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混合弦理論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混合弦理論,又稱雜弦理論(heterotic string theory),主要類型有兩種:

概述

雜弦理論是第一次超弦革命的產物,它等同於將不同方向振動的兩閉弦「聯姻」。而順時針方向振動的弦可以視為在九維格拉斯曼數的空間(超空間)振動,逆時針方向振動的弦則視為在25維空間中振動。它雖由26維時空的玻色弦和10維時空費米弦「雜交」而成且僅包含定向閉弦,但由於在環面上緊緻化孤立子的存在,可以描述規範作用,且其低能極限與I型弦相同。以下即其兩種類型:

SO(32)

SO(32)又稱O型雜弦,擁有32維旋轉對稱性。它與E型雜弦之間有T對偶性,與I型弦之間則有S對偶性。 換句話說,當O型雜弦耦合常數大於1時,I型弦的耦合常數便會小於1,反之亦同,這種聯繫稱為「強弱對偶」。而耦合常數小於1則意味着微擾方法是適用的。且O型雜弦緊致空間半徑1/R的理論,其性質可等同於I型弦緊致空間半徑為R的理論,這是納入時空幾何的對偶性,又稱為「大/小半徑對偶」。

E8×E8

E8×E8又稱E型雜弦,可以容納例外群中的E8李群。它與O型雜弦之間有T對偶聯繫,與M理論之間則有U對偶,可視為9維與11維的對應關係。 1985年,大衛·葛羅斯等人提出雜弦理論,討論了規範群E8×E8有關問題;愛德華·維騰等人提出把雜弦緊致化,可以過渡到4 維時空超對稱愛因斯坦-楊-米爾斯理論緊致空間則為卡拉比-丘流形

參見

參考文獻

http://psiepsilon.wikia.com/wiki/Introduction_to_String_Theor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208071719/http://www.rocidea.com/roc-16512.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