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澆花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德昂族澆花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申報地區或單位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
分類民俗
序號985
編號項目Ⅹ-78[1]
登錄2008
傳承人王臘生

澆花節德昂族的傳統節日,一年一度舉行,於清明節後第七天開始,歷時三天[2]:63。澆花節是德昂族的潑水節,德昂族原稱節日為「潑水節」,2008年因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需要,遂更名為「澆花節」[3]。澆花節已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芒市藝人王臘生成為澆花節的國家級傳承人[4]

傳說由來

佛祖從天上來到人間,化身為佛爺住在奘房中,為人民辦事解除煩惱。天神給他下凡的時限到了,佛祖不敢對抗天神,卻又留戀德昂族人民,急的生了大病。病情惡化後,百姓問他有什麼願望,佛祖說按他的相貌雕一尊木像,再給木像洗個澡。木像完成後,佛祖離開了人間,百姓將佛像放到涼亭中,趕了三天大擺,給佛像潑了三天的水,此後每年都舉行這樣的活動,形成了傳統節日[5]:91-92。此外,還有仙女下凡、人間大旱、沖洗屍體、沖洗血液等多種傳說[6]

活動

澆花節開始這天,德昂族人民穿上盛裝,背上從井裏打來的清水,帶上食物,匯集到村寨中的奘房。寨里的長老主持儀式,男青年敲響象腳鼓,女青年挑起「堆沙舞」,其他群中手捧竹水筒舉過頭頂,依次往水龍槽里倒水,為佛像沖浴,祈禱來年風調雨順。其間用空桶接佛像上淌下來的水,或喝或洗臉,以求吉祥和平安。然後,人們將帶來的食物放到佛像前的供盤中,齊聲朗誦祭詞,誦畢大家共同享用食物。接下來,由象腳鼓隊為前導,排成長隊到井旁或泉邊取水,取水時舉行傳煙、對歌、賽舞等活動。三天中取水的路程一天要比一天遠,第一天的水只能為佛像澆水,再給佛爺洗手;第二天的水為寨中長老洗手洗臉,祝福平安健康;從第三天開始群眾才以花束着水灑在對方身上,相互澆水,互致祝福。[7]

與潑水節的關係

在儀式上,潑水節和澆花節都包括採花、請佛、浴佛、潑水、送佛等環節[8],澆花節與潑水節沒有本質上的差別[9]。2006年,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傣族潑水節申報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由於傣族對「潑水節」名稱的搶註,德昂族在非遺申報方面,被迫將習以為常的「潑水節」說法改為「澆花節」[9]

參考資料

  1. ^ 德昂族浇花节. www.ihchina.cn.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 [2020-04-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0). 
  2. ^ 馬向東 邵建萍 趙家富 主編; 德宏州史志辦 編. 德宏州志·文化卷. 芒市: 德宏民族出版社. 2011.11. ISBN 978-7-80750-583-9. 
  3. ^ 王燕; 李如海; 蔣天天. 德昂族浇花节仪式及功能流变的口述史研究. 四川民族學院學報. 2013, 22 (1): 19-23. ISSN 1674-8824. doi:10.13934/j.cnki.cn51-1729/g4.2013.01.010. 
  4. ^ 德宏州4名传承人被公示为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德宏州人民政府. 2018-01-08 [2019-0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06). 
  5. ^ 張方元 主編. 新编德宏风物志. 昆明: 雲南人民出版社. 2000.5. ISBN 7-222-02968-0. 
  6. ^ 王燕. 从泼水节与浇花节的比较中探析节日的源与流——以德宏傣族与潞西市三台山乡德昂族为例. 節日研究. 2012, (1): 191-206. 
  7. ^ 吳高儀 主編;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文化局 德宏州民族藝術研究所 編.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文化艺术志. 內部資料. 2001: 116. 
  8. ^ 周燦; 李娟. 德昂族“浇花节”与傣族“泼水节”比较研究. 邊疆經濟與文化. 2012, (12): 46-47. ISSN 1672-5409. 
  9. ^ 9.0 9.1 黃昕瑩. 大众传媒力量影响下的德昂族春节与浇花节. 節日研究. 2012, (1): 208-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