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溝
海溝是位於海洋中的兩壁較陡、狹長的、水深大於5000米(如毛里裘斯海溝5,564米)的溝槽。
海溝多分佈於活動的海洋板塊邊緣,在海洋板塊與大陸板塊的交界處,一般認為它是地球板塊相互擠壓所形成。
世界大洋約有30條海溝,其中主要的有17條,屬於太平洋的就有14條,環太平洋的地震帶也都位於海溝附近。地球上最深也最知名的海溝是馬里亞納海溝,它位於西太平洋馬里亞納群島東南側,深度大約11,034米。
定義
深度超過6000米的狹長的海底凹地。兩側坡度陡急,分佈於大洋邊緣。如太平洋的菲律賓海溝、大西洋的波多黎各海溝等。
海溝多分佈在大洋邊緣,而且與大陸邊緣相對平行。對於海溝的定義,科學家有許多不同的觀點。有人認為,水深超過6000米的長條形窪地都可以叫做海溝。另一些人則認為真正的海溝應該與火山弧相伴而生。世界大洋約有30條海溝,其中主要的有17條。屬於太平洋的就有14條。
地球上主要的海溝都分佈在太平洋周圍地區,環太平洋地震帶也都位於海溝附近。地球上最深、也是最知名的海溝是馬里亞納海溝,它位於西太平洋馬里亞納群島東南側,深度大約11,034米。1951年英國挑戰者Ⅱ號在太平洋關島附近發現了它。
在地質學上,海溝的產生被認為是海洋板塊和大陸板塊相互作用的結果。[1][2]密度較大的海洋板塊以30度上下的角度插到大陸板塊的下面,兩個板塊相互摩擦,形成長長的"V"字型凹陷地帶。另外,科學家還認識到所有的海溝都與地震有關。環太平洋的地震帶都發生在海溝附近。這是因為海溝區的重力值比正常值要低,它意味着海溝下面的岩石圈被迫在巨大的壓力作用下向下沉降。
海溝特徵
海溝是岩石圈的在海洋的消亡邊界,大洋岩石圈板塊在此俯衝、消亡。主要分佈於環太平洋地區,也見於印度尼西亞以西的印度洋和加勒比海域。在太平洋西部和印度洋,海溝與島弧平行排列;在太平洋東部,海溝與陸緣火山鏈相伴隨。海溝有以下特徵:
- 海溝長一般在500~4500千米,寬40~120 千米。地球上最深的馬里亞納海溝深達11,034米。海溝在平面上大多呈弧形向大洋凸出,橫剖面呈不對稱的V字型,近陸側陡峻,近洋側略緩。
- 海溝兩側普遍具有階梯狀的地貌,地質結構複雜,發育藍閃石片岩相高壓低溫變質帶。海溝中的沉積物一般較少,主要包括深海、半深海相濁積岩。海溝是大洋地殼與大陸地殼之間的接觸過渡帶。
- 海溝的兩面峭壁大多是不對稱的"V"字型,溝坡上部較緩,而下部則較陡峭。平均坡度為5度到7度。偶爾也會遇到45度以上的斜坡。
- 海溝為負重力異常帶,自由空間異常值可低至-200毫伽以下,熱流值僅為1HFU左右,低於地殼平均熱流量。
- 海溝分佈的地震帶是地球上最強烈的地震活動帶。震源通常自洋側向陸側加深,構成自海溝附近向大陸方向傾斜的震源帶(見貝尼奧夫帶)。
參見
參考資料
- ^ 海洋的生命周期_科学普及. 吳江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2022-1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27).
- ^ #地震科技新闻# 中巴科学家给莫克兰海沟做“CT扫描”_科普知识. 中國福州. [2022-1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