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熱瓦克佛寺遺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熱瓦克佛寺遺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地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洛浦縣
分類古遺址
時代南北朝
編號5-I-140
認定時間2001年6月25日

熱瓦克佛寺遺址(拉丁維文:Rawak,譯為亭台樓閣)也稱拉瓦克洛瓦克姚瓦克,是坐落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洛浦縣的唯一一處具有健馱邏國建築風格的于闐佛教文化遺址[1]

地理信息

2009年的熱瓦克佛寺遺址(1)
2009年的熱瓦克佛寺遺址(2)

熱瓦克佛寺遺址的西南方向50千米的地方便是和田地區洛浦縣。地處玉龍喀什河的東邊,塔克拉瑪干沙漠的西、南方向和吉雅鄉北部。海拔約為1290米[2]。座落於古絲綢之路于闐

簡介

熱瓦克佛寺遺址俯視圖

熱瓦克佛寺遺址是一座以覆缽式窣堵坡為中心的佛教建築[3]。也是和田地區唯一保存較好的健馱邏國建築風格佛塔[4]。該佛塔座落在一個長約50米,寬約43米的長方形庭院內的一處高約5米的十字形台基上,保留10米高,大概23米寬的覆缽式基座。這種風格非常接近於阿富汗巴米揚大佛[4][5][6]。塔頂有直徑約為2米的坑並在東南和西北有滑坡導致的缺口[7]。庭院的西牆已被沙土掩埋,南牆風化嚴重。東西牆保存較好分別長約49米、46米,牆高近3米,頂寬不足1米[8]。院牆內側有大量赭色為主的壁畫、具有明顯健馱邏國風格的紅膠泥塑等佛教遺蹟[6],但因自然環境,很多以風化毀壞[1]。熱瓦克佛寺是很多中國佛塔樣式的原形[5]

歷史

關於該寺的興廢年代,暫無史料可考[3],有中國學者認為興廢年代大概在公元4世紀中葉至7世紀中葉[9],也有學者認為認為始建於晉唐時期[2][10]。在國外研究中,根據其建築風格,類似於貴霜帝國時期的巴爾赫迦膩色迦佛塔[11] 。也有學者根據所發現的錢幣,長方形走廊和拱頂高出的儲藏室等特點認為其時代應在公元400至500年[12]斯坦因則認為該佛寺時代為在第三世紀末至第四世紀初[13]。關於佛寺的荒廢,中國社會科學院地理研究所的王守春認為該遺址荒廢的原因可能是河流改道的結果,但孫斌則不認同此觀點並認為遺址主要荒廢原因是宗教戰爭所導致勞動力不足使得該遺址遭到遺棄[14]

發掘歷史

斯坦因所攝熱瓦克佛寺遺址
  • 1901年4月,匈裔英國考古學家斯坦因對熱瓦克遺址進行了發掘,並發現了佛塔並稱之為「迄今為止我在現存的廢墟中看到的和田地區最宏偉的建築物(by far the most imposing structure I had seen among the extant ruins of the Khotan region)」[15]
  • 1906年9月,斯坦因再次對熱瓦克進行發掘並發現此地遭到許多尋寶者的破壞。除此之外核對了之前的圖紙[9][16]。並出土了91尊大型佛像和供奉在主要雕像千的小像[10]。其中部分藏於大英博物館[17]
  • 1928年,德國人椿克爾(Emil Trinkler)在未獲得當局的同意下,對熱瓦克遺址進行考察,雖遭到當局組織但仍然將出土的文物帶回德國,1930年,部分文物被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收藏,其餘的部分現存德國不來梅海外博物館[9][18]
  • 1929年6月,中國考古學家黃文弼跟隨斯文·赫定領隊的中瑞考察隊對此地進行考察。在其著作《塔里木盆地考古記》中提及。
  • 1942年,洛浦縣當局從此地出土3尊塗金塑像、20尊完整泥塑像和數量不等的五銖錢、珠子等文物。這些文物現下落不明[9]
  • 1992年,「20世紀西域研究」國際考察隊重新對此地進行考察[9]

危害、保護及現狀

熱瓦克佛寺現在面對着不同種病害的侵襲,其中包括風蝕水蝕、裂隙發育、盜洞擴張等[2]。2001年,熱瓦克佛寺遺址成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新疆文物保護部門開始對其進行搶救性保護加固[19]。2010年,熱瓦克佛寺遺址準備修建保護棚[20]。2012年,國家文物局原則同意《熱瓦克佛寺遺址保護規劃》[21]。2010年,洛浦縣已開始修建棧道,準備將熱瓦克佛寺遺址開發成景區[22]。2016年,部分出土文物參展了故宮博物院舉辦的「梵天東土 並蒂蓮華」雕塑藝術展[23]

參考來源

  1. ^ 1.0 1.1 46-48. 絲綢之路世界遺產. [2019-05-23]. 
  2. ^ 2.0 2.1 2.2 梁濤. 新疆和田热瓦克佛寺保护加固研究. 北方文物. 2009, (02): 105–107. doi:10.16422/j.cnki.1001-0483.2009.02.015. 
  3. ^ 3.0 3.1 热瓦克佛寺. 和田市人民政府網. [2019-05-23]. 
  4. ^ 4.0 4.1 楊曉歌. 佛塔早期传入新疆后形制的演变——以桑奇大塔和热瓦克佛塔的对比为例. 美術教育研究. 2014, (22): 43. 
  5. ^ 5.0 5.1 埃莉諾·布法羅; 陳玉珍(譯). 阿富汗巴米扬与新疆热瓦克佛塔比较研究——以近年法国考古发掘为基点. 吐魯番學研究. 2010, (01): 117–128. 
  6. ^ 6.0 6.1 热瓦克佛寺遗址. 中文信息·行游數碼. 2008, (05): 107. 
  7. ^ 阿堅. 名轻实重的丝路六遗址(二). 陽關. 2000, (02): 46–48. 
  8. ^ 热瓦克佛寺遗址. 和田政府網. [2019-05-23]. 
  9. ^ 9.0 9.1 9.2 9.3 9.4 李吟屏. 热瓦克访古. 中國邊疆史地研究. 1993, (01): 11–13. 
  10. ^ 10.0 10.1 黃培傑; 滿盈盈. 西域佛教美术遗址考古综论. 民族藝術. 2013, (02): 143–146. 
  11. ^ Rhie, Marylin Martin. Early Buddhist Art of China and Central Asia, Volume 1 Later Han, Three Kingdoms and Western Chin in China and Bactria to Shan-shan in Central Asia. Leiden: Brill. 2007: 254. 
  12. ^ Rhie, Marylin Martin. Early Buddhist Art of China and Central Asia, Volume 1 Later Han, Three Kingdoms and Western Chin in China and Bactria to Shan-shan in Central Asia. Leiden: Brill. 2007: 316. 
  13. ^ Stein, M. Aurel. Ancient Khotan: Detailed report of archaeological explorations in Chinese Turkestan. Clarendon Press. 1907: 500ff [2019-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02-04). 
  14. ^ 孫斌. 热瓦克佛塔遗址考察散记. 新疆地方志通訊. 1985, (03): 42–45. 
  15. ^ Stein, M. Aurel. Ancient Khotan: Detailed report of archaeological explorations in Chinese Turkestan. Clarendon Press. 1907: 482ff [2019-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02-04). 
  16. ^ Stein, M. Aurel. Serindia. Oxford. 1921: 128–9 [2019-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17. ^ 热瓦克佛寺,带你秒回千年的于阗古国. 絲綢之路世界遺產. [2019-05-23]. [失效連結]
  18. ^ Gropp, G. Archäologische Funde aus Khotan Chinesisch-Ostturkestan: die Trinkler-Sammlung im Übersee-Museum, Bremen. Bremen: Rover. 1974. 
  19. ^ 張迎春. 新疆和田:热瓦克佛寺遗址得到重新加固. 天山網. [2019-05-23]. [永久失效連結]
  20. ^ 溫麗娜. 和田热瓦克佛寺遗址将建保护棚. 天山網. [2019-05-23]. [永久失效連結]
  21. ^ 國家文物局. 关于热瓦克佛寺遗址保护规划的批复. 中國國情. [2019-05-23]. 
  22. ^ 扳機. 探访热瓦克. 大河報. 2010年7月27日 [2019-05-23]. 
  23. ^ “梵天东土 并蒂莲华”公元400-700年印度与中国雕塑艺术展. 故宮博物院. [2019-05-23]. 

Template:和田地區各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