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清涼寺 (八大處)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清涼寺,位於北京市石景山區八大處公園,是一座漢傳佛教寺院。始建於隋,初稱盧師寺,元代改擴建為大天源延聖寺,明代稱真應寺感應寺清涼寺,清乾隆年間廢毀[1]。清涼寺遺址現為石景山區普查登記文物,類別為古遺址。[2][3]

歷史

清涼寺位於八大處公園內,證果寺以東,佔地面積百畝許。清涼寺早已被毀,其舊址21世紀初是八大處苗圃的所在地。[4]

清涼寺的前身是盧師寺。大典本《順天府志》引《元一統志》曰:「屍陀林盧禪師寺碑有雲,禪師姓盧,隋末唐初巡行沙門也。變化非常,容心罕測。或坐桑乾水上泛泛而游,或陟林巒靄中往往而見。冥搜西山得此形勝,乃剪荊棘開道場。安祿山為范陽節度時,有真應寺律師惠顒,襲盧遺蹟,敷演寶藏,傳續慈燈。預立石室,次於盧墳。碑文乃范陽節度掌書記朝議大夫守國子司業上柱國賜紫金魚袋張納撰,大唐天寶八載十月十五日建寺。西有龍潭,靈物在焉祈禱之地。」該段文字說明,隋末唐初,盧師創建了「盧師寺」。盧師圓寂以後,安葬在盧師山唐朝天寶八年(749年),惠顒重修了盧師寺。[5]

元朝泰定三年(1326年)重修盧師寺,改稱「大天源延聖寺」。明朝正統十一年(1446年)重修該寺,改稱「清涼寺」,沿用至今。[5]

元史》中有大天源延聖寺的記載:[5]

  • 「泰定三年(1326年)八月,大天源延聖寺神御殿成。十月,奉安顯宗御容於大天源延聖寺,賜鈔二萬錠。」
  • 「泰定四年(1327年)十月,命帝師作佛事於大天源延聖寺。」
  • 「天曆二年(1329年)五月,於玉德殿及大天源延聖寺作佛事。」
  • 「明宗必巴實皇后,天曆二年(1329年)請為明宗資冥福。命帝師率諸僧作佛事七日於大天源延聖寺。」
  • 「至元六年(1340年)四月,詔大天源延聖寺立明宗神御殿碑。」[5]

根據《元史》的記載,可知大天源延聖寺有兩座神御殿,分別供奉顯宗、明宗的御容。[5]

《元代畫塑記》書中記載了大天源延聖寺內供奉的佛像:[5]

泰定三年三月二十日,宣政院使滿禿傳敕——諸色府可依帝師指受,畫大天源延聖寺。前後殿四角樓畫佛,□□制為之。其正殿內光焰佛座及幡杆咸依普慶寺製造,仍令張同知提調,用物需之省部。正殿佛五尊,各帶須彌座及光焰。東南角樓天王九尊、西南角樓馬哈哥剌等佛一十五尊、東北角樓尊勝佛七尊、西北角樓阿彌陀佛九尊,各帶蓮花須彌座、光焰。東西藏燈殿二,內東殿孛佛母等三尊。西殿釋迦說法像二尊。內山門天王四尊,各帶須彌座、五山幈。後殿五方佛五尊,各帶須彌座、光焰。用物……

據此可知,大天源延聖寺建築由帝師設計,仿佔地二百畝供奉元順宗元仁宗帝后影像的普慶寺規模,坐北朝南三進院落。該寺佛像為畫佛、塑佛結合,共計佛像59尊,可能暗合「九五之尊」。[5]

大天源延聖寺壁畫出名,元朝詩人王惲作有三首詩讚之:[5]

王惲作三首詩

其一:題顯宗承華殿墨戲 大青小青兩龍種,承華墨戲真天人。春思欲見承平事,立仗歸來不動塵。

其二:承華殿墨戲圖 天廄雲屯八尺龍,總輸神駿付青宮。細看絕電流雲筆,天寶諸王恐未工。

其三:承華殿墨戲圖

主人愛馬憐神駿,一骨千金十襲藏。卻恐雷霆還下取,九重天上看龍驤。

現狀

清涼寺遺址佔地面積約20000平方米,尚有殘牆、牆遺址以及三個柱礎[3]

2013年,作為石景山區2013年十大重點工程之一,西山八大處文化景區一期工程正式開工。復建清涼寺是一期工程的項目之一。[6]2014年初的報道稱,清涼寺修復工程將在2014年底前開工。[4]

參考文獻

  1. ^ 北京市石景山區地方志辦公室 (編). 辉煌集萃. 北京: 中央文獻出版社. 2008: 130. ISBN 978-7-5073-2596-6. 
  2. ^ 登记文物保护单位名录,石景山区文化委员会,2011-02-10. [2015-0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3. ^ 3.0 3.1 北京市古代建築研究所 (編). 北京古迹概览 中. 北京: 北京美術攝影出版社. 2019: 51-52. ISBN 978-7-5592-0118-8. 
  4. ^ 4.0 4.1 西山八大处将恢复新春庙会 清凉寺修复年底开工,北晚新视觉,2014-01-09. [2015-0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04). 
  5. ^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八大处:寺庙林立的一方净土,宝华寺,2013-06-16. [2015-0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02). 
  6. ^ 佛缘网站,2013-01-11. [2015-0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