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灤河鐵路大橋

座標39°45′22″N 118°46′09″E / 39.756091°N 118.769188°E / 39.756091; 118.769188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灤河鐵路大橋
座標39°45′22″N 118°46′09″E / 39.756091°N 118.769188°E / 39.756091; 118.769188
承載京哈鐵路
跨越灤河
地點 中國河北省灤州市
維護單位北京鐵路局
設計參數
全長826米
闊度雙線橋樑
歷史
開通日2001年(第三座)
地圖
地圖

灤河鐵路大橋或稱灤河大橋位於河北省昌黎縣灤州市交界處[1],距離灤河入海口50公里[1],是京哈鐵路(原京奉鐵路)橫跨灤河的橋樑,一共有三座[2]。負責橋樑維護的工人會按建成時間將三座橋稱為「一橋、二橋和三橋」[3]

三座橋的相對位置
第二座、第三座、第一座
三座橋的概況
一橋 二橋 三橋
動工時間 1892年5月 1935年 2000年9月
建成時間 1894年 1939年 2001年12月
現狀 已停用

作為文物保護單位

已拆除 運營中
長度 670.6米 677.42米 826米
線路數量 單線 雙線 雙線
橋身構造 鋼桁梁和鋼板梁 鋼鈑梁 鋼筋混凝土T型簡支梁

第一座

1892年,關內外鐵路修至灤縣,5月灤河大橋開工修建。這座橋由總工程師金達設計,築路技師喀克斯主持施工,工程由日、德兩承包商負責。大橋因地勢所限必須建築在兩端都是上坡的位置上,因此,該橋既高且長,全長670.6米[註 1][4][5],共17孔,橋身主要由鋼桁梁和鋼板梁構成[6],16個墩台全部採用石頭壘砌,載重等級為古柏氏E-28級,是當時中國最大的單線鐵路橋[2]

修建過程

由於灤河河床砂層很厚,而且水流湍急,幾位外國工程師都無法成功打樁[6]。其中,德國的工程師曾炸毀了灤河西岸的一塊巨石,使河水改為奔向西岸,但仍無濟於事[7]。最後,金達邀請了在塘沽工段工作的詹天佑前來[6]。詹在接手後,提出了兩項改動:一是將橋址向南移至河面更加寬闊、河水流速更緩慢的位置建橋[5];二是率先採用沉箱法施工,打破了河床流沙和河水流速對施工的阻礙[8]。除此之外,他還借用了俄國在大連修建軍港時留下的特大長松木,將其左右兩側鋸成筆直平滑的光面,並逐條排成圓形,組成地基;另外,為減少採購水泥(大多從國外進口)的開支他採用附近出產的「樁子石」和「台階石」,節約了大量資金;不但如此,他還請來從事水下作業的「御匠」,解決了橋墩黏合不緊的隱患[5]。大橋最後於1894年2月成功建成,共使用白銀57.5萬兩[9]。此為中國建橋採用沉箱法的開始,詹天佑也因此被接納為土木工程師學會會員[8]。橋樑建成後,參與建設的300餘名工人成為了山海關橋樑廠的第一批班底。

由於1890年代的中國只有漢陽鐵廠一家鐵廠,而且直到1893年才正式開爐煉鋼,加上關內外鐵路的總工程師金達為英國人,該橋的橋身皆為英國進口鋼材組成;另外,開辦於1889年的唐山細土棉廠(啟新水泥廠前身)已於1893年歇業,大橋的橋墩只能靠昂貴的進口水泥製成;在詹天佑從「御匠」獲得了「秘方」後,橋墩達到了「萬年牢」,也避免了進口水泥的高昂運費[5]

裝飾

灤河大鐵橋還在西橋台南北兩側分別鐫刻有直徑大約1米的太極圖。另外,橋身上還有龍飾共計4處,分別裝飾在東橋台的南北兩側和鋼架梁的東西兩端,其中鋼架樑上的「二龍戲珠」為銅鑄構件(已丟失),龍身舞動飛騰,體態活靈活現。東橋台上有「巨龍騰雲」長8.5米,高1.2米,龍頭朝東,直向龍珠,四爪跳躍,栩栩如生,至今保存完好無損[5]

建成後

1911年10月29日,秘密擔任京津同盟會軍事部長的彭家珍,在押送一批槍彈南下武漢的路上與駐灤新軍秘密聯絡,使軍列在通過灤河鐵橋後被張紹曾截扣,以達到支援革命黨人的目的[10]

大橋附近的居民和維護工人曾開玩笑說,一橋一共「服役了五次」,其中兩次作為鐵路橋,三次作為公路橋[4]

1943年,第二座灤河大橋通車後,此橋改造為公路橋[4]。在遼瀋戰役失利後,撤退的國民黨軍在1948年11月炸毀了此橋和二橋,以阻止解放軍南下[6]。在解放軍鐵道縱隊和唐山工務段、山海關鐵路橋樑廠1400多人搶修後[6],一橋先於1949年1月23日[11]被修復,並鋪設了臨時的軌道以恢復京山鐵路的運輸[3]。在二橋也修復完成後,一橋又改為公路橋[4]。然而,一橋單線的設計使其在改為公路橋後仍然是通行的瓶頸;橋兩頭的守橋人必須先通過電話溝通,再確認單向放行車輛,類似鐵路的電話閉塞[4]

隨着灤河公路橋在1974年建成,一橋被停用[4]唐山大地震發生後,新建的二橋和灤河公路橋受損嚴重,只有這座老橋經住了考驗,因此一橋在簡單的修復後再次恢復通車,承載起來往的汽車,成為了重要的救災通道[5]。最終,一橋在1978年正式「退休」[6]

保護

灤河鐵橋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地址河北省灤縣灤州鎮老站村
分類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時代
編號7-1633-5-026
認定時間2013年3月

此橋已於1998年成為唐山市文物保護單位[5],2001年2月7日被列為河北省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3月5日被國務院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

第二座

第二座灤河大橋於1933年修建,1939年建成。二橋在一橋上游約45米處,為雙線鐵路橋,全長677.42米,由2孔9.12米鋼筋混凝土拱及20孔32米上承鋼鈑梁構成[2]

在1929年時,京山鐵路的大部分區間在就已增建了雙線,一橋的單線設計成為了線路的瓶頸;另外,北寧鐵路管理局在1933年檢查了該橋後,得出了另建新橋的結論[6]。於是,在1935年,二橋開工建設[5],並於1939年完成[6]

1945年9月23日,灤縣發生地震,2號橋墩被毀壞[12]。1948年11月,國民黨軍隊為了阻止解放軍南下,將一橋和二橋炸毀[2]。炸毀後,二橋1/3橋墩被炸毀、24片鋼樑落入河底[13]。在解放軍鐵道縱隊和唐山工務段、山海關鐵路橋樑廠1400多人搶修54天後,二橋於1949年5月修復通車[6]。修復後,唐山市人民政府在二橋的西橋頭特立一座紀念碑和一座光榮碑,紀念碑的正面鐫刻着「北寧路灤河大橋全線落成全線鋪修竣工紀念」,而光榮碑上面則記載着搶修兩座大橋過程中,26名立下戰功的解放軍官兵的名字[6]。通車後,該橋為平津戰役中解放軍的運輸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

由於鋼樑剛度不足,墩台也已年久失修,橋上的線路也難以維護,二橋依然是全線的「瓶頸」[12]。1999年,鐵道部在重點橋隧病害集中整治的安排中,決定廢棄二橋[12]。在三橋於2001年啟用後,此橋停止使用。目前這座新橋已經被拆除,只剩下橋墩的殘骸和原橋頭的紀念碑[4]

第三座

第三座橋位於第一橋與第二橋中間距上下游25.1米處,京哈鐵路第214公里處,從2000年9月17日動工,到2001年12月16日完工[6]。該橋全長826米,結構為25孔32米預應力鋼筋混凝土T型簡支梁。該橋上的經過的京哈鐵路為雙線電氣化自動閉塞鐵路,每日有上百對進出東北的客貨運列車經過此處[2]

鐵道部決定廢棄二橋的同時,也決定在二橋和一橋的中間修建新橋。新橋距離一橋17米,二橋25.1米,由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和北京局勘測設計院設計[12]。新建的三橋使經過列車的時速從120公里/小時提高至160公里/小時[12]。大橋的建設共耗資1.24億元[12]

2003年,京秦鐵路京山鐵路交換里程,此橋被劃入京秦鐵路正線,後在2007年成為了京哈鐵路正線的一部分[14]

現時該橋仍然在使用,被編為京哈鐵路第345號橋[2]

外部媒體連結
圖片
image icon 唐山發佈. 唐山的桥!. 澎湃新聞. 2019-04-05 20:02 [2019-05-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31). 
影片
video icon 滦县篇 铁桥记. 中國影像方志. CCTV-10. 2018-02-20 [2019-06-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5). 

註釋

  1. ^ 關於灤州大鐵橋長:
    • 《灤州志》記載:「灤河大橋長二百十七丈四尺六寸,寬二丈,水面高二丈九尺,橋墩十六,計十七空,中五空各寬二十丈余,各寬數丈不等,每墩各長二丈二尺,寬一丈,用經費銀七十八萬二千四百九十五兩九錢一分四厘。」
      按清朝度量衡制轉換,橋長應為695.872米,寬6.4米。
    • 《灤河大橋昔與今》一文作者認為其長度在670.6米。
    • 1917年出版的《京奉鐵路旅行指南》記載,灤河大鐵橋長三百三十英尺,轉換為公制則為100.584米。

參考文獻

[1]

  1. ^ 1.0 1.1 滦河大桥 詹天佑“治水”成名. 北京衛視. 2019-05-26 [2019-05-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31).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唐山工务段:一条滦河水 三代铁路人. 鳳凰網. 2019-01-22 [2019-05-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31). 
  3. ^ 3.0 3.1 滦河大铁桥:詹天佑监修守望百年-5. 河北新聞網. 2015-04-14 09:59:14 [2019-05-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31). 
  4. ^ 4.0 4.1 4.2 4.3 4.4 4.5 4.6 滦河大铁桥:詹天佑监修守望百年-5. 河北新聞網. 2015-04-14 09:59:14 [2019-05-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31). 
  5. ^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中國文物報. 工业遗产调研之滦河大铁桥. 河北省文物局: 第8版. 2016-07-04 11:18:01 [2019-05-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5). 
  6. ^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滦河铁路大桥的变迁. 中國鐵路總公司. 2017-08-31 [2019-05-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31). 
  7. ^ 【散文】史海钩沉:詹天佑与滦河大桥. 中國有色金屬報. 2019-02-16 18:42:53 [2019-05-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31). 
  8. ^ 8.0 8.1 詹天佑和滦河大桥的故事. 詹天佑紀念館. 2019-01-16 17:42:59 [2019-05-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31). 
  9. ^ 天津市地方志辦公室. 第一章 干线\第一节 京山线. 天津通志·铁路志 (pdf). 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06-08-01 [2019-04-18]. ISBN 978780563893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12). 
  10. ^ 辛亥滦州起义烈士陵园纪实. 光明網. 2011-04-19 13:34:42 [2019-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3). 
  11. ^ 第一集 《战火中走来》. 永遠的鐵道兵. 中央新影集團. [2019-05-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31). 
  12. ^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既有线改造\京山铁路. 北京铁路局志(1988-2004) (pdf). 方志出版社. 2006-08 [2019-04-21]. ISBN 7-80192-798-2. 
  13. ^ 天津市地方志辦公室. 第一章 干线\第一节 京山线. 天津通志·铁路志 (pdf). 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06-08-01 [2019-04-18]. ISBN 978780563893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12). 
  14. ^ 北京铁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志(1953-2003). lcd.ccnu.edu.cn. 北京鐵路建設集團. [2019-05-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