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王寂 (金朝)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王寂(1128年—1194年)元老,號拙軒,薊州玉田(今河北省玉田縣)人。金代文學家。

先世為大名莘縣(今山東省莘縣)人,父王礎官至河南歸德府判官[1]育有三子︰長子即王寂;次子王寀,為修武校尉;三子缺名,進義副尉前同監睢州酒。王寂少穎悟,天德三年(1151年)進士[2]大定二年,爲太原祁縣令。十五年,前往白霫治理案件。十七年,因為父喪歸家。十八年,任真定府少尹,兼河北西路兵馬副都總管,後來遷為通州刺史,兼知軍事,又遷為中都副留守。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八月,黃河在衛州決堤,金世宗於是派遣時任戶部侍郎的王寂前往救災,但王寂並未救助受災居民,反而聚集民眾以網魚取官物為事,百姓怨嫉。金世宗聽聞之後,頗為反感,於是貶王寂為蔡州防禦使。明昌元年、二年,王寂奉命前往巡視遼東並處理案件。大約在明昌五年正月,王寂致仕。[3]後以攝禮部尚書死,[4]享年六十七,謚文肅。娶夫人張季玉,生有二子欽哉、直哉,一女昭餘。[5]另有一子鄰哉。[6]

王寂的著作,見於元好問中州集》稱王寂「有《拙軒集》、《北遷錄》傳於世」。元好問又稱王寂「興陵朝,以文章、政事顯」,「元老專於詩」,「予謂詩固佳,恨依倣蘇才翁太過耳。」除了《北遷錄》已亡佚外,清人從《永樂大典》輯出《拙軒集》六卷、《遼東行部志》及《鴨江行部誌》。

參考文獻

  1. ^ 《拙軒集》卷六《先君行狀》:「先君諱礎,字鎮之,姓王氏,大名莘人也。」
  2. ^ 《中州集·王都運寂》。
  3. ^ 《金史‧章宗紀》︰「五年春正月……辛巳,前中都路都轉運使王寂薦三舉終場人蔡州文商經明行修,足備顧問。」
  4. ^ 《續夷堅志》卷一「京娘墓」。
  5. ^ 《拙軒集》卷六《清河張氏夫人墓誌銘》。
  6. ^ 《中州集‧王都運寂》︰「三子︰欽哉、直哉、鄰哉,俱為能吏。」

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