文邕大怒,鞭打太子,除鄭譯等名,仍加捶楚。太子因此大銜之。王軌又曾與小內史賀若弼言及此事,且言皇太子必不克負荷。賀若弼深以為然,勸王軌陳之。王軌後因侍坐,乃謂宇文邕曰:「皇太子仁孝無聞,復多涼德,恐不了陛下家事。愚臣短暗,不足以論是非。陛下恆以賀若弼有文武奇才,識度宏遠,而弼比每對臣,深以此事為慮。」宇文邕於召賀若弼問之。賀若弼乃詭對曰:「皇太子養德春宮,未聞有過。未審陛下,何從得聞此言?」既退,王軌誚賀若弼曰:「平生言論,無所不道,今者對揚,何得乃爾翻覆?」賀若弼曰:「此公之過也。皇太子,國之儲副,豈易攸言。事有蹉跌,便至滅門之禍。本謂公密陳臧否,何得遂至昌言。」王軌默然久之,乃曰:"吾專心國家,遂不存私計。向者對眾,良實非宜。」後王軌因內宴上壽,又捋宇文邕須曰:「可愛好老公,但恨後嗣弱耳。」宇文邕深以為然,但因次子漢王宇文贊也不才,此外諸皇子並幼,故不能用其說。王軌建議宇文邕改立第三子秦王宇文贄為太子,也未果。

及太子宇文贇即位,是為周宣帝,追鄭譯等復為近侍。王軌自知必及於禍,謂所親曰:「吾昔在先朝,實申社稷至計。今日之事,斷可知矣。此州控帶淮南,鄰接強寇,欲為身計,易同反掌。但忠義之節,不可虧違。況荷先帝厚恩,每思以死自效,豈以獲罪於嗣主,便欲背德於先朝。止可於此待死,義不為他計。冀千載之後,知吾此心。」

大象元年(579年),周宣帝令內史杜虔信在徐州殺王軌。御正中大夫顏之儀切諫,周宣帝不納,遂誅王軌。王軌立朝忠恕,兼有大功,忽以無罪被戮,天下知與不知,無不傷惜。

姓氏

山東大學歷史系主任王仲犖教授認為,王德和王軌大概本出烏丸氏,所謂太原王氏王允之後,實際是冒認太原郡望,不是真的太原王氏。到西魏複姓烏丸複姓,非賜姓[3]

家庭

曾祖

  • 王買,北魏使持節、平南將軍、並雍二州刺史、廣陽公[2]

祖父

  • 王於,北魏持節、征東將軍、零丘郡太守、乾陽侯[2]

父母

  • 王光,北周使持節、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大都督、侍中、上黃郡開國公[2]
  • 叱羅招男,北魏驃騎大將軍、濟徐二州刺史叱羅退干孫女,北魏驃騎大將軍、岐州刺史叱羅鑒第二女,封曲梁郡君[2]

兄弟姐妹

  • 王毗闍,小名阿師奴[2]
  • 王摩耶,嫁拔拔氏[2]
  • 王須摩提[2]

延伸閱讀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周書/卷40》,出自令狐德棻周書

參考資料

  1. ^ 葉煒, 《从王光、叱罗招男夫妇墓志论西魏北周史二题》, 《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 (第00期), 2012年, (第00期): 84–93 [2020-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7)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胡戟,榮新江主編. 《大唐西市博物馆藏墓志》. 北京市: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2年11月: 五五七——五六〇. ISBN 978-7-301-16079-4 (中文(繁體)). 
  3. ^ 王仲犖. 《华山馆丛稿续编》. 北京: 中華書局. 2007年12月: 31、132. ISBN 9787101054460 (中文(繁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