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楚雄魚屬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楚雄魚屬
化石時期:白堊紀前期至中後期, 145–80 Ma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輻鰭魚綱 Actinopteri
目: 乞丐魚目 Ichthyodectiformes
科: 楚雄魚科 Chuhsiungichthyidae
屬: 楚雄魚屬 Chuhsiungichthys
Lew, 1974
模式種
蒼嶺楚雄魚
Chuhsiungichthys tsanglingensis
[1]
Lew, 1974
其他物種

見內文

楚雄魚屬名:Chuhsiungichthys),是生存於白堊紀時期的乞丐魚目魚類,已知生活在當時中國雲南日本九州淡水水域中。屬名意思是「楚雄的魚」,因為化石最初發現地位於中國雲南省的楚雄縣(今楚雄市[1]

分類學

楚雄魚原本在被發表時被認為是寶刀魚科的早期真骨魚類,當時就已被認為和被歸類到同一科的中鱭魚屬Mesoclupea)有一定的關係[1]。20 年後,日本北九州市立自然與人類歷史博物館北九州市立いのちのたび博物館, KMNH)的魚類學家藪本美孝在發表另外兩種體型較大的楚雄魚的同時,也將楚雄魚屬和中鱭魚屬重新歸類至乞丐魚目,並發表了楚雄魚科這個新的分類階層,此外在發表文獻中他也重申了「楚雄魚屬和中鱭魚屬有很接近的關係」這個說法[2]

  • 蒼嶺楚雄魚 Chuhsiungichthys tsanglingensis Lew, 1974

發現於中國雲南省楚雄市羅苴美村附近地區的江底河組下部(Jiangdihe Formation,白堊紀後期)。全長 5~14 公分[2],身體大致呈紡錘狀。牙齒呈纖細的圓錐形,上頜骨可能沒有牙齒。胸鰭大而位低;背鰭臀鰭的前端尖銳,尾鰭有明顯的分叉[1]

  • 柳田氏楚雄魚 Chuhsiungichthys yanagidai Yabumoto, 1994[2]

發現於日本九州島北九州市千石組(Sengoku Formation,白堊紀早期)。全長約 16~17 公分,身體大致呈紡錘狀。背鰭較寬大也較長,臀鰭基長(長度約是背鰭基的 1.3 倍),背鰭和臀鰭的前端較鈍,尾鰭也具有明顯的分叉。種名來自日本九州大學地質學家柳田壽一,感謝他在研究期間所提供的建議[2]

  • 日本楚雄魚 Chuhsiungichthys japonicus Yabumoto, 1994

發現於日本九州島北九州市的若宮組上部(Wakamiya Formation,白堊紀早期)。全長約 21~22 公分,和其他種比起身形比較深厚。化石標本比較不完整(尤其是頭部)。胸鰭短小;背鰭大,基部長,起點明顯在臀鰭的起點之前,尾鰭有分叉[2]

參考來源

  1. ^ 1.0 1.1 1.2 1.3 劉智成. "云南楚雄一白垩纪真骨鱼化石" (PDF). 古脊椎動物學報. 1974, 12 (4): pp.249–256, pl.I [2015-09-1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5-17). 
  2. ^ 2.0 2.1 2.2 2.3 2.4 Yoshitaka Yabumoto. "Early Cretaceous Freshwater Fish Fauna in Kyushu, Japan" (PDF). Bulletin of Kitakyushu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1994, 13: 107–254(130–14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5-06-20).