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氏電鰻屬
洪氏電鰻屬 化石時期: 晚中新世 (查西科期-懷奎爾期) ~ | ||||||||||||
---|---|---|---|---|---|---|---|---|---|---|---|---|
科學分類 | ||||||||||||
| ||||||||||||
模式種 | ||||||||||||
克氏洪氏電鰻 Humboldtichthys kirschbaumi (Gayet & Meunier, 1991) | ||||||||||||
異名 | ||||||||||||
Ellisella kirschbaumi Gayet & Meunier, 1991 |
洪氏電鰻屬 (學名: Humboldtichthys) 是線鰭電鰻科一個已滅絕的屬,生存於中新世玻利維亞的耶科亞組。該屬僅包含一種,即克氏洪氏電鰻.
命名與發現
最早的電鰻目化石是由石油地質學家在聖克魯斯西北偏西95公里的玻利維亞耶科亞組發現的,根據幾個特徵解剖特徵,很容易被識別為電鰻目魚類。[1] 根據收集到的材料,Gayet 和 Muenier 在1991年命名了「Ellisella kirschbaumi」,但沒有意識到該屬的名稱已經被一個軟珊瑚屬所佔據(「鞭珊瑚屬」)[2]。正模標本RL 1596-4代表了此動物的不完整片段,保留了頭骨的後緣和身體的前部元素。Gayet和Meunier還提到了另外六塊化石. 然而,由於該屬名已經被佔用,該動物在2000年被命名為「洪氏電鰻」,取代了「Ellisella」,Albert和Fink(2007)對參考標本進行了重新檢查. [1] 在檢查中,他們將正模標本與耶科亞組的所有6個參考標本和3個其他電鰻目化石進行了比較。他們得出結論,收集到的材料代表了不止一個物種,大多數標本可能代表現存屬的成員。
洪氏電鰻屬名翻譯為洪保的魚. 最初的名字Ellisella kirschbaumi是為了紀念美國生理學家麥克斯·梅普斯·埃利斯和德國魚類學家弗蘭克·科士堡,他們開創了裸子植物生長和再生的研究.
描述
正模標本保留了洪氏電鰻的右側,軸長5.5厘米,包括操縱膜和前孔以及身體前部的印模。上顎和前顎表面為片狀,有多個深的徑向條紋。儘管這種條紋也存在於線鰭電鰻屬的現代成員中,但它們在洪氏電鰻屬中明顯更為明顯,也是Albert&Fink(2007)沒有質疑的唯一診斷特徵[1]前肢寬闊,呈新月形,而其背肢保留了一部分相對較寬的經皮前下頜側感覺管。整個前腦的方向與頭部的主軸傾斜。手術蓋呈三角形,其背側、後側和腹側邊緣略微凸起。然而,由於保存不善,很難確定這些骨頭的確切形狀。臀鰭的起源位於蓋後緣的正後方,正模標本保存了28個翼翅目和15條鰭鰩,它們都沒有分支。胸鰭至少有10條鰭射線,向後位移約1-2厘米。與身體深度相比,肋骨相對較短[1]
分類學
1994年,Gayet等人假設洪氏電鰻代表了一個基礎裸子植物形態,是除線翎電鰻科以外的所有其他電鰻目成員形式的姐妹分類單元. [2]
在2007年的研究中,Albert&Fink對耶科亞組的每個電鰻目標本進行了單獨評分,因為缺乏重疊的診斷材料,而且已知電鰻目與其他電鰻目屬種一起出現,這意味着共享一個位置可能不足以將它們分配到一個標本中。他們發現了一個被稱為電鰻目地位未定的標本,以及另外4個竇總科成員的標本。洪氏電鰻的正模標本作為現存線鰭電鰻屬的姐妹分類單元被發現。一個標本被放於線鰭電鰻科地位未定中,而其餘三個被分析的標本都被發現為線鰭電鰻屬地位未定中.[1]
古鰾類 | |||||||||||||||||||||||||||||||||||||||||||||||||||||||||||||||||||||||||||||||||||||||||||||||||
| |||||||||||||||||||||||||||||||||||||||||||||||||||||||||||||||||||||||||||||||||||||||||||||||||
古生態學
洪氏電鰻屬來自玻利維亞耶科亞地層,該地層代表着靠近海岸的潮濕到半乾旱環境,有各種水體。化石殘骸,包括之前提到的標本中的胃內容物,證實了除了刀魚動物群之外,還存在小型的脂鯉科和鯰類。也發現了類似草的水生植物。Albert&Fink認為,發現洪氏電鰻和其他電鰻目遺骸的特定地點可能保存着曾經緩慢移動的陸地(非泛濫平原)溪流,這是多物種電鰻目群落的共同棲息地.[1]
參考文獻
- ^ 1.0 1.1 1.2 1.3 1.4 1.5 Albert, J.S.; Fink, W.L.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fossil Neotropical electric fishes (Osteichthyes: Gymnotiformes) from the Upper Miocene of Bolivia.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2007, 27 (1): 17–25. S2CID 35007130. doi:10.1671/0272-4634(2007)27[17:PROFNE]2.0.CO;2.
- ^ 2.0 2.1 Gayet, M.; Meunier, F.J.; Kirschbaum, Frank. Ellisella kirschbaumi Gayet & Meunier, 1991, Gymnotiforme Fossile de Bolivie et ses Relations Phylogénétiques au sein des Formes Actuelles. Cybiu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chthyology. 1994, 18 (3): 273–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